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實踐活動感想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作為21世紀大學生,有着較高的文化素質,應當積極參加勞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實踐活動感想,供大家參閲。

國小實踐活動感想

國小實踐活動感想(一)

數學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更不是為了場面的熱熱鬧鬧,其關鍵是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在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意學生解決了哪些問題,得到了什麼結果,還必須關注學生在其中的體驗和感悟、發展和提高。

一、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和感悟,突出“人文性”。

生活中的數學,學生很感興趣,也容易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還要應用於生活。在這個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必然要注入人的情感因素。如數學教材中的統計知識中有許多調查題,教師不能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填好統計表和畫好統計圖”上,還要讓學生參加實實在在的調查,並對調查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作出決策。一方面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統計的作用,培養統計觀念。

二、在開放問題中體驗和感悟,突出“審美性”。

開放問題具有多樣性、探索性、層次性的特徵,這為不同程度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一節後,我安排學生進行摺紙和剪紙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和感悟剪紙藝術中有軸對稱圖案的美麗,鞏固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們把自已的作品貼在教室裏,大家一起欣賞剪紙作品(剪軸對稱圖形),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

三、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突出“過程性”。

國小生的探究性學習是一個漸進的、發展的過程。在一次數學實踐活動中,我出了一道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在一晝夜中,時針與分針一共有多少次成直角?”有的學生慢慢地計算;有的學生在紙上畫草圖;有的學生直接拿出手表(事先要求準備的),用手撥動指針,很快得出答案……大家解決的途徑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穫,因為他們經歷了探究的過程,獲得了獨有的體驗。

因此,我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學生解決了哪些問題,得到了什麼結果,還必須關注學生在數學實踐中的體驗和感悟、發展和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國小實踐活動感想(二)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作為21世紀大學生,有着較高的文化素質,應當積極參加勞動。胡錦濤曾在八榮八恥中明確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服務人民為榮。我班在學校領導之下,積極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勞動。

我班大部分同學進入部分單位參與志願服務。進入單位後,我們在單位負責人的分配下,有條不紊地做相關工作。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互相合作,互相搭配,爭取達到較高的工作效率。看着同學們熱情服務、忙碌的樣子,單位負責人對我們做了很高的評價,對我們的服務表示非常的滿意。

張瑞敏曾説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勞動改造人。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應該是我們在勞動中明白了許多平時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長大了,改變自己。勞動中,我知道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把我們當寶一樣的伺候,這次我們算是親身實踐了,而且我們都努力的去做了。我們做了將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掃地、擦窗等。最後當事情全部完成的時候,我們鬆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就像一羣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裏會很幸福高興。我感觸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這次勞動並不是很難,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辛苦掙錢供我們讀書,而我們只要坐在教室裏學習,沒有負擔,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學習。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時候連吃都吃不飽,更別説讀書,比起父母來,我們幸福多了。或許賺錢這麼辛苦,甚至比這樣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覺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讓父母以我為驕傲。

從這次勞動中,我還明白了我們應該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一次勞動對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得認真負責,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這樣所得到的和所收穫的經驗和價值是值得學習和珍藏一輩子的。

標籤:感想 國小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