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琵琶協奏曲《祝福》的作品賞析

校園1.34W

 【摘要】琵琶協奏曲《祝福》是我國著名現代作曲家趙季平先生根據魯迅的小説《祝福》創作而成。此曲寫於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琵琶協奏曲《祝福》是通過音樂的形式向聽眾敍述祥林嫂悲慘的經歷,通過琵琶的特殊音色和技巧展現那時中國人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形態,讓聽眾更能感同身受。

琵琶協奏曲《祝福》的作品賞析

【關鍵詞】趙季平;琵琶協奏曲;《祝福》

【中圖分類號】J641

【文獻標識碼】A

作曲家趙季平先生以秦腔《祝福》序曲為音樂基底,借鑑了電影《祥林嫂》音樂素材,創作了這首琵琶協奏曲《祝福》。樂曲以音樂的形式重新刻畫了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採用協奏曲的形式,給聽眾創造了豐富的聽覺空間,利用祥林嫂這個早已植入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達到與聽眾心靈相通的藝術效果。全曲共分三個樂章,深刻地描繪了封建社會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強烈表現了她對不平生活的吶喊和掙扎,充分揭示了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殘酷壓榨。

、 樂曲結構

《祝福》這首曲子是奏鳴迴旋曲式,整首樂曲快慢板穿插進行。快板急促有力,象徵着舊社會的殘酷與壓迫;慢板娓娓道來,每一個音符都浸透着祥林嫂命運的悲慘。該曲採用的是G大調調式的奏鳴迴旋曲式。這首協奏曲除引子外,主體部分可以分為6段。

開頭以後半拍起的三個八分音符,有力地奏出,接兩拍的掃輪,奏出較為震撼的音響效果,表現出人民毫無抵抗之力的悲慘生活。

慢起漸快的十六分音符,上行下行兩組4拍的琶音,連貫流暢地表達了悲慘人民無奈的反抗心情,展現了淒涼哀婉的基調。

其作為主題動機多次出現,層層推進,是祥林嫂音樂形象的代表,每次的出現所表現的形象也有所不同。

主題開始,由主旋律首先奏出動機音樂,這也是動機音樂第一次出現。同一動機的三句層層遞進,借鑑了秦腔中哭腔的創作手法,音響緩慢悲涼,第二樂句旋律線條走向轉下,體現出一種無奈,幾個單音後的長輪就像潸然的淚滴。每個小節都會有推拉音,

有的是上滑音,有的是下滑音。滑音,陰柔地彈出祥林嫂的悲涼身世,丈夫去世半年,守着婆婆和小叔子,在家勞苦工作。在演奏時可以稍慢點,這樣能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感受,但演奏不能一味的消沉,在突出淒涼感的同時要求右手發音有顆粒性,句與句之間要連貫。那個拉出的b音是最揪心的一筆,也恰是秦腔風格的彰顯。Aa兩個八度音正好體現出語氣的抑揚頓挫,強烈地震撼着聽眾的心靈。動機音樂再次出現,細膩委婉。第三、四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反覆,情緒更激動些,表現在雙弦輪指和揉弦上,織體的重複與主題的出現形成對比。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毫無希望的痛苦。最後又歸結到第二樂句的結尾。快板作為中部的新材料在無盡的黑暗中響起,節奏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多以三連音和十六分音符為主,營造出緊張的情緒。緊隨其後的掃拂滾奏,痛斥着種種不公;緊接着一連串的琶音好像大滴的雨點;幾個和絃把情緒推到了一個至高點,終於在最後的一個音符上爆發了。織體多以八分音符為主,襯托主旋的緊張感,把全曲推向了一個小高潮。祥林嫂被送到了山裏,無奈的她只好承受這樣的安排。

第一樂段 開始的連接部繼續着前段的情感。再由長短的雙輪變奏再現A段的主題旋律,但在這裏不是慢板的速度,演奏起來要有推動力。隱藏力量在輪指中,但是不能缺少顆粒性。為接下來充滿希望,憧憬的樂章做鋪墊。

此段描會出一副過年時歡天喜地的喜慶場景。由鋼琴先奏出此段的主旋律作為鋪墊,再由琵琶展示出新一段的主題。此段的節奏型多以前十六和四十六的的節奏型組成的,在演奏的速度上偏輕快,靈巧,乾淨,心中帶有新希望和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情。因為是後十六和四十六的節奏型結合在一起,難免會有向前追趕的感覺,所以在演奏中一定要注意速度的把握,在彈摭分時,尤其注意速度的掌握,這段特別容易漸快,手臂容易僵硬,注意放鬆。

奏這段時速度漸慢,轉為G大調的關係小調e小調上了,感情色彩一下變得黯淡了。這是個回憶性的段落,與主部主題的節奏型一樣,但是較為平靜。在演奏這段時左右手都不要過重,但是要求聲音清楚,這樣才可以表現出內心無力的感覺。當轉到e小調的時候演奏者的心裏已經發生了改變,與主題相仿節奏型的出現,像是低沉的私語,在向人們訴説着什幺,清透的泛音,更應是穿透了演奏者內心。最後通過三個琶音進入本區的高潮段,這三個琶音,從力度上做到由強漸弱在速度上由快到慢的過程。大多數的琶音多以輕柔舒緩的方式出現,可是我覺的在《祝福》裏的這三個琶音要有三個層面的感覺,第一個琶音,右手食指壓住弦,從四弦由快漸慢到一弦,第二個琶音,右手食指,輕輕抬起一點力量,從四弦中速漸慢到一弦,第三個琶音,右手食指從四弦慢慢滑過到一弦,右手的彈弦位置要移到靠最後一根品的位置,那裏的聲音空曠,飄零。

高潮段 內容與前面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從痛苦的回憶中回到了過年的現實生活狀態中,這時琵琶運用了大量的掃拂弦,快速掃加彈挑讓氣氛變得熱烈了起來,又感受到節日的鞭炮聲,祝福聲。連續的前十六節奏型,為後面的掃拂作了鋪墊,推動了情緒的發展。二是作曲家通過大掃拂弦的和旋是呈下行音階進行,高低八度的大跳,連續的八分音符與右手的`雙彈結合讓曲子有了緊湊激進的旋律感覺,因為在速度和連續跳把的制約下,八分音符的第一個重音一定要明顯突出,強調節奏感。在連續高低八度大跳後,出現了11小節三組的轉調,讓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從而緊接十六分連續的重音組,達到高潮。平均的十六分音符的音頭由開始的重音變成了到後面的掃弦,用較強的“掃拂”表現一種張力,一種抗爭。接着半音階晉級的8小節掃拂滾奏,讓情緒衝到了極點,得到激動人心的輝煌效果,是全曲的高潮。

散板 高潮結束後,立即推出華彩,是一段琵琶的獨奏段。見譜例(9)掃拂過後左手的推拉吟打加上右手輪指急湊與單彈的輕緩而出更添加了些許柔腸。輪指更好像是那低沉的哭訴。兩樂句的速度也都稍有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更趨於平穩,每個小樂句都是由慢漸快再漸慢的速度,力度由弱漸強,每一句的慢要做得很明顯,注意顆粒性的對比。這段是琵琶的獨奏段,在演奏時不要過於急躁,表現音樂時更要含蓄大膽地做出來,含蓄是情感上的壓抑,大膽是演奏上的承擔,因為沒有了鋼琴的伴奏,琵琶作為這段的主要樂器,描寫的更是祥林嫂一人的內心活動,要把琵琶的特殊音色表現出來,引起共鳴。

在樂曲的最後一段,琵琶的空弦輪指,奏出了一種神聖與尊嚴,接着主題音樂再次出現,似乎在講述祥林嫂對人生的留戀,對死亡的恐懼。琵琶特有的吟唱式的旋律特點顯得無比的憂傷。最後部分回到G調做完全的再現主題,漸慢,慢慢遠去。

 二、 結論

整曲以小説情節為背景,立足秦腔音樂,形象逼真,精美感人,充分體現出創作者對藝術境界的追求。從演奏技法上,以長輪來表現豐富的內心情感,音響上給人忽隱忽現、忽緊忽馳的感覺;用較強的“掃拂”表現一種張力,一種抗爭;用單彈與左手吟弦相配合,體現一種細膩與內心糾纏;以琵琶各弦不同音色的過弦來體現語氣的抑揚頓挫。

《祝福》這首樂曲的情緒波動對比十分強烈。它的悲,是悲是悲愴的,不能喊出來的,不能大聲控訴的,只能在內心嘶聲力竭痛哭的,讓人不免有些傷心。在作曲技法上,多次主題變奏,強調升華了聽眾的情感;幾次模進旋律從低到高的上行,由弱到強,層層推進;節奏轉換是該曲表達人物內心變化的主要手段,幾小節的漸慢散板承接出後面的快板,當快板的急切將樂曲推向高潮時,節奏突而轉為慢板,讓人深切體會到心靈的撞擊與情緒的起伏。這些都是不同於傳統樂曲的,同時還運用了琵琶的特殊音色和技巧特點,巧妙地表達了情感上的衝擊,又不失邏輯性的結構形式,有奇特的音樂風格。這些便是該曲震撼人心、不落俗套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