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百鳥朝鳳優秀讀後感心得體會作文

校園3.2W

百鳥朝鳳講了鳳凰鳥原來是一種羽毛不漂亮,個子小的平凡小鳥。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百鳥朝鳳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百鳥朝鳳優秀讀後感心得體會作文

  百鳥朝鳳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一篇神話故事——百鳥朝鳳。這個故事講了鳳凰鳥原來是一種羽毛不漂亮,個子小的平凡小鳥,但它有一個優點:很勤勞。總是把樹上掉下來的野果藏在洞裏,到危急關頭時,就把野果分給鳥兒們吃。有一次,森林大旱,什麼食物也沒有了,鳥兒們會餓死。就在這危急關頭,鳳凰鳥把洞裏的野果分給大夥們吃。為了感謝鳳凰鳥的恩情,鳥兒們都在自己身上拔一根最漂亮的羽毛,織成一件色彩斑斕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把它奉為百鳥之王。

事實告訴我們,看人和事物不可以只看外表,要實質。俗話説:人不可貌相,平凡人只要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勤勞樸實,就往往在日常的平凡中做出受人尊敬的不平凡事來。我們要學習鳳凰鳥這種居安思危、熱心助人的精神。

樂於助人是人們都應該做到的行為,今天我就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名叫《百鳥朝鳳》。

從前有一隻小鳥,它長的非常普通—羽毛灰不溜秋,嗓音也不好聽,但他有顆善良的心,很愛樂於助人,可因為它太普通了,所以常常被人忽視,要收我要有好看的羽毛,好聽的聲音,那該有多好啊!可是,我什麼都沒有。小鳥很傷心。有一天,森林裏要舉行晚會,所有的鳥都很開心都想去看晚會,但是有一隻喜鵲是森林糧倉的保管員,守着一個大糧倉,這個糧倉是發生旱災時森林所有鳥兒的‘救命糧’,十分重要,一定要寸步不離的看管着,可是,喜鵲也想去看晚會,於是就求那隻小鳥幫他看管,樂於助人的小鳥答應了。

那天,整個森林十分熱鬧,小鳥邊看糧倉邊聽音樂,正當小鳥聽的入迷時,糧倉發生了自燃,火一下燒了起來,“救火啊!救火啊!……”小鳥大叫着,但音樂生太大了,根本沒有人聽到小鳥的喊聲。於是小鳥奮不顧身的撲進火苗中,用自己的身體撲打火苗,火把他的羽毛燒焦了,但它還是沒有放棄救火,等小鳥醒來看到自己的羽毛被燒得長短不齊,便大哭起來。鳥兒為了感謝它,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羽毛做成漂亮的衣服送給它,並讓它做了百鳥之王,它就是後來的鳳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活着是為了自己活的更好,有些人活着是為了別人的幸福。為自己的人也許過的好,為別人的'人得到的是別人的尊重,愛戴和感激。只為自己的人不會有人喜歡他,記住它。 幫助別人,其中所得到的幸福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

  百鳥朝鳳讀後感(二)

《中國神話故事》是一本很精彩,很好看的故事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54頁《百鳥朝鳳》的故事。

本書寫了鳳凰的經歷。鳳凰以前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很平常,但是,它有一個優點,它把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撿起來,存儲在樹洞裏。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找不到食物,被餓的頭昏眼花,鳳凰連忙把自己多年存儲的食物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災害過去了,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選出自己身上最漂亮的一根羽毛,獻給鳳凰,所以鳳凰才有這身美麗的羽毛。

我通過這個告訴知道了,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會快樂,還會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景仰。

  百鳥朝鳳讀後感(三)

説起中國傳統,能想起的只有百鳥朝鳳這個故事了,這是我感受過最震撼的傳統題材的書。是會讓我思考許久的一本書。

百鳥朝鳳是一首嗩吶曲目,但並不是所有嗩吶人都會吹,是一個高級曲目,而且得技藝高超的人才能吹。主人公是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焦三爺看似一個犟如牛、認死理的倔老頭,但宅心仁厚,做事嚴謹有度,他一輩子都將做人的品行擺在首位。焦家班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嗩吶班子,紅白喜喪少不了這個有着數載歷史的老行當。曲目中的“百鳥朝鳳”,焦三爺對它如視珍寶,從不輕易吹奏,對接班徒弟也守口如瓶。兩位徒弟也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一位技藝高超領悟能力快,一位老實一心想把嗩吶技藝流傳下來,焦三爺只能把獨門絕技教給一人,讓徒弟替自己把嗩吶發揚光大。從父子情、師徒情等方面帶給讀者感動,悲痛中帶着對傳統技藝的惋惜。也有著名的導演吳天明把其翻拍成電影《百鳥朝鳳》,票房並不是很高,但是,卻成為了吳先生的絕唱。原本故事就是個悲劇,後來,勞雷工業公司總裁方勵的下跪,求觀眾去看電影《百鳥朝鳳》,讓人不禁心寒,這是否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沿襲的諷刺。

如今外來文化大量傳入中國,大家享受着新奇事物的同時,是否有想過,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技藝已在大量的消減,嗩吶只是其中一種,還有其他的,或者不止是樂器,還有手藝或者才藝,都在逐漸的走向落寞,其實他們才是歷史的見證者,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東西,是該有多珍貴 ,或許形式上沒有那麼花俏和豐富,但都是對於一種樂器的肯定。

書中的焦三爺就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對嗩吶的熱愛,對他的敬仰,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無論是為了徒弟還是為了嗩吶,他都做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那麼近又那麼遠。如今的傳統技藝者數量下滑,書中的焦三爺也許只是代表人。還有更多的技藝者,對於傳承的無奈,對於流傳的渴望,都在訴説着社會對傳統技藝的忽視。

我們應該採取相應的做法,或許是創新樂器的形式,或許是融入現代的元素,讓其繼續發展。技藝不會就此止步。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而悠久,融入了時代的特色。這本書讓我回想起我們的傳統瑰寶,我們應該珍惜,應該自豪。那是隻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技藝,使我們世世代代守護的技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