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讀後感:相守相助,相失相聚-讀《我們仨》有感

校園2.21W

這個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來自楊絳先生的回憶性散文《我們仨》。回味起來,猶如口中咀嚼的橄欖,越嚼越有味道,真是回味無窮,收穫匪淺。

讀後感:相守相助,相失相聚-讀《我們仨》有感

整部作品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描寫了一個尋找的夢,拉開序幕;接着描繪了“古驛道”中的另一個漫長的夢境,展現一家三口最後相處的時光;最後一部分,採用回憶的方式,描寫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樸實而真摯。

我們曾經學習過楊絳先生的散文《老王》,她用極為平淡的筆調,描寫了身邊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卻又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的普通人,作者以自己的善良體察到了他人善良,這是何等的不易!此文亦是如此,作者將很多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進行了放大,充滿了無限温馨與和諧。她平靜地回憶了與丈夫和女兒曾經一起談論的話題,一起做過的趣事,一起走過的道路,緩緩道來,滿眼都是無限美好。她的文筆,雖然看上去平平淡淡,但又具有沉着冷靜,雍容優雅的氣派,這在中國的文學家中,是獨一無二的,是最為獨特的。

不僅如此,楊絳先生的文風有時又是詼諧幽默的。像在講述袁水拍同志想改善他們夫婦的工作環境時,一個小小的細節不禁讓我啞然失笑。“袁辭去後,我和鍾書咧着嘴做鬼臉説:‘我們要江青給房子!’”可能有些誇張,但這足以體現出他們夫婦倆的“可愛”與“淘氣”之處。而當江青傳話表示可以去釣魚台居住時,他們並沒有正面地給出回覆,當然也沒有接受。他們對名利的淡泊,是有目共睹的。再如錢鍾書不願意當文學所的顧問;再三推辭喬木同志邀請做社科院副院長的事,最終因想不出好轍拒絕,只好“苦着臉”回家對夫人訴説。

就是以這樣平和而又自然的心情,楊絳先生寫下了這部獨特的散文。她有關心自己的丈夫錢鍾書先生,有體貼懂事的女兒錢媛,對她來説,那是多麼美滿的`生活啊!

或許是天妒才人吧,緊接着,不幸接二連三地降臨到這個睿智博學的知識分子家庭。

楊絳先生在涉及女兒和丈夫先後病重時,又將其幻以為夢,這也就是第二部分的來源。大概像這種傷心至極的生死之事,唯有以夢的手法寫出來,才更容易寬慰些吧!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寥寥幾筆,卻能感受到她寫下這幾句話時內心的悲痛與無奈。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先是失去了最疼愛的,也是唯一的女兒“圓圓頭”,緊接着又失去了最親密的丈夫,換做是誰都很難接受吧。但楊絳先生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從事文學的工作,她一直整理着丈夫猶如天書的手稿,並將其整理成集。

或許這才是一位睿智、博大、豁達的真正學者,因為只有她才真正領悟到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安詳辭世,享年105歲。有人説,她可能是中國最後一位用先生稱呼的女性了,她最終也給那個美好的時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有人表示哀婉,但更多人覺得:他們仨,終於再一次團聚了。

教師評語:楊絳先生的散文裏,語言往往是平淡而有力,樸素而堅定的。小作者似乎從《我們仨》中也有所體會,並且從作品平淡的筆調中,漸漸品讀出楊絳先生的睿智與大氣,優雅而淡定。生活給予我們的從來都是從容面對,並且真正領悟到: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相信這將是小作者收穫最大的精神財富。

指導教師:黃祝雲


【本文作者:張紫鏡。(微信來源:語文報杯作文大賽官微)】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