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雙城記讀書感想心得感悟作文400字

校園2.89W

雙城記揭示了法國大革命的事實,《雙城記》作為一本經典的名著,已經有很多人讀過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雙城記讀後感400字,一起來看一看吧。

雙城記讀書感想心得感悟作文400字

  雙城記讀後感400字篇1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説它好,是最高級的;説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這是整本書的開頭第一章,將全書的基調定上了悲劇色彩,然而就在這矛盾的時代中,也確實存在過光明。 這本書敍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圍繞在醫生馬奈特一家周圍的事,這本書顛覆了我對自由,權利以及善惡的看法——法國人民不堪重負,推翻了波旁王朝,然而新政權建立之後朝他們走來的難道是他們心馳神往的自由嗎?不,仍然是以往的提心吊膽,稍不留神明天就會被送上斷頭台。得勢之後的德發日太太濫用職權,將死敵們個個置於死地,最後卻落得個慘死的下場。正如那句話所説的:“自由啊,有多少罪惡是假借你的名義幹出來的。”大革命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而是以暴易暴。

  雙城記讀後感400字篇2

這本書的作者是狄更斯。他1812年出生於英國樸茨亞斯,是海軍職員約翰·狄更斯和伊麗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個兒子。

書中寫了可憐的馬內特醫生在被貴族以“莫須有”的罪名關在巴士底監獄十九年後,他的女兒將他搬到英國居住。在法庭上父女認識了法國貴族達雷和潦倒師爺卡頓。後來,露西和卡頓結了婚,過了十年幸福生活。

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格雷為了營救無辜的僕人趕到法國給他辯護,卻因為他曾是法國貴族而被拘捕了。而卡頓為實踐他對露西的承諾,利用他跟達雷相貌相似這點,在達雷被處刑前用自己跟他掉包,代替他上斷頭台。

小説通過典型事例高度概括地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夕法、英兩國的社會狀況,一方面是驕奢淫逸的統治階級的殘暴,一方面使廣大勞動人民在封建貴族的剝削、壓迫下過着極其悲慘的生活,從而深刻地揭示了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雙城記讀後感400字篇3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

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雙城記讀後感400字篇4

一本書就像一部電影,翻過那一頁頁泛黃的紙片,留下的是書中的記憶。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一件件扣人心絃的事件,一行行跳動的文字將整個畫面編織成一部充滿血與淚的歷史。狄更斯就是用手中的那支筆向我們講述了那個暴風雨來臨前的社會。

文字是心境的外在反映,狄更斯的經歷讓他的文字不再幹涸。他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家庭,曾經做過鞋徒,當過文書,最終走上了寫作之途。他生活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年代,只能用筆來寫出滿腔的熱情與憤怒。他的小説特別是前期作品,一般都比較鬆散宂長,而《雙城記》在結構上是最嚴密的一部,沒有多少與主題無關的繁枝雜葉,在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圍繞着馬奈特醫生一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的,前者表現了愛與行善,後者着重反映恨與復仇。通過愛恨交鋒,善惡搏鬥,最終如作者所説:“愛總能戰勝恨。”惡往往都是曇花一現,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

誠實善良的馬奈特醫生因為醫治一名被埃弗雷德兄弟虐待的女子而扯出一段黑幕遭到祕密監禁達十多年。熱心敦厚的銀行職員洛瑞為老客户救出女兒——露西,並試圖營救馬奈特醫生,因種種巧合温柔多情的露西遇見了正直高尚的達內,二人墜入愛河。他們聯合救出父親,仁愛無私的律師卡頓愛上了露西,卻因為愛替情敵走上了斷頭台,耶穌説:“復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雖死猶生,卡頓猶生,仁愛猶生。最終愛的家族取得了勝利。

在那悲慘的社會中,人民為了自由而戰,狄更斯不是一個手執長矛的勇士,但他是一個用文字來書寫社會的愛國者。透過那蒙上黑霧的歷史,用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來告訴世人,在這個即將迎來光明的世界中,正義和愛永遠是人們前進的不竭動力。身處亂世的人們心靈中充滿了孤獨、恐懼與血腥,他們為了恨而變得扭曲,如同回到了人類的原始時代——那個野蠻殘忍的年代,狄更斯用文字中帶給了人們希望看到了文明,在另一個充滿血淚的國度中看到了故國的未來,也不管努力追求的前方有多麼坎坷,也不管在通往民主與自由的道路上會留下多少人的血淚,埋下多少人的白骨,文明的人們總會義無反顧迎接自由的曙光。

  雙城記讀後感400字篇5

個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血的印證的不可磨滅的悲慘時代,猜疑、仇恨、惶恐、屠掠的瘋狂侵略下人心惶惶。“既然死亡是大自然用來消除萬物的靈丹妙藥”,那麼,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死刑無疑是統治者們“清洗”這場由大革命所帶來的陰影的“最好利器”。

狄更斯在小説中以細膩的筆墨展示了貴族的殘忍與革命羣眾非理性的破壞。透過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衝突,讓我們看到,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殺戮無法平定動亂,更不能替代愛。

在這矛盾、宂亂的時代下,狄更斯成功塑造了西德尼。卡頓——“他富有才華,情感高尚,卻沒有施展才華流露情感的機會,不能有所作為,也無力謀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癥結所在,卻聽天由命,任憑自己年復一年的虛度光陰,消耗殆盡”。西德尼。卡頓的存在是一場幸福的悲劇,他孤獨,他憂鬱,他用冷漠的外表面對世間百態,他用“若無其事”杜絕身邊的名與利,他愛上了露西,卻不願去追求,他的善良讓他擔心露西會因他墮落,當他最終他向露西表達了愛情,令人動容。

“為了你,為了你所愛的任何人,我願意作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犧牲的可能和機會,我甘願為你和你所愛的人們而犧牲。”——西德尼。卡頓

我以為,這樣的愛是廣義的,如夢幻般偉大而純淨,催人淚下,它默默承受着煎熬,“孤獨”面對着酷刑,它也許憂傷但充滿幸福,它可能悽美但並不單薄,在無形中,放出動人光彩,成為經典。卡頓如同黑暗裏的精靈,像是“星星之火”點燃真愛,

卡頓的離開平靜且從容,但我明白,走想向愛的祭壇,不光靠勇氣,更珍貴的只那一份感人肺腑的“博愛”!也許卡頓的犧牲正是一種重生,因為他在坦然中透過了死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我想,如果狄更斯用大革命下的世間百態,人性萬千堆砌起了《雙城記》的血肉,那他就用西德尼。卡頓鑄造了《雙城記》的靈魂。也許遺憾,也許辛酸,更多是祝願與感動——最純淨,最永恆的愛,像永不凋零的春天永遠鮮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