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

“高原現象”初識這個詞還是在一次學校例會上,當時笑曰:在我身上也開始出現了“高原現象”,終於找到了教學水平不再進步的原因了。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好學,且接受能力比較強的人。教學上,我更是時時尋找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至教書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固定模式。這並不是因為我沒有去找,而是一直都沒有找到。不同的課型,我會運用不同的方法,為了讓學生們時時有學習的興趣,我總是變換着自己的教學方式。同一類型的課文,很少用同樣的方法。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笨呢?

隨着年齡的增長,不容你想不想提高,每每都會有人提醒你:你差不多了,年輕人才應該有更大的進步,年輕人才應該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學校的未來應該是年輕人的。於是,我告訴自己,你可以了,教學水平就這樣了,再想提高也難了;於是,我擺起老教師的架子,真的以為自己的教學水平了得了;於是,我在原地踏起步子,還時時處於飛躍的夢幻中。也許正是這個“年輕人”,才會讓我在潛意識中犯有“高原現象”罷。

看看專家的分析:

學習是一個過程,經歷從開始階段、迅速提高階段、高原期以及再次提高階段的循環往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説過,一個人走向成功必須經歷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二境界就相當於我們所説的高原階段。

高原現象並非是極限,並非是不能再進步的代名詞,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突破這一關,我們獲得的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更何況創造性的成果也往往發生在高原期之後,我們就更沒有臨陣脱逃的理由了。

學生們在學習中會遇到這樣的高原現象,我們的教學是不是也會遇到這樣的高原現象呢?而我們教學上的高原現象,往往與我們的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與高原現象成正比。

在看完專家的分析後,我茅塞頓開:這高原現象,其實就是我自己找來的,如果不考慮自己的年齡,在教學上,就永遠不會有高原現象。即使有了,我們也可以克服高原現象,創造“第二次呼吸”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2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教育行動,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來的。新教育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前總認為教育裏的角色只有學生和老師,是學生和老師的雙邊活動組成了教育,現在想想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的,自己考慮的太浮淺了。當今時代的教育一定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在學校的,更要有家庭的和社會的,要符合新教育的理念。

新教育倡導師生、家校、親子間“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學生、老師、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學工作,讓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僅僅侷限在學校這個小小的場合裏,真正的教育應該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會,從小讓孩子體會教育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這樣學生是不易產生厭學心理的。同時新教育還倡導學生應有“晨讀、午讀、暮省”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體會閲讀的重要性和閲讀的樂趣,在閲讀中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快樂的成長,體驗人生真諦,同時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一個人走進學校並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浸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在這條教育之路上走的更遠,在道路上不斷追求我們的理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們的教育生涯裏,在與別人合作的同時,演繹最精彩的教育教學,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師首先應該是熱愛生活的、關懷生命的,對待生活應該是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我們接觸的是最富有朝氣,最具活力的孩子,所以我們教師應具有前瞻的、發展的眼光;我們參與着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者的成長過程,所以我們應該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接受教育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刻苦、自信、堅韌、進取、探索等品格,使我們的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使我們的學生具備先進的.道德意識和積極的人生觀。理想看着總是美好的,也是遙遠的。然而只要我們心中追求這理想,那麼理想就會在追求的過程中接近。

教育的理想是我們要對學生的成長埋下些積極的伏筆。教育的成果並不是現在檢驗的,並不是依靠現在的所謂的考評和考試來檢驗的,教育的成果是在發展的延伸的,最好的檢驗是在未來。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裏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記得作家峻青説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但在關鍵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你年輕的時候。成長是我們生命中永恆的主題。成長是什麼?成長需要動力,可以是來自外在的力,更需要內在的動力一種激勵思考和改變自我的動力。我認為,成長的動力之源就是學習。

所以,學生要讀書,教師更要讀書。讓反思成為習慣。成長過程反思,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引發的思考;工作過程反思,一個學生、一個教案、一堂課、處理一件事情、開展一次活動的體驗與思考,帶來哪些認識上的變化,教育理想等等。可以説這次的報告引導我們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只要行動,就有收穫!真正的行動,本身就是收穫!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3

今天是20xx年10月6日,應我們學校邀請,河北省望都縣教育局局長王寶寨先生蒞臨我校,給200多名教師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他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領域有很大的建樹和獨到的見解。認真聽取了之後,我被王寶寨先生精彩的闡述和淵博的中國古典文化學識所深深折服。

從講座中我們得知了現在的學生為什麼這麼難教、難管,老師為什麼這麼難做。原來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我們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和怎樣做人的教育。我們效仿西方,但是我們只從西方學會了要讓學生髮揮張揚個性,讓學生大膽質疑,學會獨立,學會與人競爭,學會了自由,平等。我們以為它是西方教育的全部,我們把它用到了我們的教育當中,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教育的缺失和學校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們的孩子把這些西方的東西當成了他們生存的唯一法則。他們又怎麼會對父母恭順,對老師尊敬呢?我們教給孩子的這些,孩子們又反過來用來對付我們家長和老師,這當然不是大家所願意看到的。王寶寨局長給出了治病的良方:那就是做人方面的教育我們用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做事方面的教育(即智育)我們用時代精神(即個性,競爭,質疑,自由,平等)。我們要先讓學生學會做人,再學做事。

這些對我們老師很有用,起碼讓我們知道了我們教育的癥結在哪兒?這個病應該用哪個方子來治。這等於給我們老師在教育方向上指了條明路,使我們活得明白了!哦,原來如此!王寶寨先生還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給我們深入闡述了“道,德,孝”三個字的內涵,它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我們瞭解了“五常”——仁、禮、義、智、信。“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誠友信。

最後,還讓我們領略了《弟子規》的神奇魅力。它適用於你的一生的各個階段,它也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它語言至簡,道理至深。真是我們教育學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不二法寶。學生誦讀了《弟子規》,理解了《弟子規》,並身體力行,那麼學生,學校在德育方面一定會有質的飛越,並且會極大地促進智育的發展。

希望現代教育藉助中國古代智慧這雙翅膀,在蔚藍的天空中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