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7篇),歡迎大家分享。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

民以食為天,食以五穀為先。五穀非播不可收,非種不能活,因此,農耕自然是重中之重。而21世紀的人們也應該深入瞭解農耕文化。

人人競相去永聯,先睹為快農耕園。坐落在永聯村的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把一個迷你的江南,休閒的農莊,文化的長廊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走進文化園,彷彿穿梭了時空,回到了千百年前的上古時期,一股股大自然的香氣撲面而來。

在這裏,能瞭解到農耕文化的源遠流長,能體會到農耕的汗水與快樂。百花伴着鳥獸,清風和着綠水,思緒飛揚,不禁讓我遐想萬千。

士農工商,在一個國家中,這四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莫過於農。有了農,才有糧食,有了糧食,百姓才能滿足,百姓滿足了,才能得到民心,得到了民心,國家才能穩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那麼靠什麼域民,固國,威天下呢?自然就是民心,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心所向即是天意所向。

國家安定則要兵強馬壯,兵強馬壯則要糧豐食足,糧豐食足則要農耕。

昔有神農氏嘗百草,為人們找到了五穀,於是他被推舉為王;今有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其豐功偉績被人們永世讚頌。

可見,糧食對人民來講是何等的重要,而民心對國家又是何等的重要。

昔有秦二世荒淫兇暴,誅戮無辜,不視朝政,玩物喪志,任人唯奸,以致百姓哀聲怨道,苦不堪言,陳勝吳廣一舉反旗,百萬響應,這就是民心的力量。

今有袁世凱,上不敬天,下不愛民,以致成為一笑千古的短命皇帝,因此,民心是何等的重要,糧食是何等的重要,農耕是何等的重要。

上古時,一句“男耕女織”使人們的生活豐衣足食,開始了農耕文化的發展之路。

今天,農耕不僅和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一個國家的興亡息息相關,21世紀的人類更應該意識到農耕的重

青少年農耕教育,給孩子種下熱愛土地的種子

在我們的農耕體驗營裏,有機農耕老師會讓您瞭解如何育苗、用什麼材料和方法堆肥、怎麼防治病蟲害、如何小心維護土壤裏的微生物並與植物生態保持平衡、水源淨化與再利用、如何灌溉大田,陽光、空氣、水與有機農耕的是什麼關係?鬆土、育苗、種植、澆水、温度的祕密……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人孩子都能親自參與有機耕作,從鬆土、育苗、種植、澆水、如何照顧植物基礎的做法,讓孩子弄髒雙手,親自採摘作物,甚至烹調食物,從日常飲食瞭解每天餐桌裏的食物與環境的關係,告訴孩子們「胡蘿蔔不是從超市來的,而是從土地來的,而且是長在地裏的。以及如何讓我們的土壤與環境更健康,並且從每天的生活、飲食裏慢慢感受如何對地球友善;告訴孩子從每一個生活的飲食小動作做起,是足以決定世界面貌的。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2

週末,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參加了寧波雪菜博物館組織的農耕體驗活動。

上午九點多,火熱的太陽炙烤着大地,但我期待的心比這太陽還熱,所以我們早早地來到了雪菜博物館。剛下車,舒老師就熱情地迎接了我們。走過一小段路,我發現好幾個同學都已經提前到了,我飛奔過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沒過一會兒,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齊了。舒老師召集我們排好隊,把我們分成幾個小組,然後介紹了今天活動的流程。大家聽着老師介紹割水稻的方法,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握着鐮刀下地了。等老師講完後,把工具分給了我們。我們興奮地接過工具,爭先恐後地衝到田裏,彎下腰賣力地割起了水稻。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汗水很快從臉頰上流了下來,不一會兒,我的衣服也濕透了。我感覺熱極了,但是抬頭看看小夥伴們沒有一個停下來的,於是我擦了擦汗繼續幹活。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小組終於完成了第一個任務!

這時,媽媽走過來,她一邊幫我擦汗,一邊問我是不是覺得農民伯伯特別辛苦。我點了點頭,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過這次農耕體驗,我知道了我們的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以後一定要愛惜糧食,爭當光盤小明星。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3

農業生態園是一個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和教育的基地,今天我們乘着春風,坐着大巴來到這裏參觀。

在我們剛下車時,彷彿對這裏有着一個深刻的記憶,我們首先去農耕文化展廳參觀,這裏展示了很多東西,就像五畜和五穀。

五畜分別是:馬、牛、羊、豬、狗、雞,五穀分別是:稻、粟、黍、麥、豆。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吃過午飯後就一起去體驗石磨。

教官將我們進行分組,我們這組有七個人,我們詳細分好工,沒有一個是閒着。

教官叫我們以四十粒米為一勺,然後放到打磨機打磨。

於是我們有的同學數米,有的打磨……教官看到我們這樣井井有條的開展,最後特殊獎勵了糧票給我們這一組,拿到了後我們真開心

接着我們去溪流捉魚,先脱好鞋和襪,再挽好褲腳,而後我們就下水捉魚了。

我們在水裏捉魚,捉到大魚的拿給教官看後就可以換到一市斤糧票。

我換到了五市斤糧票,可驕傲了

體驗完溪水,我們去當了回農民,種的是土豆。

每組只有一個土豆和鐵鍬,我們同樣是分工合作,最後我做了件她們都不知道的事,我拿鐵鍬在地上做記號,方便明年來我的時候能夠辨認。

最後我們拿糧票去兑換了獎品,還去了超市買仙人掌、紫羅蘭、含蓄草等等。

大家感到了黃昏下的餘暉,這餘暉像是告訴我們:不早了,快回去吧

黃霞紅暉之下,大家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塊鳥語花香的聖地。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4

週二,春意盎然,陽光明媚,我們乘車來到了美麗的銅草花研學基地體驗農耕生活。

到了基地,我們去換了衣服後就去體驗第一個項目做草繩。做草繩是男女一組。男生拿工具草繞子,女生拿稻草。我和李孝鸞一組。我拿起地上的工具,李孝鸞抓了一把稻草,把稻草勾在草繞子的鈎子上。然後,我抓着草繞子的把手,用力地搖起來。只見稻草捲了起來,它越卷越長,像麻花一樣,很快一根草繩就捲成功了。我們激動得又蹦又跳。

接着,我們體驗了挑擔子。到了區域,我們看見了一根大扁擔和二個籮筐,裏面裝了幾個大南瓜。那擔子看起來重,可挑起來卻很輕,因為籮筐裏的南瓜是道具,空心的。輪到我的時候,我把扁擔用力往上一抬,把圓的一面放在右肩上,哇!擔子比我想象得輕多了,我走了一個來回,還想再挑一次,可是,我們要離開這個區域去體驗下一個項目了。

到了另一個區域,我們進行了推獨輪車。只見我們面前有兩條綠地毯,在起點處有一輛獨輪小車。我用手抓住把手,雙手把小車微微抬起,向前跑了起來。跑到終點時我猛一打方向,小車又調轉了過來,我繼續往回跑,把小車給了另一位同學。

最後我們體驗了種豆子。我們來到豆子地,先把地裏的油菜花給“趕走”。我們站在地裏,把油菜花連根拔起,扔到旁邊去了,就這樣油菜花都被“趕走”了。接着,我們到了下一個環節種豆子。工作人員給了我們一人三粒豆子,豆子很小,是綠色的,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十分可愛。工作人員又挖了一個個小坑,我們把這些豆子小心翼翼放在了它們的“地下育兒室”,蓋上了一層土後,再給它們“喝”一點水就大功告成了。

這次體驗活動雖然很累,但是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們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我喜歡這次活動。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5

今天,爸爸帶我們去英德仙湖風景區的一處農耕基地,一到那裏,我整個人都呆住了!清澈的河水,頑皮的小動物,美麗的田野……多得讓我眼花繚亂。

不一會兒我就融入大自然,一會跟哥哥爬樹,一會跟爸爸點篝火,我這才發現大自然居然有如此多的樂趣,這時,一陣聲音進了我的耳朵,回頭一看,哇!我驚訝的嘴巴都要掉下來,是動物“大軍團”來了!小狗是首領,邊叫邊跑,真威風,接着是羊司令和它的羊部隊,然後是火雞敢死隊,它們邊叫邊蹦的一窩蜂跟着前面的部隊衝進圈子裏,然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兩隻牛保鏢也跟着它們走進了農場。

農耕基地風景優美,動物繁多,我巴不得天天都來這個美麗的地方呢!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祕密,每當我幹活的時候,我的皮膚變得又白又光滑,這有趣!真神奇!真奇妙!大自然這是一個神奇、美麗、有趣的地方!我真想在那裏住下來,想想都覺得好啊!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6

星期六,爸爸媽媽帶我去參加“王宅鎮農耕節”,讓我感受了農村的風土人情和當農民的樂趣。

我們在村口的橋頭下車,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稻草人:有的正彎腰喂小豬;有的架着相機,在給路過的行人拍照;還有的在托腮沉思。我最喜歡的是一個穿着軍裝、手拿國旗、身背大刀的紅軍戰士,看起來威風凜凜、戰無不勝。路邊還散佈着各種可愛的稻草動物:這匹馬靜靜地站在路邊,似乎在等主人騎到它的身上;那隻羊把頭伸進桶裏,慢慢地咀嚼着食物;一羣小豬跟在豬媽媽後面悠閒地在田間漫步。

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路邊停着一輛只有一個輪子的手推車。爸爸告訴我那叫“獨輪車”,是以前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我覺得很新奇,想要親身體驗一下它是怎麼工作的。我站在車後,抓住兩個車柄,使勁向前推去,結果呢,獨輪車根本不受控制,我連人帶車摔了個底朝天。爸爸媽媽哈哈大笑,連忙把我扶起來,讓我坐上獨輪車。我坐穩後,爸爸就推着車子在馬路上玩“飛車”的遊戲。車子飛快地跑着,我的魂都快嚇沒了,大叫着讓爸爸趕快停下,不然我都要從車上飛出去了。爸爸停下車,告訴我推車的技巧和掌握好平衡的方法。我在爸爸的指點下再次嘗試推車,獨輪車居然前進了!雖然還有點搖搖晃晃不穩當,但我畢竟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以後如果多練習,我肯定能像爸爸一樣推着車子飛奔。

後來我們還去體驗了用石磨磨豆腐,參觀了農具展。

農耕節實在太有意思了,既能讓我們體驗當農民的感覺,又能親近大自然,希望農耕節會一直辦下去。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我早已背得滾瓜爛熟了,可是真正的體驗卻從來沒有過。這次,我們要去惠州觀音閣鎮體驗農耕生活,我們興奮不已。

到了古石龍鎮,我們先上了一節24節氣小課堂,然後就開始種樹了。

我們來到一片空地。這一片空地可奇怪了,分成了許多塊正方形的格子。導遊姐姐説,這一個方塊就種一棵樹,一個班只能有一列。導遊姐姐説完種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後,我們迅速選好一個地方。李承憲負責去打水,我和鄒煒負責挖樹坑,何嘉欣來扶樹苗。很快地,我們把坑挖好了,何嘉欣把樹苗輕輕地放坑裏,雙手扶着小樹苗,將小樹苗扶得十分筆挺,好像怕它以後長不直。我們把土鏟進去,樹苗就固定住了。我右手扶住樹苗,雙腳在樹苗邊踩實,讓樹苗的根緊緊地紮在土裏。李承憲同學回來了,把水澆到了樹苗的根部。我們還把小組的牌子掛在小樹苗上,相信,我們種下的樹會長成參天大樹。

下午,摘完聖女果後就到了大家最嚮往的插秧活動了。

我們把長褲換成短褲,把運動鞋換成涼鞋,準備下田了。下田前,有一個導遊哥哥告訴我們一些注意事項,還説稻田的泥是最自然環保的,那泥漿不是髒,它有一種自然的香味。導遊哥哥的話惹得大家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就下田去插秧。我們來到了田邊,看着那渾濁的稻田,心裏有些畏懼,這泥漿怎麼不是髒的呢?以前我身上有一點泥土都受不了的。不過,我一定要突破自己。我把涼鞋脱了,打着赤腳走到了田的旁邊。一個農民阿姨一邊扶着我,一邊給了我一小把秧苗。還好,有潔癖的我還算是十分成功的下了田。我動了動腳趾頭,幸好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我一會兒抬起左腳,一會兒抬起右腳,慢慢的向前走去,走到了比較寬的地方,我嘗試着分出一根秧苗,食指、中指還有大拇指相互配合着,插進了泥土裏。嗨,小秧苗在稻田中立起來了。我往後退一步,就插一根秧苗。很快一小排秧苗出現了。我高興極了,我也會插秧了。

當我上到岸時,看見稻田裏同學們插下去的綠綠的秧苗時,我想了很多。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8

4月1號,我們全體四年級師生到惠州觀音閣鎮進行農耕體驗。

“這次的春遊學校為我們規劃了6個部分,分別是,24節氣小課堂,滾鐵圈,種樹,種花生,種聖女果,插秧……”導遊姐姐在車上為我們介紹了這天的活動項目。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4節氣和插秧了。

24節氣這項活動我不是很瞭解,所以我覺得有點無聊。估計很多的同學和我一樣,在竊竊私語,會場有點亂。講解的老師看到這種情況,眉頭一皺,眼睛向我們一掃:“誰能把24節氣完整的給背下來?”本來鬧哄哄會場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大家應該是不會背,怕被叫到自己。還好,有個別的同學舉起手。只見葉檳熔站了起來。大概是因為太緊張了,我坐在他的後面都看見他在顫動。他背得結結巴巴的,時不時停下來思考。啊,他思考的時間比他背的時間都還要長了。我們就悄悄地提醒他。他終於艱辛地背下來了。老師笑着對他説:“你得感謝你的同學們啊,要不是你的同學們那麼齊心協力幫助你,你可能背不下來囉。”同學們聽了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下午的插秧讓我印象更深刻了。本來我只聽爸爸媽媽説過,但不知道插秧具體是怎麼回事。現在,我們來到了插秧的地方,望着那泥巴田,我心想:插秧該怎麼插呀?難道我們要到田裏去插嗎?那得有多髒啊。我特別害怕。在老師的召喚下,我們換上短袖和短褲。一陣陣涼風吹來,涼嗖嗖的。這種天氣下田,真的有點艱鉅。但是看到別班的同學已經下去了,一個個玩的熱火朝天,便沒有那麼恐懼了。我在阿姨攙扶下,終於一腳踏入田中。哈哈,也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是,我感覺在田裏走路特別辛苦,腳上全是泥巴,笨重。阿姨把秧苗遞給了我,讓我把秧苗插入田中。我看了看身邊的同學,他們都是把秧苗輕輕地插到田裏。原來這麼簡單啊。我學着他們的樣子,把秧苗插入田中。儘管秧苗東一棵西一棵不是很標準,但我還是幹勁十足。

農耕體驗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但我的心依然留在那水凌凌的稻田裏。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9

這一次的`實踐活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勞作與農耕。我們經過農田,到達了實踐學校為我們準備的一方小土地。

老師拿着一把鋤頭,給我們講述傳統農耕悠久的歷史:大約幾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造出了較鈍的石鋤。到了青銅器時代,鋤頭也變成了青銅製的。而在那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鐵出現了,鐵鋤便取代了青銅鋤。而現如今,科技越來越強大,拖拉機成功把這歷史久遠的鋤頭的位置搶走了。雖然使用鋤頭的人越來越少,讓拖拉機等機器代工的主流。不過現在鋤頭仍然普遍,只是沒有以前那麼常見罷了。

講完了鋤頭的歷史,老師給我們示範鋤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便帶着我們下了地。當我們一離開小棚,炎熱便吞噬着整片農田。拿起鋤頭,我們按照老師的説法開始鬆土。大約五六分鐘之後,大家都鬆完了土。接着是要“開溝點窩”,“點窩”就是要挖小洞。用鋤頭鋒利面的一個小角挖出幾個小坑;而“開溝”則是挖出一條長長的道,一般種小麥的時候會用。這一次我們要用的是“點窩”。“點窩”完成後,要播種“填窩”,你這是播完種子之後把土再蓋上。

終於完成了任務。雖然僅僅半小時不到,但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和疲憊。僅僅半個小時,我們已經汗流浹背。但那些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農民伯伯們,卻每天要工作那麼長的時間,我們更應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難道不是嗎?

這一次的'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想對農民伯伯們説:“您辛苦了!”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天公真作美,我們全班同學來到江家菜地陳香苑開展“走進菜地,體驗農耕”的活動。

我一走進陳香苑就被眼前的景色震動了!我非常激動,終於來到了我夢幻中的菜園!我看到了長在架子上的南瓜,絲瓜,長在地裏的紫薯,花生,長在地上的向日葵和玉米……這個時候,菜園的“村長”一聲令下,叫我們集合,把我從激動中震醒。村長先帶我們到香草園參觀香芋,檸檬薄荷,清涼薄荷,金幣薄荷……香草薄荷是一堆堆長在地上的,葉子是橢圓形的,聽了村長的講解,我知道了應該怎樣識別香草。你們知道怎麼聞香草嗎?讓我來告訴你:收在香草上摸一下,然後把手放在自己的鼻子上聞就可以了。我用這個方法聞了聞香草,有種淡淡的清香。我想香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肯定和它的氣味有關係的。

接下來村長帶我們參觀了農具館,並且中午我們的午飯是自己動手包的餃子。

下午,最有意思的活動開始了,就是到夢幻菜地挖紫薯。我們每人佔領一塊地盤,按照村長的講解,順着紫薯的藤慢慢找到紫薯的根,然後開始挖。聽着看着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可真不簡單的。我趴在地上,一陣狂挖,才找到一個小紫薯。可是我的手卻已經磨出泡了。可是我的夥伴都挖出來好幾根紫薯。我頓時氣的火冒三丈的,才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讓我更加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時間過得真快,活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的回家了。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天氣晴朗,碧空如洗,萬里無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迎來了農耕園第一次的豐收——青菜。

一棵棵青菜整整齊齊地站在那裏,像一個個綠瑩瑩的小姑娘,抖着翠綠的裙子,驕傲地昂着頭。隨着呂校長即將一聲令下,第一次豐收成果拔菜行動開始了,我很幸運地加入了拔菜的隊伍當中,喜出望外的心情無法形容。除了高興之外還是高興,但更多的還是分享這份快樂。我們各班都全力以赴,三人一列,每人的臉上都欣喜露出了笑容。大夥兒聽説是拔菜都憋出一身力氣,只差下令。呂校長鏗鏘的聲音一下,行動開始了。我們趕緊像小鳥一樣飛到菜園地,這下可顧不上衣服的整潔,發了瘋一樣,腳踩在鬆軟的泥土上,兩手一舉,只看青菜,頭也不抬地一個勁地向前拔。我們拔菜採取的戰術是:一拔、二抖土、三扭根。真是快樂無限。“別跟我搶!”“想跟我比賽拔青菜,沒那麼容易。”“平時在學習上不是你的對手,這下可饒不了你。哈哈!”時不時傳來幾聲不服氣的竊竊私語,時不時傳來哈哈哈的笑聲,真是蕩氣迴腸。説話不誤砍柴的功夫。不一會兒,我們拔了好長一段青菜,大家都在你追我,我追你,忙得不亦樂乎。特別另我難忘的是,當大家把自己的拔完,幫助別的班時,我感到了。那時菜園地上,都不分彼此,大家互相搬運青菜,一會兒這堆,一會兒那堆,雖然我汗流浹背,但我一樣很認真地,很開心地搬運青菜,差一點被菜根絆了幾個跟頭,還是抓住了來之不易的青菜不放。

整片農耕園裏,充滿了喜慶,快樂的節日,還有就是我們童真的笑臉,與分享農耕園裏豐收的成果。但願我們勤勞的雙手種出更多、更多的蔬菜、瓜果。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2

自古以來,中國都被稱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和農作物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例如約20萬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對可食用的植物進行管理。1千多年前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載培的農作物,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載培稻,北方地區的先民開始載培粟和黍等等東西。這些都來源於中國,當然這與我國農民的勞動也是離不開的。他們的勤勞才使我國農業生產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於是今天我們七年級新生便也體會到了這種感覺農耕。

下午我們懷着好奇心陸續下了樓,到國旗台那裏等待最後的命令。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是黃河俯近的地方。我們將在這裏進行一個下午的農耕體驗。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活動開始的地方。班級被分為組,一組種,一組拔紅薯,一組種小麥。活動開始,雖然我是種小麥的,但因為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幾十分鐘後我去了紅薯地。剛到的時候啥也不知道,只能看着他們一個一個接着從土裏拔出紅薯來。看着他們的喜悦的神情,終於我忍不住了。我找到班級裏的同學問了問,原來還要有工具呢?我和一位同學試了又試,是我們運氣不好?還是我們不會找?一個也沒找到,最後,找了一直到下午也只挖到幾個小的,哎,不過還是有所收穫的,因為蠻快樂的,是一個有所收穫的下午。

一次農耕讓我們體會找農耕的不易,讓我們知道背後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最樸實的農耕生活。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3

為了體驗鄉村的農耕生活,遊學的第2天便赴昌平農機站,接受除玉米跟翻地施肥的任務,廣闊的原野,我們來了!

風沙萬里,坑窪不平,每隔半米不到就屹立着深抓在乾涸土地裏的枯黃玉米根。這荒蕪而不好下手的土地,令我們激動之心頓時化為烏有。“兩人一把大鏟子,10人工作10平米的地方,刨根後再施牛糞並翻勻,就這些……”教練底氣十足的語言和這瞬間驟減的工作量,使我們找回了信心,於是我提起一把大鏟子和九個人一起畫出了寬一米長十米的地方。我和王清徹一組,輪流來。首先是我,按老師所言將鏟子45度斜插在一棵玉米根緊旁,單腳往下用力一蹬,再一按,硬是把一部分切下來,可更深的根……還依舊埋在土裏,又重複操作,沙塵吹入眼中,汗珠也依稀冒出來,終於在一分鐘後“輕鬆”戰勝一顆。他説,我這才心頭一鬆,可老師的話音響起“:還有兩分鐘。”我自信之心瞬間又裂成了無數的碎片,散落開來!旁邊的黃嘉耀已經幫起了別人,我們倆只好一根一根的刨。

一番勞作後,這十平米的地方近乎乾淨下來,只是有一個個坑,哪像是種菜的地呀?“翻地時間到。”王清徹有些歇斯底里的説道。組裏強壯的幾人紛紛抄起傢伙,對着土地就是一頓物理攻擊,但不一會兒,土地非但未鬆軟起來,反倒大傢伙都累得靠在鏟子上大喘氣,風依舊在吹,沙塵依舊在飄,我們的鬥志卻在不斷消減。好不容易又一次上陣,又得到了“十齒釘耙”,大家按順序依次翻地,又用八戒的武器,切掉鏟子搗不碎的土塊,這算是大功告成。風在刮,汗在流着,農耕生活可真是苦味的了。

不對!還沒施肥,雖然我們知道這牛糞只是新鮮蔬菜的另一種形態,但依舊覺得噁心,這香氣順風盪開,運肥的同學嗅覺也近乎失靈,大家都被震撼到了。施肥過程中,我負責將牛糞攤開,用鏟子平鋪,並和王清徹合力用耙子將土糞混合,這其中我鞋上多些斑點,褲腳也被一些黑黃物體緊緊黏住。

最後,終於完成,再回望一眼那本來乾涸無光的土地,變為黯淡的棕黑色,由硬變軟,肥沃至極,看着這寬廣而鬆軟的土地,大家歡呼起來。經歷艱苦奮鬥,終得快樂成果。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4

陽光明媚的週日,我們一家五口人跟隨新華小記者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全旺樓山後村。這裏繁花似錦,綠陰如蓋。我們就在這裏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耕體驗活動。

在經過一系列熱身運動後,滿頭大汗的我們頂着灼熱的太陽,來到了一個泥潭邊。你可能會問,在泥潭裏會有什麼令人興奮的事啊?哈哈,那就是——捉泥鰍!

我早已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沒等老師下令就捲起了褲腿,脱掉了鞋襪,第一個衝下泥潭。第一腳踩下去,哦!我不禁叫出聲來——這感覺濕漉漉,軟綿綿,涼冰冰。原來捉泥鰍這麼好玩啊!我二話不説,立即投入到火熱的捉泥鰍比賽中。首先我用腳在渾濁的泥水裏攪了兩下,想試探性地試試泥鰍在不在旁邊。這時,和我一同下了泥潭的爸爸發話了:“應該用兩隻手將泥巴向上翻,這樣躲藏在泥裏的泥鰍才會露出來。”説完,爸爸還給我做了示範。我正聚精會神地看着,突然感覺腳底下有東西在蠕動。難道是?不會吧!我一個激靈,立馬對爸爸喊:“有泥鰍,我腳底下就有泥……”話沒説完,爸爸先叫了起來:“什麼泥鰍,那是我的腳!”啊,原來……哈哈,我和爸爸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正笑着,我又看見一條泥鰍浮在水面上吸氣呢,我趕緊撲過去,兩隻手朝中間一圍,一條活蹦亂跳的泥鰍便在我的掌心了。我異常激動:“我抓到泥鰍了!”有了我的開門紅,爸爸也信心大增。我倆就在泥潭裏不停地翻泥,不停地摸索,不停地尋找,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小時後,我倆居然捉到了二十幾條!

愉快的捉泥鰍活動結束了,我們又進行了插秧苗活動。老師將我們這羣小屁孩排成一行,然後請當地的插秧高手為我們介紹插秧的方法:“拿秧的方法呢,就像握鉛筆一樣,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秧苗的中間偏下位置,然後插入泥中。不能插得太淺,不然根部會浮起來。”農民伯伯介紹完畢後,他就給我們分秧苗。我們每人分到八九棵秧苗。這麼少,一下子就種完了嘛,果真只是體驗體驗。我按照剛才農民伯伯的方法,插一根就往後退一步,沒過一分鐘,就全部插好了,貌似插秧並不難啊!不過,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就不敢響了:“你現在只是插了八九棵,但如果要讓你插八九百棵,你覺得怎麼樣?”八九百棵?哦,我想全部插完的話,估計腰都直不起來了吧!媽媽站起身,又指着這塊泥潭説:“如果要把這片田地插好秧,沒兩個小時肯定不行。”兩個小時,一直曬着太陽,一直屈膝彎腰,想想都很辛苦啊!

半天的農耕體驗就在快樂的歡笑聲中落下了帷幕。真的特別感謝新華小記者這個平台,又一次給我提供了學習,體驗的好機會,我不僅感受到了農作的快樂,更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5

星期五的晚上,媽媽告訴我餘新鎮將舉辦“農耕文化體驗之割稻活動”!頓時我感到興奮不已。

第二天, 我們起得很早,媽媽開着車帶我和弟弟出發了。車子開着開着,開到了一條

鄉間小路,那裏的空氣格外清新。不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農民伯伯都在忙着秋收。放眼望去,全是稻的海洋。一陣秋風吹

來,掀起了金色的波浪,送來了豐收的喜悦。割稻開始了,一人先拿一把鐮刀去割。“現在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説完,我就用鐮刀去割稻子,誰知稻子沒斷,我自己倒是差點兒摔跤了。之後有一位叔叔走過來,説:“小朋友我看你不會割稻,要不讓我來教你吧。”説罷,他兩腿張開,一手拿起鐮刀,一手反握着一捆還未割的稻穀,鐮刀前後刀刃與稻稈摩擦,不一會兒,就割好了。看了叔叔的示範,我也立刻拿起了鐮刀,按他的方法,一步一步做下來,還真行!之後,我越割越熟練,地上我割下的稻穀越來越多,田中未割的稻穀越來越少。在不知不覺中,我的頭上冒出了珍珠般大小的汗珠,手臂也漸漸使不上勁了。我才割了這麼一會兒就感覺疲憊不堪了,可想而知,農民伯伯平時是有多麼的辛苦啊。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我第一次割稻,原來割稻並非我想象的那樣輕鬆簡單啊!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6

上週日,踏着清晨的陽光,我們一家四口跟隨着大巴車,經過一段曲折的山路,搖搖晃晃到了目的地。雖然路途小小漫長,但沿途秀麗的秋色風景讓我們大飽了眼福,山間蜿蜒的溪水,流水叮咚,鵝卵石鋪滿了溪水邊,格外增添一份景緻。還有那秋天的蘆葦花,隨風飄揚。我們家那位嬌小的小女孩經不住山路顛簸,有點暈車了,滿腹牢騷地對着大人抱怨。

儘管如此,一下車,她還是和我一樣,被豐富的活動給吸引了。

瞧!一下車,迎面而來的就是古樸的新合鄉的四合院式老建築。在大院裏大家有序排隊分組,分得各自的任務:一組包粽子、另一組做索麪。

索麪是村民們家家户户的手藝,也是他們日常的主食之一。我們在老奶奶的指導下,將發酵過的麪粉拉長拉細,一上一下交錯地纏繞在40公分左右長的兩根竹籤上,纏滿一組,就拿下來放到指定地方蓋好塑料薄膜繼續發酵,等過幾個小時再放在索麪專用架子上通風晾乾。纏索麪的過程説起來簡單,繞起來也是很容易繞錯的。經過幾次摸索,我很快就和小夥伴一起弄好了一份,就做起了第二份。

接下來我們和另一個小組成員互換身份,包起了粽子。因為不是第一次包,所以我很麻利地包了四五個粽子。

這時候鎮長招呼大家吃剛打的麻餈。大家立刻蜂擁過去,緊緊地圍住了做麻餈的叔叔阿姨。一人一塊,飢不擇食,吃起來味道真不賴!

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吃完中飯,就迎來了我最期待的活動——割稻穀。來到如同金色小湖的稻田,我們就開始埋頭苦幹了。分完組,我立刻拿起鋒利的鐮刀,“唰!唰!唰!”幾下,好幾把稻子馬上“敗”在了我的手裏。馬上一條“稻路”被我們開闢了出來。割出一堆小山似的稻子後,我們馬上又嘗試起來古樸的打穀。一隻腳踩在打穀機上,兩隻手抓好一把稻子,轟轟轟,我們越打越帶勁,穀子也嗶嗶啵啵地從稻子上脱下來,落在機器裏。打穀機轉得飛快,小夥伴們跟着節奏,一下子打出了很多穀粒。

沒過多久,我們就幹不動了!

原來農民伯伯們種田是這麼辛苦的一件事!儘管很有趣,可也實在是太累了,陸陸續續的,小夥伴們和我一樣都歇工了。我們疲憊地坐上車,告別了這次有意義的農耕體驗活動。

體驗農耕文化心得體會 篇17

今日小雨綿綿,幽暗的天更顯出絲絲柔情。美麗的福州中,有一個地方,那裏不僅瓜果繁茂,更是綠葉成蔭。是哪兒呢?啊哈!對了,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超大農場!

今天的活動十分有趣,場長在替我們講了温室大棚的作用後,便帶我們進去參觀了。在門口,我們收到了温室大棚的“見面禮”,是什麼呢?原來啊,是一個大型的排氣扇呢!看到我們一驚一乍的樣子,廠長不禁笑道:“這個啊,使我們為了防止蚊蟲跟隨大家進入大棚,而專門設置的‘開門紅’呢!是不是被它的熱情感動了呢?”

進入大棚,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貝貝南瓜,場長替我們介紹了它的品種、來源、種植方法和營養成分後,便開始進入下一個環節:認識、摘採小黃瓜。小黃瓜,我們平常都吃過,今天初次摘採,自然也是興奮不已,在瞭解採摘方法後,馬上踏上了征程。首先,我先將選中黃瓜的莖捏住,再向上一提,黃瓜下來了!我興奮不已,又摘了好幾個黃瓜。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種西紅柿的地方,在那裏聽着場長的介紹,聽完後,我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食慾了,衝上前去就是一個字——吃!眨眼間,一顆“小可愛”便已下肚,果然是“民以食為天”啊!我們在吃了一個後依然不滿足,繼續“風捲殘雲”地消滅這支“西紅柿軍隊”。

下面,我們來到了花圃,場長依舊擔任着“講解員”的身份,為我們介紹了雍容華貴的鑽石玫瑰、優雅華美的海棠花、“無心勝有心”的無心花……如此之美景,怎能不令我心波盪漾呢?

下面,我們來到了磨坊,體驗了一把古時候人們磨豆漿的方法:我們把豆子放入磨盤中,不停地磨,隨着我們的不懈努力,豆漿終於出來了!

現在,也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候了,我們將要去——捉泥鰍!多麼令人激動啊!看着泥鰍在池中自在地游來游去,我們不禁躍躍欲試,不一會兒便衝下水去。我們大家精神專注,把泥鰍盯得死死的,一有機會就把手望水中一撈——卻是空空如也。更有甚者,一見泥鰍就踩,可憐那些小小泥鰍,又怎能抵擋我們人類的“攻擊”呢?

最後,我們再次來到磨坊,喝了一杯暖心的豆漿,也是喝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雖然氣候偏冷,烏雲密佈,我仍是心似驕陽。

今天的採風行就這樣結束了,但這次的收穫卻將永遠地印在我的心頭。下次,又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