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5篇

校園7.72K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5篇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1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支撐。好的家庭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期未來。

龐教授從心理健康特徵和壓力模型兩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成長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為似乎已經長大但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體和心理保護;家庭要有強凝聚力,壓力與保護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對,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時,有值得嚮往、留戀的東西。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不可傳導焦慮情緒、孩子情感支持給予滿足、創造孩子需要安全環境。並提出了四種方法。

一、多陪伴,多理解;

二、多溝通,少説教;

三、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和讀物;

四、一起面對壓力。

綜上所述孩子學業壓力大,發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體驗。他們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諧家庭來面對將來不可預期。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2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還在上下求索,過程中難免走了許多彎路,也深知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

感謝學校組織了這次觀看家庭教育視頻講座活動,讓第一次為人父母的我們獲益匪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能夠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作為父母,除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讓家庭成員參與孩子的一切。利用孩子每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孩子創造一個温馨的,強凝聚力的家庭,讓她留戀家庭喜歡家庭,願意和我們在一起。而在孩子心理素質穩定的前提下,還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教會他們如何應對壓力,幫助他們減少壓力,在過程中慢慢建立信任,這樣,孩子在困難和絕望時,會懂得向我們求助。

我相信,一個健康的寬容的家庭環境,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我們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響着孩子。

聽了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要做到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的話,知道孩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關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訴説興的事,我們應該表興;孩訴説不興的事,我們應該讓他們盡情地宣泄,並表同情;當孩向我們訴説不感興趣的話題,應該耐着性聽,表我們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更樂意傾訴,也可以提他們的語表達能。

然後父母要學會和孩做朋友。如果總是在上,就很難和孩交知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

最後要有耐。與孩之間的年齡、理和思想各理解都需要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成為泡影。

所以孩子有個良好的習慣,健康快樂的成長與父母家庭有很大的關聯。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4

今天幼兒園老師讓家長們觀看家庭教育大講堂組織的直播講座《讀懂雙減政策,助力孩子學習》儘管是中途進場,只聽了一部分內容,但是老師提出的若干觀點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正好也在班級羣裏分享,在此也記錄一下:

1、提升語言藝術,給孩子正向賦能。人的潛意識會自動過濾掉負面信息,當我們想糾正孩子的某個壞習慣時,多用正面的鼓勵,少用負面的批評,家長越是強調孩子不能做某個行為,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這個壞習慣反而被強化了。要給孩子時間,要有耐心,在孩子有進步時,多加鼓勵,不斷正面強化,最終壞習慣才能變成好習慣。

2、朝外走,向內求。閒暇時間不要宅在家裏,帶孩子去公園、去爬山,接觸大自然,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既鍛鍊了身體,還開拓了視野。平時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深度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願望,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得到愛的滋養,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中國小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5

家,是愛的港灣。無論孩子在外發生什麼,“家”應該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堡壘。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不一樣,現在的信息發展飛速,孩子們所接觸到的信息也是非常的龐大,很多時候有些信息是我們無法攔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的,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建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説自己已經花時間陪着孩子了,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親的一種有效的陪伴,而不只是陪着,這種陪伴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家長做好榜樣,才能給孩子打造好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孩子的內心更加堅強。

因此,家庭必須與學校攜手,共同承擔起維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