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1

近日來,省委書記李鴻忠在武昌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義上強調,讓中華經典進校園、進教材,確保“三個一”的讀書活動落到實處。因為中華經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為了使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展積澱厚重的國學底藴,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積極營造“誦讀中華經典,積澱文化底藴”的書香校園,近日,陳莊學區開展了第四屆“書香陳莊”讀書活動。陳莊國小的領導對此給予高度重視,組織全校師生積極開展活動。

本次活動以“誦經典品書香塑人格”為主題,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學生誦讀成果,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主要是利用板報、廣播、校園內懸掛橫幅、外面張貼標語200條,還有經典誦讀欄等進行氛圍的營造。

二是開展競賽活動階段,比賽項目有徵文、書法、給經典配圖、手抄報、讀書記錄卡、講故事等,在此項活動中要求學生全員參與,確保學生每天讀書一小時,每週至少上一節閲讀課,每季度讀完一本書。

三是總結表彰階段,表彰在活動中優秀的作品和優秀的指導老師,這將在12月下旬舉行。

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傳承中華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構建書香校園、精神家園、和諧樂園。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2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們學校選擇優秀的經典故事、名畫、禮儀、名家介紹、以及古詩設計成畫片的方式佈置在校園的樓梯走廊,努力創設經典誦讀的環境氛圍;我們將經典故事、名劇、名畫納入了經典誦讀的內容,自編了《國學教育讀本》。樹立了“多通道地引導孩子接受經典的薰陶”的指導思想。教師們大膽實踐,選擇併合理改編經典欣賞內容、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每學期開展的經典課研討中,我們踏實地工作,使我們的課題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對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在促進孩子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經典誦讀”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能力。還能增強孩子自信,利於良好個性的形成。

經典誦讀活動”包含古文經典誦讀與經典學習活動兩方面,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不同層次,逐步形成古文經典誦讀的層級目標,作為教師組織經典誦讀活動的目標依據,同時做好古文經典誦讀內容、教材的`開發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經典本身特點去加以選擇,擯棄糟粕、弘揚優秀文化,注重語言形式上的開發,經典學習活動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發展特點,結合校園主題活動課程,蒐集、整理適合我班學生學習的我國古今的經典故事、名畫、音樂、名劇,並進行適當的改編,設計成有趣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形成經典特色學習活動體系。

誦讀時候根據古文特性、學生年齡特點,先背誦經典原文,教師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紹。我們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經典;激發興趣以讀為主;方法靈活快樂為旨;學而時習,温故知新。

最後,經典誦讀促進了孩子全面發展。

一是開發學生記憶力。古文經典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唐詩宋詞意境新奇、含韻豐富、旋律優美、色彩鮮明、語言凝練,對於記憶力處於黃金時期的孩子,要記憶這些經典實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強幼兒的傾聽能力。在誦讀活動中,學生須先聽、後念,背誦時需約束自己認真傾聽,在天長日久的誦讀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三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長期誦讀養成的靜定習慣能有效延長孩子注意的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心得體會3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説實話以前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也沒有深究其含義。但是現在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才明白了不淡泊名利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干擾靜下心來無法實現遠大的目標。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更是我感觸最深,最受益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早就知道,只是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入地研究。當我們説起這句話的時候,可以是輕輕鬆鬆説出來,説到做,可就困難多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説,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併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着。

很久很久以前,很在意這些。做了,就想得到人家的認可。是什麼東西來表明人家的認可呢?應該是各種各樣的榮譽吧。沒有這樣那樣的榮譽證明,怎麼證明你做得好呢?年輕人這樣想問題,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隨着歲月的流失,慢慢看淡這些花花綠綠的證書了,但那個時候看淡這些多多少少有點勉強。後來,有朋友先借我一本《學會寬容》給我,後來又借一本《學會放棄》,當然還真想不通,對什麼都能寬容嗎?什麼都放棄了,還有自己嗎?想不通歸想不通,但還是看完了。學習了,當然就有進步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恐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明白了,也就坦然了。

現在是徹底想清楚了,人活着是多麼不容易,為什麼要因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而煩惱呢?以前聽到有不如自己的人當了什麼什麼先進,心裏還有些不舒服,那應該是深藏在骨子裏的“傲”在做祟吧?現在,我完成可以笑對一切了,嘿嘿!應該説是可以笑傲江湖了。什麼名,什麼利,都是身外之物,都可以視如糞土。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能幫助應該幫助的人,放寬心態,笑對人生,這樣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