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合理安排時間從容應對會考的方法

校園4.56K

關於科學複習八步曲 合理安排時間從容應對會考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助幫助!

合理安排時間從容應對會考的方法

科學複習八步曲 合理安排時間從容應對會考

科學的時間安排 課前預習,無疑是高學習效率的保證。有些同學的學習時間那排就比較混亂,另一些同學學習效率也還可以,沒有刻意的制定學習時間表,建議這些同學都可以嘗試設計一下自己的學習時間表,這樣更能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整個學習計劃都能按期完成。

那麼怎樣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安排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複習階段的時間安排表吧!

一、起牀時間

起牀的時間最好定在6:30,建議不要起的太早或者睡懶覺,因為早上的時間很寶貴,這個時間段是記憶文史知識的大好階段。

二、早讀時間

早讀時間一般為一個小時,時間大概從7點——8點,早讀的內容可以涉及語文古文,詩詞背誦、英語單詞記憶,史政知識等。

考生最好將早讀平分為3個階段,每階段平均20分鐘,這樣可以保證所有學科都可以複習到。

另外在單詞記憶的過程中,沒有必要為完成目標而加快進程,從而忽視了效果。

三、第一、二節課

這兩節課如果有老師來講課的話,可以跟着老師來回顧梳理知識。若無的話,建議可以做一些文史類的考題,或者作該類知識的整理,這是因為人的記憶力一般在上午比較強,而文史知識由偏重於記憶,因此用上午的時間來複習文史知識是比較合理的。

四、午餐、午休

午餐一般安排在12:00到1:30,很多同學可以用20分鐘的時間吃完午飯。可以利用12:20到12:50的半個小時,來學習。學習的內容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稍微向理科傾斜。

用12:50到1:20的半個小時來休息,午休非常必要的,如果感覺比較累的話,可以適當延長午休時間。短短的午休時間,可以為下午帶來充沛的經歷,因此午休顯得非常必要。

五、第三至五節課

同樣,三、四節課如果有老師上課,可以跟着老師來學習新知識,或者回顧梳理舊知識,若無課程安排的話,可以自己複習,可以選擇作一些模式試卷,將試卷中不懂,或者概模糊的知識點,再到課本中核實清楚,對於實在不懂得問題,可以記下來。這兩節課,可以學習下物化方面的理科知識。

六、晚自習

自習主要選擇做一些試卷,側重點還是在理科方面,因為這時候人的記憶力會下降到最低,但邏輯分析能力比較好。如果要記憶東西的話,在這一段時間可以選擇理解型記憶。另外可以將一天積累下來的問題,問帶課的老師,然後徹底決絕掉,最好再針對這些問題往更大範圍推廣下,做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七、晚自習後

晚自習結束大概在9點左右,如果精力充沛的話,可以利用9點到10:00點的時間,再學習1個小時,學習內容主要針對自己的弱勢科目,進行強化。

八、睡覺時間

在睡覺前,可以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對一天內學習的收穫進行回顧,對明天的學習細節進行大概安排。做完這些事情後,就可以休息了。

睡覺的時間可以安排在10:40左右,但最遲應確保在11點前睡覺。最好不要開夜車,因為這不但對身體有害,而且無法保證睡眠。科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應該保證在7~8個小時左右,如果保證不了,就會影響健康,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生活。

以上即是一套科學的會考複習時間安排表,如果能將這張時間表和自己的學習計劃結合起來,會考前的複習會更具體和充實。這個時間安排表的內容是比較平和的,同學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是建議大家對自己的一天的學習時間進行一個安排,這樣會使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高三化學複習注意知識成“網”

一、橫縱“織網”

大學聯考是對知識的綜合考查,因此在複習中也不能僅限於單純複習某個知識點,而應該橫縱聯繫,前後貫通,重新構架“網狀”知識體系。

有些學校進入高三複習,先從元素化合物部分開始,這部分內容中需要背、記的知識比較多。

同學們可以在複習教科書的基礎上,根據課堂筆記和一些參考書如《化學總複習》等參考資料,適當地進行總結歸納,比如鹵素部分,首先要總結其代表元素(氯元素)的單質(Cl2)及其主要化合物的結構(包括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製備(工業製法和實驗室製法)、用途等,然後結合元素週期律總結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在結構、性質等方面的相似性、遞變規律和特殊性,再結合元素週期表將本族元素之間、本族與其他主族之間的關係理順,從而理順複習某一族元素的思路和方法,那麼對於其他族的研究可以以此類推。高三複習與高一、高二學習新知識不同,要突出橫縱聯繫的重要性,只有從宏觀整體着眼、微觀局部入手,才能將知識真正紮實、全面的掌握。因此在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過程中,還應當結合物質結構(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分子結構、化學鍵、晶體結構等)的知識,氧化還原、電化學的知識,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知識,電解質溶液、離子反應、電離平衡的知識以及化學工業和化學實驗等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即以各族元素作為縱向主線同時注意橫向聯繫基本理論,織成知識網絡

另外一些學校則是先複習化學基本理論,那麼同學們也可以用“織網”的方法,複習到哪一部分理論知識就可以把與其相關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加入其中,以理論分塊,以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為載體和例子,進行綜合。總之,不管橫向還是縱向,都要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織”成完整的、立體的網。

二、複習注意四個重點

1.不求偏、難、怪,最基本、最常見的知識必須掌握牢固,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適當提高。

2.隨時把化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貫穿在複習中。如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性質決定用途等。研究一系列問題時,抓住規律性,記住特殊性。

3.力求自己的複習與學校、老師同步。

4.學會理論聯繫實際,關注一些生活、生產中的化學問題和身邊的化學常識以及熱點的化學問題,如節能、環保、綠色化學、綠色奧運等。

複習指導:大學聯考語文卷中問號的使用

使用問號,大致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在疑問句中使用(存在提問);一種在設問句中使用(設想提問);一種是在反問句中使用(沒有提問)。

如果是一般的疑問句,學習方法,在疑問句子後要點問號,這不用多作解説。

當連續提問時,每個問句的後面都應點問號。

例1.我們的船開向哪裏?是回到往古還是駛向未來?是墮入地府還是飛向仙界?我不知道。

在大學聯考中也有這樣的試題。

例2.“是誰找我們來鑿牆的?是您老人家吧?先鑿哪面牆呀,是都鑿了哇還是留下一面啊?”

例2是個有錯誤的句子。它是連續提問,應該在每個疑問句後點問號,“先鑿哪面牆呀”後面應該變成問號。“是都鑿了哇還是留下一面啊?”這個句子屬於選擇問句,“哇”的後面不點問號,由於語句簡短,語氣緊湊,可不點逗號。

在疑問句中,如果是選擇問句,前面問句的句尾應點逗號,在最後一個問句的句尾點問號。

例3.然而她是從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還是先到衞老婆子家然後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例4.我們是去公園,還是去大商場,還是新華書店?

例5.姚明在整個NBA賽季中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為關注的目標。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他的體型?他的親切?還是他的什麼?

例5屬於選擇提問,前三個問句的問號都應改為逗號才正確。

設問句的後面要點問號,是因為它屬於疑問的範圍。

例6.由誰來教育文藝工作者,給他們以營養呢?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只能是人民。

在疑問句中,倒裝句的問號不應點在問句後面,而應點在問句後面的陳述句之後。

例7.你去哪,我的朋友?

例8.寫完了沒有,你那篇論文?

反問句雖然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但它屬於問句的範圍,它的句尾應該點問號。

例9.春華秋實,沒有那浩蕩的春風,又哪裏會有這滿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有些句子使用了表疑問的詞語,但它不是疑問句,對無疑而問的句子,句尾不應該點問號,而應該點其他點號。

高中物理知識立體化複習法

物理複習中要實現"知識立體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以大綱要求,突破教材原有的章節順序,根據知識成分、結構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繫,巧妙地把知識進行重新梳理和組織,從全貌到單個、從外延到內涵、從理解到掌握,以便靈活運用,形成多層次的知識立體感;二是精心設計具有單項針對性和綜合運用性的立體習題,適時檢查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訓練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知識立體模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1.第一方面:形成知識立體模型

複習中使學生形成立體模型,主要是採用分析比較、歸納演繹、滲透聯想等思維方法,在尊重知識發展規律和相互依存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以下三個程序:

(1)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繫,抽出知識主線組成主骨架。

分析現行高中物理教材,它構成的知識體系的主骨架是三條主線:一是力和運動;二是衝量和動量;三是功和能。如果有目的地按這三條主線去安排複習教材,組織討論,尋找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和發展,就容易把握住知識的主要方面。

例如功和能,可以根據:教材中哪些部分含有功和能的概念?哪些規律是功和能的運用和發展?從同一信息來源出發沿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等不同方向去分析探索,明白功和能在各部分知識中的主導作用,使其自然地把握住功和能這條主線。

一旦理解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主線,就會有的放矢地去認識現象,掌握規律 學習計劃,鞏固舊知識,啟迪新知識。這實際上是掌握了探求問題的真諦的金鑰匙。

(2)圍繞知識主線,歸納演繹主要知識,形成知識經絡。

知識主骨架形成後,就應因勢打開思路,根據知識主線去演繹各知識單元的主要知識形成經絡。如力學知識單元,它主要是由於作用的瞬時效應(牛頓第二定律)、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定律)、空間積累效應(動能定理)和兩個守恆定律(動量守恆、機械能守恆)組成經絡,這可用力和運動作基礎,如以下層層歸納演繹:

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就立即產生加速度,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瞬時比例關係,用牛頓第二定律來表達,即:∑F=ma

如將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相結合,就得牛頓第二定律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F=ΔP/Δt

從而得到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F?Δt=ΔP

即:物體受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它表示了力對作用時間的積累效應。

如僅僅是物體1與物體2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知:

F1、2=-F2、1

若物體相互作用時間為t,對每個物體則有:

F1、2=Δp2/t F2、1=Δp1/t

對兩個物體組成的物體系有:

Δp2=-Δp1

得:P1+P2=P1′+P2′

即:相互作用的物體組成的系統,若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就是動量守恆定律。

如果用牛頓第二定律與運動學公式相結合還可演繹出另一種表達式:

又得到動能定理表達式:W=ΔEk

即:所有力(包括重力、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代數和等於物體動能的增量,表示了力作用的空間積累效應。

若物體組成的系統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它們做功的代數和為零),按動能定理又得機械能守恆定律等等。

從上可以看出,通過知識主線演繹形成的知識經絡,實現了對知識的理解由部分向整體,由粗向細逐步過渡的過程。花的時間少而收效大。

[1]

物理複習應注意的幾大問題

數理化三門課程之間緊密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物理成績的好壞不但影響理科綜合的成績,還會對數學和化學的學習造成影響。因此,考生若想取得好成績,勢必要在物理上花費一番功夫。在複習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正確合理的進行。下面我們先來看看老師們的建議。

一、 樹立信心,客觀真實地分析自己,確立努力方向

世上只有你自己最瞭解自己,學習上也一樣。根據自己兩年多來的物理學習經歷,分析自己的水平,確定自己在物理學科方向的奮鬥目標,這對整個複習過程有着深遠的意義。這絕不是説上一兩句空話,你要把奮鬥目標定得很高,必須按照很高的標準去努力。客觀地分析確定合理的目標,會對你剩下幾個月的複習工作產生有利的指導作用。它可幫助你確定哪些地方多花些時間,哪些地方可以放過。要知道物理學科在最後的考試中高低分數懸殊很大,在同一個班裏有的同學接近滿分,也可能有的只是六、七十分。因此,我們必須以穩定的心理狀態去投入複習工作。

二、 提高課堂 40分鐘的效率

課堂複習是指導學生的.關鍵環節,有的人認為課上聽不聽沒有關係,只要課下大量地做題就行了,這是很不對的。每個教師都有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在處理高三複習的內容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制定相應的方法,以幫助班裏絕大多數學生搞好複習工作。因此,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將教師指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消化吸收比在課下用更多的時間毫無目的地翻閲參考書有用得多。

三、 知識系統化,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物理學科的內容很廣,知識層次十分清楚,只要稍加總結,就會使你感到脈絡清晰。舉例來説,很多同學十分害怕解力學題目,特別是一些在太熟悉的問題。但我們如果對力學知識體系非常清楚,你就不會拿到題目而不知從何處入手。力學題目無非包括 "三大塊",即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靜力學總是不涉及物體運動,而純運動學一般只涉及加速度、位移、速度等概念,而不需要分析受力,動力學便是受力分析與運動過程相結合的綜合性問題。解決的途徑無非是"牛頓定律"或"能量"。"能量"中的主要方法自然包括動能定理、動量守恆等,如果再涉及到圓周運動的話,有關向心力的問題也要考慮進去。如果題目中的物理過程十分清楚,定理合理運用,題目自然會解答清楚。

四、 合理安排時間,處理好與其他科目的關係

物理複習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效。雖然現在是最緊張的複習階段,但也不能搞疲勞戰術,一學習就到夜裏一兩點鐘,帶着疲憊的身軀來上課,效果可想而知。我建議大家每晚複習最好在 10點以前結束,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體是你取得最後勝利的保障。

名師指導:高三理綜複習八點建議

為使同學們在複習中少走彎路,提高複習效率,結合多年指導高三學生複習的經驗,給大家八點建議:

1、課後複習要能夠獨立思考。

有些同學平時練習還可以,一到考試時成績就上不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獨立思考,邊看答案邊做題,甚至還沒看明白題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題的作用類似於校對,答案想通了就認為自己會了,盲目追求做題數量。

有時題不會做時,別人的一句提示,一個圖形就可使題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試時是單兵作戰,沒有任何外來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試就對自己的錯誤恍然大悟,於是歸結於自己粗心,其實這正是平時自己對一些問題過快的去找答案而缺乏獨立思考造成的。雖然高三階段時間緊,內容多,但必要的獨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題後總結、反思。注意對題目歸類分析,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提高複習效率。

2、雖是理科,該記的也得記。

對理科學科的一些基礎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和規律當然要記牢,這些屬一級基礎。還應記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結論、方法,這些屬於二級基礎。如果到用的時候再去推導,費時又易出錯,不如干脆記住。

3、善於歸納總結。

當每章每節複習結束,可藉助課堂筆記和一些參考書搞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和知識網絡,理清前後知識聯繫;歸納總結不單是照着課本或參考書把公式定理抄下來,而是還要把平時老師講的,對自己有用的結論、方法、典型題型都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領悟總結下來,加以記憶。歸納總結不應千篇一律,要有個性化的總結。尤其在考試前把考試範圍內的知識總結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時間看一遍,會感到心中有數,緩解緊張情緒,增加取勝的信心。

4、重視對思想方法的小結提高。

在總複習中,除認真複習知識之外,我還要建議同學們務必重視對各種解題思路和思想方法的進一步掌握。這是一項更高層次、有更高效率的。那麼,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結呢?以物理學科為例。解力學問題常用的隔離法、整體法;處理複雜運動常用的運動合成與分解法;追溯解題出發點的分析法;簡單明瞭的圖線法;以易代難的等效代換法等等,均為中學物理中基本的思維方法。這些思想方法,在複習課上老師都會提及,一些好的參考書中也會有介紹。同學們在聽課和閲讀中除關心知識點之外,務請注意這些思維方法的實際應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為己有,再在練習中有意識運用來進一步熟悉它們。此外,在聽課中,建議大家格外注意聽老師怎麼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着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條件等等。這些,都是遠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意義。一旦領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

5、注意查漏補缺,做好錯題分析。

查漏補缺是總複習階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學們可以在每章複習結束時,對本章複習過程中做過的練習和試卷中的錯誤、疏漏進行仔細認真地分析和訂正,在錯題本上分析每一個題目做錯原因,並總結此類題的解題規律,感悟解題思路。從知識和應試心理兩方面分析,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和能力缺陷及時補救。並在每次考試前翻閲,給自己提個醒。

6、瞄準“中檔題”。

總複習階段不是題做的越多越好,應該精選精練,有針對性地訓練。

7、加強限時訓練。

經常見到有的同學平時很用功,做題一絲不苟,過程一步不落,題目也沒少做,可到考試時連做過的題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時做題不限時間,沒有時間限制,精神很放鬆,可以翻參考書,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試時,有時間限制,旁邊擺個手錶時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就會忘了公式,用錯了結論,甚至條件沒看全,就急着去推導計算,那怎麼能做對呢?

建議平時做作業時也要在眼前擺個鬧鐘,加強限時訓練。一道大計算題從讀題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幾分鍾。高三複習階段這種訓練很必要。 學習規律

8、重視解題的規範化。因為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多看近年提供的參考答案的解題過程,體味圖示、文字、公式在解題中的有機穿插和銜接。

②自己在解題時嚴格要求。要設定題目中未給的量;應用定理、定律列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説明列式依據。要把重要關係式寫在一行中間突出位置,寫成“詩歌”的格式。對於多過程、多狀態的問題,儘量用圖示或文字加以説明,使閲卷人一目瞭然;另外,物理量必須有單位,必要時對計算結果的物理意義加以討論等,一定要杜絕不良的公式推積式解題習慣。

③要將題做完整。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方程便丟手不做。平時練習都不能規範地將題解完整,在考試的緊張環境下怎能寫規範。

大學聯考備考:化學實驗觀察注意事項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在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並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那麼,如何正確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

設置課本實驗的目的在與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才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國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置的幾個實驗都是為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設置的。因此,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反應前後物質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變化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後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新物質生成,從而判斷該反應是否屬於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其次,明確觀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

對於實驗,特別是一些過於複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的要素,實驗過程中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的目的,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學知識。

那麼,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第一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為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通電等);反應裝置(用什麼作反應器具、裝置有何特點等);操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藥品先後順序如何等);其他(如藥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第二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澱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第三階段(實驗後),觀察要素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儀器拆分順序;儀器整理等。

隨着實驗的深入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如果不能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往往會因為觀察的片面性而導致種種問題,如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更為嚴重的是在實驗具體操作過程中,可能回導致失敗或危險,如加熱固體藥品時,試管口為向下傾斜,導致試管破裂;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如果不遵循實驗前先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再後加熱、實驗後先撤酒精燈一段時間後再撤氫氣的順序,必然導致實驗失敗和危險(爆炸)等。

第三,協調多種感覺器官。

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不僅僅依靠眼睛觀察來完成。在很多實驗中,還需要藉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關於硫燃燒的實驗中,除用眼觀察之外,還需藉助鼻聞(二氧化硫的氣味)、用手摸(摸集氣瓶感覺熱現象)等。只要這樣,才能全面獲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實驗現象的觀察過程中,還要克服下列不良習慣:

1.只注意強烈刺激作用的現象,而忽視其他現象; 學習計劃

2.由於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縱即逝的現象;

3.只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而忽略對實驗操作順序、裝置特點的觀察;

4.只觀察不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