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

校園5.12K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

卜算子·答施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古詩簡介

《卜算子·答施》是南宋名妓樂婉所寫的一首贈詞。該詞表達了詩人與戀人分別時的痛苦之情,同時也體現出詩人與戀人之間一種生死不渝的精神。該詞直抒胸臆,明白如話。

翻譯/譯文

離別之後痛苦的相思如滄海一樣深而無際,讓自己備受煎熬,美好的往事就像天上的雲一樣,遠不可即。想把握住這將別的時刻,流盡了千千萬萬行的眼淚,也留不住遠行的戀人,讓我愁腸寸斷。

我想與戀人相見卻又無法相見,想要結束這段愛情卻終究捨棄不了。你我如果是前生沒有緣分,那麼就等待來生,再結為夫妻。

註釋

①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

②答施:指答覆姓施的情人。

③舊事:往事。

④如:如同。

⑤淚滴:流眼淚。

⑥因:作“由”的意思。

⑦拚(pàn):割捨。

⑧了(liǎo):結束,斷絕。

⑨若是:如果是。

⑩重(chóng):重新。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南宋名妓樂婉與施酒監兩人情投意合。施酒監在京任職期滿,即將調往他處,卻無力給樂婉贖身。施酒監臨行前寫了一首詞送給樂婉:“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如伊好。別爾登長道,轉覺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樂婉讀了這首詞,心如刀絞。詩人強忍悲痛,寫下一首答詞《卜算子·答施》向情人作訣別。

文學賞析

樂婉此詞直抒胸臆,明白如話。上片中,“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臨別之前,卻從別後的情況説起,起句便奇。“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上一句勢若江河,一瀉而下,下一句一斷一續,正如哽咽。訣別的時刻最終還是來臨了。女詩人既道盡別後的痛苦,又訴盡臨別的傷心,似乎已無可再言。

而下片更是奇外出奇,奇人之又奇。“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表現出詩人內心那種要重見,卻無法重見,要死心,卻又死不了心的糾結心理。而“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表現的是詩人在絕望之中,發一願,又生出一線希望。而此一線希望,到底是希望還是絕望,令人難以分辨。唯此一大願,意長留天地。

上下片兩結句(贈詞下結除外),較通常句式增加了一個字,化五言為六言句,於第三字頓,遂使這個詞調一氣流轉的聲情,增添了頓宕波峭之致。全詞猶如長江之水,一流而去永不回頭,但其意藴仍覺有餘。以一位風塵女子,而能夠得到此段奇情異彩,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奧祕正在於詞中道出了古往今來的愛情真諦:生死不渝。這是詞中的'最高境界。

全詞篇幅雖短,但是,一位感情真摯,思想果斷的女性形象,活脱脱的躍然於紙上。以淚滴千千萬萬行之人,以絕不可能斷了之情,直道出作者的真摯情感,為之一拼,轉念便直説出終是難捨,如此種種念頭,皆在情理之中。但在別人則未必能夠直接道出自己的感情,而她卻能直言不諱,這正是由於作者的性格豪爽果決。至於思舊事如天遠,要重見而無因見,待重結、來生願,若不是感情真摯的人,那是説不出的。

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小而對於個人愛情,大而對於民族傳統,皆抱有一種忠實的態度,即使當其不幸而處於絕望關頭,生死難關之時,也能體現出一種生死不渝的精神。唯其此種精神,小而至於個人愛情,才能夠心心相印,肝膽相照;大而至於民族文化,才能夠綿延不絕,生生不已。兩者表面上有大小之別,實際上則具共通之義。樂婉此詞雖為言情小令,但其比喻的宗旨則並非一首言情小令所能代替的。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2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

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一角闌干聚落花,此是春歸處。

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古詩簡介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由清代詞人蔣春霖所作的一首小令。上片寫春歸,暗喻歲月流逝之悲;下片寫祭柳,突出自己身世飄零之感。全詞以比興寄託的手法,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把當時文人的悽苦處境表達得深情綿邈。

翻譯/譯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沒有來,只是陰雨連綿,一片幽暗。院中一個角落的欄杆處,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飄飄零零,標誌着春天已經遲暮。揮淚告別東風,用酒來祭紛紛揚揚的飛絮。傳説柳絮楊花飛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飛向天涯去。

註釋

①《卜算子》: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此調始於蘇軾。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陰陰:形容陰暗的樣子。

③闌(lán)幹:欄杆。

④落華:即落花。

⑤彈淚:掉淚,流着眼淚。

⑥東風:春風。這裏借指春天。

⑦飛絮(xù):飛舞的柳絮。

⑧化了浮萍(fúpíng):古人以為柳絮落水化為浮萍。

⑨莫:不如。

創作背景

詞中的意象“陰陰雨”、“落花”、“飛絮”、“浮萍”暗示了詞人沒落的情懷,而這種黯淡情緒又是咸豐兵事的折光。太平軍所向披靡,癸丑年定鼎天京,這對清廷的打擊極其沉重,隸屬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文人也由此產生了沒落、迷惘之情。從詞的意藴看,《卜算子》恐亦是癸丑年作。

賞析/鑑賞

詞的上片,前兩句寫春歸後的淒涼景象,後兩句則回答了“春歸何處”的疑問。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見的“小院”、“闌干”、“陰雨”、“落華”組成春已歸去的.詞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詞情。這裏展現的不是透露淡淡閒愁的歐陽修《採桑子》詞所寫的“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或晏幾道《臨江仙》詞所寫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之景。其寫燕子,是“不曾來”的燕子;寫雨,是“小院”中的“陰陰雨”;寫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飄舞之飛花,是被風吹聚到闌干一角的早已委落在地之花,而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歸處”。劉鉉《蝶戀花·送春》詞中“只道送春無送處,山花落得紅成路”兩句,似已指出春歸之處,實則只説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歸去的;這“闌干”兩句則把落花聚集之處看作春的最後歸宿,看作春的埋葬之所,從而進一步、深一層地揭示了春之悲劇。廣而言之,豈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歸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轉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簡簡吟》中所説,“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本是無可奈何的人間憾事。這兩句詞實有其人事的象徵意義,有其深廣的哲理內涵。

在詞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與春的悲劇下場融合為一。前兩句寫告別“東風”的悲苦之懷、繫心“飛絮”的眷戀之意。而對“東風”、對“飛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歸去之春的心,還是送春之人的情?這在作者的筆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後面“浮萍”兩句緊承“飛絮”句,用楊花入水成浮萍的傳説,把詞意、詞情轉進一層。詞是送春,寫春之歸去,但作者卻並不寫到春去而止,更從春的本身寫到春的化身,從春的今生寫到春的來生,再從化身寫到化身的化身,從來生寫到來生的來生,以見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憐、春的命運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飛絮又落水化作浮萍,這來世楊花轉來世萍的三生命運,使辭別人間的春魂註定了要生生世世飄蕩下去,其苦恨深愁是無窮無盡的。縱然作者在詞的結拍處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終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結局。這下片的詞意,似從前引万俟詠詞“念遠情懷,分付楊花”兩句和貫雲石曲“東君何處天涯”、“隨柳絮吹歸那答”兩問,以及辛棄疾《摸魚兒》詞“春且住,見説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的意境化出,但其辭則更苦,其情則更悲。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註釋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疏桐:枝葉稀疏的桐樹。

漏斷:謂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省:瞭解。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台詩案”入獄,釋放後被貶謫黃州時所作。詞作動、傳神地描繪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憤寂苦的心情。

黃庭堅稱其“語意高妙”、“筆下無一點塵俗氣”。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4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譯文

蕭瑟的秋景來到了空曠的閨院中,一夜之間橫掃了滿院梧桐葉。本是兩相情願的同心結,沒料想好夢難成,反倒陷入無限相思中。

曲曲折折的欄杆,秋風吹來燈光若明若暗。黃昏時獨自站在樓上,禁不住眼淚成串的掉下來。遠處枯枝上的寒鴉好象對月亮在啼叫。

註釋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同心結:是用綵線織成的'菱形連環結,舊時婦女多系在衣裙上作佩飾,也常用為定情或贈別之物。

翻:反,反倒。

相思結:意出《古詩十九首》之十八“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十二玉闌干:指曲曲折折的欄干。

十二:言其曲折之多。

明滅: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賞析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師紛起,作者隨其父夏允彝其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同年八月,松江淪陷,夏允彝自沉鬆塘,以身殉國。次年春,作者又與陳子龍及岳父重組義軍起兵太湖,兵敗後,作者又為義軍領袖吳易的軍事參謀。但不久,吳軍又潰敗,作者只得隻身奔竄民間。這首詞可能作於此時。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人的詞。詞的上闕寫獨守空房的孤獨,下闕寫憑欄淚眼望夫,表達了作者在轉戰奔走中對愛妻的一往情深。全詩借情抒情,意境悲愴,感情真摯。

上闕寫獨守空閨的淒涼景況。“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二句點明人物活動的時節和環境。清冷的秋色來到空寂的閨房,使盛年獨處的思婦更覺夜長難耐,於是走出簾櫳,默默地清掃梧桐樹下的落葉。雖只平平淡淡地寫景敍事,但秋閨的幽冷和思婦的愁寂已宛在目前。這裏借鑑了李煜《烏夜啼》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之句,但李煜詞明言“寂寞”,此詞則將寂寞之意隱涵於景事之中,更見含蓄之美。

“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二句即用思婦口吻抒發愁怨之情。詞中少婦本來指望和丈夫朝夕相守,共度華年,誰料竟然勞燕分飛,長難相見,好像同心結織不成,反織成了相思結。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結”和“相思結”聯繫起來,造成強烈的對照,更覺事與願違,分外令人傷感。

下闕寫苦盼徵人的哀怨心情。“十二玉闌干,風起燈明滅”二句描寫思婦憑欄凝望的情景。思婦獨上高樓,倚欄長望,痴想眼前會出現遠歸的丈夫,但她倚遍了所有的欄杆,都不見丈夫的歸影,此時秋風又起,遠處燈光忽明忽滅,更叫她心亂神迷。

“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二句極寫思婦的失望心情。她從傍晚時候起便站在樓頭盼望丈夫,但直到夕陽西下,夜色越來越濃,仍未望見丈夫歸來,只見一片還巢的烏鴉在冷月寒星下飛鳴而過。於是她完全失望了,腮邊不禁掛上幾行清淚。這裏又借鑑了柳永《玉蝴蝶》詞“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之句,以景結情,神餘言外,尤為悽絕。

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純作客觀描寫,而且多借景色映襯,饒有深美流婉之致。但不難看出,詞中的思婦就是詞人心中的愛妻。詞人想象她如此纏綿悱惻地思念着自己,正表現了詞人對她的深長眷戀有道是“無情未必真豪傑”,志士之情,適為其偉大人格之體現。此詞亦可以證之。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5

卜算子·感舊

[宋代]蘇軾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蜀地的人去過江南後,就會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來蜀地和江南風光景緻都同樣被人稱讚,要遊覽就要及早去。

還是與去年的友人一起又來到了西湖邊上,一同坐在西湖邊的草地上。盡情飲酒行樂,仔細端詳,發現只有我們變老了。

註釋

蜀客:詞人自稱,蜀,四川的簡稱。蘇軾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吳山:在杭州。吳,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帶。

風流:此指風光景緻美妙。同:此指同樣被人稱道。

藉(jiè):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盡情飲酒行樂。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全詞表現了作者對時光飛逝,今是昨非的一種感歎。

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

開端從自身宦遊的行蹤説起,並傾注了對杭州的懷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吳山”,借指杭州,前者從地理位置説,後者則從山水美景説。“長憶”,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個“好”字則概括了對杭州的總體印象。

事實上,詞人從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開始,就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讚美“餘杭自是山水窟”(《將之湖州戲贈莘老》),甚至説“故鄉無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詩筆,盡情地歌頌和描繪美麗的西湖風光,留下了《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詩篇。因此,詞人説他“長憶吳山好”,完全是出於真誠,雖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吳、蜀作了比較,表之了早歸的願望:“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所説的“歸去”是指歸杭州或是歸故鄉(蜀地),敍“自京口還錢塘道中”一語説得很清楚,當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吳蜀風流自古同”,那麼歸吳(杭州)也就形同歸蜀,與上文懷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

過片承上“歸去”句,展開了與陳襄同遊西湖的想象:“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兩人坐在西湖邊碧綠的草地上,共賞大自然美景,這是富有詩意的賞心樂事。妙在詞人不作平平敍寫,而是將温馨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想象“迭印”在一起,這就平添了詩的意藴。兩句既表之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來寫,與上文“吳山好”、“吳蜀風流”相照應。篇末兩句進而想象共飲的情景,要友人在宴會上仔細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顏變得衰老了。這兩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數月未歸的經歷,流露出歲月流逝、羈旅勞苦的感慨。出語坦率而略帶詼諧,這是真摯的友情一種自然的表露。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6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塞草晚才青,日落簫笳動,慼慼悽悽入夜分,催度星前夢。

小語綠楊煙,怯踏銀河凍,行盡關山到白狼,相見惟珍重。

古詩簡介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闋寫催其成夢的塞上情景,下闋寫夢中温馨睛景。結句語淡而情濃,纏綿委婉之罕,頗含悠然不盡之意。

翻譯/譯文

傍晚塞外的草才慢慢變青,夕陽才緩緩落下,簫笳之聲便在大漠上蔓延開了。入夜後自己的'心情更加悽慘,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夢魂來到邊塞。

小聲説綠楊早已被一片寒霧籠罩,河水已經結冰,行人不敢踏腳,行遍了關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見面了才知道情誼是多麼貴重。

註釋

簫茄:樂器名。盧綸《送張郎中還蜀歌》:“須臾醉起簫茄發,空見紅旌入白雲。”

②慼慼:悲傷貌。杜甫《嚴氏溪放歌行》:“況我飄蓬無定所,終日慽慽忍羈旅。”

白狼:即白狼河,今遼寧省之大淩河。

創作背景

晚清時期,詞人久居塞外,時常夢迴家園,十分懷念自己的妻子,故寫下了這首詞來表達自己妻子盧氏的懷念。

賞析/鑑賞

作者厭於扈從生涯,時時懷戀妻子,故雖身在塞上而念懷縈繞,遂朝思暮想而至於常常夢迴家園,夢見妻子。此篇即記錄了他的這種悽惘的情懷。上片寫催其成夢的塞上情景。日晚塞草青青,悲茄聲聲,令人生起悽寂之感,遂至入夢。下片寫夢中温馨情景。日夜思念之妻此時來到了身邊,她不畏天寒路遠,竟來相見相慰。結句語淡而情濃,纏綿委婉之至,頗含悠然不盡之意。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7

原文:

卜算子·蘭

[宋代]曹組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着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蘿籠罩在陣陣寒氣之中;幽靜的小路邊,蘭花獨自開放,沒人欣賞,它能向誰訴説它怨恨呢?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語,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花並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註釋

見《陽春白雪》卷四。又見辛棄疾《稼軒詞》丁集,而文字稍異。

杜甫《絕句二首》之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淮南子·説山訓》:“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

梅花雖亦高品,它尚有尋芳的伴侶,反襯蘭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這兩句形容梅花香味,極工,亦補足上文“非以無人而不芳”意。

賞析:

此為詠空谷幽蘭之詞。全詞詠幽蘭,多以淡墨渲染,結句稍加勾勒,託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寫蘭花幽處深谷,與松竹翠蘿為伴,先從境地之清幽着筆。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天寒翠袖薄,加暮倚修竹”等語,借人喻花,不即不離。“遲加江山暮”,緊承上句,從時間着筆,和煦的春加黃昏,幽蘭的倩影更見得淡雅清絕。遲加,指和煦的春加。《詩·豳風·七月》:“春加遲遲。”幽蘭於春天吐芳,故以“遲加”暗點節候。

此句用杜甫《絕句二首》之一“遲加江山麗”,但易“麗”為“暮”,即化豔陽明麗之景為蒼茫淡遠之意,令人想見空山暮靄中的幽蘭情韻。這兩句均點化老杜詩意,而渾然天成,語如己出,分別從時地兩方面為空谷幽蘭烘染出一種特定的氛圍。

三、四兩句首一“芳”字,先為蘭花淡描一筆,然而“幽徑無人”,蘭花的芳馨無人領略,其芳心幽恨之慾訴無由亦可想而知。這兩句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難覓的惆悵。這裏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寫志節堅芳而寂寞無聞的才人懷抱。

過片“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説的'是既然無人欣賞芳馨,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語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與梅花共語,是抒其高潔之懷。古人稱鬆、竹、梅為“歲寒三友”,以喻堅貞高潔的節操。此詞開頭寫“松竹翠蘿寒”,已拈出鬆、竹,這裏又寫與梅花共語,正以“歲寒三友”來映襯幽蘭堅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復寄意於人間的“尋芳侶”,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識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見用於時的心聲。“着意聞時不肯香,香無心處”,是全詞的警句,寫出幽蘭之所以為幽蘭的特色,其幽香可以為人無心領略,卻不可有意強求。

此詞既寫出了幽蘭淡遠清曠的風韻,又以象徵,擬人和暗喻手法寄託作者對隱士節操的崇仰,流露出詞人嚮往出世、歸隱的心志。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8

原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彷彿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註釋

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

原題“黃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這裏“漏斷”不過説夜深罷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雅。

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説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説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説鴻,多説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或以為“揀盡寒枝“有語病,亦見注⑷所引同書同條。《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説”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

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賞析: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 ,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這兩名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 ,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這裏 ,詞人以象徵手法 ,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説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脱、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 ”,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敍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藴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9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

朱敦儒〔宋代〕

旅雁向南飛,風雨羣初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譯文及註釋

譯文:大雁南飛,風雨中與雁羣失散。飢渴辛苦的大雁雙翅無力地下垂,只好獨宿在冷落悽清的河中小洲。苦於和沙鷂、白鷺難以親近,時刻擔心被弓箭射殺。雲海茫茫歸處又在何方?有誰來聽鴻雁的聲聲哀號。

註釋: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旅雁:徵雁。這裏比喻戰亂時人們紛紛南逃。寒汀(tīng)立:冷落悽清的河中小洲。鷗鷺:即沙鷗、白鷺。矰(zēng):用絲繩繫住的短箭。繳(zhuó):系在箭上的絲繩。

賞析

該詞上片寫失羣旅雁遭遇風雨後的疲累飢與之來與孤獨之感,下片寫他鄉的不適、危機與迷惘感。同時詞人運用象徵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來為自己寫照,抒發自己的心聲。

上闕寫失羣旅雁遭遇風雨後的疲累飢與之來與孤獨之感。

詞的首句寫冬天雁由北向南遷徙。“情沿物應”,才發而為詞,“道寄人知”,藉以表達因雁而興起的傷感。“風雨羣相失”的“風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風雨,骨子裏卻是喻指人世社會的風雨,是驟然襲來的戰禍。接下去便以雁之飢與辛勞、無力續飛與孤宿寒汀的情景,來比喻人們在逃難途中忍飢受寒、疲憊不堪和孤苦無依的慘來。

下闋以雁之憂懼被人弋射和茫茫無處歸宿,以及哀鳴而無人憐顧的孤危,象徵他與廣史人民當時類似的處境與心情。

“鷗鷺苦難親”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鷗、鷺與雁,都是棲宿於沙洲汀渚之間的鳥類,而説“難親”,便有地下亦難寧處之苦;“贈繳憂相逼”,則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憂。《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歌日:“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雖有贈繳。尚安所施!”而這裏的鴻雁苦於身心交瘁,無力高飛,便易被獵人所射殺。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寫人間的憂患,可謂入木三分。結尾續寫旅雁之苦。“雲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語雙關,餘悲不盡。

全詞處處寫雁,但又處處在寫自身的處境與心緒,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藝術效果。詞人寫的雖然是個人在逃難途中的遭遇與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卻具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普遍的意義。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祕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卜算子·贈樂婉杭妓

宋代:施酒監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譯文: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你我一相逢便情根深種,只恨未能早點相識。認識了很多女子,卻始終沒有你這般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如今我就要與你分別登上遠去的路,反而心頭更添煩惱。獨自倚在朱樓上的欄杆上,滿目被芳草所包圍。

註釋: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伊家:你。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lán),滿目圍芳草。

倚闌:靠着欄杆。

賞析:

宋有一位姓施的酒監官,和歌姬樂婉從相識到相知,早已是如膠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調動的關係,他們不得不分開。他鬱悶、糾結,恨不能帶她一起隨行。無奈之餘,填了一首《卜算子。贈樂婉》的詞,贈給她留作紀念。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他們一相逢,就很快墜入了愛河。李白也説過:“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男女一見便鍾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識。這種感覺,寶玉應最有體會。初見黛玉之時就説了:“這個妹妹,好像在哪裏見過的。”

恨不相逢早,此話雖真,但比起很多人來,他還是很幸福的,又何來此恨?想那張籍所寫:“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詩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謝絕了一個男子的`追求。雖説那男子痛心不已,可畢竟人家是有婦之夫,還是發乎情止乎禮吧。蘇曼殊也遇到過類似情形,他寫道:”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同樣是相逢,遇見了喜愛的人,卻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為僧,也只好望而卻步。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讀這兩句的時候,不禁會讓人想起杜牧,一樣的流連於青樓酒席之間,一樣的寫出十分動人的情話。杜牧的是“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千千萬萬人,相識本就不容易,更何況相知。

接下來的兩句“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意思是説,如今我就要和你離別登上遠去的路,反而心頭更添煩惱”。雖然詞人在這裏並沒有説明為何煩惱,但結合杜牧後來的悔恨,施酒監這裏想必也是同樣的一種情感吧。畢竟,古代青樓女子的愛情,大多以悲劇結局。霍小玉也好,杜十娘也好,她們似乎都難以逃脱封建社會中女性的悲慘命運。

最後兩句的意境,有點似白居易詩中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只不過要比白詩深沉得多。都是以芳草的無限蔓延,來比喻自身惜別之情的綿綿不絕。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1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着 同:著)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註釋

卜(bǔ)算子·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卜算子”是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萬樹《詞律》卷三《卜算子》:“毛氏雲:‘駱義鳥(駱賓王)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

斷橋:殘破的橋。一説“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寂寞:孤單冷清。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副詞,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此指爭權。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副詞,全,完全,沒有例外。任:動詞,任憑。

羣芳:羣花、百花。百花,這裏借指詩人政敵──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謝,隕落。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泄胸中抑鬱,感歎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着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着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於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説:“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於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麼,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着一線被人發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説: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温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 “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説,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説:“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説,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説》)。上闋四句可説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裏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羣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羣芳”在這裏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説,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峯。雖説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賞析二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勢,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裏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着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説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説梅花的遭遇:在悽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説他不與羣芳爭春,任羣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着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羣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繫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説:“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説。”(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説:“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悽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羣豔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註釋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峯碧》《楚天遙》,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

斷橋:殘破的橋。一説“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

羣芳:羣花,這裏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故:指花開時。

評價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算子·詠梅》中得到印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着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歎了。儘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藥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歎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2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名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作品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着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悽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着”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着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彷彿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説,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説:“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説,作者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説》)。上闋四句可説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羣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羣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説“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字裏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説,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峯。雖説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3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

旅雁向南飛,風雨羣初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翻譯

遠行的大雁向南飛翔,風雨中與雁羣失散。飢渴辛苦的大雁雙翅無力地下垂,只好獨宿於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鷂和白鷺苦於難以親近,時刻擔心被弓箭射殺。茫茫雲海中找不到歸宿,有誰來聽鴻雁的聲聲哀號。

註釋

旅雁:徵雁。這裏比喻戰亂時人們紛紛南逃。

寒汀立:冷落悽清的河中小洲。

鷗鷺:即沙鷗、白鷺。

矰:用絲繩繫住的短箭。

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創作背景

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即是“靖康之難”期間。詞人開始南渡,為了描寫來時的種種不適,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上闕寫失羣旅雁遭遇風雨後的疲累飢渴之狀與孤獨之感。詞的首句寫冬天雁由北向南遷徙。“情沿物應”,才發而為詞,“道寄人知”,藉以表達因雁而興起的傷感。“風雨羣相失”的“風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風雨,骨子裏卻是喻指人世社會的風雨,是驟然襲來的戰禍。接下去便以雁之飢渴辛勞、無力續飛與孤宿寒汀的情景,來比喻人們在逃難途中忍飢受寒、疲憊不堪和孤苦無依的慘狀。

下闋以雁之憂懼被人弋射和茫茫無處歸宿,以及哀鳴而無人憐顧的孤危,象徵他與廣大人民當時類似的處境與心情。“鷗鷺苦難親”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鷗、鷺與雁,都是棲宿於沙洲汀渚之間的鳥類,而説“難親”,便有地下亦難寧處之苦;“贈繳憂相逼”,則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憂。《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歌日:“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雖有贈繳。尚安所施!”而這裏的鴻雁苦於身心交瘁,無力高飛,便易被獵人所射殺。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寫人間的憂患,可謂入木三分。結尾續寫旅雁之苦。“雲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語雙關,餘悲不盡。

全詞處處寫雁,但又處處在寫自身的處境與心緒,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藝術效果。詞人寫的雖然是個人在逃難途中的遭遇與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卻具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普遍的意義。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卜算子·席間再作

宋代:葛立方

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譯文:

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紅嫩的荷花婷婷裊裊,不攀不附地生在長滿蘆葦的岸邊。一陣西風吹來,泛起淡淡輕煙,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

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飲酒後隨意的放好酒杯,細細品賞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兒,像少女身上的紅衣,用這花瓣兒來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細細地品一品。

註釋:

裊(niǎo)裊水芝紅,脈脈蒹(jiān)葭(jiā)浦。淅(xī)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於第三字豆。水芝:荷花的別稱。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尋常的水濱。蒹葭,河辺蘆菷。

草草展杯觴(shāng),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草草:隨意、潦草。杯觴:酒杯。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處借指荷花。葉葉:言以荷花為盛酒之具。流霞:神話中的仙酒,見《論衡·道虛篇》,此處指美酒。

賞析:

這是一幅清新、流麗、色彩淡雅的水墨畫。詞人通過層層點染,步步鋪陳,描繪了夏日雨過天霽時水中蓮葉荷花的美景。

詞的上片通過首句點出所詠之物。

“紅”既寫荷花顏色之美,同時也寫其開放之盛。“裊裊”則兼寫外貌與精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荷花的柔麗嫵媚、婉轉多姿。次句轉寫荷花的生長地,“蒹葭”以喻微賤,又用一個疊詞“脈脈”寫出了荷花甘於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時也寄託了詞人的志趣。“西風”、“疏雨”兩句點染秋景、以襯荷花,表面上看似寫荷花所處的秀美自然環境,實則通過寫與荷有關的事物來達到寫荷的目的。這是一種“借筆”,寫風、寫煙、寫雨,也同樣是寫荷,而且寫來不是那麼質直,而是飄逸、空靈,把荷的形象寫活了。無風荷不香,荷便是死荷。這裏的風不能是狂風,而是“淅淅”的風。同樣,荷與雨的關係也至密切,這裏的“雨”也應是“疏疏”的雨,至於這種雨後的荷花,則更有美人出浴之妙。這兩句中的三個疊詞用得恰如其分。以“漸淅”輕微的風聲寫金風初動、搖荷傳香,以“淡淡”狀“煙”、以“疏疏”限“雨”。這樣配搭起來,就能盡善盡美地托出荷花“裊裊”、“盈盈”的生動情態。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交代了所詠之物及其生長處所之後,正是要着力寫其形象的時候,卻不去作質直的、忠誠的正面描繪,不作主觀的“説破”,而是隻從幾個方面作點染烘托,寫了“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便結束了上片。這正是作者不落窠臼、自出心裁的地方。這種寫法能給讀者留下無限廣闊的想象餘地,使讀者由此及彼,神明頓發產生美的`聯想,而造入三昧之域。

下片寫雨後天霽,“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詞人巧妙地從外部空間移向欣賞主體所在的小空間──船艙裏:桌上簡簡單單地擺上了酒杯和菜盤,朋友們正舉杯暢飲,席間還有美麗多情的女子相伴助興哩!朋友們相聚以蓮葉勸酒,是久別重逢,還是遠行餞別?這無需細説。詞人很快又將筆鋒轉向船艙外,繼續描會大空間景色,“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這是從船艙內這個特定角度向外望去,只見枝葉葉、層出不窮的蓮葉荷花橫擋在酒船前面(“紅衣”指荷花。賀鑄有“紅衣脱盡芳心苦”句)。此刻,雨過天晴,細細的五彩流霞從蓮荷搖曳攢動的地方冉冉升騰,這是多麼絢麗的景色呵!以動態作結,正象劉禹錫的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樣,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

全詞使用疊多且妙。全詞共四十四字,其中疊字竟佔了十八個,句句有疊字,聯綿而下,相互映襯,無不自然妥貼。用來寫荷花形象的有“裊裊”、“脈脈”、“盈盈”、以至於“葉葉”(紅衣),寫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風)、“淡淡”(的煙)、“疏疏”(的雨),寫詞人動作情態的有“草草”、“細細”。這些疊字在意境、氣韻、情調等方面,有極為協調。這些疊字不僅生動傳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現了詞人疏神達思、怡然自樂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種輕靈、和諧、安謐而灑落的情調,形成了行雲流水般的聲韻美。這種情調和聲韻美,與寫“盈盈女”般的“裊裊”荷花,與寫文人雅士品酒荷的特定場景,都極為合拍,形式與內容達到了十分完美的統一。這種頻繁而有規律地使用疊字,在詩中有《古詩十九首》為例,而在詞中則略無儔匹,這不能不説是葛立方的獨具匠心。

《卜算子》原文及賞析15

卜算子·贈樂婉杭妓

施酒監〔宋代〕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賞析

宋有一位姓施的酒監官,和歌姬樂婉從相識動相知,早已是如膠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調動的關係,他們不得不分開。他鬱悶、糾結,恨不能帶她一起隨行。無奈之餘,填了一首《卜算子。贈樂婉》的詞,贈給她留作紀念。

“相”情便深,恨不相”早。”他們一相”,就很快墜入了愛河。李白也説過:“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男女一見便鍾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識。這種感覺,寶玉應最有體會。初見黛玉之時就説了:“這個妹妹,好像在哪裏見過的。”

恨不相”早,此話雖真,但比起很多人來,他還是很幸福的.,又何來此恨?想那張籍所寫:“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未嫁時。“詩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謝絕了一個男子的追求。雖説那男子痛心不已,可畢竟人家是有好之夫,還是發乎情止乎禮吧。蘇曼殊也遇動過類似情形,他寫道:”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未剃時!”同樣是相”,遇見了喜愛的人,卻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為僧,也只好望而卻步。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讀這兩句的時候,不禁會讓人想起杜牧,一樣的流連於青樓酒席之間,一樣的寫出十分動人的情話。杜牧的是“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千千萬萬人,相識本就不容易,更何況相知。

接下來的兩句“別你的長道,轉更添煩惱”,意思是説,如今我就要和你離別的上遠去的路,反而心頭更添煩惱”。雖然詞人在這裏並沒有説明為何煩惱,但結合杜牧後來的悔恨,施酒監這裏想必也是同樣的一種情感吧。畢竟,古代青樓女子的愛情,大多以悲劇結局。霍小玉也好,杜十娘也好,她們似乎都難以逃脱封建社會中女性的悲慘命運。

最後兩句的意境,有點似白居易詩中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只不過要比白詩深沉得多。都是以芳草的無限蔓延,來比喻自身惜別之情的綿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