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音樂教學心得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學心得15篇

音樂教學心得1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提高個人藝術修養,樹立正確審美觀的重要手段。黑格爾就曾説:“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高中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明確地把“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目的的第一位,這就為我們上高中音樂欣賞指明瞭方向,高中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是“別的學科不能代替的”審美教育。下面我就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

俗話説的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除了對本專業的歌唱、演奏、指揮、音樂相關理論等掌握之外,還必須對文學、歷史、美學、地理、社會學等諸方面的邊緣學科知識也要有所瞭解,博學多才可以使教師個人魅力得以提升,還會獲得學生的“崇拜”,課堂教學則顯得自如而流暢,更富有張力,和迂腐陳舊、形式呆滯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它更能贏得學生的歡迎。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勝任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工作。

二、瞭解自己的學生:高中生隨着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逐步趨向成熟。

凡事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看法,但這些見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比如他們對一個人是否具有音樂才能往往喜歡這樣説:“我沒有音樂細胞”、“我不懂音樂”。他們把是否能掌握與表演音樂作品的能力作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音樂才能的標準,而不知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悟解的能力也是音樂才能的重要體現。另外高中音樂欣賞課內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受閲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不同的樂曲採取不同的學習態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出厭煩情緒,以消極的態度去應付,不認真聽,不動腦想。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老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作為範本加以分析、解釋、評價,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評價,讓學生在“操千曲”的審美實踐中,由淺入深地知曉音樂藝術特有的審美性質、手段和方法,提高審美敏感性,從而達到培養音樂審美力的教育目的。

三、精心傳授音樂作品欣賞方法。

音樂欣賞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體驗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達到欣賞的目的。這就是欣賞音樂的三個階段:直覺(感官)欣賞----感覺(情感)欣賞----理智的欣賞。不同體裁的音樂欣賞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對於歌曲的欣賞:一般可以藉助歌詞較直觀地理解歌曲內容,結合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樂要素,體會歌曲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對一些歌詞內涵較深或者寓意較朦朧的作品進行欣賞,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學及文化素養。而對於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國的藝術歌曲、歌劇、詠歎調等作品的欣賞,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之外,還要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民族習俗、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有充分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容。

對於器樂曲的欣賞:對一些近代的、單一形象的輕音樂樂曲,可以根據標題的啟示,通過自己的聯想,去體會樂曲的內容和情緒。如: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對於大型的器樂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尤其是一些無標題音樂;對於一些大型的標題音樂作品,除了瞭解其時代背景之外,還可以根據樂曲的説明去理解、欣賞作品。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作品是我國民間傳説梁祝的愛情故事為題材,借鑑民間器樂的表現手法,並以我國人民的欣賞習慣,根據情節的發展順序加以概括而創作成的。在欣賞時,要求學生按照揭示的情節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逼婚----樓台會----抗婚----縱身投墳----化蝶”靈活去理解欣賞樂曲內容。

四、欣賞、分析音樂作品時,學會取捨。

有關組成音樂語言的要素講解不要面面俱到,一次講一、二個就可以了。也就是突破口要小,面容量要大。比如講進行曲,音樂要素重點突出兩個:速度、力度。舉例兩首進行曲(軍隊進行曲)、(婚禮進行曲)。在欣賞時,我請同學們注意樂曲的速度、力度及基本情緒,作比較得結論,兩首都是進行曲,前者因為情緒熱烈歡挾,所以速度快,力度強;後者因為場面莊嚴、隆重,所以速度中等,力度中強。在欣賞(二泉映月)時,讓同學們欣賞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來體會音樂要素——音色對錶達音樂作品歷起的作用,二胡的音色側重表達舊社會藝人的悲摻情景、淒涼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則表達了江南水鄉旖旎風光。這樣分析、比較,提高了同學們鑑賞音樂美的能力。經過多年的高中音樂欣賞課實踐,同學們對音樂藝術的鑑賞力相應提高,同學們的注意力更集中,欣賞更投入,問題的答案也不難得出。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不可鼓勵學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現在的課堂鼓勵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師過多的干預會限制學生審美個性的發展,於是有不少老師認為既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就讓學生“自由想象,任意發揮”吧,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人類只是對音響的感覺存在共有本能,而對音樂美 的感悟因人而易,取決於審美力的高下,依託於人的感覺力、知覺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能力等心理功能的綜合,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將學生領入藝術殿堂後就放任他們自行審美體驗了事,應該總結成熟的審美經驗,引導學生來理解音樂的直觀性的符號對藝術信息的傳遞,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

讓學生能融入、感悟音樂,從而達到享受音樂的效果 。比如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往往是通過我們的聽覺器官,將得到的音響效果(什麼音響),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即音樂作品分析),產生對人的影響,甚至還會產生時空的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所表現出的那個環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自已認為滿意的結果)。因此可以通過情感的體驗使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的教育和培養。

音樂教學心得2

在前一段的有效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新上崗的音樂教師,我獲得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寶貴經驗,逐漸明白了一節課到底應該怎麼“上”。

在我的課堂實踐前,從兩位音樂老師的音樂課評課中,鄧校長提出了對於音樂這門學科來説,它的基本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有感情的獨立的演唱歌曲”,這裏涉及到幾個考察點,第一是是有感情,即學生通過自己和教師做到理解歌曲的含義,第二是獨立演唱歌曲,要求學生在不依靠老師的提醒幫助下,自主完成歌曲的演唱,當然這其中包括應當對旋律和歌詞兩方面進行考察。有了明確的目標,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有了“靈魂”。

通過具體的課堂實踐以及校領導的點評,使我對音樂課到底應該做點什麼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次有效教學的重點是有效性提問。由於我教的是一年級,孩子的理解能力遠不如中高年級的孩子,對於一些成年人使用的詞語,很可能放到他們身上就聽不明白所以然。為此我課下專門找了一些孩子。對於一些課堂上需要提問的問題轉換形式看他們是否能聽得懂,如果一些詞語孩子們理解不了的話,我會換上另外一個詞,使他們能理解問題的真正含義。例如聽完歌曲要問孩子們這個作品的情緒如何?孩子們太小不理解情緒二字為何意,我就換成了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既然有效提問,首先是要孩子們聽得懂的提問,如果聽都聽不懂,那就無從談論有效二字。聽得懂,學生就會進行積極的思考,給出的答案也常常會出其不意,在校內公開課上,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問題居然回答出了“這首歌曲讓我聽了之後很感動”言語,我很詫異,習慣性的繼續問她問什麼會覺得很感動,孩子説因為這首歌曲很好聽,讓她聽了有想哭的感覺所以很感動。聽完了學生的解釋,我情不自禁的説“老師太喜歡你這個答案了”。由此看來,老師説小孩兒話,可能學生會給出大人的話,出其不意,振奮人心。

既然是有效性提問,在我看來通俗的説應當是讓學生動腦筋的提問,不是那些“同學們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啊”這些讓學生提不起勁頭的問題。通過這次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學生要學習新的知識,要充分地思考,提問是重要的環節。只有通過精神的設計,完備的思考,才能讓問題變得明確而有針對性。

初入教學崗位,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感謝學校的這次有效教學的活動,讓我快速的適應音樂教學活動,明確音樂教學目標,少走了很多彎路。我堅信,在校領導的精心指點下,在同事們的耐心幫助下,我一定會快速的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音樂教學心得3

20xx年10月18日—10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中學音樂送教下鄉培訓。作為一名農村音樂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我非常珍惜這次培訓機會,更希望通過此次培訓能在教學能力、理論水平上有較大提升。在此,我非常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感謝培訓學習中給我們上課的專家、教授們。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收穫很大,同時也感到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的差距。

一、改變觀念

敬業精神與科學的教學法相結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經常會説工作忙、雜事多,常抱怨學校教學條件差,學生的基礎差,是樂盲,沒有專門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於是工作中總是一副得過且過的思想狀態,總想着教不好學生不是我的能力問題,而是許多的客觀原因造成的。通過此次學習,徹底改變了我的這種“寄生蟲”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條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創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條件下,也同樣能做出不平凡的壯舉,同樣也能培養出出色的孩子。

二、以名師為榜樣,以城市孩子的素養為培養目標

參加了這次“國培計劃”,在教授及其他專家傳授理論方法的同時,還順勢播放了一些經典優美的歌曲,那些名師們紮實的基本功,行雲流水的課堂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師們之所以讓家喻户曉,這與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孩子們的優秀與教師的引導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二、努力實踐,力創特色

這次培訓,我找到了適用於中學音樂教學的一種方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學會最難的知識,在教育行為上是將語言、動作、音樂三元素融為一體,以節奏為核心要素。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不斷地創編新穎的遊戲,這些方式來源於生活,取材於大自然,學生當然會感興趣,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這次培訓僅説“收穫大”是不夠的,我會把這次提高專業成長的機會變成充電提高的起點,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音樂教學心得4

《國小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一、何為節奏?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三、通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國小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國小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音樂教學心得5

開學初的第一節音樂課:一個學生唱歌跑調了,坐在下面的學生烘堂大笑並把手舉得高高的“我來,我來”。結果又一個學生唱了一半唱不下去了,又發出了一陣陣笑聲。我看着上面的孩子,又看看下面一雙雙從沒放下過的小手,終於明白了,這也是我在上數學課時,學生的問題所在:如今的課堂提倡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出於本能,都爭着説。看似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課堂活動,其實在熱鬧的背後,我們的課堂還缺少一份沉靜,一份用心傾聽他人發言的沉靜。而音樂,作為一門聽覺藝術,學會傾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學生樂於傾聽、認真傾聽和善於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已經成為國小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有效激勵,讓學生願意傾聽

鏡頭一:第一節課之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如設計好適合低段學生的音樂教案,並利用有趣的情境進行導入,發獎券等等。結果我發現:這只是起到了一時的效果,當學完一首歌曲後,我指名幾個學生上台演唱時,學生幾乎沒人能夠完整流暢地唱出一首很簡單的歌曲。這是怎麼回事,問題出在哪裏呢?第二節課,我留意了他們上課時的表現,終於發現:當我在範唱時,有一些學生根本沒認真傾聽。包括我指出他們唱錯的地方時,那些學生仍舊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但當要他們來表演時,他們倒是躍躍欲試,而且一個人在唱時,其他的學生仍舊把手舉得高高的,希望我能夠叫他們來唱。

以上現象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教師在鼓勵學生踴躍表現的同時,必須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1、言語激勵。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讚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讓學生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一個眼神,一句讚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的學生們怎麼會不認真聽講呢?

2、角色扮演。在適當地時候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會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孩子們會聽得特別仔細,等演唱的同學一唱完,他們就紛紛舉手,暢所欲言。

二、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傾聽

鏡頭二:在一節低年級音樂課上,教學內容是欣賞樂曲《小燕子》,教師在對樂曲做了一番簡要介紹後,學生便開始欣賞。一聽到這熟悉的音樂,孩子們不管音樂是怎樣的,立刻管自己唱了起來。可我發現有些學生根本是音都沒唱準,歌詞也不對,可他們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中。

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1、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聽,用心聽。因此教師要着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欣賞中( 聽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閉起眼睛)。這時教師要求學生最好能夠跟着音樂的旋律在心裏默唱或哼唱;或者是跟着音樂的旋律作畫;在聽音樂之前教師還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帶着一、兩個問題來聽;或者指出在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方法等等,這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逐漸養成學生仔細聽音樂的習慣。掌握了聽音樂的方法,學生的聽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和方向,聽的自覺性也隨之逐漸增強。每堂欣賞課,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投入、參與。指導聆聽時,要求要單一,逐步深入,必要時藉助老師的講解,來表現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

2、榜樣示範,共同傾聽

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用心傾聽。每當音樂響起時,停下所有的動作,“無意”間加入到孩子們中間,真誠地和他們一起傾聽。長此以往,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就會根深蒂固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

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的習慣和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努力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化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認真傾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是學生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音樂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思考的情形了!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光要有細心,更要有恆心。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

音樂教學心得6

今天的日記戛然止。因為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真的沒有想的是這樣的結果。因為對於這樣的課程理念我們都感覺到是非常超前的,讓學生先自學,然後教師再進行有效的指導,這應該是非常正確的道理,正像那位專家評委説的那樣,我們乾的是為孩子一生髮展有益的事情。

可就是這樣的是對學生一生都有好處的.事情卻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讚揚。這不由地讓我們想到,什麼樣的課堂才是最好的課堂呢?是由教師牽着走嗎?是在教師一步步的引領下,有條不紊地感受知識嗎?如果我們的孩子有很多知識都能自己懂得,我們還要去浪費他們精力嗎? 我總不想承認這個現實,可事實已經擺在面前,什麼都無濟於事。那一刻,我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絕望,體會到了什麼叫重創。心靈的創傷太讓人痛苦,這樣的疼痛讓我在半年之間已經品嚐到了兩次,每一次都在催老着人的生命。

是我心靈脆弱沒有成熟,還是的確就是那樣的殘酷?閉上眼睛的一剎那,我總能想到所有的恐懼,揹負太多人的希望,最終卻將大家的希望掃地。對於誰來説都非常難以接受。

課堂是什麼?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地指出課堂是師生和文本和諧對話的過程,可為什麼這種深層次的對話,不能吸引老師們的注意力呢?為什麼我們課堂還是喜歡看到小手如林的現象呢?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感覺到課堂上並不是手舉得越多越好,有深度的問題往往最能吸引學生思考,而學生的思考是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的。我們不要以學生舉手的情況來判定學習情況,如果問題簡單,學生學習過於浮躁,學習失去含金量,這樣的課堂並不是理想課堂。相反在老師啟發下,學生終於舉了手,而且回答得特別好,那麼這才是有質量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效果,要有一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不善於發言的孩子能在老師的啟發下開口講話就已經很不錯了,不要強求他們能大聲地流利地去回答。一些不能自主學習的孩子,在一堂課上學會了學習,這樣的課堂是偉大的課堂。

因此對課堂的評價,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美好的課堂情景我們都希望看到,但讓學生有所發展有所收穫的課堂也應該是優秀的課堂。所以我希望我們的課堂評價應該跟得上新的課程理念的發展。

經過痛苦的煎熬,我終於調整了心情,終於不再想那些已經永遠失去的東西。現在開始重新珍視自己的擁有,珍惜幸福生活的本質。好好生活,好好工作,這才是我要認真思考的。

音樂教學心得7

音樂欣賞是低年級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可使低年級學生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並使他們初步發展起感知、理解、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感受音樂形象,理解音樂語言,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呢?

1、多媒體技術與欣賞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學豐富而生動

音樂藝術是以聲音為形象塑造載體,它需要欣賞者具備各方面的知識,在聆聽音樂時自發地產生一種聯想。由於低年級學習的生活、知識經驗有限,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那些無法捉摸的音樂形象經常令老師儘管費盡口舌,小朋友聽起來也如墜入雲霧之中。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便可將欣賞時所需要的圖像、聲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特定畫面的引導下來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2、將“道具”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感受音樂意境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一樣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許不覺得有趣,但到了孩子們手中,便如同一件寶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採用合適的“道具”幫助孩子們感受音樂,也不失為一種化抽象為直觀的好辦法。這樣的話孩子們就能沉醉在音樂中,體會到音樂中延綿不斷的、輕柔的美。引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無限的遐想,開啟孩子們想象的閘門。

3、將遊戲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認識音樂結構

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欣賞活動,能使低年級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自然地掌握音樂知識。音樂伴隨遊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愉悦的心情,雖反覆聆聽,仍樂此不疲。隨着遊戲次數的不斷累積,孩子們對音樂知識也就瞭如指掌。孩子們在遊戲中獲得的音樂知識,不再是機械的、被動的、認知記憶,而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探索,在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中獲得提高。

4、將色彩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感知音樂情緒

音樂與色彩在人的感覺上的聯繫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與顏色之間的聯繫之外,還有曲調、和聲、節奏、調性、音區等。它們都能使人與各種色彩聯繫起來。在歷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與色彩聯繫起來,有人説莫扎特的音樂是藍色的,肖邦的音樂是綠色的,瓦格納的音樂則閃爍着不同的色彩。在欣賞活動中,通過將色彩與音樂對應,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顏色的暗示使孩子們很快感受到了樂曲的兩種不同的情緒。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手段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樂學習為低年級學生所喜歡,教師應把握好這種優勢條件,除知識技能的教學之外,還要善於發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

音樂教學心得8

豎笛雖貌不驚人,但適合引入音樂課堂教學,它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使他們從“被動”走向“主動”,走進發揮才能的天地和盡情表現的舞台,更能讓他們的自信心和團結合作意識得以充分地發展,在意志品質的培養上確實起到寓教於“樂”的積極作用,為教學方式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一種有效載體的途徑。我們期待這些探索和做法,會在音樂教育工作者手中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的體會如下:

一、凝聚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互動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上,由於教法單一,很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表現為注意力不夠持久,學生只是在被動的重複進行老師“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彈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動。而沒有真正的自己去嘗試,去想應該怎麼唱,節奏該如何,音準又該如何?教者苦惱,學生也很迷茫,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嘗試將豎笛帶入課堂。

上好第一堂豎笛課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來説,他們第一次看到、聽到和接觸到豎笛,對豎笛的構造、聲音等相關信息都充滿着無限的好奇心。因而,在起始課中設計看看、聽聽等環節,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性。看看: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玩豎笛,如它的形狀、特徵、分幾個部分及各部分名稱,以及音色有什麼特點等等。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來發現豎笛的構造、各部分名稱等相關信息,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再簡介豎笛的構造、名稱、音色等知識。當學生髮現和自己觀察的結果不謀而合時,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和積極性。聽聽:欣賞豎笛演奏,是起始課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們瞭解了豎笛的知識後,應及時進行豎笛演奏,以滿足學生的欣賞慾望。此時,我選擇一首表現力豐富、極具感染力的作品作為範奏-----《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頓時陶醉在老師優美的笛聲之中,我的演奏,起到了最直觀的作用。掌聲中體現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對這件樂器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不少學生都驚訝這一小小的樂器竟然可以產生如此美妙的音樂,課堂的主體被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油然而生。藉此我向學生們介紹了八孔豎笛的起源及其它優點。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同學們盼望着第二節、第三節,只要吹奏豎笛,課堂氣氛就顯得十分活躍。幾周以後,一支支練習曲也逐漸吹奏得輕鬆自如了。而且,在課堂上再也不是老師的滿堂灌了,學生變得越發的好學,經常主動地和老師交流,溝通學習豎笛的心得體會。在同學與同學之間,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經常看到許多學生下課之後,兩個一組,三個一夥聚在一起“切磋”技藝,連平時課間老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變得認真起來了,一沒事就拿出笛子來練習。

二、優化教學過程,上好每一課

樂器的演奏技巧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掌握紮實的吹奏技巧也是豎笛教學的重要目的。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吹奏姿勢和呼吸方法

演奏姿勢和呼吸方法的正確與否,不僅關係到演奏者的形象、演奏質量的優劣,還對演奏技術的掌握(如:呼吸的運用、發音的正確、音色音量的控制、運舌的技巧等)有着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抬頭挺胸腳放平,手指放鬆輕輕吹”,糾正學生低頭、坐立不直、踮腳或蹺起二郎腿演奏、吸氣淺和吹奏時用氣過量、擠衝等不良習慣。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樂曲來訓練各種呼吸方法。如:用《雪絨花》等優美抒情的樂曲,來訓練急吸緩呼法,用斷音奏法演奏《劃小船》等歡快活潑的樂曲,來訓練急吸急呼法,有意識地選擇教材,讓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各種呼吸方法。

(二)注重學生口風訓練

俗話説:“千日弦子萬日弓,嗩吶笛子靠口風”,意思是説:“吹奏樂器的學習,關鍵是解決口風的問題。”因此,要想學好豎笛,口舌上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首先教學生在吹奏二個八度(以G調為例)5—5—5,告訴學生吹奏低音時,口腔是圓的,舌尖要向裏收,吹出的氣流要緩慢。在訓練中音時,要講明吹中音時舌尖要稍向前,氣息略急些。吹奏高音時,口腔呈扁狹形,脣部肌肉收縮,口風力度適當加強,舌尖位於上、下牙齒之間,氣流更急些。對於一時找不到感覺的學生,我及時指導,直到學生吹準後再進行其它內容的練習。

(三)紮實練好單吐法

單吐法又稱基本吐音法,是豎笛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能。教師如果指導不當,容易出現只呼不吐、用力過猛等亂吹毛病,對豎笛的發音、音色和氣、指的配合有着直接的影響。

訓練吐音時,可以採用遊戲法、示範法、講授法、朗讀法等方法或綜合運用,使學生養成演奏吐音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採用“tu”這個音節來訓練吐音,讓學生在正前方掛一張薄薄的紙條,對着紙條下角朗讀“Tu Tu Tu Tu |Tu ---||”,吐音時節奏的變化使紙條時而跳動時而飄起。學生們玩玩學學,在遊戲中輕鬆地掌握了吐音的要領。教師再通過準確的講解和示範,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吐音時運舌的動作和力度。待學生們掌握了吐音的基本方法後,再到豎笛上吹奏,就能較快掌握吐音的基本技巧。這種先讀後吹的方法,避免了學生因不得要領而盲目吹奏,教室裏出現一片亂哄哄的局面。

三、紮實音樂基礎,培養良好技能

(一)讀譜技能

1.在音準方面

對於我校部分學生而言,由於接觸音樂的機會少,只是通過一些傳媒,如:電視、收音機等等,課外也很少有較整塊的時間去系統的學習。因此,有很多學生,儘管上課也很認真,學得也很仔細,但是由於先天或後天條件的不足,往往在唱一首歌曲時,連基本的調性都很難把握。而自從引入豎笛之後,大部分學生通過經常訓練,吹奏一些練習曲和小的樂曲之後,已能很好的感覺音樂的音準,培養了良好的調性感。甚至有些學生經過自己的訓練,能很好的感受到音樂的發展,培養了良好的樂感。如下面一首視唱曲:

1=C3/4

5 6 3 ︱5 – – ︱5 6 4 ︱3 – – ︱5 6 2︱7 – – ︱5 6 7 ︱5 – – ‖

5 6 5 ︱3– – ︱5 6 4 ︱2 – – ︱5 6 3 ︱5 – – ︱5 6 4 ︱1 – – ‖

這首曲子較簡單,則完全可以讓學生用豎笛自學。這樣教師就能擺脱鋼琴,走到學生中間去指導了。

2.在節奏方面

如同音準一般,一開始接觸音樂時,大部分學生雖然跟着老師能夠把節奏打準,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打,如果將節奏重新組合一下,往往又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通過豎笛練習,鞏固了一條條的節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們掌握了一些常見的節奏型和節奏組合,具備了較好的節奏感,如:以下三種節奏型:

1. × ×× ××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0 :‖

以往我們都是叫學生拍出或劃拍念出,但現在我們可叫學生在豎笛上用“sol”吹出。這樣不但改變了一貫的傳統做法,使他們有了新鮮感,而且也練了吹笛的氣息和吐音。另外對於一些較複雜的節奏,如“× × ×”“××××”等。舌頭總比手靈活,用豎笛吹的話更容易整齊、準確。

(二)歌唱技能

唱歌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其作用將大打折扣。通過教學,豎笛在發揮唱歌教學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於受唱歌教學中舊的學習方法和家庭環境的制約,很多同學在唱歌時怕別人笑話跑調,就乾脆閉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準,越唱不準,就越不敢唱。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生水平的提高。為解決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樹立起他們敢唱的信心,學生手中的豎笛幫了我的大忙。

方法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旋律段落進行節奏讀譜,讀熟後,教師把同學分成四人小組進行旋律學唱。每個小組採取二人豎笛吹奏,二人視唱旋律的方法,在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交換角色進行練習,並互相檢查、教唱,教師巡迴指導。在練唱中,由於有豎笛的幫助,學生慢慢樹立起了音準的概念,練唱時易跑調的現象逐漸消失,敢唱的信心也就隨之樹立。

方法2:以唱帶吹——即用歌唱的狀態、感覺去吹奏豎笛,就是要求學生像歌唱一樣富有感情地演奏。以唱帶吹,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音色,把握音樂的樂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動,很好地解決音樂的情感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情趣。

(三)合作技能

生活中離不開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器樂演奏中,不但演奏者之間講究配合,樂器的組合也是講究搭配的。由此,教學中我選擇了一些伴奏曲目,讓學生在演奏中對比有伴奏的豐滿效果和無伴奏的單調,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沒有大家的配合協作,就沒有如此豐滿的演奏的效果。我還選擇了一些合奏曲,引導學生對比豎笛合奏的整體氣勢和獨奏的冷清效果,在鮮明的對比中,在我的及時點拔下,大家對團隊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切、更感性了。

音樂教學心得9

我是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國小音樂教育教學已經有很多個年頭了,在這些年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小事,事情雖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對音樂教育的理解。

上學期執教四年級的一首《採一束鮮花》這首歌時,發生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這首歌曲的歌詞字裏行間都表達着對母親無私奉獻的讚美之情。本課的重點是學生對於音樂情緒的感受與表現,從音樂中感受母愛的偉大,加深音樂的情感體驗,在音樂課中的滲透愛的教育。我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學生聽完歌曲後,展開討論交流,從中感受音樂表達的“愛的禮讚”。

可是,在交流過程中我班有幾個男生對母親不僅毫無感激之情,反而充滿了對母親的厭惡之情。李同學生氣地説:“我媽天天就知道掙錢,從不管我的事情,我討厭他。”有三個人立馬應和:“對,對,他們只管自己,從不管我們,還談什麼愛我們,都是假的。”字字都是對母親的聲討,這就是我班的“四大天王”。他們平時對老師,對同學都不太友好,可沒想到生他養他的父母也讓他們如此“痛恨”,他們的思想徹底扭曲了,這讓我的課堂頓時充滿尷尬的氣氛。面對着突如其來的尷尬,我臨時決定全班開個短暫的辯論會。我班的其他同學為正方代表,他們四個為反方代表,正方代表宋同學説:“在我們生日時媽媽總是最忙碌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方面媽媽總是為我們操碎了心,可是請問反方代表,你是否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否關心過媽媽的每一天是怎樣度過的?”他們四個人似乎感覺到已經成為全班的聲討對象的滋味,也許是感受到媽媽的辛苦與不容易,低頭不語。

我在他們思想有所改變的情況下,講述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並將“汶川地震”中那位捨命救子的事講給全體同學聽,學生們都聽得很投入,很受感染。當我講到:“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時,我故意瞟了一眼“四大天王”,他們的頭低着,眼睛模糊了,我暗自慶幸:還好,他們還有救!我講完故事後,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回憶自己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的偏執這才消除,我趁熱打鐵,説:“媽媽為了我們這麼辛苦,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麼呢?”“課後或者媽媽生日的時候,為媽媽獻上這首深情的歌曲—《採一束鮮花》”。在短短几分鐘的辯論後我們才飽含對媽媽的讚美和感激之情深情齊唱歌曲,這次音樂課的尷尬一幕終於圓滿解決。

有感:伍德曾説過這樣一句話:"音樂能使人們溝通思想、聯繫感情、改進德行,它能使人們帶來更高更美的境界。作為老師,應該努力的去使他們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死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説:“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

音樂教學心得10

本學期即將結束,我順利地完成了音樂教學任務,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啟迪智慧,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教學工作中做出大量努力,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高中的音樂欣賞課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不足:對於學生的肆意課堂的行為掌控力度不夠。總以為學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鬆。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後應注意把握尺度。增強幽默力量。

三、教學研究

為了使自己在教學水平及業務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學期,我加強了自身素質的培訓,先後參加了音樂教學對音樂學科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首先,從每一節音樂課教學開始,我都以打造一節優質課這樣的理想來入手,對於每節課我都提前做了相當大、相當多的準備;其次,平時的教學反思,為科研鋪就平坦大道,教學圍繞科研,教學更要再此之外包含它,這樣有了內部的圓心,做多大的校驗和科研它都還像是一個圓。

總的説來,本學期的音樂工作做的比較滿意,雖然也還有不足之處,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和科研的工作中,我會奮起直追、找出不足、認真改進、努力提高,我想我一定會把音樂工作做的更出色。

#音樂老師教學工作心得4#

參加了國培,受益匪淺。通過認真細緻地學習,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教學業務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名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1.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説,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2.提升個人魅力,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3.熱愛學生,真誠可以是一面鏡子,也可以是一種無敵的武器,對待學生,對待花樣年齡的青少年,除了真誠還能用什麼方式來打動他們,獲得他們的信任呢?在教師生涯中,我將本着對學生對職業的熱愛,堅決地走下去。

4.不斷反思,要想從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少了這個環節;不斷的反思、改進。教師職業沒有,只有更好。在不斷的反思與積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並且能將這種方法深化為一種理論,這便是做一名教師的境界了。

音樂教學心得11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關係到幾代中國人生命質量的偉大工程。新課標是一種理想,是一幅藍圖,更是一個充滿探索與創造的實踐過程。新課標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不斷的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新課標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衝擊,現結合筆者近年來的音樂教學實踐,談談對新課標體制下音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所以新課標改革首先需要的是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建立新的的教育理念——“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綜合其他學科,傳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技能發揮出來。更新教育理念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轉化教學角色。在課程中,教師應是學生的夥伴。傳統教學中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而課程的一切設計應從學生如何學得更有積極性、更有興趣出發,從如何讓學生喜愛音樂,樹立終生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的願望出發。例如,在過去,當學生剛剛拿到樂器的時,教師為了課堂的秩序和易管理會要求學生不要亂敲、亂奏,否則會受懲罰。而現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拿到樂器後教師應立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給學生充分釋放好奇心的空間。這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為後面課程內容的全心投入做了一個鋪墊。由於教學角色的轉化,原來課堂上教師教的主體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2、轉變教育觀念。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體現在教學工作上,也勢必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新課標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從偏向少數拔尖學生面向全體學生轉變;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水準面向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轉變;從教育和社會脱節向緊密聯繫生活的生產生活實際轉變;從強化競爭的教育向以合作為基礎的教育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核心的學習模式轉變;從過多的統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轉變;從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從注重教學結果向注重教學過程方面轉變;從注重智商向注重情商方面轉變;從注重教學技術向注重教學藝術方面轉變。在新課標改革中,教師要讓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發展動力,讓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創作音樂,並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這樣才能使音樂教育逐步走向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

3、更新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但為了使音樂知識能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更新,它體現了教學的組織、設計、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組合等教學思路。一方面,我們要教學生認識音樂知識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取知識並注意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為學生今後熱愛音樂,繼續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學生欣賞民間打擊樂曲《鴨子拌嘴》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樂曲的節奏、旋律等音樂基礎知識之後,還可以啟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並請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隨樂曲做動作。並將學生的表演加以歸納,編成一個小劇;請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扮演養鴨場的老爺爺,有的扮演小鴨子、大鴨子,還有的扮演池塘和水波,這樣就將情、景、音樂交融在一起。學生們也在感受民間打擊樂器力度、速度的變化中,對作品所描繪的情景、情緒有了更深的體會;在自由探索中想象力、創作力、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升藝術素養

音樂是聽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教師可以把重視音樂感受和情感體驗看作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都知道,“高音C歌王”帕瓦羅蒂不識譜,但卻能唱出那麼多美妙動聽的歌曲,他學習音樂的前提是感受和體驗。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從純知識性、技術性的音樂教育中解脱出來,讓他們帶着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

2、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感受音樂和體驗情感。教師參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還要從內心深處去感受。比如,面對一首新的樂曲,教師要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多角度去考慮,讓學生從唱到聽到説,讓身體和心理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達到了“身動”與“心動”的統一。這也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一切從學生出發,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讓學生感受音樂,並給學生“身動”參與,學習音樂的機會。然後教師抓住最佳時機,啟發誘導學生,實現情感的昇華。例如,教師在教唱《媽媽格桑拉》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考慮怎樣才能使學生把歌曲中藏族兒童對媽媽的深切依戀和幸福之情演唱出來?從學唱旋律開始,就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隨着旋律在起伏中感受與聯想:在開滿格桑拉花的青藏高原上,藍天白雲陪襯着,孩子依偎在媽媽懷裏,聽媽媽講那美麗的童話故事。再進一步結合歌詞,啟發學生聯想,當自己依偎在媽媽懷裏,聽媽媽講故事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然後引導學生以敍述性的口吻演唱出第一樂段,用飽滿、富有激情的聲音結尾部分,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

3、音樂欣賞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主要途徑。音樂欣賞教育中首先要注意樂曲主題的學習。主題音樂是樂曲的中心,教師可以採用讓學生模唱主旋律、參與主題節奏模仿等方式學習主題,然後以律動、舞蹈形式帶動聽覺欣賞,是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於興奮狀態,並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最後讓學生進行創編活動,進一步感受音樂,使情感得到昇華,真正地欣賞音樂。

4、學生是整個音樂活動的基礎,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1)“談出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動作、歌聲、樂聲盡情抒發自己對美的感受。(2)“唱出感受”: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甜美圓潤、清新流暢的歌唱的同時,要重視通過歌唱進行美感教育,通過歌唱抒發美好的情感。(3)“演出感受”:學生對音樂的表現的潛力是與生俱來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指導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對音樂作品“重新構建”,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互動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綜上所述,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情感的藝術,在新課標的衝擊下,作為音樂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

音樂教學心得12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意境、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體的基礎之上的。我認為,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下述幾個方面是要特別注意的。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內涵

有的教師為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他們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體的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形式,錄音、錄像、投影,製作的課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這樣的教學,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實際效果一般,甚至學生的注意力被無用信息牽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賞的音樂的內涵,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違背了媒體的運用應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教學規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視情況製作情節MTV

在中學音樂欣賞教材中,不少音樂作品是根據文學名著或民間傳説改編而成的,這類作品往往篇幅較長,學生由於欣賞水平、能力的侷限,往往聽了幾分鐘後就思想開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內容。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耐心地聽完全曲,就選取與該音樂作品相關的電影片斷或製作相關內容的動畫,再配上背景音樂製成情節MTV播放。我認為,這樣的課件弊大於利。孰不知,音樂的最大特點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如果教師把音樂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內容中,這有違藝術欣賞教學的規律,會限制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再則,若教學每首樂曲都製作這樣的課件,費時費力,不切實際。因此,要從課堂實效出發,真正做到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內涵,想像音樂意境,參與音樂創作。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增加課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否則,是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還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將要達到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舉的例子、要説的話都詳盡地製作在課件中。教學時,教師只要動動鼠標,不用寫也不用多説,完全讓課件代替了教師。在這種缺乏師生交流的教學中,音樂對學生的感染力會大打折扣。因此,不宜製作那種從頭放到尾的課件,而應在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師生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能現場聆聽教師的示範與講解,因為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

多媒體教學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它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同時,在具體施教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反饋情況進行調整,可增加課件的智能化、互動性,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多媒體教學的精髓,我們應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的結合點,各展所長,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心得13

一、音樂啟蒙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一)音樂啟蒙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科學教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人的大腦在功能上有着明顯的分工。大腦的左右半球是各司其職但又相互協調的,大腦的左半球分管邏輯思維,負責處理與分析語言,數學方面的相關信息;而大腦的右半球除了部分是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外,特別是對於音樂、繪畫等想象思維能力較強。只有把大腦的左右半球交叉並用,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協調運作起來,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大腦功能。 1.1.音樂啟蒙教育挖掘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使用的物質材料是聲音,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感情的一門藝術。它與文學、美術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現力。繪畫是以“形象逼真”來描繪物體,文學是運用語言來真實的表現思想和概念。而音樂,則更擅長的是表現人的情感。讓兒童欣賞音樂、演唱歌曲、律動練習、參加音樂活動等,這些都藴含着表達人類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對兒童的心理可以產生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刺激,這使兒童的情感激發和感染力就表現得更為直接和強烈。這種情感的激發和衝動,正是對兒童智力的啟迪和促進,是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激發出巨大的創新思維潛能。一些優秀的科學家,其創造的靈感往往都是來源於音樂。所以説,在兒童階段,用音樂這把金鑰匙來打開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之門是正確的。 2.2.音樂啟蒙教育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最基本的方式。有了語言,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內心活動。所以説,在兒童階段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很重要。兒童平常聽到的一些歌曲和自己所學的歌曲日益增多的時候,他們也學會無意識的哼哼上幾句有幾首歌串在一起的自己編唱的“歌,不僅是自己的歌曲”。在兒童進行這種創造性活動的時候,不僅使自己的語言能力更近了一層,也使他們體會到了運用語言的快樂所在。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是對 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論文

淺談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兒童進行教學的一個有利手段,對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兒童所參加的音樂活動不是單一的,也是參與集體活動的時候,集體活動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兒童與兒童之間的交流也是必然的,這就使得他們的語言發展更上一層。

(二)音樂啟蒙教育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感。

任何藝術,都是表現人類的感情,是人類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音樂作為最具有感情的藝術形式,在培養兒童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是起到別的藝術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德國作曲家瓦格納説:“心靈的器官是音樂,心靈的藝術意識語言是音樂。”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滿懷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來到這世界,他們豎起耳朵就要傾聽母親的聲音和環境中豐富多變的音響。美麗鮮豔的色彩與圖案可以滿足而同時覺得需要,而優美動聽、歡快活潑的音樂便是滿足他們聽覺需要的最好刺激。音樂抑揚頓挫的音高、張弛的節奏、起伏相間的力度、或急或緩的速度、色彩絢麗的音色色彩都是來表現音樂的豐富情感。兒童通過感知覺,是自己所聽到的音樂傳入到大腦,對其產生一種特殊的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給兒童增添了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這時的兒童就會由靜態變成動態,用身體的搖擺來感受音樂的情趣。如:當兒童要入睡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給他們聽安靜,柔和的搖籃曲,使他們的情緒安定,漸漸入睡;當兒童情緒煩躁,哭鬧不停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聽愉快活潑的音樂,這樣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當兒童吃飯的時候,父母給他們選擇優美活潑的音樂,不但可以使他們心情愉快,還可以增加他們的食慾,促進他的健康體魄!由於音樂和兒童的心理,感情活動 方面都具有形態上的一致性:都是運動着的、看不見的、有節奏的、隨現隨逝的、都是一種抽象的,正因為他們之間存在着如此之多的共性,兒童經常接觸到音樂,受到音樂的薰陶,音樂是兒童的心情愉悦了,內心就會平靜,情緒也就會隨之穩定。所以説,音樂史能美華人的心靈,對於兒童情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也是他們對事物美的認識更進了一層。

(三)音樂啟蒙教育對兒童德育的發展

對兒童進行早期的音樂教育,同時也促進了兒童的德育的發展。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都只能成為空談。而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正可以為他們的與培養良好的情感基礎。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的時候,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而是以鮮明生動的音樂本身潛移默化的產生作用。例如:兒童們都很熟悉的兒歌《一分錢》,歌曲的教育意義正是對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歌曲中並沒有直接的説出拾金不昧的詞句,而是以兒童那天真純樸的語氣、音調的旋律、愉快的情趣、唱出了歌曲的情節,塑造了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給兒童以啟示:拾金不昧,即使是一分錢。兒童的物質生活是父母所賦予的,那麼精神生活則應該是音樂所給予,音樂是兒童精神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將德育溶入到音樂教育中,使其真正的達到了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兒童不論是在參加什麼音樂活動的時候,都可以培養兒童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他們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以及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的良好道德。

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論文

淺談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二、進行早期音樂啟蒙教育存在的誤區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

兒童進行早期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兒童的一生都將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又不是千篇1律、完全相同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説:“兒童在出生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上和重要性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對於兒童的教育,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孩子年齡還小,根本就不懂的什麼是音樂,也不會去欣賞音樂,對他們在這個時候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直接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有任何的必要;由於幾千年傳統觀念及單進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了不少家長日常行為,受速成心態唆使而刻意追求子女成功的目標。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二個莫扎特、貝多芬。所以不少家長盲目地希望孩子能夠有一技之長,能一鳴驚人。因而平日裏唯恐孩子發生意外,這也不許,那也不許,忽視了孩子們在探索周圍世界是那種多元化、廣泛性的正常需求,更不願讓孩子將時間耗費在活動、遊戲、家務勞動等十分必要的實踐活動中。而我卻認為,對於兒童進行早期的音樂教育,無非是時期從小就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並適當發展兒童的音樂才能。當然,也可以為某些兒童將來從事音樂專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是兒童得到很好很好的音樂啟蒙教育,首先就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環境,環境可以感染人、培養人。作為父母,他們是兒童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環境,則是兒童能否接受良好教育額的第一個課堂。既然這樣,父母教育的態度及創建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

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要充分地認識到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心理髮展尚未成熟,也不能夠接受複雜的知識結構,對於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更不能掌握。所以説,處於這個階段的兒童來説是不適合來學習音樂的。那麼在這個時候,父母對兒童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是為孩子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引導他們去觀察,欣賞這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各方面的發展。

音樂教學心得14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比較小,他們對生活理解往往伴隨着動作,所以音樂教學活動非常受小班孩子的喜歡。我們小五班的寶寶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班開展一個集體音樂教學活動《碰一碰》,活動開始,老師採用布偶遊戲激發幼兒興趣。老師一邊唱歌曲,一邊表演木偶,孩子們對“碰哪裏”非常感興趣。在學唱歌曲中,老師有目的地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學會了歌曲,接下來是活動的重點,讓孩子們學會做碰一碰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對學會按規則遊戲是非常困難的,怎樣讓孩子既要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又要學會按照歌詞做動作,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這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於是我們就採用鏡面示範的方法,兩位老師協同示範,扮演兩個好朋友,示範邊唱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小朋友沒等老師口令,便找朋友做遊戲了,可是剛開始時幼兒只記得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記了唱歌,這就表現了剛才他們有看到老師示範時的具體規則,然後老師就説:“碰一碰的遊戲是兩個好朋友之間的交流,只有唱出來才能讓好朋友知道碰哪裏,不唱出來,好朋友就不知道碰哪裏?“他們一聽,對啊,接下來的幾次遊戲,孩子們大聲唱歌,愉快表演。

活動開展到最後,要創編動作,這是小班音樂遊戲中的難點。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表達水平低,所以開始本環節老師一直在考慮:如何激發孩子大膽地創編。於是老師就組織孩子找一找説一説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在熟悉身體器官的名稱後,啟發幼兒自己創編碰一碰的動作,由於教師的提問與提示均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而,幼兒表現得更開心;因為沒有了老師的限制,他們儘可能地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心所欲的去創編想做的動作,特別投入,有些動作是成人也不易想到的,如耳朵碰耳朵、肚皮碰肚皮等,樣子特別天真可愛。有了自我創編做鋪墊,在老師個孩子一同遊戲時,孩子們能很快的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遊戲。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跟老師互動的環節幼兒很興奮,這一點從幼兒的表情中的幸福與滿足就可以看出。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但整個活動中,老師的鼓勵性語言稍顯貧乏與單一,而且幼兒集體遊戲的次數不夠,所以最後幼兒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音樂教學心得15

反思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師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有個整體的回顧,現將我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認識談談:

一、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會在心中把要上的環節演一遍,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每一堂課結束後,都會進行反思,考慮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閃光點是否被我抹殺。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這些也有可能是拓寬我們教師教學思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這種“動”,非“放羊式”的亂成一團,是在教師的科學方法推動下、促引下,逐漸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提高音樂修養,培養起音樂情趣的“動”。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曲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慾望。

二、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理論是讓一個人在思想上得到昇華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由此可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今後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孩子不是認知學習的工具,他們是具有鮮活生命,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生活中,課堂教學道德應該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於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卻成了次要的問題。當我們把認知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時,課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沒有興趣,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時刻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人都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到位,興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執教《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我沒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聲音教唱,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能把小烏鴉對媽媽的感情體會到,在這節課中,最大的成功在於學生懂得了要愛媽媽的思想,也有許多學生在這節課想到自己的媽媽,唱的淚流滿面,談體會也很深刻,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

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就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從學生的眼裏讀出願望,當學生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脈搏始終與他們一起歡跳!這才是充滿人性魅力的教育。

標籤:教學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