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為什麼設計》讀後感

校園2.9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為什麼設計》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什麼設計》讀後感

讀書好似在閲讀作者的閲歷,在跟作者對話,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於是體驗着不同的人生。而寫作,就是把此時此刻的思想記錄下來,也許幼稚、也許荒誕,但卻是我此時真情實感的表達。

意識

序言中,原研哉説阿部雅世身上有“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這讓我想到了謝麗爾的《向前一步》中形容的“往桌前坐”。(沒有記住作者的名字,現查的,也許這本書也會重讀一遍)自我感覺這兩種意識是差不多的,這種主動的意識可以被鍛鍊,也是自我打開的第一步。生活中的我們缺少這個主動的意識,也許是缺少被 push 的力量,被動前進也是可以的,直到這種被動行為轉換為主動行為。

文中説到“設計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是美術的一種”“設計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現代基礎素養”,而我覺得這種意識的培養是主要的。這種設計意識的培養不同於落到實處的知識教育,比如英語單詞、數學公式等,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主動意識,主動去解決“為什麼”。那我們為什麼設計?是為了説明書更易被人讀懂,是為了讓人們對產品產生興趣,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圖、消除誤解

書中的兩位設計師都(曾)在大學裏任教,這也是一種尋求不斷學習的意識。在與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會讓自己的視野拓寬,思想的碰撞會產生火花,或者讓你認識到“它山之石”。

生活亦是如此,“在成人之後,你就要充分地留意生活,把學到的刻在心裏,只有這樣才會懂得如何生活。”生活是每個人之間區別的主要原因,正因為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事、物的不一樣才會“形成”不一樣的我們。而生活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學會接受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學會他人思考問題的角度

技術

“所謂設計,並不是加速經濟發展的先頭部隊。伴隨着近代社會的到來而興起的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了劇變,世界各國的城市化進程急速推進,這時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痛苦,為了減輕這些痛苦,設計應運而生。這才是設計最初的發端,我們決不能忘記。”而技術在這裏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上一篇《設計中的設計》讀後感裏提到的,技術是產生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同時和設計一樣,也是縮短這種差距的手段之一。

技術推動了世界的發展,那麼設計是不是技術的附屬品?我認為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技術的`進步是離不開設計的,設計也是靠技術實現的。事物是即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

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怎樣看待“面對面交流”和“視頻通話”?我一直在思考二者現在的區別,除了不能身臨其境以外,似乎二者現在沒有太多的區別。視頻通話解決了距離問題,解決了“面對面交流”所需要的客觀條件。也許以後的技術進步,我們也可以做到“身臨其境”地在視頻裏“面對面交流”。

產品 VS 設計

也許是因為自己從 UI 設計轉戰產品,所以對於“設計”“產品”這兩個詞總是感觸頗深。

“先確認能否被世界接受,然後再傳達出去。”“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獨特性,就無法對未來作出貢獻。”這是文中兩處文字,適用於設計,也適用於產品。我認為這兩處的文字所強調的都是“受眾”,你的設計理念是否能被大眾所接受,你的產品是否有其優勢,讓大眾所喜愛,只有被大眾所接受,你的產品才是有未來的。

怎樣讓“受眾”接受?這裏離不開宣傳,宣傳很重要,或者説在文章開頭提到的“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也是一種宣傳。“慾望正在被引導着”,這就是廣告的作用。

基於我目前的理解,產品更類似於一種意識形態,而將產品具象化,就需要設計。但是這樣理解也不完全正確,因為設計也是有思想的。只能説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二者相輔相成。

印象中的日本的極簡設計風格,也是宣傳起到的作用,那麼中國應該怎樣定義自己的風格 ?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