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優選]讀《父與子》有感15篇

校園1.8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父與子》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選]讀《父與子》有感15篇

讀《父與子》有感1

《父與子》是一本無字的漫畫,作者是德國埃·奧·卜勞恩。

《父與子》這本書中,雖然沒有文字,卻簡單易懂,故事情節有時會使人哈哈大笑,有時也會讓人感慨萬分。

書中講的是一位脾氣很大的父親和一位聰明可愛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有一篇《家長也打起來了》,説的是兩個小朋友打起來了,全都哭着找到了各自的爸爸。兩位爸爸都很生氣,剛開始只是為自己的兒子爭辯,然後動手動腳,最後兩位竟然打起來了,可是孩子們呢?原來在旁邊蹲着下棋呢!這是在告訴各位家長,小孩子自己打打鬧鬧,就不要去計較,因為正如一句歇後語所説,“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説變就變”嘛!

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家長也打起來了》,還有《聰明的馬》和《生日驚喜》等。

《聰明的馬》一篇講的是一匹馬拉着父親和兒子踩着的兩塊木板。上坡的時候,馬努力地把板拉到頂端,而下坡時馬竟然也坐在板上和他們一起滑呢!這個小故事真的是令我大吃一驚呢!我敢説,這匹馬絕對是全世界最聰明的馬了!

《生日驚喜》講的是父親的三十八歲生日到了,兒子就準備給父親一個生日驚喜,就訓練了兩頭豬。眼看這兩頭豬一倒立,尾巴立刻一個變成數字“3”,一個變成數字“8”,拼起來也正好是父親的生日。我想,父親也肯定被這生日驚喜給“驚”到了吧!

《父與子》這本書,既有漫畫書的趣味,又故事書的道理,讓我深受啟發,所以我非常喜歡。

讀《父與子》有感2

看過的日本學作品不多,卻總是給我細膩細緻,緩緩流動情緒的感覺,沒有難分難捨抑或氣勢磅礴的特意刻畫,卻總在某個點讓我熱淚盈眶。這或許是一部需要靜下、慢下,用心去感悟的作品。

作品講述的是因護士刻意的個人行為而抱錯了孩子的兩個家庭,在面對選擇孩子的困境時發生的事情。兩個家庭的條懸殊比較大,一個是家庭富裕的都市上層,一個是拮据度日的普通家庭,一個氣息冰冷規矩,一個團結活潑温暖。在兩個家庭相互影響中,主人公野野宮良多開始從一個與孩子保持距離的職場精英轉變為一位願意與孩子互相玩耍的父親。作品內容看似平淡無奇,但偉大的作者卻能將之描述得温情動人,直抵讀者看似堅強其實脆弱的心靈。不管是做父親或是子女,以下幾句話都值得反覆咀嚼,用心思考。

血緣無疑是父子的起點,但父子之間的生活才是父子關係構建的過程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血緣無疑是父子的起點,但父子之間的生活才是父子關係構建的過程。在生活中,父子間相互尋求認可的過程,也是父子相互塑造的過程。當寶寶誕生的那一刻,我們成為了一名爸爸,但這只是多了一個稱號而已。一名真正的父親應該是什麼樣的,他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我想每個父親都有不同的理解。但這是一個不能不去思考的問題,答案就在我們的陪伴當中。

教育孩子不是要求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良多:還有隻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呢

齋木: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中對比刻畫了兩位爸爸的形象,良多是大型建築公司的骨幹,齋木是小型電器鋪的老闆。工作環境、經濟收入大相徑庭的他們有着不一樣的教育理念,良多要求孩子什麼事都要一個人完成,並且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努力優秀。齋木則認為對孩子就是要多花時間,他願意和孩子一起童心未泯的一起玩耍。兩種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讓我們也不禁聯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其實不同的理念沒有誰對誰錯,因為家長都是為了孩子,並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塑造孩子。只是我們不要迷失了初衷,忘記了快樂,不用把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物品,教育孩子不是要求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一個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良多:我的父親不是一個會和孩子一起放風箏的人

齋木:但是你也沒必要模仿他吧

一個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良多小時候是在父親和繼母的撫養下成長,造就了他的獨立要強以及不願意和孩子互動玩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眼裏其實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現實中的孩子,一個是自己的'童年。所以很多父親希望孩子既要做到自己做過的事,又要做到自己沒有做到的事,以此彌補內心的遺憾。結束時,良多發現孩子用相機偷偷記錄自己許多照片,並且去找到自己養育6年的孩子想要和他和解。一句“但是,這6年間我都是你的爸爸。我可能做得不夠好,但是我也是你的爸爸”道出了父子間最温暖的感情流露。父愛如,父親的情感都在內心暗潮湧動。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但6年的陪伴已將這份感情注入彼此的血液。沒有什麼誤解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因為我們是有感情的人。沒有什麼功成名就比在温馨的燈光下和家人一起吃飯更讓人舒適輕鬆。在深夜,當我們用手輕撫着熟睡的孩子時,心中常會湧動着一股莫名的幸福與感動,感恩這個小生命到我的世界,感恩陪伴在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父與子》有感3

想讀懂屠格涅夫的作品《父與子》,必須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本書成書於1860年初,是俄國最痛苦混亂的時候。在1854年,俄羅斯帝國由於戰敗開始了農奴制改革,短短時間內改變了數百年來俄羅斯舊有的社會結構。改革的好處不會很快見到,但是改革的動亂會立即投射到社會當中。舊社會經濟結構的崩壞,自然而然會帶來思想結構的迷惘。

但凡社會進步之際,必是新舊思想碰撞之時。我想作者屠格涅夫本身就是其中即將沒落的貴族知識分子,他肯定知道舊有的一切已經維持不住了,但他又覺得新的事態只能變得更糟糕。因此他塑造了一個巴扎羅夫。書中的巴扎羅夫是一位新興的平民知識分子,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同時蔑視貴族階級;帕維爾是一位沒落的貴族知識分子,他享受生活、追求解放,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好。在書中此二人屢次交鋒,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潔、粗魯的話語、咄咄逼人地對帕維爾進行強有力的反擊,以毋庸置疑的精神優勢壓倒了對手。年輕的巴扎羅夫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準,這對一位青年人來説是難能可貴的。年輕人可以偏頗或極端,但不能沒有自己的見解。我們現在的教育更像是給孫行者加緊固圈,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有專業技能但卻沒思想認識。

書名“父”與“子”除了引申的新舊兩派,同時也實指父子兩代,這一層的交鋒比引申意更為深遠。無論何時何地,父輩與子輩的衝突可以説是亙古不變,而能正常與子輩溝通交流的父輩可以用“寥寥無幾”來形容。自古以來,父輩就是規矩與權威,讓父輩站在與子輩平等的位置上交流是不可能的!讓父輩把子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與尊重更是想都別想!父輩或者如帕維爾一樣:希望子輩無條件的傳承父輩的思想,強制與專橫;或者如尼古拉一樣:嘗試學習子輩的思想觀念,嘗試與子輩溝通卻無果;或者如巴扎羅夫的父母一樣:父輩沒有能力,把優秀的子輩奉為神靈,拉家常可以,實質精神層面的溝通沒有。

我想這也是一種社會形態,父輩與子輩本來就不是如朋輩一樣建立在互信尊重的基礎上,孩子從出生就一直依賴父母直至成年,有的人成年後還是一直依賴父母,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武志紅不就把我們的國家稱為“巨嬰國”嗎?依附的基礎必然導致不公的溝通。所以想要談談思想嗎,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吧,不要希寄於父輩的理解與支持了。

讀《父與子》有感4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我難以忘懷的一課。

這文章中講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是如何解救出限於困境的兒子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不管前方的困難重重,也不管周圍人的勸阻,他一心想着:“孩子在等着我!”

周圍人擁上來又離開,一批接一批,他都不管。他的心中時而充滿希望,時而陷入低谷,時而欣喜,時而哀傷。但他沒有放棄,他堅持到了最後。靠着那一絲希望,一線陽光,他做到了。他值得人敬佩。我知道他的內心有一股哀傷,但是,他的信念阻止他,它讓他堅持到底,終於勝利了。

想到我的父親,心裏就不住地湧起酸楚。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在我的生日時,還用自己的積蓄給我買了玩具。那個帳本上的數字,化為了零。

別的父親都帶孩子去吃必勝客、肯德基,我的父親卻帶我吃餃子,別的父親零花錢不盡地給,我的父親只給100……。

我知道,父親的心是失落的,是酸的,我也知道,父親其它不快樂,被工作重重壓着,誰會快樂?父親,別掩藏了,我不是小孩子,是大人了,別再照顧我了!

有人説父親的愛鐵面無私,我想,父愛應該是浩瀚如海卻竭力掩示的。讓我們在父親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吧!

讀《父與子》有感5

讀《父與子》有感:是“福”還是“禍?” 今年寒假,我讀到了一本既有意義,又帶給我樂趣的好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道理。你們讀過嗎?那就是《父與子》。

這本書的內容很多都和家庭生活有關係,也包括了一些社會現象。但無論生活如何變化,父與子還是那樣善良樂觀。 我對其中一篇故事印象深刻,父親和兒子拎着香噴噴的燒雞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陣大風吹過,燒雞飛上了別人家屋頂的煙囱,父親和兒子就拼命追啊追,直到後來一所小屋旁,他們透過窗户看到小屋裏六個人穿的衣衫襤褸,正圍在鍋邊驚訝的看着一隻從天而降的美味,他們放棄了要回燒雞的念頭,尤其當看到四個孩子歡呼雀躍的等待着燒雞向她們“走來”時,父親和兒子默默的面帶笑容離開了。 本來對父親和兒子看做一件禍事,卻給窮人家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與驚喜!而善良的父親和兒子面對“要”還是“不要”的抉擇,果斷的選擇了給窮人家送去一份温暖和快樂,寥寥幾筆的漫畫卻讓人很易讀懂,也更能體現出父與子的`善良、樂觀。不用言傳,只需意會。這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幸福。

《父與子》系列漫畫出於德國漫畫大師之手,雖然跨越國界,但是它的意義卻超越語言。任何人都能通過簡單的圖畫去體會生活的意義!

讀《父與子》有感6

這學期,我學習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文中流露出的濃厚的父子親情,深深地震撼了我。

這篇文章主要講: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衝向孩子的學校,當時學校已倒塌,孩子生還的機會渺茫,別人都放棄了尋找孩子,只有這位父親堅信兒子在等着他。父親不停的挖掘着。最終在廢墟里救出了兒子。

地震發生後,在學校倒塌的廢墟上,一位滿臉灰塵,雙眼充滿血絲的男子爬在瓦礫堆上挖着、挖着……當我讀到“挖到第38小時”時,我不禁在心裏讚歎:天哪!38小時!那可是一天半還多2小時,是什麼力量促使這位父親不顧安危和疲勞,去挖掘學校的廢墟救兒子?是偉大父愛和他作為父親對待兒子的責任心!繼續讀,我認為兒子也是非常了不起,他信任父親,相信父親對他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然後,他就這樣等待着父親來救他,而且他不斷給予同學們鼓勵,讓同學們有信心活下去。最令人驚歎的是他説的一句話:“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7歲的孩子,竟然會在如此危險的關頭,讓同學先脱離危險,若沒有高度責任心和臨危不亂的處事態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比而言,我十分缺乏這種相互信任。當別人好心幫助我時,我生怕別人會搞砸了,所以就不領情;當別人耐心建議我時,我會考慮別人是否還另有圖謀。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信任是雙方共享的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特質。對別人的信任會自然而然地拓展你的胸襟。同時,你也贏得了別人的信任。這世界上,信任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東西,沒有人能夠用金錢買得到,也沒有人可用利誘和武力爭取得到,它來自於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是活在靈魂裏的清泉,讓心靈充滿純潔和自信。作文

讀《父與子》有感7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一組漫畫,有6個片段,這幅漫畫就是《父與子》中的——讓人着迷的書,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它,作者是埃·奧·蒲牢恩。

這組漫畫內容是:”傍晚,該吃飯了,父親和母親都到飯桌前了,可兒子卻不在。父親奇怪地問:“兒子到哪去了?怎麼沒來吃飯?”母親便命令父親:“去!去卧室把兒子叫出來。”父親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去卧室找兒子了,父親看見兒子趴在地上專注地看着書,生氣地向兒子吼道:“快去吃飯!”兒子便乖乖地向餐廳走去。父親支走兒子,自己確盯上了樹,便看了看,就被吸引了。兒子來了,父親卻沒來,母親生氣極了:’怎麼來了一個,又走了一個,兒子你去叫,這個死老頭,小孩也就罷了,大人也這樣。“媽媽用手指指着卧室,坐着端正的兒子向卧室走去,笑道:”哇!哈哈!老爸在看我的.書啊!:這位父親趴在地上,拖着下巴,還翹着腳呢!

看了這組漫畫,我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那個禿頭的大鬍子爸爸,慈祥,和藹,幽默,那個留着刺蝟頭的淘氣兒子,調皮,聰明,可愛。《父與子》這本書,這幅漫畫,儘管沒有一個字,卻容易懂。孩子看了好笑,大人看了也好笑,各人笑個人所理解,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有其子必有其父。

我有一本書,每次看這本書我都會着了迷。有一次,很晚了,媽媽讓我去睡覺,我卻拿着那本書不放,媽媽把書搶了過去,我嚇了一跳,假裝睡着了,等媽媽睡着了,我偷偷拿起書和枱燈看了起來,不知看了多久,我睡着了。

喜歡讀書是一件很好的事,不喜歡讀書可就是沒文化,有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好好讀書。有些人很喜歡讀書,增長文化,成績優秀,得到了很多人的表揚。

有些人卻不喜歡讀書,看到書就頭疼,成績就不好,放假也不好過,還被人一直批評。

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看書,像我做一個小書蟲,成績也不會太差,閲讀其實很好的。

讀《父與子》有感8

在朋友的介紹下,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買了一本書,名叫《父與子》。雖然它沒有《三國演義》那麼聞名於世,也沒有《安徒生童話》那樣的大道理,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副漫畫,卻引人注目,令人開懷大笑。

整本書由漫畫構成,漫畫中沒有一個文字。《父與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間有趣的.故事,如愛子的力量。其中一副漫畫的內容是:有一位小偷,去銀行搶劫。無意中把兒子推倒在地。父親見兒子哇哇大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進銀行。像狂貶小朋友一樣三拳兩腳把小偷打的鼻青臉腫。小偷陰謀敗露了,落荒而逃,頓時,父子倆名聲遠揚。

為什麼父親會如此兇狠地打小偷?就是因為小偷把自己的兒子一把推倒。否則父親早把這件事置之度外。這就是愛子的力量。

漫畫中,那個禿頭大鬍子爸爸,慈祥、和藹、幽默,那個留着刺蝟頭的淘氣兒子調皮、機靈、可愛。雖然整篇漫畫沒有一字,但情節通俗易懂,別有一番風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親,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父愛。讓我們一起像文中的兒子那樣用心去體會父愛,感受父愛,回報父愛。和父親一起喜怒哀樂,一起做有趣的事,一起助人為樂。天長日久,父親和我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父子情這種力量,這種温馨、這種幸福,使我們每個人都有所震撼,有所感動。就算是鐵石心腸、冷漠無情的人都會為之感動。

父子情溶冰化雪,父子情深如大海,父子情形影不離,父子情感天動地!

讀《父與子》有感9

今天,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

本文主要寫了:有一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的故事。

讀完這篇文章,我受益無窮:沒想到父親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承諾,這個承諾讓父親絕不放棄,讓兒子堅強不已。文章中的'阿曼達(父親的兒子)還安慰同學們告訴他們不要害怕,説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大家。阿曼達也是一個無私的人。

父愛如山,母愛如船,我們一定要尊敬父母,好好學習,他們一定會高興的。

讀《父與子》有感10

《父與子》是一部非常幽默的漫畫書,講的是父親和兒子的生活關係。

首先來説説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寫這個是為什麼?因為世界名著嘛,總要講講,寫這個是為了讓你們懂得父愛如山。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父親因為我的父親也很愛我,每次我傷心難過的時候都能把我逗樂。所以我也很愛他。

那問題可就來了,父親和兒子誰重要?有些人就會説:“當然孩子重要啦!”從問題的角度上來看,是孩子重要。可是事實上是父親重要。為什麼呢?有兩個證據:一、我們是爸爸生出來的。我們在爸爸的蛋蛋里長大,幾天後投送到媽媽那兒生出來。二、古代傳統的原因。為什麼古代都是父親是一家之主?我們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爸爸的陪伴和教育!所以説爸爸重要。

我爸爸是家裏的富翁,每月都賺到一千……哦,不對,是兩千多塊錢。

我爸爸也是幽默大師,有一次,爸媽都去上班,我想看書,但已經打瞌睡了,就勉強夠着了一本書,躲在被窩裏看。不知不覺就到了11點,爸爸回來了,走進卧室。此時的看書入了迷,根本不知道爸爸回來了。他看見我的小腳丫,輕輕地點了點。“啊!”我跳了起來。爸爸驚訝地説:“哇!小小年紀就學會廢寢忘食啦?”我“嘿嘿”地傻笑起來。爸爸抓着腦袋假裝皺着眉頭説:“我是該表揚你勤奮好學呢,還是該批評你傷害眼睛呢?”我笑得更大聲了,我知道爸爸在逗我玩。

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快樂和痛苦,但爸爸和兒子能承擔地起!大家快來看《父與子》吧!

讀《父與子》有感11

讀了《父與子》這篇文章之後,我很受感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三個好人。

第一個好人是父親——老斯喬弗。他本來很富有,後來經過一場意外變得很貧窮。但他並不怨天尤人,而是一邊靠自己的勤勞過着平淡而充實的生活,一邊好好養育兒子。他教育兒子小斯喬弗要“付清一切債務,不欠任何人的人情,不要任何人施捨。”從他身上,我感覺到堅強、自尊。

第二個好人是兒子,也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小斯喬弗。他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兩次磨難,一次是一場天災奪去了他的母親的生命和家庭的財產;第二次是他相依為命的父親去世了。但他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傳統——堅強、自尊。經歷磨難後,他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沒有了父親的指導和庇護,什麼事都要靠自己了。他不僅堅強地支撐下來,而且靠自己的聰明和堅強意志,解決了三個難題:安葬父親、自己吃住、安排自己今後的生活。這種自強自立的可貴品德非常值得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學習。

第三個好人是店主。他用善良的美德,無私幫助着不幸的小斯喬弗。在他的幫助下,小斯喬弗的願望才得以實現;而且,他懂得尊重小斯喬弗,對人進行了幫助而不是施捨,巧妙地維護了小斯喬弗的自尊。

讓我印象深刻的《父與子》,讓我感動的三個好人。

讀《父與子》有感12

含着脈脈的深情,這幾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地震中父與子》這篇感人腑的文章。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無聲地滑落下來,我閉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美國那裏。一個年輕的父親憑着對兒子執着的愛,用手挖了38小時,終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當我讀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時,我渾身發熱,阿曼達的父親是多麼堅韌,靠的.是什麼?是堅定的信念啊。可是自己與阿曼達相比,差得多麼遠。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累了一天的媽媽叫我把地掃淨,我很不樂意拿起掃把隨便掃了一下,很不乾淨,媽媽見了,對我説:“戴健,你已經11歲了,是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時候了,你連這點家務都做不好,將來還能幹什麼?”媽媽要我重掃一次,我找了一個藉口,跟媽媽頂嘴。這一切,我多麼不對呀。

當我讀到“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這句時,我熱血沸騰,阿曼達的父親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幸福讓給他人,這是多麼崇高,多麼有責任感啊!而我呢,卻對學習沒有責任感。有一次,我正在改正段考發下來的試卷,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錯了好幾題,馬馬虎虎地應付修改,然後囫圇吞棗地看完了事,爸爸發現後,耐心講解,我聽得不耐煩,生氣地説:“你嘮嘮叨叨,真煩。”爸爸批評我:“遇到難題繞道走,你這是逃避困難。跟阿曼達相比,你差得遠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雖然沒遇到象地震這樣的險歷,但我連起碼的學習困難都不敢去戰勝,我是多麼渺小啊!

同學們,當你讀了這篇文章,你的感想如何?你不感到阿曼達父親是有責任感的人嗎?阿曼達父親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要是阿曼達的父親象其他父親一樣,遇到險情,一個一個地痛哭後離開,那阿曼達和14個小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世界。這正是責任感偉大之所在啊!

讀《父與子》有感13

很多與我同齡的孩子們都讀過《父與子》。雖然整本書沒有一句話,但作者簡單易懂的畫面使我們覺得十分清新,有趣,一翻開它,就迫不及待的想讀完整本書,馬上就上癮了,實在很好看!它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幽默可親的人。

書中講述了一對父子之間發生的趣事,有時候有趣的故事傳説不一定要用文字來表達,用美麗的畫面更使我們入迷。慈祥又令人發笑的父親,調皮特別會動歪腦筋的兒子,他們的形象全都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特別想感歎一句:父子情深啊!這對怪異的父子的性格也十分相近,他們有着對事情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處理方式,使讀者們看着看着就不禁大笑起來。書中有講到一個故事傳説,父子倆在一次乘船旅行時救了一個“人”,結果救上的卻是一個指路標,卻不幸使自己漂流到了一個小島上。面對困難,父子倆還是相依為命,他們甚至都沒有感到絕望,這種心態令人佩服啊!他們努力在小島上開闢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父子倆不但沒有頹廢,還過得十分有樂趣。讀着這個故事傳説,我甚至也希望有一次這樣的漂流經歷了!

兒子的調皮使我們歡笑陣陣,他為了不做作業不上學,想了許多有趣的辦法。一次失火,他順便把自己的作業全都扔進火裏燒了,還有一次裝病,父親為他請假,但他其實活力十足,還在牀上蕩起鞦韆了呢!

是的,這是一位奇怪的父親,這是一位奇怪的兒子,合起來就是超級奇怪父與子!這是一本讓人忍俊不禁的書,這也是一本講述父子倆真摯感情的書,一翻開,便喜歡上,這是我最喜歡的漫畫書!x這是一本選材於家庭故事的漫畫,它出自德國漫畫家大師埃。奧。卜勞思之手,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這本書裏到處都是人間真愛。雖然書中一個文字也沒有,但是它用愛在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內容。

那我就來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什麼個性、外貌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吧!

書中的父親下巴上留着一大把鬍子,光禿禿的大腦瓜配上一個與頭極不相稱的肥胖的圓身子,上面穿着一件百年不變的黑馬甲和一條腰身寬大的白褲子,一雙圓圓的眼睛裏嵌着兩個比芝麻粒還小的黑眼珠。別看他外表傻乎乎的,但是隻要關係到兒子,馬上就精神抖擻,哪怕是兒子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也會拿起棍子懲罰兒子幾下,這就是所謂的“打是親罵是愛”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漫畫中的《忍無可忍》,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得差點掉下了眼淚,它講了一個大個子人總欺負那位父親,可父親都忍了,但大個子人竟然為了好玩弄破了他兒子心愛的氣球,父親終於忍無可忍,把那壞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畫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流露着濃濃的父子情深,真是父愛如山啊!

再來説一説書中的兒子,兒子長的很搞笑,刺蝟頭,小身子,上面穿的是永遠的橙色襯衫和破洞褲子,腳上呢,是和爸爸同款的黑皮鞋。故事中的兒子有着所有孩子的共性,聰明善良,但有時也會調皮甚至惡作劇。但正是這對不完美的父子,演繹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歷經將近百年,依然備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一定很想認識這一對父子吧!那就快來讀讀《父與子》這本漫畫書吧!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

讀《父與子》有感14

在這個寒假,最令我開心的事兒,便是看完了這本經典漫畫——《父與子》。令我明白了另種父子情。

《父與子》系列漫畫出自於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之手。書中既充滿了温情又滿懷幽默感。把父子間的感情刻畫的極為純真。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如今,《父與子》已成為全世界人們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還被選入了義務教育教材。成為了兒童必不可少的有益讀物。

在閲讀這本書時,這對父子的一舉一動常常使我開懷大笑。例如∶父親的帽子總是被風吹走,於是,他們就去船用品買了一把鐵鈎子。這樣帽子就不會被吹走了;兒子有蛀牙,懼怕看牙醫,父親讓他從椅子上下來,給他做做樣子。沒想到父親也有蛀牙,也要拔牙,剛剛安靜的父親一下子鬧騰起來……他們的奉獻精神也讓我為他們感到自豪——一天下起大雨,父與子去買他們的晚飯。不料風太大了,雨傘帶起雞肉一起飛走了,飛到了一家的煙桶裏,這家人本來晚上只能吃豆子,但這塊雞肉掉進了他們的鍋裏,他們開心極了,美美的吃了一頓。

原來,奉獻和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我為人人的精神值得讓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恭敬。在這本書裏,父親與兒子的感情就像朋友與朋友之間的`友誼。父親為了兒子開心,讓兒子坐在背上,爬上大街。這條大街上的人們都哈哈大笑的在嘲笑他那個父親,父親無視他們,繼續向前走。父親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兒子也會為了幫爸爸賣水果,而半夜補作業。父親知道了,淚如湧泉,走進房間緊緊抱住兒子。

我羨慕他——有一個如此通情達理的爸爸。我佩服他——總是充滿善意的去對待他們。我喜歡他——總是如此的積極樂觀向上。花的果實是甜美的,葉的果實是豐收的,但是還是讓我默默獻身做葉的事業吧!

懷着我為人人的態度去對待世界,世界才會對你回以高歌。

讀《父與子》有感15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由德國的埃。奧。卜勞恩畫的一本漫畫書——《父與子》。

《父與子》這本書講的是兒子和父親之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雖然書裏沒有字,但很容易讓人看懂。看似簡單的圖片,卻藴含着很多的道理,時不時就會讓人深思。

父親有個大肚子,身子圓滾滾的,頭呈橢圓形,看起來慈祥而幽默。兒子呢,留着一個刺蝟頭身子瘦瘦的,看起來調皮而可愛。這樣的'父親和兒子再平凡普通不過,簡直就是千千萬萬父親與兒子的縮影。據説,人物形象及故事的靈感就來自於作者本人和他的兒子。

書中的精彩故事太多:有一次,房子裏着火了,父親把一些貴重的物品急忙搬出來,可兒子呢,卻趁着着火把家庭作業全扔了進去,真是叫人哭笑不得。還有一次,父親在屋子裏抽煙,兒子正好在屋外玩耍,看見屋裏冒出的煙以為着火了,把一桶水一下子澆在了父親的頭上,哈哈哈哈。

雖然父親常常教訓兒子,但我從他們倆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他們都很愛彼此。?這本書之所以能夠聞名於世,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不但變現出來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還不失搞笑與幽默。

有趣的漫畫雖然看完了,可這對父子卻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