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

校園9.34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1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 日記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裏,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裏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於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着眼於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魯迅先生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長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當它一收筆,便被介紹到美、法、日、俄等十多個國家,今已有四十種不同文字的譯本。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説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2

今天因為學校減輕我們壓力,特意在6樓階梯教室裏播放了一部由著名作家魯迅寫的阿q正傳改編的一部話劇,另我最深刻的片段是:

阿Q在社會的不平穩下,總是想讓別人去高看他,高看他的位置,其實他什麼也不是,片段是因為他與胡媽之間的誤會,導致了大家對他的看不起,都躲着他走,於是,他在這就呆不了了,被逼迫之下,去了城裏和革命黨合作下,在一家貴人家偷走了金銀財寶和漂亮的衣服,回到鄉里給賣了,他就用來賣東西的錢開始浪費,當浪費時,原來不和他好的人全都過來假裝和他好,騙吃飯,總有一天紙裏包不住火,錢花光了,喝酒的時候給説露嘴了,這時,大家又都全不理他了,全都説他是小偷,這説明了,他不能意識到自己的位置,但因為他自己佔那麼一點點兒,而大多數的原因還是在當時舊社會的制度。

把阿Q的舊社會和我們的新社會相比下,就拿我們的新社會來説把,我們做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位置,我們現在還是學生,學生學生,以學為生,要好好學習,不要把家長的希望變成失望。

現在,有的人説,學習沒有用,即使考完大學,也找不到工作,但是話不這麼説,咱們説説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迅速的發展,不就是靠這些這些大學生來完成的嗎。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能滿足以前的想象呢,因為現在,有文化就可以食不裹腹,夜不避體,想阿Q那個社會的來説,就是有沒有文化,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導致了中國逐漸落後,讓外國的侵略者很容易的欺負我們,沒有知識這個國家就不會進步,更不會有新一步的發展與創新了。

其實,在我們現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有阿Q這種的人,混日子,不學習,這樣的都有,現在的社會説白了就是競爭,你有能耐就有飯吃,沒有能耐,你什麼也別想有,所以在我們這一代雖然阿Q這種的人,但是下一代,我不希望再有阿Q這種的人了,阿Q這種沒有知識,還想有地位和麪子的人,就是社會上的渣子,讓我們用自己的知識來奉獻國家,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與建設。

讓我們的國家———中國更加強大!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3

世人皆想成為英雄,但最終活成了普通人

少時讀此書只覺阿Q是個欺軟怕硬,懦弱卑劣而又可憐的小説人物。如今再讀方窺得一方天地:阿Q是“當世”的普通人,更是“再世”的普通人。

在讀“序”時,眼睛已是霧氣繚繞。魯迅先生特地去調查阿Q的“前世今生”,為其立傳。可傳中的阿Q依然是“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在世時,用不上他便不被想起,也無人關心其生平經歷與去處。去世後,連名字都無跡可尋。這也如“再世”的普通人,現世安穩數十載,出世往往被淡忘。不知被銷户後,電腦可還有我曾存在過的記錄呢?

阿Q生活在一個封建,落後的未莊。靠打短工維持生計。深受當時的地主階級與封建禮教的毒害。使得他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愚昧無知。暗無天日的社會底層生活,“精神勝利法”是他立身之寶,快樂之道。他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生活困難卻依然堅持生活。他是“當世”社會環境的阿Q,“再世”社會環境中依然有阿Q。不可否認,未來的我們,大多數人是“再世”的阿Q!

你們覺得很阿Q可愛嗎?我認為阿Q是可愛的。任何一個被生活狠狠凌虐之後仍然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可愛的。有些人鄙視他的“精神勝利法”。認為他愚昧無知,自欺欺人。可如若他沒有“精神勝利法”!那他在吃人的封建社會還能夠生存嗎?他身處的社會環境,限制了他的發展。他是一個農民,但他的生活並不侷限於一畝三分地。他會做短工,進過城,雖保守,但比大部分的農民更圓滑善於變通。故我認為“再世”的阿Q,並不丟人。他比大部分人善於發現機遇,更有機會走向成功。

我想:也許少時的阿Q也如少年閏土般活潑可愛,質樸天真,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如“再世”的我們,有着遠大的理想和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可終是閏土彎了腰,阿Q被立了傳,“再世”現出了佛系。

我願意為我的空想而付出努力,但我並不會將努力過後的結果看得很重。我想要在這個時代留下印記,我也尊重時代的選擇。

我們都在努力不被人忘記,但世間只有一個魯迅。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4

阿Q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者,但在全文中他似乎沒有得到愛神的眷顧,這作為一個正傳人物愛情缺失對阿Q來説未免太不公平了。

可誰又能説流浪者不配有愛情?只要是一個人,總會有七情六慾,阿Q也不例外,他想女人想得失眠,他“喜歡”吳媽,而且敢於向吳媽表白,只是“我和你睏覺”讓人覺得好像在耍流氓,可要讓阿Q一本正經,引經據典地表達愛意:“如果我只有兩天時間來把握,一天用來出生,一天用來死;如果我只有兩天時間來把握,一天用來想你,一天用來愛你……例如這樣浪漫的話能從他嘴裏出現,那麼他也就不是我們所瞭解的阿Q了,而是那Q大師了。

但阿Q終究還是阿Q,他只能説出這樣的表白以至於直接得近似流氓的表白。但有一位心理學家説過:“一個人不會無故説出一句話來,即使是在最緊急的情況下説出,那也是經過思考的。”由此可見阿Q是經過思考的才説出來的。只是由於語言水平有限,才讓人聽上去那麼不舒服。

可是吳媽對阿Q一點感覺也沒嗎?那麼她為什麼要趕到城裏看阿Q遊街?難道只是出於可憐和不忍嗎?

那麼是因為阿Q流浪者的身份,或是拿不怎麼帥氣的樣子?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吳媽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才不惜加入把阿Q送上絕路的行列。

封建禮教以至束縛着婦女。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足不出户,再到用又長又臭的裹腳布巴腳裏裏外外地裹住。於是足不出户,不知天下事,這長長的裹腳布把婦女的思想也嚴嚴實實地裹了起來,什麼追求自由,愛情,結果只會以悲劇收場,還落下個壞名聲。再加上孔夫子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的幾筆,更是讓舊禮教理直氣壯,根深蒂固。吳媽正是這遵守封建禮教的模範,名節這東西是更碰不得的。更何況他是阿Q呢?這個低人一等的流浪者,即使吳媽有那麼一丁點喜歡,那也是名節的大事。要怪只能怪啊Q自己,誰叫他是衣着破爛的流浪者,一個被人當作笑料的人……總之和阿Q這樣低賤的人在一起,簡直是往自己的名節上倒污水,這可是吳媽一萬個不願見到的。於是這樣,阿Q這個流浪者被這些名節,禮教給斷送了前途,還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我們阿Q就這樣去了,這就是流浪者的愛情。

阿q正傳讀後感(精選5篇)5

漫長的暑假生活中,有許多“好夥伴”陪伴着我們打發時間,有些同學坐在電腦前,遨遊於各式各樣的網絡遊戲;有些同學坐在電視機前,沉醉於劇情曲折的電視劇;還有些同學發奮圖強,撲在題海中無法自拔。但不管你大量時間花在什麼地方,總有一樣東西你是碰過的——書籍。我也不例外,暑假我讀了不少書,不少文章令我回味不已,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魯迅的.《阿Q正傳》。

《阿Q正傳》魯迅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受封建思想迫害的窮苦農民阿Q的形象。此文共九章,介紹了阿Q的身世、處境,描寫了他自己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中間部分表現了阿Q的精神痛苦和不幸,後面描寫了革命波及到阿Q所在的村莊後,他嚮往革命的願望和行動,和“假洋鬼子”不讓他革命後,對革命的失望。最後,反對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害。

在我閲讀文章的前半篇時,有好幾次忍俊不禁。尤其是在阿Q每次受到欺辱後,自我安慰的片段。有人嘲笑他自欺欺人,但我覺得,他這種豁達開朗的性格也並不是沒有好處,有許多人在受到了挫折後,內心難以平衡,做了一些偏激的事情。而如若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有“阿Q精神”,這可以讓我們從自我安慰中解脱,重拾信心,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這樣的性格,或許是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應該擁有的。

而到後面的時候,情況便沒有那麼樂觀了。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許多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愚昧無知。其實在那個社會,得勢的人和不得勢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歷代封建統治者用封建禮教麻痺、毒害人民,這樣的做法造成了中國當時社會的部分人的愚昧無知,以及中國在那一階段所遭受的種種屈辱。

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的,就是把目光放遠,不要侷限於狹小的空間,做“井底之蛙”。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不與外界進行交流,對於外部社會的發展渾然不知,從而導致中國的各個方面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讓中國這個曾經令世界各國望塵莫及的國家步步墮落,最後淪為西方國家以及日本掠奪、搜刮的對象。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一個國家,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個人。你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嗎:幾十年後,別的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不費吹灰之力的進駐了大公司,職位步步高昇。而你卻只能在旁邊的建築工地,在烈日的曝曬下大汗淋漓的搬運着磚塊刷着漆。人家沒事還可以去喝喝咖啡,旅旅遊,而你,只能每天起早貪黑,就這樣還有可能食不果腹。哪怕如此,你們的月薪還是差了幾個0。這一定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但是這就是社會,你的知識落後於別人,你的才能落後於別人,你的技術落後於別人,你與他們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一起努力吧,學會放遠目光,學會崇尚科學,學會從現在就開始努力,説不定我們,都是將來坐在寫字樓裏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