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育實話讀後感

校園8.4K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實話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實話讀後感

教育實話讀後感1

實話?教育實話?,我眼前一亮,在敬佩作者的勇氣之舉的同時,想象着作者會用什麼樣的筆墨闡述對當今教育的看法?帶着這樣的心情和疑問,我打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看 陳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麼實在,他從當代教育理論的高度,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審視和剖析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他的“實話”“實”在説出了教育者感覺到卻説不出,或者想到了卻不敢説的話,“實”在透過教育表象讓人們看到教育的真面目。

全書分“課堂動向觀察”、“課堂改革觀察”、“早期教育觀察”和若干教育價值判斷評議等幾個欄目。

談到“教學常規”。怎樣看待課堂紀律?這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如果“只是以安靜為衡量課堂紀律的尺度”,那麼,這樣的標準是值得質疑的。如果某位教師在上課時,教室裏安靜的“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這樣的課堂教學又會生動到哪裏去呢?如今,教育都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着眼於保障學生自由紀律的同時,既給每個學生留下課堂中自由活動的餘地,也能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保持有序的狀態,這才是教育的常規狀態。

再比如談到“公開課”。現在有這樣一種趨勢,似乎一線的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公開課、比賽課才能讓自己脱穎而出,走上成功。對於一節公開課的準備,往往要花去一個星期,幾個星期,甚至一二個月的時間。這會不會影響到教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呢?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今有的的家長不願意到名師的班上讀書,我想答案顯而易見。作者戲言“所能聽到的大都是‘公開課’,難得有機會聽到‘祕密課’”,所謂“祕密課”我想就是我們的“常態課”,如果能把常態課上好,對自己每一節課都能做到認真負責,這樣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

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本實實在在的書,一些實實在在的話,這就是《教育實話》帶給我的感受。面對教育中各種新招和不着邊際的空談,我們則更願意聽聽諸如此類的道理和意見。《教育實話》提醒我們去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合格的教師,一步一個腳印地追求教育的真諦。

教育實話讀後感2

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教育實話》,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説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教育實話》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 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説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教育實話》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説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説,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説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陳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教育實話》——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教育實話讀後感3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隨手一翻,第一印象便是,太哲理化了。我上學的時候對哲學的好惡是摻半的。喜歡,是因為可以用那些精深的理論來認識世界、瞭解世界和理解世界;討厭,是由於它的理性和邏輯性太強,意義又太深刻,若不經過系統的學習,肯定就是一知半解。

但是,考慮到這是任務,不讀是不可以的,只好硬着頭皮看。

要看就看點兒有借鑑意義的吧。於是,細細地讀了“從罰抄作業談起”以及“再從罰抄作業談起”。在這裏引一下前一文中最後一段:“罰抄”,是不少教師的不當行為;惡意對待學生,是少數教師的失德行為;該不該處罰學生學習中的差錯,則是一個帶普遍意義的懲罰規則問題,故值得一議。

説到“不惡意對待學生”我是舉雙手贊同的。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惡意對待學生實在是不妥,有損教師形象。可話又説回來,在學生之中總是會有一些特別頑劣的,管理起來讓老師大傷腦筋。當他們範了品德上的錯誤時,給予一定的懲罰,也該是可以的吧,在這一點上,此書中也有提到:“凡是學習中的差錯,(舞弊行為不在此列),都不應受到懲罰;只有品德上的錯誤達到非處罰不可的程度時,才可動用懲罰。”

在社會上,人們做了錯事,還有法律約束呢。不懲罰是不是就會助長歪風邪氣呢!常言説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作為學校不是更應該立些規來管理學生嗎?

在我的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學生改錯之後,仍會再錯,一而再,再而三的,屢糾屢錯,弄得我心情特別的煩躁。回憶曾經的無奈,現在反思起來,覺得也許自己做得不夠,也許糾錯可以尋求更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容易記住,不再犯同一錯誤。

這段時間,學校老師都在學習太極拳,初始時大家覺得很難,練了一段時間之後,大概的動作算是記住了,一整套也能打下來,只是細節不到位,我在視頻上反覆觀看、揣摩並練習,可是,跟同事們一起隨音樂打的時候,卻是每每想不起來那些該糾正的細節,這讓我想到那些屢糾屢錯的學生,我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嗎,我不是不想改正錯誤,可這實在是需要一個過程,況且原來為了記住整套動作,根本就沒有精力考慮細節,練了數十遍了早已形成了一個習慣,俗話説舊習難改啊,若不是在學拳中有這樣的體會,我一直還以為是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呢!

從現在開始,我將不再因學生犯了學習上的錯而動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尋求避免犯錯誤的好方法。

教育實話讀後感4

近日讀了《教育實話》一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玄虛的道理,沒有做作的姿態,全都是作者日常的教學隨筆,是作者發表於各類報刊雜誌上的教育文章。文章寫得明白如話,卻又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一些教育學上的原理、道理,使人茅塞頓開。

針對教育的誇誇其談者、百般獵奇者、預謀私利者,不留情地説,就是教育的投機者,為了個人的私利而不顧教育的實際情況者,我們必須擦亮眼睛,沉下心來,靜靜地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教育實際,進行思考,然後有所辨別,有所認識,最後付諸行動。因為你的一時行動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耽誤你自己的時間可以,耽誤孩子的黃金時光不可以!——作為一名家長我這樣説,作為一名老師我更要這樣説!因為我知道——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大!老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多麼的大!潛移默化的錯誤影響更可怕!

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僅僅一節節熱鬧的課堂就是教育的改革,也不僅僅是課堂由學生主宰就是教育的改革,得考慮熱鬧的背後的收穫,得考慮學生主宰課堂背後的效果。

全書分“課堂動向觀察”、“課堂改革觀察”、“早期教育觀察”和若干教育價值判斷評議等幾個欄目。“課堂動向觀察”欄目中的幾篇短文特別貼近教育一線,比如“漫話教師‘嘮叨’,”漫話‘滿堂問’“,”漫話‘公開課’“,”從‘死記硬背’談起“,”從罰抄作業談起“,”也談‘備課’等,都是一線老師們思考得最多,也是新存疑慮的地方。“再看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麼實在,他從當代教育理論的高度,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審視和剖析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教育領域內的教育炒作現象和教育文論中的虛話、套話,進行了強有力的思辨。他的理論是通俗易懂、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從教師的身邊出發來講述的,他的行文是莊諧相生、亦趣亦理的。對每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剖析可謂駕輕就熟、遊刃有餘。他的”實話“實在説出了教育者感覺到卻説不出,或者想到了卻不敢説的話,實在透過教育表象讓人們看到教育的真面目,將現在這個教育轉型期中各種教育思想的矛盾和碰撞表現得昭然若揭。

所以説,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和學校的風氣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不要把教育看成一件簡單的事兒!也不要把孩子當成試驗品!《教育實話》將隨時提醒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怎樣來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