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雙城記閲讀感想讀後感1000字作文

校園3.04W

雙城記講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圍繞在醫生馬奈特一家周圍的事,《雙城記》作為一本經典的名著,已經有很多人讀過了。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雙城記讀後感10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雙城記閲讀感想讀後感1000字作文

  雙城記讀後感1000字篇一

愛情在生與死的懸崖邊上徘徊,而死亡則是解決最終愛情的唯一方法。

“這是最美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書中我認為最經典、最有分量的語句。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為我們講述了在這樣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

卡頓,這個故事中的一個男主角。他深愛着女主人公露西,然而露西有一個深愛着的而且對方也深愛着露西的愛人--達爾內。對此,他選擇了放棄,用寬容來成全他們的愛。

書中,他在每個喝醉了酒的夜晚,晃悠到露西他們所在的街角。清冷的月色下,唯有街道兩旁的影子與他相伴--坐在那兒,就那樣望着那棟房子。不知何時,晨曦的第一縷光已灑向不遠處教堂的頂端。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遠不死。”書中,道路悄然,夜色漸濃,《聖經》的詞句拌和着他腳步的迴音,在空中迴盪。由於達內爾家族的關係,法國大革命後的他將要被羣情激憤的廣大人民送上斷頭台。卡頓為了愛情,毅然決定用自己酷似達內爾的長相去換回達內爾的生命。

塞納河岸依舊,水浪怒湧着,撲向岸邊,打起一串串水珠,而後轉瞬退去。新生還是死亡?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一切都是未知的。

在即將踏上斷頭台的那一剎那,他看見露西:抱着那個以他來命名的孩子在多年以後,和達爾內在一起,達內爾向這個孩子講述着他的故事。長大成人的孩子在這條路上奮勇前進……

他滿足地笑了:因為他現在所做的比所做過的一切都要好;他將要到一個比他所知道的還要好的地方去好好休息!

卡頓為了愛情,選擇了犧牲。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身邊和許多的影視作品中,人們在愛情的道路上往往都是自私的。難道,看着自己愛的人幸福不是一種幸福嗎?

道路悄然,夜色漸濃,泰戈爾的那句話似乎又在吟唱,自心底升起:“讓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讓生者有那不朽的愛。”

  雙城記讀後感1000字篇二

這是一個以兩百多年前的兩個偉大的城市為背景的故事。濃霧瀰漫,車燈搖曳不定的倫敦,絕望、頹廢的巴黎的最底層。

對於當時那場發生在巴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它。這對法國來説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甚至對於歐洲,對於整個世界來説也是如此。作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之一。雖然他沒有親眼目睹,卻依靠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看到的當時的景象。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裏,語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比、幽默、嘲諷,被運用自如,而作品的藝術性也被送上巔峯。''於是,克倫徹先生只得再聽檢察長先生怎樣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審團先生們身上的緊身衣又一件件脱下來,翻個底朝天;……最後法官大人站了起來,把那件緊身衣裏裏外外搗騰了一遍,看得出來,他想為犯人裁剪壽衣。……”諸如此類精彩的段落,作品裏比比皆是。於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每一箇中心,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了。我相信這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必定是大有幫助的。

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雙城記讀後感1000字篇三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法國大革命是人類史上一個血的印記。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充滿不確定;在這種無秩序的狀態下,人性的一切表露無疑。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透過為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衝突,作者狄更斯只想傳達出---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愛---貴族的暴虐對平民造成的傷痛不會因為鮮血而癒合,平民對貴族的仇恨也無法替代對已逝親人的愛。 故事中,梅尼特醫生從監獄中重獲自由和女兒一起到倫敦生活。

五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為名叫查爾斯‧代爾那的法國青年做證,露西和代爾那因相愛而結婚。1792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故事場景轉至法國。代爾那因身為貴族後裔而遭逮捕並判死刑,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一直愛戀露西的英國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斷頭台。 卡登是書中最富魅力亦最複雜的角色之一。頹廢、消極,求學時,他只替同學寫作業;出社會後,即使擁有一身才華,它仍然選擇為另一名律師工作。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有著深深的温柔。

憑這一斛温柔和對露西的愛,卡登做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決定---代替代爾那上斷頭台---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另一個人的性命,換回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笑顏。這是卡登守護露西的表現,為愛而犧牲,這在那個大時代、甚至現代,是多麼高貴的舉動! 相較於代表的温柔和愛,多法石太太則是殺戮和血腥的象徵。由於親人慘死在代爾那的父親和叔叔的魔掌下,她終其一生為仇恨而活;為置代爾那一家於死地,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終於讓自己死於擦槍走火的意外。多法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慄,但也叫人不禁感歎恨的力量,將本該快樂幸福的女人塑造成復仇女神。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被這種執拗復仇的火焰燃燒成阿修羅地獄。 教訓和意義不能因為歲月而被遺忘。如果我們無法從其中獲得一些什麼,相同的悲劇依舊會重演。兩百年後的今天,希望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能創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愛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