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朝花夕拾》導讀教案

校園1.27W

  學情分析

《朝花夕拾》導讀教案

魯迅作品給人普遍的感覺是比較難懂,但學生已經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兩篇文章來看,對魯迅的寫作背景和語言風格有初步認識。教學時應該適當多結合學生已掌握的以上兩部作品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學,促進學生討論,積累學習方法,豐富自身情感,對事情進行較為深層次的思考,培養自身寫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八年級第一學期的一部名著導讀,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

  教學目標

1、快速閲讀、蒐集、篩選信息、瞭解全書的內容,熟悉精彩片斷;體會語言的形象性、豐富性,感受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極大關注和熱情。

2、品味語言,學習抓住關鍵性語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領會作者情懷,增強閲讀、鑑賞作品能力。

3、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

包括導引新課、依標導學、異步訓練、達標測試、作業設計等

  教學重點

瞭解魯迅,瞭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讀過程:

  一、 由圖片導入,瞭解學生狀況,調動學生興趣,將積極性帶入文本教學中

1、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人: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隸體“一”字。(出示畫像)他是誰?(生答:魯迅)

2、對,他就是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魯迅先生。 (生介紹,幻燈片出示)

師補充介紹魯迅簡介

: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誕生在浙江紹興。周家是一個大家族,到魯迅祖父一輩,已日漸衰敗。魯迅的父親是個秀才,在仕途上終生不得意一直沒有考上舉人。12歲那年,祖父因科場案入獄,父親受此打擊日漸病重,在他15歲那年病逝。這段時間裏,作為家中的長子,魯迅每天出入於當鋪和藥店之間,深深地感到事態的炎涼。17歲,魯迅離開家鄉,先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轉入路礦學堂。190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東渡日本深造。兩年後,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電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認識到改變中國人麻木的精神比醫治肉體更為重要,於是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回國以後,魯迅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教過書,後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間目睹了辛亥革命從勝利到失敗的整個過程,更加堅定了中國社會的當務之急是國民精神的覺醒。1917年前後,新文化運動以及文學革命已經開始提倡,魯迅開始寫作,隨着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的發表,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3、在人們的記憶中,魯迅似乎總是一位“怒目金剛”似的英雄人物,一位總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衝鋒陷陣的鬥士。但透過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充滿温情的回憶世界,一個有關成長的回憶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走進他的《朝花夕拾》。

  二、導讀

1、什麼是“朝花夕拾”?

2、朝花夕拾是一本薄薄的散文集子,除了《小引》和《後記》,總共才十篇。(幻燈片出示),你最想閲讀哪一篇?為什麼?

3、任選一篇閲讀

課前,我們已經調查了同學們想要閲讀的篇目,並按此分好了小組,下面請大家按分好的小組進行閲讀,並思考:

1)本文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説説自己閲讀後有什麼感悟和收穫?

閲讀後可以小組內進行討論

4、交流

小組交流

根據交流情況用幻燈片出示思想內容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鋭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尖鋭的抨擊。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重點分析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隱含着作者運用現代科學救國的思想。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裏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閲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無情”的社會現實。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於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重點分析“我”:是一個熱愛大自然,充滿童真、童趣的人。

《範愛農》——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點分析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

  三、品讀賞析,學習表達技巧

1、通過剛才的交流,讓我們對《朝花夕拾》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其內容都是對往事的回憶,這些回憶是温馨的;藉助這些温馨的回憶,作者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這些批判是理性的。

2、透過這些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我們感覺到儘管幼年的魯迅也被各種禮儀規矩壓迫限制着,但帶給他的回憶還是那麼美好,你們知道嗎?這種美好的記憶是他在“絕望現實”中還能夠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根源。從中我們讀到了魯迅虛無悲觀卻深情綿長的心情。

3、速讀《阿長與〈山海經〉》,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麼?、就是這樣一位沒有文化,在我心目中無知的人卻給我買來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經》,所以即使過去三十多年我仍懷念她,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

4、如果説,《野草》是魯迅在“絕望中抗爭”的心靈紀錄,是魯迅生命哲學的表現,《朝花夕拾》則是一種“在絕望中尋求”的心靈追憶,是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老中國生活的雋永的回憶。恰如魯迅自己所説的,正是“不願意想到目前,於是回憶在心頭出土了,寫下了十篇《朝花夕拾》。”

  四、佈置作業

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朝花夕拾》讀後感。

  五、板書設計

朝花夕拾

描寫方法: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表現手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