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對家長和老師來説,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願望。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我門國家又有着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樣對子女偏愛一些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這時即使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也是千方百計滿足,天長日久會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的不良習慣,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缺乏團結精神。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經歷過風吹雨打、嚴寒酷暑,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父母不要老是把孩子看成被保護的對象,將他陰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給他提供鍛鍊的機會。

父母還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天真無邪,是非辨別能力差。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從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如:教孩子揀到東西交還失主、果皮扔進果皮箱、與人團結友愛、做事情要將道理等。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別不顧孩子的天性過分干涉孩子。人們望子成龍的願望迫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實際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有自己瞭解世界的方式。多給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做喜歡做的事情,鼓勵孩子同小夥伴交往,在交往中他會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樂趣。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妨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巧妙引導、教育孩子,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家。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2

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通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才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作為家庭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瞭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後才會更瞭解,瞭解後才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為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並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己獨特的人生。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3

該生是個聰明、可愛、性格開朗的孩子,關心集體,興趣廣泛,善於與同學交往,人緣好;尊敬師長;上課能專心聽講,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學習成績優異。

我家孩子今年上國小四年級了,眨眼功夫孩子就長大了,對孩子來説我是一位高齡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體會簡單分享一二。

(一)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己的孩子優秀,正所謂“望子成龍,盼女成鳳”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國小是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和自己意識養成的關鍵期。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過渡期、適應期。剛入學要告訴孩子現在是一名國小生了,不再是小朋友了,要養成每天讀書、學習的好習慣。魏梓旭每天堅持讀書學習,作業每天無論多少都要認認真真完成。尤其是書寫方面一定要乾淨、工整、清晰。對於這方面,我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作業獨立完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不磨蹭。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一生受用。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就,到現在孩子成績一直很優秀。

(二)享受快樂,感知自己然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快樂是來自己不同的。

魏梓旭活潑開朗,喜歡運動旅遊。從幼兒園我就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讀書讓自己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己的學識體現,出去走走開闊視野,領略大自己然的風采。經常去動植物園,孩子認知了許多動植物,好多動植物的習性孩子現在都十分了解。暑假去海邊,領略海的風采,親眼目睹大海的遼闊,無邊無際、潮起潮落。品嚐海水的鹹澀,傾聽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走在軟軟的沙灘上感覺是舒爽的,晚上照着手電筒捉魚、蝦、蟹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三)尊重孩子愛好的選擇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才競爭,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報形形色色的輔導班——美術、音樂、書法。尊重孩子的選擇,選擇自己己喜歡的一門作為生活的一種樂趣去學習。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學校有社團課軟筆學習。孩子非常喜歡,放學回家告訴我説想寫毛筆字,想學習那就學唄。現在已經能寫春聯和作品了,並且還獲得了許多獎。魏梓旭在學習方面很積極自己覺,她不想去輔導班,到現在我們沒報一個學科輔導班。有一現代教育學者説:教育是什麼?就是改變,改變孩子,改變自己己。孩子在學習時,我也是看看書、寫寫字、背背單詞,和孩子共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己。當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有困難與否,學習有阻礙與否,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教會孩子要勇敢、堅強、善良、樂於助人、敏思好學。

“你若盛開,蝴蝶自己來”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優秀成長。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4

小時候的我們,渴望長高再長高,長到可以跟周圍的大人站在一樣的高度,總覺得這樣可以不被忽視,那時候我們還小,卻那樣害怕被忽略,雖然什麼都不懂,但知道那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當我站在孩子們面前時,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十多年前,我也在無憂無慮的奔跑,在歡笑,在撒嬌,在享受世間一切的美好。很難形容現在站的這樣高看着這羣孩子純真的笑臉是怎樣的感受,那麼天真無邪,那樣美好。我的小世界好像幸福的開滿了鮮花,還有什麼花朵能美得勝過孩子真誠的笑容。

但我知道,孩子們一定更樂意跟我一起奔跑,跟我一起開心。喜歡跟孩子奔跑,站在一樣的高度傾聽他們的一切,參與他們的成長和快樂。風掠過耳際暖暖的,它也在跟我們一起歡舞,那個温馨的下午,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員,我是他們的大孩子,沒有距離感,跟他們靠的很近很近。在我看來,師友互動可以在任何時候,只要孩子需要你,那就是最好的時機。為了教育而教育,為了要求而要求,為了任務而任務,似乎只能建立與孩子間的橋樑,孩子害怕走近。

欣賞我們班的陳老師,總是帶着温暖的笑容,樂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低下頭,彎下腰跟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對於那些浮誇、表面公式化的課堂畫面,我想這樣的畫面更能發人深省,那是老師和孩子,也是夥伴和夥伴。幾天的觀察和小細節,讓我對這個老師很有好感,至少對於尊重孩子她做的很好。

請樂於和孩子站在一樣的高度!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5

去年我離開熟悉了4年的工作單位,來到了—個新學校。在這裏我遇到了新同事、新家長、新領導,更重要的是擔任了新班級的班主任。對我來説,一切都是新的。正當我摸索、適應新環境的時候,有一個人與我經歷着相同的經歷,她就是我們新入園的靜靜小朋友。

靜靜,女,4歲。靜靜第一天上幼兒園與其他的幼兒一樣哭鬧,大多數幼兒待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走了後哭一段時間就不哭了,她不一樣,雖然她個頭比較小,但脾氣卻很大,哭的時候比較僵,軟硬不吃。其他幼兒開了動畫片,發了糖果就不哭了,她什麼都不要,只要奶奶。每天只會叫老師帶她去找奶奶。除了吃、上廁所的時間,其餘時間一直在念叨,一天下來起碼有一百遍。而且她也不能與其他幼兒一樣坐在凳子上,整天拎着書包跟在老師後面,一個月下來都是這樣。

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我向靜靜的奶奶瞭解到,靜靜每天由奶奶接送,之前與奶奶在老家,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開學時才來到吳江。午飯是由奶奶喂的,睡覺的時候是由奶奶抱着哄着睡的。靜靜由奶奶一手帶大,除了以前靜靜與奶奶在家鄉一起生活外,在吳江也是,媽媽回家從也不帶靜靜。她和奶奶一起在家玩,幾乎不出門,即使偶爾出門也是跟同一個小朋友玩,整日與奶奶形影不離。她們從家乘車到幼兒園要一個多小時,一個來回,一上午的時間就沒了。

一、幼兒存在的問題

從靜靜的表現以及與奶奶的溝通不難發現,靜靜身上存在着一些問題:

1、常年與老人在一起,缺少與外界的交流

靜靜只與奶奶玩,不與其他幼兒玩,偶爾玩也只與同一個小孩玩,一到了幼兒園,突然出現了那麼多陌生的臉,原本不善於交往的她就更膽小了,何況還沒有奶奶在身邊照顧,對幼兒園充滿了恐懼,不願來幼兒園。

2、性格比較內向,脾氣比較倔強,對新事物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難

和其他幼兒一樣,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圍着轉,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學校不同,在老師眼裏人人平等,都一樣,都要學着遵守幼兒園規則,不能自己由散漫。但很多幼兒性格開朗,不久就能適應這集體生活,有的還覺得幼兒園人多比較好玩。但靜靜不一樣,由於常年與奶奶生活,缺少了幼兒應有的天真活潑,比較膽小,不與其他幼兒,或者説不會與其他幼兒交往,因為無知而心生恐懼。

3、依賴性強,缺乏安全感

靜靜自己小與奶奶相處説的是家鄉話,與我們這兒完全不同,雖然小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但如果對這種語言產生一種牴觸心理,就麻煩了。一到學校就聽不到奶奶濃濃的家鄉音,只能聽到陌生的普通話,心理和情感上缺乏安全感,有了牴觸上學的心理。

二、採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與靜靜的家長溝通後,採取了一些措施:

1、與家長溝通,多帶幼兒出去玩,多與外界接觸

首先,請靜靜媽媽與她婆婆溝通。其次,恰逢“十一”黃金週,請靜靜的爸爸媽媽多帶靜靜出去玩玩,多與其他幼兒交流,不要一直和奶奶在一起。然後在家裏、在外邊多説普通話,平時有空就與靜靜玩耍、交流,增進母女的感情,不要讓她老想奶奶。奶奶畢竟是隔輩人,在思想上、情感上總會與幼兒有差異。最後,繼續讓她養成獨立午睡的習慣。

2、帶一些她比較熟悉的玩具、零食等,減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由於中午靜靜不肯睡覺,我們就請她奶奶帶些小豬、小熊等平時她喜歡的玩具,讓它們陪着靜靜睡覺。還有,根據她奶奶所説,她喜歡睡前吃點零食,我們也請她奶奶幫她帶一點,希望能有助於她的午睡。

3、教師多關注她,給予各方面的幫助,增強她的安全感

為了讓靜靜減少對幼兒園的牴觸心理,我們邊抱着她,邊哄她,就像對待小寶寶一樣。不久,她的情緒比較穩定了。喝過牛奶後,我組織幼兒穿線板,我用投影儀演示的時候,她顯得很感興趣。因此,我優先給了她一塊。一開始玩得不錯,但小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才一會兒她就不願意玩了。沒辦法,只能讓她玩其他的,算是特殊待遇吧。或許是年齡小的原因,靜靜只對漂亮的圖片感興趣,而且每次時間都不長。今天,我教幼兒如何玩娃娃家,幼兒們都十分感興趣,就連靜靜也不例外,上課十分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估計靜靜很喜歡玩娃娃家,因此顯得特別乖,廁所自己己上,飯也自己己吃,且吃得乾乾淨淨。

4、請家長配合,共同鍛鍊她的自己理能力,提高她的獨立性。減少依賴性

我與她爸爸討論決定午睡時先讓她奶奶接回去,雖然在家睡但是讓她自己己睡,她奶奶不能陪她,也不能哄她睡覺,讓她先慢慢適應獨立睡覺。

通過與靜靜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看到了讓人欣慰的一面。現在的靜靜不僅能開心地上幼兒園,與同伴友好相處,而且自己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了,還能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呢!同時我和靜靜的爸爸媽媽也成為很好的朋友。

教育孩子不僅是教師的事,也是家長的事。孩子讓學校與家庭連接起來,更讓老師與家長聯繫起來!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6

通過閲讀呂校長的《強化課後服務,落實全面育人》與楊東平教授關於《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關於現代教育的一些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擁有健康的人格、準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學習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實的精神生活等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有效落實全面發展新理念,更加貼近現代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它的主要形式有:補漏提升活動和個性興趣活動。通過開展課後服務活動,充分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培養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雖然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協調與配合。作為一名家長,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還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與舉止,若稍有偏差,應立即進行矯正。其次,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鞏固,有計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儘可能讓他獨立完成,以培養孩子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良好溝通的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感謝學校為每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7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着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麼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自己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並鼓勵他成為的自己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説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己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己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並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儘量讓孩子帶着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閲讀,為孩子開啟閲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閲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閲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並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週都有親子閲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己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麼。

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裏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遊自己由行,自己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己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己通過自己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找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並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遊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遊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麼,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説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龍應台説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也是我對孩子未來的希冀。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閲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閲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閲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説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説:“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模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熟悉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惟獨兩歲多的幼兒來説,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己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假如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己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懷體貼生疏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説了一些重話,説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説我打你。這讓我很懊悔,也很悲傷,懊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説話,悲傷的是孩子對媽媽説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麼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説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專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處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誇獎孩子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涵涵還是一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給了他誇獎激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説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假如在他第一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呈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誇獎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誇獎誇獎。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假如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説服,而且就事説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你説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涵涵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説一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舉是讓你説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説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説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己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説道理,這樣反而更能讓他理解,假如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説這説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假如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注重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貫的堅持。在涵涵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能蹲下來聽他的意見。有人會説,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幹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之後,我就跟涵涵商議,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議出門要帶什麼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議,而且變得更聽話了。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己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你跟小朋友商議,“等你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好嗎?”一切都是看孩子自己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一起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着向涵涵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量的把涵涵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涵涵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一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己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涵涵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衝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己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涵涵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己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己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裏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己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假如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説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光家裏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着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裏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着學會了閲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説,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己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舉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要害是涵涵很喜愛這些,我覺得培養愛好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勢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見不着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勢,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激勵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假如摔破了,即使心裏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説沒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説:“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己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毅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説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長大吧!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0

在平時生活活動中,我發現班裏有不少的孩子不會撕包裝紙,不會剝雞蛋殼等等。許多幼兒都上中班了還不會穿衣服、拉拉鎖等等。我跟幼兒的父母瞭解了一下,卻發現許多家長都認為這些事情英愛他們做的一樣。

由此我聯想到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説道:有一位父親在自己屋後栽種了幾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大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來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了進來。孩子問父親:“為什麼要挖坑呢?”“小樹正在長身體,不補充營養不行”。“那為什麼不離近一點呢?”孩子問。父親卻説“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麼多的養料,會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於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於根鬚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鑽,這樣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實種樹和教育孩子一樣。只有經歷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的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災難和痛苦,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們能做和應該做的事,讓他們在勞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1

説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盤,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裏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閲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2

首先,給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對孩子的感染也是無限的,孩子從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跟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其次,給孩子鼓勵讚賞。好話誰都喜歡聽,孩子也一樣,多表揚多鼓勵樹立孩子讀書的熱情、做事情的信心,特別是在孩子做了好事取得成績,給點小獎品小獎勵更能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犯了錯,要循循誘導,説明利害,闡明後果,最好不要打罵,更不能讓孩子享受棍棒,否則會把孩子閉上歧途。

第三、給孩子當好觀眾。孩子也有自己的小舞台,他在舞台上自己表演,其中有快樂的、有憂愁的、有煩惱的、有痛苦的、有宣泄的,要給孩子足夠空間,讓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觀眾,給他鼓掌,給他解憂。

第四、和孩子共同做遊戲。讓孩子感覺到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陪孩子,説説話,散散步,做做遊戲,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東西,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做出回答,不要回避,要有耐心。

第五、給孩子温馨環境。家庭是否和睦,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性格,影響到孩子的心裏,温馨的家庭環境會帶給孩子

健康的童年,形成對學習、生活、對社會健康的認知,讓孩子具備健康的心裏和健康的性格。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3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燈夜戰備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試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説學校給家長佈置了閲讀和寫作任務,我也不會去讀楊東平教授的文章《什麼才是理想的教育》;要不是我愛人非把讓家長寫學習心得的作業留給我,我可能到現在也不會反思自己己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家長,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之後,孩子接受教育的任務就交給老師了,自己己做甩手掌櫃也樂得輕鬆。細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後都需要加倍來償還。孩子上幼兒園讀國小低年級時,因為年齡原因,還需要家長事事親力親為,不厭其煩地講故事、耐着性子陪伴寫作業、出去玩耍目光時時不敢偏離……但等孩子上了國小四年級之後,我想當然地認為小小男子漢長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己的學習,照顧自己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經常聽到“家長要學會放手”之類的呼聲嗎?於是,我也就理所當然地學着放手,不再事無鉅細地去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書還是會買很多,讓他自己己讀吧,但讀了什麼,讀了多少,效果怎樣,基本上不曾過問。漸漸地,我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也僅限每一學期對考試成績的詢問。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變化,自己有她媽媽負責,我這個爸爸做的好像很輕鬆,基本上什麼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級,在一次和老師的交談中,我才知道其實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愛偷懶、不認真寫作業,不主動改錯題等等。我眼中聽話的孩子,其實已經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叛逆了,只不過我被兒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雙眼,沒有及時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實給了我當頭一棒,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間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任你多麼後悔也也於事無補。

孩子上國中,選擇了離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讓孩子的夢想重新在這裏起航。作為父親,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夠的交流溝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導。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塑造和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於是我開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儘量在孩子放學之前回家,儘量在他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捧着書讀,做一個合格的爸爸。言傳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他開始主動和我談學校的事情,有不會的題也願意向我請教,我突然感覺到了自己己存在的價值,自己己的形象在兒子眼裏又重新變得高大起來。孩子很快就要升八年級了,現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多,而且不管對於什麼事情,都有一股衝勁,還跟我説要做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我愛人曾經推薦我閲讀《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當時我還不屑一顧,竟然説做媽媽的為什麼要把教育的責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們的行為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長一定不會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借學校給予的這個學習機會,我開始自己反思: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有孩子的改善。從此時此刻起,我下定決心不再推卸責任,要給孩子積極的影響,願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為每一個孩子鋪設一條寬廣大道,讓他們帶着理想和憧憬,帶着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激,走出校門,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人生!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4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優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發展有着決定性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無限的可能。父母的責任就是要精心呵護好這株幼苗,使它能夠自己然茁壯地成長。這個時期特別需要“用心靈呵護,用頭腦撫養”。

這次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接受一流的家庭教育專家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可以説是經歷了一次家庭教育靈魂的洗禮。我掌握了有關家庭教育知識,明白了家庭教育應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和適用性。家庭教育要一是要堅持“兒童為本”原則。二是家長要不斷學習、掌握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自己身修養,為子女樹立榜樣。三是家長堅持“多向互動”原則。

感受比較深的內容是(3—6)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具體表現為:

(1)身體發育方面,幼兒的身高、體重、營養、神經、動作技能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2)語言發展方面,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並可自己由地與他人交談;

(3)在思維發展方面,逐步克服直覺行動思維,並初步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

(4)社會交往方面,喜歡與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數量隨着年齡增加,玩伴關係不穩定,經常變化。

(5)個性發展方面,這一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開始形成自己己最初的個性傾向並會在自己己的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跡,因而在人的心理髮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覺得這部分內容非常實用,因為通過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在各個階段的思維特點,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有效的去指導教育孩子。我的女兒快六歲了,我對照了她的日常行為表現:

1、非常好動、嘈吵,最喜歡向別人挑戰。

2、很玩固及會發脾氣,不大理會別人的感覺,碰到驚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緒之起伏可能影響以至成年。

3、對自己己開始有一個整體的觀念。

4、非常健談,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達。

5、由於豐富的想象力,對事實與虛構分不清。

今後家庭教育中:

1、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和特長,採取針對性教育,發掘他們的優勢潛能;多帶幼兒參加各種活動,激發興趣,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增長才幹;

2、要鼓勵孩子提問,啟發孩子提問;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也不知道答案,應如實告訴孩子,與孩子一塊兒去尋找答案;理性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性行為;併為孩子提供科學探索的機會。

3、要積極為幼兒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到社區和兒童遊樂場所活動,幫助他們體驗與他人共同活動的愉悦;在活動中可有意識指導幫助幼兒學會遵守交往規則,學會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體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還可採用移情訓練,角色扮演等方法幫助幼兒學會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己的情感和需求,學會控制自己己的情緒和行為,學會分享和合作。

4、掌握諸如食物中毒、燙傷、溺水等突發事件的急救措施;提高自己監護意識,儘可能消除環境中一切傷害性因素,如剪、刀等鋭利物品要妥善保管等;結合生活實際事例,隨時對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提高自己保護意識;減少對幼兒各種活動的包辦代替,增加幼兒接受鍛鍊的機會,掌握多種生存技能。

6、改變對幼兒飲食放任自己流、過分溺愛的做法;引導孩子少受廣告垃圾食品的影響;以身作則,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飲食氛圍。

我不敢保證在我的教育下女兒一定要多麼優秀,但是我會用自己己一顆最真的心,朝着最高的目標去努力,把教授講授的知識逐步消化吸收,讓我的女兒快樂、健康的成長!

家校攜手共育心得體會15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互相溝通,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台。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羣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於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五中。學校在兼備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後服務,多彩的課後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課後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裏,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