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達爾文讀後感

校園1.48W

這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書《達爾文》。達爾文這本書,不但寫得有趣,而且能讓我們瞭解到很多科學發明的來源知識。

達爾文讀後感

故事講了,達爾文從小就喜歡科學,到處捉蟲研究,為了這個喜好,常常逃課不上學。爸爸發現以後,經常和他吵架。爸爸的意見,達爾文聽不進去,我行我素。後來,爸爸發現達爾文堅持沒上學,但是學習還是可以。這個發現讓達爾文的爸爸很吃驚,爸爸覺得達爾文對現在所學的內容沒有興趣,可能喜歡學醫,就不再請強求。達爾文終於得償所願來到醫學院,做自己的學習研究。最後,不但創作了《生物進化論》等鉅著,而且還成為一名有名的教授。

發現學習真諦後的達爾文和我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覺得學習是快樂的!周圍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認為只有學習才會讓人進步,瞭解更多未知的事情,得到更多的成功,自己就會更快樂。

我渴望會説更多的外語,和不同的外國人交談,認識不同的文化。我渴望寫作能力不斷提高,故事寫得越來越精彩。我渴望數學能力越來越強,發現邏輯關係的奧祕。我渴望能繼續保持好學的心態,增廣見聞。我渴望------

總而言之,學習就是無論事情的大小,只要我們不懂的,對我們有好的影響,能認真完成,得到收穫,就是一種學習。

達爾文的科學氣質 達爾文回顧一生的道路時,曾談到兩種氣質對他的幫助。

首先是“保持思想自由”。1881年,他告訴人們,自己遵循這樣一條治學原則:“我曾堅定地努力保持我的思想的自由,以便一旦事實證明這些假説不符合事實時,就丟掉我無論多麼愛好的假設(而我不能反對每一問題成立一種假設),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別的辦法。”考慮到當時宗教的社會習慣勢力和神學的影響,考慮到研究進化論這一問題本身的難度,我們可以體會“保持思想自由”對達爾文是特別有意義的。 “保持思想自由”在達爾文身上具體表現為富有懷疑精神和不自滿、不保守。 無須説,他的進化論是對當時宗教神學觀的叛逆,是大膽懷疑的產物。 他一生最感謝和尊重兩位導師,一個是漢斯羅,一個是賴爾。他懇切地接受導師的指導,但這並不妨礙他保持自己的風格,具有自己的思考。

例如,漢斯羅認為纏繞植物的運動是由於它們本身具有一種盤旋生長的自然傾向,可是達爾文根據自己對花房中栽培的攀緣植物的觀察,提出:“卷鬚植物或攀緣植物的運動是一種對生活環境的適應,以獲取較大的陽光面和較多的空氣,利於生存和生長,不這樣的話,它們很難生活下去。”又例如,賴爾關於珊瑚礁的形成,曾提出一個火山口理論。人們相信賴爾,誰也不去懷疑。可是達爾文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了疑問:“新的事實似乎不像賴爾所説的那樣。”他認為珊瑚礁的形成與火山沒有必然的聯繫,它是珊瑚蟲長年累月築成的。 後來他自己成了權威,但這並沒有使他變得保守和謹小慎微起來,而是仍然富有懷疑和進取心。

有一次,他讀着剛出版不久的《血族婚姻》一書,作者引用比利時一位學者發表在權威雜誌《比利時皇家學會會報》上的一段實驗資料:用近-親的兔子交配許多代,絲毫沒有發生有害的後果。人們對權威報刊上的文章,習慣於不去懷疑。但達爾文認為,這一實驗報告是站不住腳的,於是寫信給那家雜誌,提出自己的'見解,詢問實驗是否真實。果然,不久他得到回覆,那個實驗報告是偽造的。 達爾文從來不以偉人自居,他知道虛懷若谷對科學的價值。

因此,他不能接受任何吹捧自己、貶低旁人的做法,面對別人的這種行為,他會直言相告:“反對您加在我們那些偉人身上的巨大重要性;我慣常認為:第二、三、四流人物都極為重要,至少在科學家方面是這樣的。” 對自己的理論,他決不抱守一隅,而是不厭深思,反覆琢磨。關於遺傳的機制,他曾提出“泛生論”的假説,認為從身體各部輸出一種名為“pangen”的粒子聚向生殖細胞,以此解釋身體的變化即獲得性狀向子代的遺傳。這一假説發表後,有些學者提出異議,達爾文很注意這些批評。例如對意大利植物學家菲得利克德爾賓諾(18331905)的批評,他表示:“他反對這個假説,但批評得公正;我發現他的批評很有用處。”此後,他們經常通信,討論植物學問題。也正是在認真考慮批評意見的基礎上,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六版中,刪去了有關泛生論假説的論述。從這個事實,我們可以略見他虛心、嚴謹的治學之風。當然,從他1842年整理出“物種起源草稿”,直到1859年才發表《物種起源》一書的事實,我們更能體會到他的“不厭深思”之“深”。

標籤:讀後感 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