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美學導論期末考試答案

校園1.49W

美學導論期末考都會考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學導論期末考試答案,歡迎參考閲讀

美學導論期末考試答案

一.作者作品

1. 古希臘《詩學》亞里士多德

2. 劉勰的《文心雕龍》

3. 費希納在《美學導論》

4. 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

5. 康德《判斷力批判》

6. 英國的愛德華布洛《心理距離》

7. 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

8. 蘇東坡的《琴詩》

9. 費舍爾《A sthetik或美的科學》

10. 杜夫海納:《美學和藝術科學主潮》

11. 阿諾德《文化與混亂》

12.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

13. 薩特:《論意象》

14. 博克《論崇高與美兩種觀念的起源之哲學的研究》

15. 朗吉諾斯的《論崇高》

16. 席勒發表《審美教育書簡》

17. 霍布斯《人類本性》

18.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

19. 黑格爾《美學》、維柯《新科學》

20. 羅森克蘭茲的《醜的美學》

21. 法國大文豪雨果《克倫威爾序言》

22. 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美學》

二.選擇題

1、鮑姆嘉登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

A.感性認識 B.審美意識 C.審美關係 D.知、情、意

【是德國普魯士哈利大學的哲學教授,理性主義哲學家、美學家。1750年其學術專著《美學》一書出版,宣告了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成立。因此,我們把鮑姆嘉登尊崇為“美學之父”。他關於美學的主要觀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把美學規定為研究人感性認識的學科。鮑姆嘉登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認識有邏輯學,研究人的意志有倫理學,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當於人感性認識則應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感性學",後來翻譯成漢語就成了"美學"。1750年鮑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來稱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認識的一部專著。他的這部著作就被當作歷史上的第一部美學專著。二是鮑姆嘉登認為:"美學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

2、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於

A.1725年 B.1735年 C.1740年 D.1750年

3、人與客觀世界的審美關係屬於

A.認識關係 B.倫理關係 C.精神關係 D.使用關係

4、19世紀中葉以後,哲學方法一直是美學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體方法 C.次要方法 D.綜合方法

5、美學研究的問題是

A.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問題 B.美的規律的問題

C.美感問題 D.美的本質問題

6、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説”的是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普羅提諾 D.黑格爾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裏面,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説,什麼是勇敢?你可能會回答成勇敢的人或者勇敢的事。真正的知識是真理本身(理念或者理性),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善的美德即是知識,知識是對理念世界的研究,而不是可見世界的模板的感知。在柏拉圖看來,只有哲學家可以從可見的世界上升到可知的世界裏去的,智者可以透過影像發現實在的“自在之美”。柏拉圖寫到(Plato Repubic;476):他“懂得區分美的自身與美的事物,既不把分享者當作美自身,也不會把美自身當作美的事物。”哲學家擁有智慧來界定正義、美善才能把城邦治理好的,一般的百姓、士兵等只擁有勇敢、節制等,並不具備發現真實的理念世界的能力。而善的理念是知識裏面至關重要乃至核心的價值“如果不懂得它,我們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他事物,即使理解了一些,你也會發現那對我們沒有任何益處。”理念是從蘇格拉底關於“是什麼”的定義而來,它的基本規定之一就是“由一種特殊性質所表明的類”,不過“理念”並非單純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於個別事物之外並且作為其存在之根據的實在。】

7、“美麗地描繪一副面孔”與“一幅美麗的面孔”分別指的是

A.自然美與藝術美 B.藝術美與自然美

C.自然美與現實美 D.藝術美與現實美

8、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題強調的是

A.藝術美高於自然美 B.自然美高於藝術美

C.美與生活的差異性 D.生活的辯證法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國革命家、哲學家、作家和批評家,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潛心研究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對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也產生濃厚的興趣。車爾尼雪夫斯基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創造性地應用於美學和倫理學。他批判了黑格爾的“美是理念”説的唯心主義實質,提出了“美是生活”這一重要命題,認為“任何事物在那裏面看得見依照人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在藝術對現實的關係這個美學基本問題上,他堅持現實生活高於藝術,藝術的目的和本質就在於再現生活。在倫理學説方面,車爾尼雪夫斯基主張,人按其本性來説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只是因環境的不同而變成善的或惡的。他認為,支配人們行為動機的決定因素在於利益。怎樣做更愉快、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人就怎樣做,其出發點就是放棄較小的利益或滿足,以獲得較大的利益或滿足。他提倡“合理利己主義”,把正確理解個人利益作為道德的基礎,同時又強調整體利益高於局部利益,全人類的利益高於一切。】

9、車斯托威爾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陽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們決不會被燦爛的朝霞、寧靜的落日和閃爍的神祕的夜所激動。”這段話所針對的美論是

A.美在理論 B.美在移情 C.美在關係 D.美在完美

10、在説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景象是,最合理的解釋是

A.美在無意識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離 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觀念上,“萬美皆備於我”這種説法所體現的美學主張是

A.美是主觀的 B.美是客觀的

C.美是主客觀的統一 D.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12.從動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進化歷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動物為美 B.工具的製造和使用

C.對祖先動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選擇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相似聯想 B.接近聯想 C.再造聯想 D.對比聯想

14.通感是

A.感官與心靈的溝通 B.情感的充分表現形態

C.感官間感受的相互挪移 D.審美中的豁然貫通感

15.錢鍾書的“如水口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的比方,説的是審美中的

A.感知 B.表象 C.情感 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間

A.與體驗和修養無關 B.與體驗無關但與修養相關

C.與體驗有關但與修養無關 D.但與體驗和修養都息息相關

17.《莊子·達生》中講了“佝僂者承蜩”的故事,説佝僂者“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這可以用來説明直覺的

A.直接性 B.突然性 C.專注性 D.透明性

18.崇高與壯美的內涵在性質上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點 C.根本不同 D.差異很大

19.悲劇性衝突源於

A.正義與邪惡的矛盾 B.人物的過失

C.自然的災難 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主要是

A.命運悲劇 B.性格悲劇 C.心理悲劇 D.問題悲劇

A D C A DB B A B C A B A C D D C A A B

三.簡答題

1. 美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美學的學科性質是什麼?怎樣理解美學屬於人文學科?

答: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對象,即體現着人世界的一切審美現象或審美活動。審美關係的現實展開,就是審美活動。美學應當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間的審美關係、研究體現審美關係的審美現象和審美活動的學科,這是美學研究的中心問題和主要對象。

答:(1)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基本性質是一門人文學科,與其他許多人文學科有着多方面的聯繫。美學離不開人,與人生價值有着重要聯繫。美學要研究人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人與現實的審美關係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

答:(2)説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而不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由是:

第一,作為人文學科的美學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研究對象不同;第二,美學作為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 簡述審美經驗的基本特徵。

審美經驗的主要特徵是:直觀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觀性——生動性、具體性和直接性。胡塞爾把直觀區分為個體直觀與本質直觀兩種類型。審美經驗把感性直觀與本質直觀集於一身,從而達到感性與理性的完美統一。

非功利性——是指各種與主體沒有利害關係的現象。首先,從審美對象的角度來看,由於審美經驗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觀和形式,與事物的實際存在毫無關係,自然也不會與對象發生任何利害關係。第二,從審美主體的角度看,審美經驗的基本功能在於讓人們產生審美的愉悦,從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這就要求人們排除各種功利因素的干擾。

超越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審美經驗能夠實現從物質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審美經驗難免實現從現實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審美經驗能夠實現從經驗世界向超驗世界的超越。

3. 審美經驗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審美經驗的諸構成要素主要有: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感知——包括感覺和知覺。感覺是對於對象的個別屬性的把握。知覺是能夠通過感覺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達到對於對象的完整把握。審美感知的特點:情感性、能動選擇性和整體性。

想象——是審美經驗的核心要素。從心理學角度講,想象是一種通過加工和改造記憶中的表象來創造新的思維表象的過程。

情感——是審美經驗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審美情感具有更為顯著的社會性和理性特徵。

理解——非概念性和多義性。

4. 簡答生活醜與藝術美的關係

答:首先,藝術的美不美,不在於生活是醜或美。生活的美可以成為藝術的美,生活的醜也可以成為藝術的美。因為任何藝術作品,即根植於現實生活,有是藝術家的創造。把生活醜轉化為藝術美,其中的現實性因素是醜的,而創造性因素有是美的。 其次,生活中的醜成為藝術中的美,不是醜變成了美,而是生活中的醜經過藝術的表現,變得更加典型了。因此,生活中的醜到了藝術中,不是變美了,而是暴露了它的.醜的真面目,讓人真實地認識他醜的本質。變美的不是醜本身,而是藝術。 再次,生活中的醜不僅常常不以醜的面目出現,而且作乖弄醜,把自己打扮的似乎很美。藝術把生活如實地寫出來,真實地揭露醜,就可以使人增長知識,產生美感。

5. 簡述悲劇性的本質

答:本質是:1 、悲劇的本質在於悲劇人物的悲劇性格所導致的悲劇衝突。

2 、悲劇衝突的實質在於主體所代表的正義精神和永遠不能滿足的現實之間發生了矛盾。

3 、悲劇是主人公由於堅持正義或積極進取,而與現實環境之間發生的衝突,衝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殘和毀滅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恆價值,從而激起悲壯之情而使人們的心靈得以淨化,精神得以提升。

6. 如何理解悲劇性的效果?

答:⑴悲劇由痛感到快感。當我們猛然感受到悲劇主人公的悲慘境遇時,我們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這沉痛的感情昇華到更深層的領悟階段,就會感受到其精神的無窮威力,感受到永恆不朽,感受到正義的力量,於是有了然之悦,有會心之悦。通過關照,可以徹悟人生。 ⑵要把悲劇由痛感向快感的轉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這樣,有限的悲劇體驗的淨化作用,便同無限的人生追求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⑶悲劇的效果是積極的,是讓人正視世界的現狀、生存的意義,是主人穎悟歷史性的矛盾,在悲壯之中對人生大徹大悟,最終起淨化作用。悲劇讓人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

7.簡述飄逸的審美特徵

答:1.雄渾壯闊,驚心動魄。 2.意氣風發。 3.素樸清新。

8. 簡談審美經驗理論的發展歷程。

答:審美經驗的問題是審美活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美學研究中一個重要而特殊的層面。①在古希臘的美學思想中,有關審美經驗的研究並不佔重要的地位,因為古希臘哲學的核心是本體論問題,古希臘美學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質問題。柏拉圖用“迷狂説”來描述和解釋審美活動達到高峯時的經驗狀態,“回憶説”則涉及到了審美經驗的一般規律。

②中世紀美學在根本上乃是神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奧古斯丁認為,審美經驗的真正內涵便是對於上帝的愛。他揭示了審美經驗的超驗性維度。

③隨着西方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西方美學的研究重心也轉向了審美經驗的探討。

④現代西方美學是作為對近代美學的反叛而出現的,但在審美經驗問題上卻表現出明顯的連續性,形成了很多流派,總體上可劃分為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類型。科學主義美學的思想基礎是邏輯經驗主義或邏輯實證主義,其基本傾向是試圖通過實證或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審美經驗。而人本主義則極力排斥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試圖把美學建立在人文科學或精神科學方法論的基礎上。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叔本華、柏格森和胡塞爾。自然主義美濃、直觀主義美學、解釋學美學等。

⑤當代西方美學仍然把審美經驗問題作為研究的中心課題之一。

⑥總而言之,從古希臘到現當代,審美經驗問題一直是西方美學家所談論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它構成美學學科的重要內容。

9.簡述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

答: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劇理論基礎的乃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在《詩學》中對古希臘的悲劇藝術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總結,對於悲劇的情節、人物以及悲劇藝術的審美特徵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討。他認為,“悲劇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這可以説是悲劇理論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定義。他對於悲劇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他對悲劇藝術帶給人們的審美體驗的深刻分析。他認為,悲劇能夠藉助於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來使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和陶冶。

10.悲劇的特徵是什麼?喜劇的特徵是什麼?

答:①悲劇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②悲劇的審美衝突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衝突和超越;③悲劇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人生實踐存在的深層體驗。

答:①喜劇中包含着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②喜劇具有不和諧、悖謬的形式特徵;③喜劇的情感形式是表現以笑為主的特徵。

四.論述題

1. 美學史上關於悲劇與喜劇有哪些主要理論?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答:㈠有關悲劇的理論。悲劇理論源於悲劇藝術。亞氏: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劇理論基礎的是亞氏(《詩學》)。黑格爾:提出了悲劇的“矛盾衝突”理論。他對美學理論的最大貢獻在於他把辯證思維的方法運用到了悲劇現象的分析之中。認為悲劇的產生源於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劇衝突的雙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認為悲劇的誕生與古希臘人的兩種精神有關,即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日神代表夢境狀態,代表着造型藝術的靜態;酒神代表迷醉狀態,代表着音樂藝術的振奮。克爾凱戈爾:西方存在主義之父,提出新的主體性思想,肯定了悲劇的超越性。

㈡有關喜劇的理論。在西方美學理論中,最早對喜劇進行探討的是柏拉圖。康德是從喜劇的心理效應來論述喜劇發生原理。黑格爾,從矛盾衝突的觀點出發,在悲劇與喜劇的比較之中揭示喜劇產生的原因,顯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劇的本質。馬、恩:認為喜劇本質上是兩種社會力量的衝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勝利後或即將取得勝利時對舊事物的否定,使“人類能夠愉快地和自己的過去訣別。”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歡化”思想,認為與喜劇文化相關的狂歡文化和怪誕風格,具有解構意識形態和社會秩序的功能。

㈢悲劇的特點。第一,悲劇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第二,悲劇的審美衝突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衝突和超越;第三,悲劇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人生實踐存在的深層體驗。

㈣喜劇的特點。第一,喜劇中包含着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第二,喜劇具有不和諧、悖謬的形式特徵;第三,喜劇的情感形式表現以笑為主。

2.如何理解作為人生存在的悲劇和喜劇?

答:①悲劇和喜劇作為審美形態的存在並不限於藝術領域,而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歷史現象; ②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存在論的角度來看,悲劇和喜劇可以説是人生的兩種存在狀態; ③悲劇和喜劇作為審美形態,其本質只有從人生實踐角度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説明; ④悲劇和喜劇具有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