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1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徐老師與同學生交流,通過用小紙條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學生認識,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授學習。上課前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一起來做遊戲,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老師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教學中徐老師用《理髮師的困惑》導入正文,又通過搶椅子的遊戲,使孩子們在樂中學,學中樂。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他語言生動,親和,自然,幽默,讓學生感覺數學好玩,願與數學共成長。授課中多用鼓勵性語言,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不斷地鼓勵孩子發言,使他們很快樹立了自信心。

三.教師要做教學藝術家。

徐老師説:教師要做教學藝術家。每位老師要傳授的知識是科學的,但教學風格卻是藝術,老師的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體,而教育就是喚醒的藝術,激勵的藝術。作為教師,我們是發現者和欣賞着,一名好的老師能引領人的發展,學生明天的需要就是我們今天的教育,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走在發展的前面,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孩子是國家的希望,作為教師我們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更沒有選擇教育環境和教學時間的權利,勇敢的退,適時的進是教師的教學藝術。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種魄力和勇氣,蹲下身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孩子們的視點認識數學與生活,共同構建熱情而又充滿活力的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笑在課堂,獲得學習的快樂。

雖然是很短暫的與名師接觸,聆聽他們的精品課,但讓我非常難忘名師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在欣賞別人的精彩時也看到了自己教育水平的不成熟,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多看書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和業務水平,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2

陶行知先生強調“過什麼生活便是什麼教育”,深刻地揭示了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他具體地指出,“過健康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過科學的生活,便是受科學的教育;過勞動的生活,便是受勞動教育;過藝術的生活,便是受藝術教育。”通過20xx“園丁之秋”全國國小數學名師新理念精品課觀摩研討活動,我更能認識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在觀摩研討活動中,從名師錢守旺的“百分數的認識”和“生活中的負數”兩個數學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強調貼近生活、聯繫現實生活和基於生活經驗的學習及增進學生生活體驗、提升學生生活品質等原則。對此,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整個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學的世界,將學習與學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從錢守旺老師的兩個數學教學活動中,讓我們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學生都得到這樣的教育,即“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只要留心觀察,用心領悟,時時處處都可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本領。上課固然是學習,聽報告、與人交流、做家務也是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遊山玩水,投身大社會、大自然的懷抱更能學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識。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這大學校中學會學習。陶先生説:“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須及時學習。”隨着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將導致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學習將交替貫穿於一個人的畢生。要教育學生千萬不能把學習僅僅侷限在課堂上和教科書裏,要學會從電腦網絡、電子信箱、廣電報刊等傳媒中及時捕捉信息,尋求新的知識。不會及時學習新知識的人,遲早將成為“現代文盲”而被淘汰。

在數學教學中,怎樣變“死教育”為“活教育”呢?通過這次全國國小數學名師新理念精品課觀摩研討活動,我找到了答案,這就是轉變教學觀念及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框框。現在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教育目標、教於手段、教學方法的變革,特別是數學知識本身的變化,任何教材都不能及時適應,多少有些滯後。所以教師要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出發,對教材重新處理,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其次,要突破“教案”的框框。教案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和教師本人的經驗在課前設計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現行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往往是不能事先預料的,它根據不同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水平發生着不斷的變化。另外,要突破“教學任務”的框框。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地方教師不讓學生爭辯,急於裁判,使問題弄得不深不透。其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再形式,而要看實質。課堂中學生學的活潑、主動,重點思路掌握了,不會的問題解決了,學生得到了鍛鍊,得到了發展,即使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書上的練習沒有完成,這節課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新的課改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是動態的、開放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起點對於老師來説是一個有待了解的未知數,隨着學生學習資源的多樣化,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內容只是學生知識狀況中的一個部分而已。可以認為,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在給學生帶來生動豐富的學習生活的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學生學習起點的選擇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的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3

三天深圳聽課旅程就這樣結束了,在此期間,真是讓人覺得數學課堂教學原來可以這樣教,原來課改就是這樣一回事,其實課改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需要更多的是思想的解放,措施的實踐。

雖然這些名師們面對的是全國排名16的優秀國小生,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還是會遇到困難,但是都被大師們的靈活處理,順利而精彩地完成了教學過程。由此可見,不管是什麼學習程度的學生在面對相對自己而言新的知識時,都是需要有着適當、正確的引導,才能使自己走到學會新知識的彼岸。在這些老師們的身上,我們學到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引導。只有心中有着光明的曙光,才能讓你朝着光的希望更好地前進。儘管我們的學生可能並沒有他們這樣名校學生那麼的優秀,基礎這麼的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學生同樣也需要得到這樣正確的引導,由學生髮展的本質規律要求,他們也渴望着得到這樣符合他們成長規律教學。所謂課改,就是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以控制學生,滿堂灌,題海戰術這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真正採用教師為主導,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倡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合作探究,實踐操作的方式去體驗和獲得知識的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成長。

既然要課改,那就肯定離不開創新,在研討會上,看到課程與課堂教學創新的成果,雖然課堂創新教學,在教育學、心理學的書本上看了不知多少遍了,但這一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要創新有了一定的思考。在陳洪傑老師微報告上,他説,“教學創新”是個什麼玩意兒?我喜歡“玩意兒”這個詞,這句話告訴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你可以採取任何你認為可以幫助你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在這裏他還提到一個詞叫“把玩”,把教學當做“玩意兒”來把玩,自然而然地,你就能創造出各種各樣適合不同教學對象的課堂教學,這也是説明了教師職業的確是要具有創造性的。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我的課堂上,我是給學生創造很多説話的機會,但是由於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但是自己也不想,不願意剝奪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我認為這是學生髮展的重要途徑。雖然分數很重要,面對這樣的壓力,我仍舊覺得自己更需要做的是充分的備課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屬於學生的時間,還是要還給學生,這也是名教育家們常常所説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聽課的過程中,袁曉萍老師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的聲音很美,她講話的速度和音調很好,她給我的感覺和魅力讓我仍舊記得。她對學生很親切,但又不失師者風範。袁老師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她是給學生充分地創造了説話的機會,並且通過精巧的引導,將學生的回答引導到老師想要的答案,總結推理出結論,最後到達成功的彼岸。在袁老師的《學會向學生借智慧》的微報告中,她提到了三個詞,傾聽,悦納,橋接,並且每一種聲音都值得你去傾聽,悦納。因為學生所表達的不一定就是你聽到的,所以聽完之後,一定要再詢問孩子表達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先聽孩子説話,還要聽懂孩子説話,最後要用科學的標準的數學語言系統和小孩的語言系統橋接起來,真正做到把他們的語言為我們所用。要對學生學習程度,思維內容,學習狀態“敬畏”。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向孩子借智慧。此外,袁老師的報告中還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值得我們去借鑑。她説,優質的數學教育從來不只迎合兒童當下的興趣,要從適宜的高度引導學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向學生借智慧,但不意味着可以任由學生的發展和要求,畢竟孩子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還有孩子愛玩的天性所在,使得孩子建構知識的系統方式可能還不夠系統,沒有達到適當的高度,這也再次説明了教師要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最後我想説一説的是張齊華老師的《認識負數》這一課,真是太精彩了,這一節課裏,我看到了張老師的幽默和智慧,他在教學上的遊刃有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最後讓我恍然一悟的是,整節課下來,張老師是完全沒有用到課件進行教學,他的教學資源都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張老師風趣幽默的恰到好處的精彩引導。在當下教學科技的發展下,老師和學生們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學生,接受的外界信息和高科技產品都非常的多,甚至很多人都已經離不開這些高科技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方便,為了求得學生的吸引,很多老師也都充分地採用各種高科技進行教學。但是張老師就呈現了一節如此精彩的純板書的,而且還是整堂課基本只有學生板書的課堂教學。從這節課中,我是真正地體會到了多媒體教學原來真的只是為了更好地將抽象的內隱的教學資源,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感覺到課件教學留給學生的印象是不夠深刻的,也不易於學生記憶,過分的多媒體教學甚至還會給學生帶來疲憊感。因此適當正確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學生和教材已有的教學素材,加上老師的適時適當的引導是尤為重要的。

在這短短的三天裏,老師們給我們呈現了很多節精彩的課堂教學,特別是老師們的微報告,更是精彩絕倫。希望能夠將老師們的課改精神和理念以及教學手段,細細品味,為我所用。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4

在緊張而又有序的一天半時間裏,我們認真聆聽了14位老師精彩而又富有創新的數學課。同時也聆聽到了來自不同崗位上的數學教師、教研員對這14位教師所作的課進行的精彩的點評。

可以説這次活動既是一次觀摩研討會,同時也是一次課堂教學的經驗交流會。課堂教學點評環節高潮迭起,掌聲不斷。特別是説課環節,參與教師可謂是求真務實,有感而發。本次活動總體特點可以概括為12個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總體來講會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總結了當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特點,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為我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會上所作課的內容是從國小階段數學學科四個知識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運用)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課例。在數與代數這個知識領域老師們選取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認識”以及“年、月、日的認識”。在空間與圖形知識領域,老師們選取的有“平移”、“面積和麪積單位”、“三角形的內角和”。在統計與概率知識領域,老師們選取的內容有“平均數”、“可能性”、“統計”。在綜合與實踐運用知識領域,老師們所選的課題有“激情奧運”、“旅遊中的數學”、“體育中的數學”以及“有多重”。

一、從內容選取上看,較為豐富,特點鮮明

(一)知識內容涉及各個年級和各個領域

除六年級以外,各年級的內容都有,其中還有兩節課(可能性三上,分餅五上)是上學期的內容,老師們還複印了教材,課上得也很成功。

(二)教材版本不拘一格

所作的14節課有人教版課標教材,也有北師大版課標教材。

(三)教學設計形式多樣,新穎別緻,富有創造性

教學設計從篇幅上看,大多數屬於簡案,闡述了一節課的教學流程;還有少數一部分教案屬於詳案;其內容不僅包括上課的整個教學流程,同時還附有教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以及學法指導。這樣的教案不僅體現的是完整,更多的體現了新穎。目前是我們課堂教學設計中值得推廣的一類。

二、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方法靈活,形式多樣,效果明顯

(一)以人為本的課堂教育教學觀的體現已經初步形成,並逐步向深入全面的方向發展

縱觀這14節課,四節是數與代數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算法多樣化的思維策略,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估算意識。老師不僅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基本計算能力的形成,更關注學生在掌握這些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思維過程的體驗。以兩節計算教學為例,老師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更能夠切實的體驗到數學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以學定教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正在教學實踐中健康穩步發展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總定格為老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老師怎麼講,學生就怎麼聽,老師講的例題越深,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越過硬。反之,凡老師沒有講到的知識,學生一概都不會。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真的還是不少,可以説,在一段時期內,被社會廣泛認可。就是在咱們老師中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這樣了,大家可以感受到在我們今天的課堂裏,老師的教學方法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知識基礎上的;也就是説,評價一節課的標準不是看老師講得怎樣,而關鍵是看學生學得怎樣?再一個就是看學生的參與程度如何,也是評價一節課的主要的標準。在A組的7節課中,有4節課學生活動佔到半數以上。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只有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了,思維才有可能得到發展,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就有不少這種精彩的案例出現。比如,我們這四節綜合實踐課中,對老師所預設的每一個活動,學生不僅勇躍參與,而且還有不少的創新,甚至出現有老師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在“有多重”一節課中,當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稱量體重的過程中,突然有學生邀請到了聽課的老師,竟然想要把聽課的老師也稱一稱。這充分的説明學習空間增大了,學生沒有了過重的心理負擔,敢於挑戰自我和張揚自我了。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行適度的調整,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某個技能為止。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成進行適度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是需要一定的境界的,我真切的希望有更多的老師能夠對這種境界有所追求。

再比如,《旅遊中的數學》一課,讓學生如何租車比較省錢,學生的自選方案令人意想不到。他竟然選多出了座位的方案。其理由是可以增大空間,可以避免那些暈車的人。多富有人文關懷呀!幸虧老師靈活做出引導,首先考慮要省錢,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創建節約型社會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定位實現了雙重轉變

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大特色。教師由領導者變成引導者,合作者與參與者是今天課堂教學的主流。在三角形內角和一課的教學中,學生用各種方法探索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麼,他們探索的結果對嗎?通過合作,集體來進行驗證。這樣的課堂似乎教師成了敲邊鼓的,話雖然不多,但時時處處都在作引導。

(四)對國小生數學學習的關注,呈現出普遍化、社會化、低齡化的特點

這似乎是一條與本次活動無關的話題,但是它又多少對我們有點啟示。那就是,我們應該承認,我們肩負的責任有多重。其實,我們可以把話題歸結到一個永恆的話題,那就是,數學的學習的確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嚴謹、幹練,但他也同時需要恆心、毅力和勇氣。因此,我們在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三、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意識到位了,行動落實不到位

比如,課堂教學中也想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準確性)。但到了上課的時候,卻又是更多的關注知識了。

(二)示範講解到位了,體驗、感悟不到位

比如,一道計算題目,只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而沒有體現出算法的優化,這不利於培養學生掌握優選法。再比如,教師例題講了很多,但真正遇到與現實情境聯繫緊密的題目了,學生卻還是不會做。當然,也有做的比較好的,比如,《平移和旋轉》讓學生體驗黑板的上下移動,資料袋拉鍊的左右移動等。

(三)學習培訓到位了,消化吸收不到位

比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對於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真正到了課堂當中,老師還是不肯放手讓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的翅膀,放手讓學生估一估。有時,明明知道自己的作法違背教育理論,卻還是沒有改變。這就沒有把所學到的理論用於指導課堂教學實踐。

(四)方法手段到位了,成績質量不到位

這是指的一些班大人多的學校,這種情況可能存在的。但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只要方法手段到位了,他的成績提高的還是很快的。(比如:A組7節課,每節課提問到的學生有多少?大約佔50%以上)。

(五)總結反思到位了,積累運用不到位

總結與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技藝的重要途徑。但是應注意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三天、兩天的事,而是要形成一種習慣,把每節課的教學得失都記錄下來,日積月累,課就能上得得心應手了。

四、綜上五個到位和五個不到位,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和兩點希望

(一)要注重理論學習

因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借鑑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二)要加強實踐鍛鍊

1.要注重優化教學設計。

一節好課,與教者的成功設計是分不開的。所以説教學設計很重要。一般要注意做到三點:一是創設情境;【比如,《旅遊中的數學》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數學與日常生活結合的非常緊密。而且把數學活動有機的安排成了一條線。像旅遊之前的方案設計,其中主要包括:租車、購門票,用餐。讓人真正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育中的數學》創設了學校開運動會時的情境。二是設計問題;三是合理的安排教學活動。【比如,《平移和旋轉》的教學設計,先初步讓學生感受體驗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如上下移動的黑板,左右移動的資料袋拉鍊;接着明確平移的概念;這其中適當的加入了對平移概念的分析與判斷的練習;最後是實踐與操作。把一個幾何體按要求進行平移,該動腦時就動腦,該動手時就動手】。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教學設計有些的確情境創設得好,問題設計得好,活動也安排得好。但是太注重了創新而忽視了對傳統教學設計的繼承和發揚。比如,14份教案附有板書設計的只有兩篇教案。(表格式的、框架式的、敍述式的)。同時還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和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2.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不求新求異,只要實用就行。要注意做到四點:一要精心組織教學;二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比如,有老師上課看窗簾擋住了學生的視線,老師迅速拉開窗簾,再繼續上課。】三要追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四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還有老師與學生共做練習,核對結果時,老師現場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輸入答案。這樣做是有她的好處的,一是讓學生感到與老師的距離近了;二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顯得更加的真實有效;三是也相應的體現了老師上課的靈活性。】

3.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4.優化教學手段。

目前課堂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除過傳統的教學手段外,多媒體還是主流。因此,不要排除和排斥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比如利用簡筆畫、線段圖突出直觀性的教學就很實用的。【在本次觀摩課上的幾節課的多媒體運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旅遊中的數學》一課,當老師安排學生租好了車,買好了門票,最後在吃飯的時候讓學生點菜,我看學生用鼠標在菜單上把自己喜歡吃得菜很快點到餐桌上時,讓人感到課件真好,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遊呀】!【當然,也有情境創設顯得比較牽強的,比如,統計一課的設計中,讓三種不同花色的盆景在屏幕上來回飄動,讓人看了總覺得有些不太現實,所以也不足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沒有讓學生感到統計的必要性。可否換成十字路口統計不同顏色或不同類型的車輛哪?】

5.優化教學資源。

對於課堂教學來説,正確面對學生課堂教學中問題的生成(比如,提出某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知識的生成(比如,列了某道算式,集體合作來驗證其合理性)以及能力的生成(比如,解決某個問題的策略比較實用、精煉)。

最後,提兩點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從這次課堂教學觀摩研討中汲取好的經驗。要在心裏把自己平時上的課與這十四節課進行對照,看好在什麼地方,不足在什麼地方。找準今天的弱點,就是明天的亮點;找準今天的劣勢,就是明天的優勢。不僅要學習上課的經驗,還要學習評課的經驗。二是,希望大家能把參與這次活動的得失寫成文章發在網上,咱們會議結束後還可以繼續研討,使我們課堂教學真正能夠做到在研討中提高,在提高中研討。如此,循環往復,逐步形成更適合於本地區、本學校的教學特色。總之,我們竭誠與大家一道,為把國小數學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而努力奮鬥。

  國小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5

10月13日我到紫峯國小參加《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研討課《一分鐘能幹什麼》,這節課主要是展示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針對有效提問,我談談自己聽課的一些感受:

首先談談這節課的優點之處:

1、問題與活動相結合。

“1分能幹什麼?”針對這問題採用a靜坐體驗一分鐘活動;B動態遊戲“逗”你“玩”活動,從而體現學生時而時現呼喊聲,調動課堂氛圍;C你用什麼方法來估測一分鐘?

2、提問與理答相結合。

如:A還有其它動作表示一秒嗎?B説説你一分鐘幹什麼?等問題,展現了課堂教學的有序、清淅。

3、體驗與訓練相結合。

教師設計了第三個環節:體驗1分鐘,通過“比一比”“試一試”“説一説”活動1分鐘能做什麼進行訓練,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本質,問題引領活動方向。

其次,我個人認為在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有效提問的問題呈現不清,使一些教學環節教學價值體現不出來,如:在活動三中“課件出示其它生活領域一分鐘能做什麼的圖片,讓學生看了這些數字,談談有什麼想説。”這個環節設計目的在於什麼?問題是否具“有效提問”

2、1秒鐘體驗不夠。因為這個環節是建立時間觀念的固值基礎,由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