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校園1.2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他説的“做人”是那種意思,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那樣的人,是在最高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昇華的人。

——《家書》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

從古至今,家書都是連通家人的情感橋樑,它有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也有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種種典故。《傅雷家書》始於1954年,傅聰——傅雷的長子出國留學波蘭,學習鋼琴演奏。父子倆情深意切的交談,貫穿在一封封家書中。而傅雷的家書中,卻不僅是親人的思念,我讀這本書,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感悟,對祖國的熱愛……

每個人心中,都暗藏着一個心靈的歸屬,可以在此,發自肺腑的與親人暢談。而從無聲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僅僅有傅雷與兒子的深厚温情,還有一種若有若無的熟悉。

這是一位嚴謹的父親對兒子耐心的指導。幾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倆對於鋼琴藝術的感悟。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練琴的生活,還不斷強調各種曲調的情感,比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樸實的語句中更體現的是父親對於兒子的關懷,對於藝術的追求。

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傅雷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囑咐他堅定立場,待人謙虛,禮儀得體,心懷愛國之情。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含情脈脈的文字後,是遠隔兩岸的深厚情義。文字本無情,卻承載了愛的温情,似細水長流,滋潤乾涸的草地。在一個時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堅決地告訴兒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做鬥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

傅雷對兒子的關心更多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沒有分離,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於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我感恩,細緻,對學習,對生活……家書記錄得,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於珍惜。

我誕生在了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談,但那份來自父母細緻的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裏,無論何時,無論愛的表達有什麼不同,從傅雷的家書中,我更看清了這份愛,我會在淡淡的清歡中感受愛,感恩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傅雷家書》是我到現在為止看過最包含深情的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它是一部佈滿着父愛的家書,煞費苦心的教子篇。它不只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傅雷先生終身以慎重著稱,但在家書中完全推翻了往日那個冷峻嚴肅的傅雷形象,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慈父的形象。

這本書傅雷告訴兒子該怎樣做人,怎樣搞藝術,以及怎樣過日子等問題。他讓兒子要做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也要做一個“德藝兼備,品質超卓的藝術家。”在日子上,家書中所寫大到藝術人生,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勇於在子女面前承認自己的過失。

書中不時給人深刻的描述,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輝。家書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思,也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子女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當今有太多孩子對父母的太過依賴或者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在家書像傅雷那樣能夠用心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並解決的父母少之又少。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温柔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父母也跟傅雷先生遊着相同的平凡與巨大。只不過我們的父母不善於言表。傅雷能夠説是千千萬萬個愛孩子父親中的一個超卓的代表,他嚴厲但眼神中又充滿温情。

但相反的是當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的確有很多的問題,但人不是完美的。教育孩子要告訴他的由來,責任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搪塞:“等你長大了你就理解了。”那樣他會不愛惜年少,混混度日沒有目標。

再説人自己一輩子都活在疑惑裏,有時分只能默默從眾。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職責給予他思想。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始終是要出海的,他需要履歷的風暴,迷霧。這都是無法避免的。

這本書不單單是講述了家庭,父母和孩子關係。更多的我瞭解瞭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個我向往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是整本書帶給我最強烈的感觸的話。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把自己表現得很完美,但那畢竟不是一直可以“偽裝”下去的。往往我們會因為一些挫折泣不成聲,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有些“善意”,你可能一直自責自己為什麼那麼糟糕。就論我而言,從小被教導説:要微笑待人,“不能擁有自己情緒。”常常崩潰。看到這句話,我還是止不住的傷心和失落吧。

“感情的美近於火焰的美、浪濤的美、疾風暴雨之美,或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之美;理性的美卻近於鑽石的閃光、星星的閃光,近於雕刻精工的美,完滿無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智平衡所以最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初讀《傅雷家書》時,有一丁點的排斥,覺得那些信裏説教的口吻重了些,讓我想起了母親的絮叨,想起了居高臨下的教育。

慢慢地,開始被吸引,懂了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也體會到了字裏行間的温暖和真誠。《傅雷家書》裏,飽含着為人父母者的責任,充滿了對子女熾烈而深沉的愛,傳遞着對真理、對道德執着追求的精神。

這是一個嚴父,也是一個良師,更是一個益友。

這是一對父子,也是一對知己,那種心靈和精神上的高度共鳴、相互映照,讓人豔羨。

這裏還有一對夫婦,他們在人生路上攜手同行、相互扶持,是多麼美妙的琴瑟和諧啊!

傅聰評價父親:“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秒又率直。”在這些信裏,流淌的不僅有温情,也有智慧,對生活、工作、理想樸素而又深刻的見解。這些家書裏,包含着傅雷那顆熾熱、剔透的心。於是,可以明白,為什麼當年的大師們,足以讓今天的同行們高山仰止,他們創造了一個今人多難以企及的高度——“德藝具備,人格卓越”。

等待兒子家書時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時整天整天的興奮,為兒子手抄6萬字的“希臘雕塑”譯稿,給兒子和兒媳用不同的語言寫信,這就是天下父母心。

《傅雷家書》不僅在教人如何為人父母,也在警戒世人該怎樣做人子女,更在指引着我們,對生活,對工作,該有怎樣的態度和追求。

傅雷教導傅聰要有計劃地工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時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術”。

他説:“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所以總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授以家庭經濟計劃的經驗和心得。

他不時為兒子準備書,或是推薦好書,指導他們多看正經書,不能光把時間用於消遣讀物。

他還總是細心地指出兒子的書信中的錯誤,他告訴傅聰該如何用豐富的詞語表達感情。

當然,他們還一起探討鋼琴演奏的技巧,彼此分享對藝術的感受和看法。

幾十年前父母與子女間的對話,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多多。

很悲憤,這樣的家書在1966年嘎然而止,看到傅雷夫婦棄世之前的遺書,那冤屈難辨的屈辱、無人能顧的孤寂,讓人悵惋。

他們最終也沒能等回自己親愛的兒子,生命就這樣遺憾地劃上了終止符。多年後,當傅聰的兒子可以閲讀這些書信時,他會對自己的祖父母作何感想?又會怎樣去理解那出在顛倒昏暗的年代裏上演的人生悲劇?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情,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着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淨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着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着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緻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脱、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説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這樣的教育方法在我們現在還是十分適用的。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説“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説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一生成就斐然。在這本書裏,我深刻地體會到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

《傅雷家書》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很高,它的獨特在於: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字裏行間,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情感真摯、質樸,令人動容。每一個字都凝聚了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愛。在這裏,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板着臉的父親而是一位慈父與摯友。父子二人促膝談心,談笑風生,彷彿就像一對無所不談的朋友,感情熱烈而真摯。只有在勾起對兒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感才令人想起,這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父親。

另一方面,《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事無鉅細。父親一直都在處處關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藝術上,傅雷現身説法,給予孩子藝術上的指導和誠懇的建議。告誡孩子獲大獎不驕傲,遇困境不氣餒。做人要謙遜,做事要踏實嚴謹,一步一個腳印。在兒子消沉苦悶之際,父親鼓勵兒子振作起來,學會面對生活的高潮與低潮,樂觀面對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訴孩子,在點點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真誠的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出於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提醒兒子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始終忠於國家,勿忘國家的榮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對如何進行勞逸結合的問題,給兒子做了正確、有益的指導。告誡孩子切莫為了金錢而身心勞累,希望兒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遠矚。他還以朋友的姿態現身説法,幫助兒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穩妥處理事業與愛情兩者之間的關係。另外,他告誡兒子在國外不要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禮儀得體的人。父親始終站在兒子的角度看問題,循循善誘,給予正確的引導。諸如此類,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我們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學藝術的若是細細品味傅雷對於藝術的評論與建議,就能從中獲益;為人父母的可以學習傅雷教導兒女的成功經驗;作為兒女,我們也能從中更深切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使我們學會感激父母,從而互相理解,互相體諒。這本書給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和啟迪。當然,最主要還在於,這本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藝術、文化修養等啟迪深遠,是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珍貴的寶典。《傅雷家書》讓我們懂得:一個人或是一個社會,若只有物質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與重視。傅雷的精神,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寶貴財富。

傅雷的家書,沒有修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如果讓我選擇一本人生的“紅寶書”,可能既不是讓我“抱有温情與敬意”的《國史大綱》,亦不是厚重的文學大部頭,而是在沮喪時給我慰藉,茫然時給我指引的《傅雷家書》。此篇讀書筆記不想長篇大論,傅雷先生精煉的行文怎允許我墨跡地分享推薦。所以,在寫此篇讀書筆記時,不免自慚形穢並時刻同先生一樣,“自我批評”。

本書是傅雷先生次子傅敏根據傅雷與傅聰之間的往來書信編成的家書集。於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三聯首次出版。從1954年傅聰留學波蘭起,直至傅雷先生溘然長逝,書信多達上百封。這不是普通的家書,除卻温馨深厚的父愛,更是二人關於音樂、文學、藝術以及人生“勢均力敵”的暢談。讀此書,回想自己甜澀齊全的成長經歷,從不相信何為緣分,那只是人們用來感歎與惋惜的安慰之詞,但在父母與子女關係中,我不得不承認,是需要緣分的:倘若沒有緣分,彼此詮釋好自己的角色,給對方以最樸素真摯的關懷;若有緣分,還能在此基礎上,交流學問分享愛好,相互啟發相互促進,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傅雷先生在信中説:“平時盼望你的信即因為‘薰蕕同臭’,也因為對人生、藝術,周圍可談之人太少”。想來,當若干年後傅聰得知父母自殺消息,內心該是怎樣波濤洶湧、如鯁在喉!這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更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

這本書是我標記最多的書,每一段標記都值得反覆思索、延伸閲讀。傅雷先生對於西方古典音樂的鑑賞造詣之深、洞察能力之強、對於文學與翻譯本職工作精益求精,每個方面的獨到見解都在時刻點撥我,讓我對喜歡的不放棄,感興趣的加深瞭解,應該涉獵的加以拓展。

再次重讀,剛好趕上“三聯初版紀念本”發行,與當年的裝幀一模一樣,亦是很好的收藏。值得慶幸的是,數年前一位忘年交送了我他珍藏的此書1981年第一版的第三次印刷版(1983年),這本比我的年齡還大了七八歲。無論是傾蓋如故的忘年交,抑或令我崇拜的工科博士,他們不約而同地説過在我身上流露着廣義的宗教情緒和赤子之心,我無意顯示自己的獨樹一幟,卻將這當作最讓我倍加珍惜的讚美和鼓勵,直到我讀了三遍《傅雷家書》,走了一些地方,又讀了很多書,我才真正理解他們這份鼓勵的分量。不再多加解釋,真心希望夥伴們找來細讀。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我為“遇到”這樣的先生而感到慶幸,亦希望追隨先生的腳步,在求學與思索的道路上受其浸潤與影響。

《傅雷家書》讀後感8

一封封書信體現了他對孩子的呵護,一封封書信表達了他對孩子的期望,一封封書信字裏行間裏都體現了濃濃的愛。

他,在為孩子的受挫而擔憂;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驕傲;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就是傅雷。一個成功的作家,更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用摘編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及其夫人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信編輯了這本《傅雷家書》,這本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他不僅僅是教導了他的兒子,還是教導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他讓我明白了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各種各樣的愛,讓我身臨其受。其中我讀到了這樣一段話:“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迴,別的挫折。我時時刻刻要提醒你,想着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客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這一段話讓我有頗深的思考,也告訴我了很多的道理,想到了我自己,儘管現在的成績有了一些些的提高,別過去好了許多,但是要時刻記牢:逆境讓人得到磨練,困難讓人獲得思考,在擁有一定的成就同時也要思考未來,不能僅僅憑着現在就驕傲,就自大,要時刻警醒着自己。

記得幾年前,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給父母寫一封信,剛開始我不知道寫什麼更不知道從何寫起從何説起,只記得開頭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媽媽,老師讓我給你們寫一封信,可我不知道説什麼才好……。之後,爸爸用他僅識的幾個字給我回復了一封僅僅只有7個字的信——‘未來是屬於你的’。剛開始我不懂什麼意思,也沒有過多的追問,但隨着漸漸地長大我才逐漸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你現在不努力未來就得不到好的結果,現在努力未來也還是你的成果,只要你肯付出,未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降臨於你。正如傅雷寫給他兒子的信一樣,每一封信都表達了對兒子的告誡,提醒。現在的我開始珍惜現在的機會珍惜父母對我的期盼,儘管現在的我還並不算成為父母的驕傲,但是我會用父母對我的愛護期盼把教導化為動力,去成就屬於我的未來。

近年來父親為我和姐姐忙碌,對我“嘮叨”,但卻總是用期待而温和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説:“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感謝《傅雷家書》,感謝父母。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細細品味起來,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責的話語,無一不藴含着父母對我們的愛;那一句句提醒,無一不藴含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從《傅雷家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的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們的精選書信,最長一封信長達7000餘言。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最經典的家教版本,裏面的每一封家書都充滿傅雷先生的“拳拳父愛”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傅雷是一個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為如此,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更為嚴苛。他對兒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藝術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傅雷與兒子無話不談,談生活、談藝術,他向朋友一般給予兒子平等的意見,全方面為兒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堅持寫信,為的就是給異國的兒子謀取幸福的生活。這份望子成龍、細膩,為兒子苦心造詣的父愛令人動容。

這又不免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與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個教育家,也不是一個文學家,跟我也不是無話不談,但是我知道,他對兒女的關心絕對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親,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説實話,其實我是很少關注父親的,從小到大,寫感謝信、説什麼親暱的話,似乎都是給母親的。我現在才發現,自己讚頌母愛的同時卻忘了父愛的偉大。仔細想想,父愛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獻着。父親説的話也許沒有所謂的“我愛你”,也沒有體貼的温馨的話語,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受益匪淺。父親雖然看起來嚴厲,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我,呵護我,做我最堅強的後盾,這難道對我來説就不是深沉的父愛嗎?父愛難道就一定比母愛的少嗎?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母愛像水,無縫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父愛像山,在我們無助時是我們的堅實後盾。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最愛我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所以,我們是否只記得母愛,而忘了這如山的父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親的愛,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拾起這份虧欠了,千萬不要等父親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愛孤獨了太久太久……

這本《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父母無私的愛的同時,重新體會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温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鋭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説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暑期老師要求我們看名著《傅雷家書》,老實説,我並不喜歡名著,在我的印象裏,名著裏的語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可是《傅雷家書》顛覆了我對名著的看法。

我認為家屬無非就是表達對遠渡重洋的子女的依依不捨,而《傅雷家書》不僅僅如此,家書中所充斥的,是對自由的嚮往,是對真理的追尋。它像一面玲瓏剔透的鏡子,反映着人們內心的道德觀念。它是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父親時時刻刻提醒兒子的警鐘。它也是母親對兒子辛車勞頓的理解,是母親對兒子永不改變的支持。

父親會對兒子談理想,同時也會端正兒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間似乎是四目相對的坦誠,談古論今,討論音樂,説國家大事,更是會一一指出兒子的優缺點。母親會對遠隔萬里的兒子訴思念,互相告訴近來發生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卻不像書中的一樣,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會寫幾個字,更不會給我寫信。他們有時會日夜不停的工作,有時每晚才會跑到這邊來,爸爸看電影,媽媽看電視,偶爾也會和我們寒暄幾句,等到第二天,我起牀的時候,早已不見他們的蹤影。

以前,以前他們不這樣的,在我們一家人住在瓦房的時候,還能時常得看見他們,因為那個時候工作的地方就在家裏。但由於以前的家離學校有5裏多的路,有時我會騎自行車去學校,有時走路,弄得經常磨出水泡,而且成績也直線下落。慢慢地,我們就住進了新房,面對乾淨冰冷的大房子,再也不見一家人在一起的笑臉。以前爸爸總喜歡在餐桌上説長論短,也會和我們討論學習的問題,我也時常抓着爸爸説歷史,道如今。我喜歡在餐桌上眉飛色舞的描述學校裏的事,而爸爸通常在桌上放一碗白酒,吃着炒熟的鹹花生,那是他認為最愜意的事情。

《傅雷家書》裏有一句我最喜歡的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人生不就是靠隱忍來撐過去的嗎?”

隱忍,這兩個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我還記得那個有微風拂過的夜晚,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説∶“潔潔,你知道嗎?人生有好多事都需要隱忍的。凡事要以兄弟朋友為先,就算他們對你不好,你也要視如己出地對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腦後。”我聽不懂似的眨了眨眼睛,爸爸笑了,前面禿頂了的額頭,在昏暗的燈光照射下分外光潔。很多年後,我才明白爸爸説的是嬸嬸。每當過年我們會邀請叔叔一家來吃飯,而嬸嬸嫌我們家太髒,用各種理由搪塞我們,儘管爸爸給錢他們還款,而我們家依舊欠着款,也不要嬸嬸還。而爸爸依舊一如既往地請嬸嬸過來吃飯,一如既往的去叔叔家拜年。

因為隱忍,因為寬容。

而這句話像是被時光深深鐫刻一般,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翻開《傅雷家書》,裏面的閲讀提示激發了我的閲讀興趣,不知不覺讀完了《傅雷家書》,眼角不禁泛起淚光。

這是一部充溢着父愛的教子之作:傅聰因出國留學要長期居住在異國他鄉,傅雷夫婦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聯繫,對兒子無限的思念和愛也只得用書信傳遞。書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聰”“親愛的孩子”,信中開頭常有這樣的詞語,短短几個字,卻多麼情真意切!傅雷夫婦每天以淚洗面,只能通過這樣的語句和兒子親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信中有這樣一段:“別讓我們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學乖了許多,告訴我們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也夢見彌拉和凌霄在我們家裏,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這些話語表現出傅雷夫婦對遠在國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寫最後幾封信時,傅雷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了,但仍然堅持,尤其是傅雷養病時向兒子傾訴苦悶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嚴父的形象,表達對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記得兒時,因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父親總是節衣縮食。一件棕黑破舊的衣裳,父親常年穿在身上,這衣服彷彿飽受歲月的折磨,身上的補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質地粗糙,拽着父親的衣角,好似樹皮一般刺手。“爸,你怎麼不買件新衣服啊?”,我問道。父親撣撣身上的塵土,笑着説:“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結實,爸都老了,不用買多少衣服。”那時每和父親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與他靠近,曾一度認為有失自己的顏面。父親似乎很瞭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識迴避。那天父親興高采烈的推開門説:“孩子,快來,試一試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別人的孩子都穿,特地為你挑的。”我換上新衣服,看看背後父親那身衣服,我才發現父親老了,曾經烏黑的頭髮早被時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經英俊的臉龐早被時光無聲的刻滿了皺紋……剎那間,我的淚水決堤而出。

想想現實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許父親的關係僵化,但是家庭的負擔,孩子的學業,逼迫他必須用時間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這個家。作為子女,為什麼不能好好地孝順他呢?

父愛是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為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範。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閲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並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為一個指路燈,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並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為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為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後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可他們卻忘了,他們並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於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於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為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為他與兒子成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處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為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為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為。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着卻又無能為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為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