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經典文學作品優秀讀後感心得

校園2.23W

有些斷章取義偷樑換柱的文章,分明是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褻讀。 《三國演義》是家喻户曉的文學名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文學作品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文學作品優秀讀後感心得

  文學作品的讀後感篇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文學作品的讀後感篇2

《培根隨筆》就像一本字典,當你有什麼煩事和鬧心事時,就可以向它請教,它不僅會幫你解憂,還會教你走正確的方向,以擺脱困難的糾纏,這本書主要談論了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種生活瑣事和一些政治問題,點出了這些事的特點和問題所在,並告訴了人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事錯誤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這書上面説的去做(除個別小錯誤以外),那麼人間也就變成世外桃源了。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麼再好不過了。如果是壞的,則要用文中説的方法去做。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如果想要把一個富有彈力的彎曲物快速弄直,則需往彎曲的另一個方向彎,並且要過直的標準。這個方法在改變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個人脾氣暴躁,則應極力控制,並且還要露出微笑,即彎向直的另一邊。

培根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麼多流傳千世的佳句,還有如此精練實用的文章,把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談的淋漓盡致,指引我們走正確的方向,雖然也有的錯誤,——也可能是社會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誰能保證,我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

  文學作品的讀後感篇3

這是第二次重讀小仲馬的《茶花女》,第一次讀是什麼時候想不起,而這一次再讀卻是感受更深,以至於多次為主人公的淒涼曲折命運眼淚汪汪而不能自抑。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也是真情的感染。合上書,心頭思緒如潮,感歎,時光真的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它可以毫不留情地將容顏一天天老去,但它賦予心靈的卻是越來越醇厚的温潤。

美麗絕倫的瑪格麗特是巴黎上流社會有名的交際花,因每次到劇場看戲,總會隨身帶一束茶花,因此別人送個綽號“茶花女”。身為名妓的瑪格麗特一直過着紙醉金迷,墮落,放縱無度的生活,以至身體羸弱而患上嚴重的肺病。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瑪格麗特對生命逐漸心灰意冷,她一天天在墮落放縱中把自己放棄。直到有一天,瑪格麗特遇到阿爾芒。

一個人愛上一個人,除了外表上的吸引,在心裏應該是心疼對方的。阿爾芒被瑪格麗特的美貌所傾倒,但是他看着瑪格麗特在那裏狂喝濫飲糟蹋自己的身體,他的心裏是難過悲哀的。瑪格麗特因為不停酗酒而引起一陣狂咳,在他看來彷彿她胸膛裏的五臟六腑都被撕碎了。在旁人看來,瑪格麗特這樣的狀態再正常不過,而他卻無比擔憂。書中有這樣一段瑪格麗特在劇烈咳嗽後,一個人躲進卧室,虛弱躺在沙發上的描寫“我走進她,她紋絲不動。我坐下來,握住她放在長沙發上的那隻手”。這個“我”當然是阿爾芒,正是這麼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卻打開瑪格麗特冷卻的心扉。她看到了這個青年的真誠和同情心,而不是像其他男人一樣垂涎她的美色和身體。為什麼愛上你,因為你看到我咳血時握住了我的手,因為你哭泣了,因為世間只有你真正同情我。“而且,你愛我,是為了我,不是為了你自己,而別人愛我從來都只是為了他們自己”。

真正的愛情總是使人變得美好,不管激起這種愛情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女人。所以在我看來,瑪格麗特就是一個那麼可愛至真至性的女子。美麗的愛情讓瑪格麗特從身心上渙然一新,她可以為芥蒂小事發出孩子般的驚訝,她像十歲的孩子一樣在花園裏追逐一隻蝴蝶一隻蜻蜓,有時,她也會坐在草地上整整一小時,觀賞自己用來取名的一種普通的花-----雛菊。當你眼前看到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美麗女子,又怎會想到她曾是那個整天在放縱自己過着墮落生活的妓女。

看到瑪格麗特這樣煥然一新後發自內心的幸福快樂,我很感動。而幸福就像美夢一樣,總是那麼短暫。回到現實中來,瑪格麗特始終是一個受人供養的姑娘。而即使她轉身上岸,她的曾經還是一個深深的烙印,在世俗裏是不容的,而一個妓女要想得到真正的愛情該是天方夜譚吧。所以,當阿爾芒的父親聽到他親愛的兒子拜倒在一個妓女的石榴裙下,他勃然大怒,在他看來妓女都是沒有心肝,沒有理智的人,是一種機器。而他的兒子跟這樣的女人在一起,無疑是誤入歧途,也傷風敗俗。

生活對於心靈有時會提出殘酷的要求,而且是必須逆來順受。瑪格麗特,你那麼愛阿爾芒,那麼就力圖做更大的犧牲,這種犧牲比您為我的兒子做出的犧牲還要大。那就是永遠離開阿爾芒,犧牲自己的愛情,來成全你所深愛的人的前程,當然也包括成全另一個少女的幸福。這就是阿爾芒的父親鄭重向瑪格麗特提出的要求。你愛,那你就犧牲,用犧牲來證明你的愛!這樣的犧牲於瑪格麗特而言是何等悲涼又是何其殘酷!

讀病重彌留之際瑪格麗特的日記,外面正下着雨,心裏很沉很沉,淚又情不自禁湧上來。這個世界真是滿目蒼涼啊,在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女子面前,所有認識她或不認識她的人們在做着最真實的表演。身邊沒有一個人,親愛的人,你在哪裏?深深地想念,懷念着那在一起短暫的美好時光,而那些日子如今安在?一直到生命的最後,瑪格麗特都相信,人,總不會永遠不幸。而她也一直在等待,等待愛人,等待春天的來臨。

  文學作品的讀後感篇4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英國的史美爾斯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歎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着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並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麪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為一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文學作品的讀後感篇5

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為,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為叔父回鄉當官,通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為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為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很大,雖然我一度感覺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也是不屬於那個舊縣城的。但我卻在書中漸漸把自己融入。彷彿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痴情的劉巧珍,再一下變成了任性的黃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路遙的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台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為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為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為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我始終會承擔我選擇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