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山月原文賞析9篇

校園1.36W
關山月原文賞析1

《關山月》 作者:李白

關山月原文賞析9篇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原文註釋】: 1、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2、胡:這裏指吐蕃。 3、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翻譯譯文】:

皎潔的月亮從祁連山升起, 輕輕漂浮在迷茫的雲海裏。

長風掀起塵沙席捲幾萬裏, 玉門關早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裏漢軍旌旗林立, 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 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的。

守衞邊陲的征夫面對現實, 哪個不愁眉苦臉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 又該是當窗不眠歎息不已。

【賞析鑑賞】: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 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 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 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關山月原文賞析2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賞析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裏按着節拍演歌舞,馬棚裏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了發。

從笛聲裏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説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關山月原文賞析3

1 徐陵關山月古詩帶拼音版

guān shān yuè

關山月

xú líng

徐陵

guān shān sān wǔ yuè , kè zǐ yì qín chuān 。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sī fù gāo lóu shàng , dāng chuāng yīng wèi mián 。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xīng qí yìng shū lè , yún zhèn shàng qí lián 。

星旗映疏勒,雲陣上祁連。

zhàn qì jīn rú cǐ , cóng jūn fù jī nián ?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2 關山月古詩的意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徵人思鄉懷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着窗户遙望遠在邊關的我而沒有睡覺。

戰爭的旗幟飄揚在疏勒城頭,密佈的濃雲籠罩在祁連山上。

戰爭局勢如此緊張,從軍征戰何時能夠還鄉。

3 關山月古詩賞析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於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於一起而描述在詩中。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藴。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雲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

關山月原文賞析4

【原文】:

關山月

徐陵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雲陣上祁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註釋】

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國名,也是其王城。 ③雲陣:軍隊。

【翻譯】:

在遙遠的邊塞,正是三五之月,我這個客居在外的徵人想起了我的家鄉。在遙遠的秦川故里,滿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沒有入睡,她登上高樓,倚著窗兒, 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遠在邊關的親人。星辰映照在遙遠的西域,雲陣積聚在高高的祁連山上。目前的戰爭氣氛還是很濃厚,不知道我還要從軍多久?

【賞析】:

關山月”是樂府《橫吹曲》題,本篇寫關山客子的室家之思。開頭兩句點出詩題,以一個“憶”字逗出無盡情思。三四句寫所“憶”情景。客子設想,在遙遠的秦川故里,滿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沒有入睡,她登上高樓,倚著窗兒,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遠在邊關的親人。設想的真切,表現出思念的殷切。接下去寫邊關景象,這一帶地區兵象頻現、戰雲密佈,客子不由發出深長的歎息:“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一個“復”字傾泄出無盡怨情。這首詩構思巧妙。中天明月,光照四海,而仰望“三五月”的邊關征人和秦川思婦卻遠隔山水;月可望而人不可見,只好“寄情千里光”。

閲讀訓練】:

1、詩歌表現了“客子”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5分)

2、詩歌前兩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説明。(6分)

3、有人説,此詩的三四句委婉別緻,尤為動人,請簡析這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4、“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聯繫全詩,説説詩人的追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①思念家鄉親人。(3分)②厭倦戰爭,渴望回家團聚。(2分)

2.虛實結合。關山客子思念家鄉是實寫,思婦夜間未眠當窗遠眺丈夫是虛寫。【或答想象,客子身處邊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從對方寫起(襯托),用家中思婦的不眠襯托軍中客子的思鄉,均可得分。】手法3分,説明3分。

3、詩的前六句主要是詩人以第一人稱敍述和追想,三四句的意思是説,離人惆悵之時,思婦應該也守候在窗邊難以成眠吧。詩人從親臨者的角度以己度人來表達痛苦與無奈之情,尤為動人。

4、詩人述説“客子”之憶和“思婦”之思,敍寫戰爭的進程,重在表現戰爭的漫長和造成的深沉痛苦,思鄉與無奈之情明顯,表達了反對戰爭、期待和平的強烈情感。

關山月原文賞析5

【出處】 唐·李白 《關山月》

【翻譯】守衞 邊疆的將士們望着邊地的景色,思念家鄉,臉上都是一片愁苦的顏色。

【原文】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描繪了一幅遼闊的邊塞圖景。明月從天山升起,浮在蒼茫的雲海間,從東到西的浩浩長風,掠過中原大地,橫度玉門關而來。這是身在西北邊疆的將士們,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景象。徵人東望“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這些邊塞特有的自然現象,便會情不自禁地產生懷念家鄉的情緒。

“漢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啟下,展示廣闊的邊塞征戰的景象。因為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出徵的戰士,幾乎看不到有人能夠生還,可見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極大痛苦。

最後四句寫守邊的將士們面對眼前景象,個個都因想念家鄉而愁眉苦臉,並且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也在不停地歎息。

詩人漫不經心地寫出一幅萬里邊塞圖,卻把征戰的景象和征戍者的心情描寫得真實自然,極其深沉地表達了將士們思念家鄉的心理,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帶來的巨大痛苦。運用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融合思鄉別情,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也許只有李白才能做到。

關山月原文賞析6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景,戍卒的遭受,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苦楚。最初的描繪都是為後邊作烘托和烘托,而側重寫望月導致的情思。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分開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承繼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進步。

最初四句,可以説是一幅包含着關、山、月三種要素在內的寬廣的邊塞圖景。咱們在通常文學著作裏,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繪,而天山在中國西部,好像應該是月落的當地,何故説“明月出天山”呢?本來這是就徵人視點説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憶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現象。天山儘管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好像是在大家印象中只需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莽的現象,與雄壯澎湃的天山組合到一同,顯得新鮮而壯麗。這樣的境地,在通常才力單薄的詩人面前,或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規模比前兩句更為寬廣。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只怕“幾萬裏”出問題,説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裏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幻想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間隔來解説“幾萬裏”,看起來好像保險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説到明月與地球的間隔。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視點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遠地方,月光下站立眺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華夏疆土,橫度玉門關而來。若是聯絡李白《半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了解,詩的意藴就更明白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繪,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裏表面上好像僅僅寫了天然現象,但只需設身處地領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思念鄉土的心情就很簡單感受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寬廣的邊塞天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現象。下,指 出動軍隊。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爬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比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役,使得歷來出征的兵士,簡直見不到有人生還故土。這四句在結構上起着承上啟下的效果,描繪的目標由邊塞過渡到戰役,由戰役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樓房當此夜,歎息未應閒。”兵士們望着邊地的現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悶的色彩,他們推想自家樓房上的老婆,在此蒼莽月夜,歎氣之聲當是不會中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好像僅僅掉以輕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現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現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寬廣而渺遠。兵士們幻想中的樓房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歎氣,在那樣一個寬廣佈景的烘托下,也就顯得分外深重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牴觸,提醒了戰役所形成的無窮獻身和給很多徵人及其家族所帶來的苦楚,但對戰役並沒有作單純的斥責或謳歌,詩人象是深思着一代代人為它所付出的沉重的價值!在這樣的對立面前,詩人,徵人,甚至讀者,很簡單激起一種巴望。這種巴望,詩中沒有直接説出,但相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主意,是讀者在讀這篇著作時很簡單發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通常詩人筆下,往往寫得柔弱和過於愁悶,與之相應,境地也往往狹隘。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莽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豪情。這隻需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着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説:“渾雄之中,多少嫻雅。”若是把“嫻雅”瞭解為不短促於一時一事,是帶着一種更為廣遠、寂靜的思索,那麼,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寬廣的空間和時間做佈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分開之情交融進入,然後打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關山月原文賞析7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説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絃,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關山月原文賞析8

關山月(徐陵)南北朝 徐陵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雲陣上祁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關山月》譯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上,出征的人兒思念遙遠的故鄉。

想必妻子此時正站在高樓上,對着窗户遙望遠在邊關難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頭,密佈的濃雲籠罩着祁連山。

如今戰爭這樣殘酷頻繁,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從軍生涯回家。

《關山月》註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題。

關山:邊境要塞之地,指徵戰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陰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遊或出征的人。秦川:指關中地區,泛指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思:想到。婦:指客子的妻子。這句和下句時客子想象的`情景。

當:對着。未眠:沒有睡覺。

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認為它代表戰爭。《史記·天官書》:“房心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漢代西域的諸國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疏勒縣。

雲陣:就是陣雲,像兵陣一樣密佈的濃雲。祁連:山名,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天山。

戰氣:戰爭氣氛。

從軍:在軍隊中服役。復:又,再。

《關山月》賞析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於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於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於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着筆點,既有了邊關戰事,更寫出了遠征戰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徵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於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與人民性,擺脱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後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藴。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雲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復”更突出歸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爭儘快結束,表達了詩人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的心情。

《關山月》創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徐陵奉命出使東魏,後因侯景之亂,被迫留在鄴城達7年之久,不得南歸。《關山月》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

關山月原文賞析9

原文: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詩詞賞析:

當淳熙二年(1175年),陸游幾經調動再回到成都時,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來到這裏,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游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並於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但儘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

《關山月》這首詩較好地體現了陸游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比較完美的作品。這是一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品,作於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陸游5 3歲。這時陸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剛剛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飲頹放的莫須有的罪名,免去職務,他滿懷報國熱忱,卻沒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於不顧,一味的妥協投降,苟且偷安,內心十分憤慨。於是他在《關山月》這首詩中如實地描寫了由南宋朝廷長期執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表達了對外族侵略者的無比仇視,對統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的愛國戰士、遺民的同情。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層意思: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第一段從南宋統治集團寫起。戎——是古代對外族的稱呼,這裏是指金國侵略者。和戎詔——是宋朝皇帝向金國侵略者求降的詔書,宋孝宗隆興元年(1 1 6 3)於福力大敗,而向金國下了求和詔書,從那時開始到陸游寫這首詩時,一共十三、四年,説十五年是舉其成數。從那時起,將軍雖統帥兵馬駐守邊境,卻無從發兵,無事可作。空臨邊——是白白地到邊境去。指將軍不得作戰,不是不肯作戰,為什麼將軍不戰空臨邊呢?這因為南宋統治集團只顧自己的安樂,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 “朱門”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指依照樂曲節奏載歌載舞。這一句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他們妥協、投降的實質,在大敵當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之際,統治者卻是一味追求燈紅酒綠,爭歌逐舞的享樂生活。他們貪生怕死,向敵人屈膝投降,採取不抵抗政策,下什麼自欺其人的“和戎詔”,致使那些養來抗敵的戰馬,用來殺敵的弓箭,死的死,斷的斷,而且馬是肥死,弓是朽斷。這是多麼慘痛的現實呀!“廄馬肥死弓斷絃”是對“將軍不戰空臨邊”的補充,這兩句都與和戎下詔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第二段由寫南宋統治集團寫到邊防戰士,與“將軍不戰空臨邊”一句照應。“戍樓刁斗摧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這兩句是寫戰士苦悶悲憤的心情,由於統治集團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復,戰爭沒有終結,他們也就長年累月地駐守戍樓不得與親人團聚。他們迫切地要求驅逐敵人統一祖國,可這願望卻長期不得實現,他們只得在刁斗報時的聲音中,讓時光白白地流逝,於是,每當明月之夜,他們就情不自禁地懷念故鄉的親人。戰士們用悲涼的笛聲來傳達自己不能以身報國的苦悶和悲憤。然而朱門之中的統治者們,還在依照他們自己的樂曲去載歌載舞,哪裏會聽到並理解笛聲中的含義呢?於是活着的戰士熬白了頭髮,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鮮血。夜空中傳來淒涼的笛聲,明月徒然地照着留在沙場的屍骨。所以詩人説: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這是描寫空懷壯志的苦悶和激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貽誤了戰機,使他們進不能殺敵盡力,退不能還鄉會親,而只能遙望天邊的月亮,守着同伴的屍骨,聽着哀怨的笛聲,前途未卜,國家無望,內心何等的淒涼。這是第二段。詩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難忍,情緒激烈的。“空照”、 “誰知”等詞語是他這種心情的寫照。

最後四句是第三段,從寫邊防戰士轉到寫人民,寫在敵人統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謂遺民。“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這兩句是説,北方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侵略,但是統治者從來不可能在這裏長久地佔下去,詩人堅信總有一天敵人會被趕走。這是一層意思;這兩句同時可以理解成是對統治者的譴責。中原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武裝侵略,但都沒能夠讓他們站住腳,如今在南宋統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佔中國,侵佔中原至今,已經傳過四世,統治者只顧自己苟安,早把淪陷區的人民給忘了。遺民們深受異族蹂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支持他們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軍能夠揮戈北上,恢復祖國統一的局面。然而遺民們期待北伐,盼望恢復的願望無法實現,他們只好空望着南方,傷心落淚。這就是結尾兩句“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的含義。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關山月》這首詩雖然既寫了統治集團,又寫了將士、遺民,但是從頭到尾貫穿着一條線索——南宋王朝下詔和戎,這是詩的第一句指明瞭的。正是因為下詔和戎,將軍才不戰空臨邊,戰士才不得趁年輕力壯上陣殺敵,遺民才不得從外族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詩人的思想傾向是非常鮮明的,這就是詩中所表現的對南宋集團妥協投降政策的譴責,對抗敵愛國的將士和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正因為表現了這些思想,所以我們才説這首《關山月》集中體現了陸游愛國詩歌的進步內容和精神實質。陸游詩歌愛國主義精神還常常表現為他壯志未酬的憤懣。在《關山月》這首詩中,雖然不像《書憤》等詩那樣直接表現這一點,但是在“將軍不戰空臨邊”,“廄馬肥死弓斷絃”,“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等句子中間也隱含着自己傾音無路,壯志未酬的悲憤,詩人與抗金的將士們是息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