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1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逐漸出現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若不及時加以制止,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受到制約。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佈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行部署,體現了我黨的生謀遠慮、高瞻遠矚,也為我黨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實施的長遠大計,我們要重視之,並把這一思想體現於政策制定中,貫徹在實際行動下。結合我局實際,體會如下:

一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社會公眾層面,在全區大力倡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在決策管理層面,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項目審批建設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從建設生態文明全局着眼,將保税區打造成適合商建、適合人居的生態文明品質之區。

二是鼓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要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又要毫不放鬆節能減排。以綠色、環保、低能耗為發展主流,堅定不移走生態型、環保型發展路子。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投資進一步向社會公共服務事業、新興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轉移。努力運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改善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現狀,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三是優化生態環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就沒有未來。首先要改變以往先發展後治理的觀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逐步推進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的綜合治理工作;同時努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據黨的報告要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體系為指引,逐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實施政府節能補貼工程,大力發揮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加大監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費資源現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保護賠償制度,並嚴格執行,對於破壞環境的單位或行為人嚴懲不怠。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繼續實施,更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能否延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2

建設生態文明,創造性地回答怎樣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着眼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回顧人類環境保護髮展歷程,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四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將“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確立為人類對環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則。

第二次飛躍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這次會議第一次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進行認識,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人類共同發展的戰略。

第三次飛躍是20xx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會議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以確保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繁榮。

第四次飛躍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這次會議針對“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機制框架”兩大主題,圍繞“達成新的可持續發展政治承諾”、“全面評估過去二十年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差距”、“應對新挑戰制訂新的行動計劃”三大目標,進行了深入討論,正式通過《我們憧憬的未來》這一大會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決定啟動可持續發展目標討論進程;強調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友好型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温家寶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大會,發表了題為“共同譜寫人類可持續發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講,表達了我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的意願和決心,全面闡述了我國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和主張,彰顯了中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

我國在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環境發展領域的合作與治理的同時,也在國內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及時出台加強環境保護的戰略舉措。國務院召開了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引領者,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十分豐富,集中體現在6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明確指導新時期環保工作的戰略思想,就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二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發展。三是進一步明確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的歷史地位,這是做好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根本路徑。四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五是進一步明確環保人的核心價值取向,就是要繼續弘揚“忠於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中國環保精神。六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就是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主陣地作用。

國內外環境與發展形勢表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已經明確,我們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勇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要堅決貫徹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二要切實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環境標準引領企業技術進步,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三要優先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要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全力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四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要繼續深化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促治”政策,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紮實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五要讓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對污染物排放已超過環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濕地,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六要研究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考核。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3

我們周圍是否有許多垃圾呢?我們是否發現垃圾就在我們的周圍呢? 因為人們多加開墾荒地、砍木蓋房……正是因為人類這樣不停得開墾荒地、砍木蓋房。就因為這樣人類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每天早上來到教室裏,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椅子去開窗户,讓空氣流通;拿起掃把掃掃地,把垃圾掃掉,讓教室成為一個乾淨的小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從一件小事做起,我們的地球將是多麼美麗、乾淨的。

現在人類應該行動起來,做好低碳生活的`計劃。不開空調、少看電視、出門乘公交啊等等。放假期間,應該去外郊遊,郊遊要搭公交車。不要騎電車,電車消耗電;也不要開汽車,汽車污染氣大。

如果要出門購物,帶上購物袋。不要帶塑料袋,塑料袋是生態文明的禍害。雖然塑料袋不大,但是害處卻是它的幾倍,以後要少用塑料袋,用購物袋才環保。這僅僅是小事,但它卻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塑料袋是白色的,它的污染主要於它的白。“白色污染”主要指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個負面。

生態文明,只有幾個人做那是不夠的,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堅持一天不破壞,那我們的家園也能夠多一天“微笑”!要讓我們共同的家園美好,需要大家一起為地球“洗澡”!

生態文明,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4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着眼點。

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着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幹,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説它們有聯繫,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説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説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説,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人類對於文明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文明是相對於野蠻而言的。從社會形態的'角度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經歷了奴隸文明、封建文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人類又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從生產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點主要是物質,是物質生產能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因為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佔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

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隨着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讓我們共同努力,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創造美好未來做出積極的貢獻,讓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