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毛作品集優秀讀後感心得作文

校園1.57W

想必大家對三毛都不陌生,通過閲讀三毛作品集,你都從中感悟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三毛作品集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三毛作品集優秀讀後感心得作文
  三毛作品集讀後感篇一

看完了三毛的作品集,覺得三毛是個極有傳奇色彩的女子。雖然從圖片中看出三毛並不是個漂亮豔麗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卻閃閃發光。可親可敬中透露出的氣質之美一度讓我讚歎不已。然後我認識了荷西,那個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為荷西長了一幅娃娃臉,比三毛小4歲,帶點稚氣,然而從網上搜到的照片卻是一個大鬍子!"再等我六年,讓我念完四年的大學,服兩年兵役,六年後我人便可以結婚了.我一生的夢想就是有一所很小的房子,裏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後來荷西的死,讓我心情沉重。原本多麼浪漫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

從《撒哈拉的故事》到《夢裏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認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真的會笑,會哭,會難過得心疼。 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讓我悟徹,讓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實,純樸又不缺乏幽默。

她與荷西的愛情簡單、樸實。也許是我還年輕,再也想象不出會有比他們愛的更瘋狂的夫妻了!我真的驚異,六年來,竟日日如新婚,分離半晌就相思難耐。不是春花秋月,纏綿細語,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飯、洗碗、吃飯、勞動、看夕陽、吹海風------兩個人真想融為一體,永遠都不要分離。這樣深刻的感情,為什麼要讓一個人先走呢?為什麼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會是怎樣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氣、孝順的三毛呀!老天不公,為什麼要讓她去獨自承擔這切膚的絞痛,即使她説“願意”......一如三毛的為人,簡單是真,平凡是實,那種天荒地老的感覺讓人心底為之震撼:雖然它不轟轟烈烈,雖然它也沒有什麼浪漫可言。但是,打動人的就是為種平凡中所顯露的真實。

至於她對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經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在經歷一些生離死別的事件後,我才終於明白她所闡述的真正含義:生者的痛苦逝者無法體味到,所以寧願自己死在愛自己的人之後,這樣讓生者獨自承受這種生離死別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終的選擇依然讓我覺得有些難過,雖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愛她甚至於崇拜她,為人為文都讓我由衷地欽佩。

她傳奇的一生,沒有人可以複製。看完她的書後,感歎文字原來可以這麼精確細膩,原來人生可以這麼精彩。再沒有一個女人,可以像她那樣。

  三毛作品集讀後感篇二

最近讀了兩本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和《夢裏花落知多少》,開始喜歡上了三毛。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自然而且隨意,字字句句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讓人無不感動。

三毛酷愛旅行,同大多數人一樣,她的行李中帶着相機和其它必需品;與眾不同的是,她的行李中還裝着兩樣特別的、珍貴的東西――她的真誠與博愛,攜帶着它們暢遊世界各地,並快樂其中。我想,熱愛旅遊的人很多,可時常帶着這兩樣出行的卻寥寥無幾。小時候,常常聽説狼外婆的`故事。中國的傳統教育,又總是叫我們知道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説話。當我們長大了,現實中又經歷過或者聽到身邊的人説:“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説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等,就這樣真實的情感被掩藏起來了,不肯輕易流露和表達。而三毛不是這樣,走到哪裏友愛種子就播到那裏,友誼之花就開到哪裏,樂善好施就做在哪裏。以心換心,讓她收穫滿滿,快樂多多。

輕財和重愛——這是三毛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錢財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只有花掉了才真正是自己的。那些捨不得花的,放在銀行裏的,只是數字而已。將自己的錢財和喜歡的東西贈送給需要它的朋友,這樣的行為,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因為捨不得。但三毛做到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在決定賣掉西班牙的房子回台灣陪父母后,三毛將自己喜愛的東西毫無猶豫地送給了她身邊的朋友們。打掃房屋清潔的露西亞也跑來請求:“太太,有沒有不要的東西送給我?”可愛的三毛拿出幾個大袋子給她,打開衣櫃讓她自己拿,還説不要擔心包包太多,她會送露西亞回去。然後自己洗澡去了,任由露西亞隨心所欲的挑選。

購物是大多數女人的天性和愛好,購買東西那份心情足已讓自己開心得意,珍藏心愛的寶貝更是讓自己感到快樂無比。把淘回來的寶貝心甘情願地送給別人已經很了不起,可還要考慮別人是否拿得動而主動送到家,捫心自問,這種心胸幾人能有?至少我就做不到。

曾經聽説,有一個“我”這個主體,就會有許多“我所有”來依附於“我”,“我”與“我所有”之間通過一條無形的線緊緊相連。當“我所有”發生變故時,“我”會深受影響,這就是眾生相。豁達開朗的三毛看透了這點,不讓自己做金錢的奴隸,只做那個率性而為的自己。

  三毛作品集讀後感篇三

三毛一個令人神往的女子,如同一個一片雲在遠處悠悠的飄,這麼近,那麼遠。從撒哈拉沙漠,到加納利羣島她成了流浪者的精神象徵。

初識三毛是通過深夜的電台廣播,播音員細膩温婉的語調深情的朗誦着《背影》。這是我至今都深愛的文章,荷西遇難不久三毛經歷着身體和心靈打擊,忽視了人生地不熟的父母,然而父母為了不給他添加麻煩,只是默默的承受着,背對背的相愛着......三毛的痛苦真切而熱烈,父母的痛苦深沉而隱忍。 他們同樣的痛苦着,救贖不了自己,也避免不了傷害愛自己的人。像刺蝟給不來別人温暖,只能遠遠地不去傷害,可遠離本身就是一種傷害呀。在海風水霧裏踽踽獨行的母親的身影讓人揪心,一席喪服徒手營造墳墓的三毛讓人心酸。自身的痛苦造成了身邊人的痛苦,我們都避免不了情緒的影響,也最容易忽視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恰巧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又是內斂而含蓄,“孩子真情流露的時候,好似總是揹着你們,你們向我顯明最深的愛的時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文字那樣的深情,那樣的悲痛,第一次被一個作者的情感牢牢的纏住,那麼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真是很難得的閲讀感受,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被文章的情節而感動,但這總感動是暫時的甚至扭一下脖子便忘記了情節,但是她的文字更多的留在心底的是那份揮之不去的情,大多數人説起《背影》想到的便是朱自清筆下父親翻過月台買橘子的身影,平淡而樸實,相比較而言三毛的《背影》離我們較遙遠包含的更多是親情,愛情,社會.......精彩內容,後來已經忘了是什麼樣的機遇讓我又更深的接觸到了三毛,從那時的《夢裏花落知多少》開始三毛的書幾乎陪伴了我整個高中生涯,感動,感悟都點點滴滴的留在心中。贊同賈平凹的觀點,喜歡一個作者就要找她全部的書來讀,讀各個時期的她。

在那之後,便開始逐步瞭解這個作者,兒時的經歷幾乎奠定了她悲劇性的性格,也註定她的流浪。從小便是“陳田心的妹妹”那個不出彩,讓人操心的老二,國小數學老師的刁難,國中退學在家中由父親輔導,就連吃飯的時候也由母親端到屋裏自己一個人吃。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説來我也是不贊同看太多書的,書看多了,愁思也便多了,書大多是教人出世的,看的多了再回到現實生活中怎麼能適應,學不會的是交流。種種的因素造成了那個內心自卑,孤獨的三毛。

三毛的文章寫身邊的人和事,卻極少直白的闡述自己的內心,《你是我特別的天使》雖寫的是兩個侄女“恩,慈”的故事,但讀來感受到的是三毛最深處的剖析,在侄女們的身旁三毛的脆弱無處躲藏,半生流離之苦想要隱藏,卻滿滿充斥着整片文章無處躲藏。看似瀟灑不羈,其中的苦, 自己才知道。侄女的不肯相認刺痛了三毛的心,多少年的浪跡之苦不曾打到他,一句“西班牙姑姑”卻像海浪擊潰浪堤一樣擊碎了他的堅強。獨在異鄉為異客,如今身在家鄉亦是客人,沒有歸屬感。家已不是家,那麼回西班牙麼?那裏是家麼?“請你們馴養我吧”道出了三毛內心的孤獨感,為什麼是“馴養”這是一個形容動物的詞,幾乎是在乞求,發出這樣的請求感到了人物內心深處的卑微。可是真的能被馴養嗎?荷西的死都沒有把三毛長久的留在家鄉,能馴養她的,只有她自己,馴養不是圈養,心被馴養,身仍舊在遠方........我不曾浪跡天涯不知流離苦,不曾深愛一個人不知離散苦,只有字裏行間的悲,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所以當瓊瑤逼着三毛做出不會自殺的承諾時候,我卻沉思着,“讓她走吧,她心裏苦”畢竟死是悲劇的一章,生則是悲劇的主幹啊。

相信喜歡三毛的人都必然有過一個流浪的夢,渴望像她一樣流浪在異國他鄉,渴望一樣的隨性灑脱,不知是因為喜歡沙漠喜歡她,又或者因為喜歡她而喜歡沙漠。但是就像她自己説的那是三毛的沙漠,不是我們的。我們不愛沙漠,愛的只是流浪的心。那首歌唱着:“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