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

校園1.3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1

“正面管教的願景是,孩子們在學校裏遭遇失敗時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了力量。”書中的這段話,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其中“永遠、安全、力量”這幾個詞語直逼我的內心深處。我在反思,我的教學行為帶給孩子的是什麼?

“我能行”是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之一。這句話其實有着很好的心理暗示功能,它能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信念。這種信念的形成依賴於“安全的環境”——沒有責備、羞辱或痛苦。在我任教的班上有一名學生A,作業總是不能按時提交,就算是偶爾交了上來也是錯的要比對的多。多次與A本人和家長溝通無果後,我憤怒了,我對他實施了懲罰,讓一名小組長作他的“陪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在校時間補交作業。在這種做法初見成效時,我沾沾自喜,終於是“對症下藥”啦。可是,好景不長,沒堅持兩個周,小組長來告狀了,A不聽説,不聽勸,反而對小組長搞惡作劇。

難道就這樣放棄,教師的責任和良心告訴我:“有的孩子暫時落後,只是因為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和土壤。”我應該找到A身上的閃光點,賦予他力量,讓他感到“我能行”。我開始了認真的觀察。發現這個孩子在老師上公開課時,回答問題非常積極。這與他平日的表現差距太大。經過分析發現,我們老師在上公開課時給學生們真正營造了“安全的環境”,課堂上沒有責備,沒有羞辱,有的是暢所欲言,有的是平易近人。對於A這種特殊家庭的孩子來説,這是他渴望的生活狀態。所以他願意表現,他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於是,我改變了我的教育方法,課堂提問一定能聽到他的回答,只要完成作業就會有表揚,鼓勵班上的同學與他結對子,幫助他搞好衞生,抓好學習。對他的過錯不再懲罰而是與他正面交流,鼓勵他認真思考他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對他自己和別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讓他感受到老師與同學對他敞開了懷抱,願意接受他暫時的放縱。慢慢地,他變了。雖然他的改變很小,但是總是朝向好的方向。我不急,也許他的花期稍長了一點。

其實“困難學生”是潛在的“寶藏”,只要我們能給他們創造安全的環境,給他們信心和力量,儘可能的讓他們永遠不被羞辱,欣賞他們細微的進步。我們就已經為他的成長播下了積極向善的.種子,“我能行”的信念一定會支撐着他走向詩和遠方。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2

工作之餘拜讀《教室裏的正面管教》一書,實在是一次對自己日常班級管理觀念的顛覆。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於“管教”一詞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來的認識裏,管教應該是一種威嚴,是約束,是賞罰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後才是教。而這本書中談到一個詞語“正面管教”。如書中開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種基於問題解決的教育方式,與現在普遍執行的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有別。而在我的班級管理當中,獎勵與懲罰即是我自己在班級日常中最擅長使用的管理方式。

談及獎勵與懲罰的手段,這二者是我在班級管理中,見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級為了讓孩子“懂事”、“安分”、“聽話”,我採用了獎勵的形式,即得到表揚的孩子能拿到獎章,反之,得到批評的孩子則得到無法得到獎章。

這個方法的實行,在短期時間內獲得了極大的成效。班上孩子為了“金星少年,銀星少年”為了獎券,似乎安分聽話了不少。可是這個“安分”的狀態並沒有維持太久,幾個星期後重新開始問題重重,對孩子們來説,班級制定的獎懲制度已經失去了新鮮感,老師的呵斥他們也已經能夠完全免疫。正如書中所言,孩子們成為了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是否遵從了孩子們本性中自然的成長規律?我是否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大人”,強行以成人世界的規矩規定去約束孩子,而無視了孩童成長過程中的天真,打斷了他們對世界的探索?一個優秀的班級到底該如何定義?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一書指出,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應該是讓孩子們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養,目前正是我的班級中極其缺失的。這本書不僅幫助我發現了以上的自我反思問題,還詳細地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如何去和學生溝通,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書實踐性非常強,可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書典範。在接下來的班級活動中,我將會以書中案例為模板接着進行班級管理嘗試。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倡導孩子們能夠與他人互相尊重地學習與生活,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們都能夠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只是目前來説,生生之間要形成一種在任何事情上都相互尊重,都能夠自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到他人的模式是不太現實的。

如果正面管教只在教室裏面發生,學生一出教室,回到家庭,回到社會就沒有了這樣的氛圍,甚至是相悖而行,可能一開始他們都還堅信社會上其他人也會用同樣的心來對待自己,但是經歷多了,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部分人就會覺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可能不被別人放在心上,之前在學校裏面建立的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模式就被一點點地瓦解。

當然,教室裏的正面管教是要嘗試的,我們沒有辦法保證所有從學校出去的孩子都能夠一直擁有着學習的勇氣、激情和人生技能,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在踏入社會之前學會自律、學會尊重、學會判斷。

我一直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在我的課堂上學會傾聽與自律,但用了各種方法都總是對某幾個熊孩子是不奏效的。看了這本書之後決定試一試,當他們有人不注意傾聽,在開小差的時候,不再是扣小組分,取之以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辦法,但是這樣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學生同樣會用往常的思維來斷定這件事情,就是扣分,把名單報給班主任,這是變相的懲罰,本質還是沒有改變。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站出來引導一下了,讓同學們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不能呵斥或者羞辱違反紀律的學生,也不能影響正常的學習,代之以譬如讓他一定要完成本節課的之類的,當然,這事情肯定得學生去想,不然又變成了教師“告訴”學生,而不是“問”學生了。

説到與學生的“情感聯結”,13個教學班,將近500個學生,我到現在還有大約幾十個孩子叫不出名字的,説來挺慚愧的,上學期跟三年級的孩子們説到期末一定記住你們所有人的名字,看來只能這學期末才能實現了,每週一節課,而且隔一段時間又換座位,要記住他們就更具挑戰性了。連名字都記不住就更難情感聯結了,學生會覺得老師不重視他,所以這半學期三年級的目標就是認識全部學生,然後下半學期再來考慮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