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

1、學習了中國書法史,對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通過聆聽專家的報告,瞭解到漢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隸等古文字“隸變”為草、行、楷的演變過程。體會到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增強了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審美情趣。

通過欣賞一系列古代書法經典作品,領略王羲之、趙孟頫、米芾、顏真卿、董其昌、蘇軾、黃庭堅、歐陽詢、柳公權、虞世南等古人書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書法審美能力。

3、提高了認識,重新審視了書法藝術對人類的重要影響。

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無紙化辦公”的普及,人們的書寫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們迷戀網絡,成年人對計算機產生依賴。面對書寫技能退化的嚴重事實,弘揚和傳承經典的中華書法文化和藝術,教育孩子們週週正正寫字,端端正正為人,是時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4、領悟了一些書寫技法。

書法是創造美的藝術,從點劃到結體,都有一定筆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筆時,“書必入木,則如印印泥,蠶吃草,要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行筆時,要“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它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研究表明核心素養具有發展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對於教師而言,這是一個具大的挑戰。我們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需要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和品德,要給學生精神打底的東西,使學生的獨立性發揮出來。在以後的教學中,重建課堂模式,把以成績為導向的錯誤思維徹底轉變過來,教師該關注的是教育中的人,提升學生的素養,就是提升人類的整體素質,就能使社會變得和諧。就能讓人們變得文明起來,就是歷史的大進步。

“科學教學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需要我們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長期地去關注、實踐和探索。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春季學期悄然結束了,經過將近5個月的辛苦努力,學生懷揣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進入了愉悦的暑假生活。教師也算是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任務。中心校組織人員對每位教師進行了業務常規檢查,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個別問題還很嚴重。於是20xx年7月11日,中心校就“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作了深入的探討分析,召集全鄉國小教師進行業務常規培訓。

培訓中,胡老師重點指出了業務檢查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要求各位教師應兢兢業業,事實求是,狠抓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胡老師強調,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怎樣要求自己的學生,就應該先嚴格要求自己。他指出:我們教師通常都在講,要求學生寫規範字,但是我們老師自己卻沒有做到。我發現部分教師就連評價學生作業標準的“優、良、中”等字寫出來都無法辨認,字跡潦草,書寫斜斜歪歪。可見,此教師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的態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他還重點強調,部分教師的教學工作和計劃的教案的擬寫敷衍了事,很多地方是文不對題。

組織這次培訓會,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什麼地方。針對教師業務檢查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由紅林國小的曾令堂主任就如何擬寫教學計劃和編寫教學設計做了詳細的講解。他指出我們部分教師教學計劃擬寫不符合要求,教案編寫環節不齊。經他講解之後,我們也明白了自己這方面失分的主要原因。他給我們認真講解了教案編寫的幾大步驟,檢查中,如果少了哪個環節,那就丟分了。

培訓中我有些迷茫,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有新的教學設計,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前提動力,那為什麼不同的人,不同的課文,課型,為什麼要要求一個模式的編寫教案呢?也有人在問,那為什麼不同的版本的教案書編寫都不一樣,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應該允許有不同樣式的教案出現,還可以進行比較,到底是哪一種優勝。曾經一個同行是怎樣説的,他們學校有一位教師,認真踏實,由他執教的班級學生整體水平很高。他寫的教案情真意切,可是,每次業務檢查,他的'教案存在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問題”。一篇優秀的教案不應在於僅僅侷限於框套,而是應該有效於對課堂教學的指導。可以用來指導教學的教案一定是符合執教人的思路,學生易於接受的,環節齊全不意味着就是好教案,就是合格的教案。

針對教案的編寫環節,要求齊全,曾經有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教師,在一次業務檢查中他發現了自己的教案少寫了一些教學準備,於是就很快用透明膠粘掉一行字,添上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等。這樣環節齊全了,可是他們學校根本沒有多媒體,他的下一行語句已經不知道是在説什麼了,“頭”都沒了,不過還算是“完美”了。像這樣文不對題,目標不是目標,難點並非難點的教案,在很多教師擬寫得教案中,會經常出現。乍一看,環節齊全,但這樣算什麼呢?

通過本次培訓,感觸很深,我們應該努力克服教學中敷衍塞責,不負責任的思想。學校花大力氣為我們安排這樣的學習,實在是機會難得,的確我們當中很多教師也不負責任。我個人認為注重“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質”上得下狠功夫,認真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努力抓好“形”“質”結合,才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思維空間去發揮,但是單憑注重“形”的教學,那就很危險了。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3

國小數學教學注重長效是關鍵 國小數學的長遠目標能否落實,關鍵是要為長效提供支撐。

有效教學是國小數學教育研究特別熱衷的課題。有效教學指教學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匹配程度高。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有長、短之分。簡單地説,管長遠、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長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依時間考量,長效要長期積累,難於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見影,易在一節課內形成。同時,眼前和長遠相互依託,缺一不可。

那短效與長效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一方面,沒有一次次短效的磨鍊和積累,長效難以形成;另一方面,某些需要通過高強度、高密度訓練才能記住並掌握的定義、定理、公式、算法,註定在人們心裏留存的時間不會太久。白天學過的內容,晚上沒帶書可能就想不起來。然而,探索、發現這些定義、定理、公式和算法的過程中形成的積澱,運用這些定義、定理、公式和算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和體會倒可能會長遠留存。這樣的經歷多了,積累也就多了,不經意間,往往形成了一些相對穩定的與數學有關的見解,或者説是思路。這些都能長久地駐留在學生心中,並能在一生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派上用場,成為個人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因此,漠視“探索發現那些定義、定理、公式和算法的過程”的數學教學,收穫的多半是短效,而得來得快、忘得也快的教學大體上是無效的。

因此,短效雖然易得,但長效更是關鍵,短效要為長效服務,要以長效為目標。一方面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實在在地納入有效教學的視野。同時,對以密集型、機械性、速率式、硬指標為特徵的教學策略要有個清醒的認識。

練就注重長效的“獨門功夫”

舉“測量”為例。當學生認識了角之後,面對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角,比較大小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測量成為定量認識角的主題,包括單位和實測兩層含義。一是“單位”,也就是大家都認可的度量單位。國小階段“單位”的重心在理解和具體感受單位的實際意義,像掂一掂500克一袋的鹽、摸一摸。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4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開學學校領導組織的學習,我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5

國小數學教學放眼長遠是核心 長遠是就目標而言。無論一個人長大以後在不在數學領域內學習或工作,通過數學學習習得的解決問題策略、思維方式、思想方法及運用工具的能力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國小數學課程雖然與大學聯考、就業一類的目標相距尚遠,但卻是整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國小數學教育應當具有立足長遠、放眼長遠的`功能。

然而,現實情況不容樂觀。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揮之不去,以缺少節制的“又對、又快、又準”為標誌的評價體系,仍在壓抑着學生本應生機勃勃的活力。數學多半隻在考試中露崢嶸,生活裏看不到,工作中用不上,一旦不用考了便會就此再見。這樣的數學談何長遠?

毫無疑問,數學大有用場。但數學教育有沒有長遠眼光將取決於:我們是不是為孩子提供了培育興趣、應用、應變、自信、求實、責任、想象和創造的環境。我們是不是擺脱了題型教育、考試教育的束縛,是不是給過孩子自己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獨立地去想一想、試一試,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師的理解,或是書本上的某個模式去照抄照搬。這些都關乎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數學教育是數學的教育,離不開作為科學的數學。不少前輩一再強調,學數學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就要經得起枯燥和抽象的考驗。這對專業數學工作者毋庸臵疑,但將這樣的主張貫之於國小則基本是謬誤。板着面孔、與枯燥寂寞相伴的數學難以走進孩子的心靈。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6

1、如何上好一節課?

很多學生説他們喜歡某個教師,“盼”着上他的課,也有很多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怕”或“煩”上這個教師的課,聽他的課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值得我們深思。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呢?

第一、積極備課——尋找激發興趣的切入點。備課是一個再創造過程,此間,教師不但要備知識,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瞭解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在對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對本學科的有關概念要正確理解,並能隨時瞭解本學科理論前沿的動態和發展,始終把最新最科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善於將學科知識與現實社會、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其次,教師還要具備基本的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有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並能靈活地把各知識點聯繫起來。

第二、認真授課——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針對學習內容,學生的經歷、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等,設計出富有彈性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營造寬鬆的課堂學習環境,創設自主學習、積極互動參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師生一起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語言和板書——課堂的通行證。馬卡連柯説過這樣一句話:“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師應做到語音標準,用詞恰當,表達連貫,清楚準確,精練簡潔,形象生動。好的板書簡潔、形象,字跡工整清秀,帶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欣賞價值,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並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滿熱愛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動力。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角色意識,演員演戲需要進入角色,教師站到講台上講課同樣需要進入角色。賦予角色意識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情,能在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建造一座溝通的橋樑,能使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贊可夫所説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着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教師教學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廣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授課技巧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融。這種情感的互動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鞏固和持久促進其學業的發展。

2、新教師應怎樣聽課?

對一個新教師來説,堅持聽課,可使自己儘快成長。那麼,新教師在聽課時應該怎樣聽呢?

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對新教師來説,聽課需要關注兩個方面:

第一,關注教師的教。新教師不同於學生,聽課的目的是回去教學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導教師怎樣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幾點:

(1)課的結構。

(2)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3)板書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4)課堂氣氛。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新教師應該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疑問學生活動(或練習)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讀書習慣、書寫習慣、學習方法是否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聽課時,新教師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以下兩種角色:

(1)審美者。新教師在聽課時的最佳角色應該是審美者而不是批評家,要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與閃光點,為我所用。

(2)參與者。新教師在聽課時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只有有“備”而聽,而且從思想上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儘可能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而為自己上好每一堂課奠定好基礎。

3、理想課堂中的“三聲”

(1)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餘,活潑不夠。課堂“火藥”味太濃。課堂上教師老繃着臉,想用嚴厲來鎮住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斥責聲、挖苦聲,甚至出現哭聲(不是感動)。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置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係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為,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但這笑聲,應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高度體現,決非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課堂是活躍了,收效卻沒了,學生的笑應源於教學內容,是一種會心的笑,豁然的笑。

(2)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於做“糾錯”的工作(這也是必要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批評聲”、“歎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讚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讚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讚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讚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讚美……這些“讚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神,激活師生沉澱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並巧妙設置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並拿出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課堂中的“六維度”

理想的課堂要體現六維度:

(1)參與度:全程、全員有效參與

(2)親和度:師生間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學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

(4)結構度:整體把握知識結構體系

(5)練習度:有效的知識鞏固與技能訓練

(6)延展度:知識與技能的有效遷移

5、淺談“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學生學習要有效果,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也就是指能訓練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好”到“好”,從“簡單理解”到“深刻領悟”的教學。從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學應該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從學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學應該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愉悦地獲得最大的進步或發展。

途徑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觀念舊,拿着新教材,唱着過去的歌謠。二有惰性,常有“拿來主義”,鮮有創新精神。三是關注點有偏差,教學時只關注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四是反思少。

途經二、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做法是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裏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途經三、提升三種教學能力。

(一)課堂調控能力。

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二)信息反饋能力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三)評價指引能力

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確定性評價,倡導發展性評價,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揮。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對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多麼希望教師教得生動有效,多麼願意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多麼想讓課堂煥發新的生命活力。課堂教學呼喚有效!

有想法還要有行動,那就讓我們在“有效教學”理念指引下,探索、實踐、反思,讓有效課堂成為每一個教師永恆的教育追求。

6、怎樣打造“有效課堂”?

也許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原想着會很順利地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實施,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很多教師都埋怨課都不會上了,而教學目標往往也不能達到。這實際上就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大打折扣。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課堂上的有效呢?我認為,有效設計、準確把握課堂、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非常重要。下面我對於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談幾點。

(1)要創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教師要轉變角色,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成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要由單向的“灌輸”和“接受”轉為雙向的“對話”和“互動”,師生在“對話”和“互動”中要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如採用聊天、遊戲、講故事、猜謎等活動來展開教學。對於暫時後進的學生,教師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從而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學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促使動態生成成為可能。

(2)要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讓數學教學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教師可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創設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自身體驗的學習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吸引人、感動人、激勵人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為課堂動態生成提供空間。

(3)要靈活開放教學評價。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的形式多樣化,其中生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它強調激勵、喚醒和鼓舞。激勵學生參與並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喚醒學生創新的靈動和生成的靈感,鼓舞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在師、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生獲得的是關愛、機會、信心、幫助……,教師獲得的是迴應、提升、成就、享受……,師生共同獲得的是收穫、歡樂、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長。

生態的、高效的課堂,學生的生成信息會不斷地湧現,其中不乏鮮活而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這就要求教師憑藉高超的教學機智和高度的教學敏感,用一雙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並進行價值判斷,抓住其內核實施再生成利用,使“課堂為生成而為,教師為生成而教,學生為生成而學”,實現師生生命價值的.不斷提升。

7、上好一堂好課因素淺析

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它説“一塊磚蓋不起一棟大樓,但一棟樓卻是由一塊一塊的磚蓋起來的,要蓋一棟好樓就要砌好每一塊磚。一堂課教不出一個人才,但人才卻是由一堂一堂課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優秀人才,就要上好每一堂課。”的確,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它沒有統一標準就可以隨心所欲的上課,甚至是毫無準備的上課。

那麼,上好一堂課有哪些因素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教師要對每節課都充滿激情,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首要前提。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情緒。如果教師情緒高昂,那麼學生也會因感染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必定會營造一種合諧,融洽,輕鬆的氛圍,利於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渴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學生不是接收知識的容器,他們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個體。他們能夠分辨出哪些是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講話方式,所以,教師的語言必須要有藝術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和老師的親和力。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感受新知,與之產生共鳴。

三、教師要對教材深入研究,全面把握。這是上好一節課的決定因素。

教材具有系統性,典型性,現實性與創新性。雖然每一個內容不會交待得很具體明瞭,但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教師如果想讓學生對新知有所理解,能夠掌握,那麼教師要先把教材吃透,深入挖掘其精髓。才能給學生方向上的指引,利於學生更準確,更有效地接受新知,探索新知。

四、教學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因素。教學設計要在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進行,每一節課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不都是零認知水平,在學生的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已經對要學的新知曾經接觸過,感知過,只是沒有系統地放到課本中來學。所以,設計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合理,科學地教學環節會讓所有的學生對新知的接受水到渠成,不必走太多的彎路。

五、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有效性,這是上好一節課的直接體現。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當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教師積極引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關注並正確處理課堂中的生成現象,是上好一節課的閃光之處。課堂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客觀的固定因素是基礎,但課堂中的生成也極其重要,所以,上好一節課也應該關注生成的問題,運用最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8、走出備課的誤區

當老師的,都知道課堂教學前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備課。但事實上,我們很多老師在備課中不知不覺誤入了歧途,讓原本該重要的備課,變得了太簡單,枯燥,以致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惟有走出“備課”的誤區,老師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備好課。

一、“備課不單是寫教案”。

和老師談起備課的事,都説是在抄教案,沒意思,是徒勞,但備課真的就是他們説的抄教案那麼簡單嗎?凡教育專業畢業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備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備課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課程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的學習的一個準備過程。備課包括有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師,備教具和寫教案等步驟,“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個子內容,是被包含的關係。所以,老師要明確“備課”與“寫教案”之間是個不等式關係,並非寫了教案就是備了課。何況更多老師還不是在寫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備課了。

二、“備課不是給領導看的”。

這個誤區的直接誘因在學校的領導身上。本來備課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做的前奏,但由於備課屬於教學“六認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各學校都把它歸入了“重點檢查”的對象,把它當成了考核教師工作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而每次檢查備課情況時,領導都只看了個備課本。只要教案字跡工整,內容多,樣式新,就是在“認真備課”。為何領導都要這樣來檢查備課呢?理由是在備課活動中,其他工作幾乎是無形的,就數教案最直觀,既看得見,還能辨他個仔細;領導檢查備課不要緊,但結果又導致了些怪現象,一是隻要聽説學校要檢查備課,老師們就會熬上一個晚上把備課全部“突擊”到位;二是隻要有領導來聽課,都會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課時都夾着備課本是“有備”進教室。

為了給領導一個備課的好印象,很多老師都會到書店去認真挑選一本好教案,作為自己備課的“臨摹本”。備課的概念這樣轉為狹義,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應付的面紗,備課自然演變成了不少教師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為教學服務了。為此,希望老師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看着領導的臉色去備課,要堅持我備自己的課,讓領導去説吧!也希望領導們,在去了解教師上課的準備情況前,去認真温習一下“備課”的含義,免得把老師都“領”入“導”了“歧途”。

三、“老教師不能不備課”。據調查,不少學校在備課上都出台了這樣的政策:中青年教師備課必須寫詳案,老年教師備課可以不寫教案。教育是“樹人”工程,雖然幾年內教材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但隨着教育對象的變化,我們教師的教學觀,以及使用的教學工具也要隨之變化才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都要在課前認真檢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課的準備。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課也不準備了。教師既然選擇了教書,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齡去簡化不該簡化的過程,不説教案要寫成詳案,至少要寫出對待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的計劃,記錄出學生的進步情況,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要麼在備課本上作以記錄,要麼在教材上進行旁批,以免出現教學中的“老糊塗”現象。因此,建議各學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適當偏向老者、照顧老者時,在備課上不能給老教師下什麼特別的“恩惠式聖旨”,否則,利了老教師,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師的“弟子”。

四、“備課不能只是教師單邊活動”。

教學是雙邊活動,作為教學準備工作的備課,不能只老師動起來,也要積極動員、引導學生對課堂的準備。如今老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大多隻是簡單瞭解學生知識水平,有些還注重了一些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特長。但這些幾乎是老師以“旁者”的身份,單方面去分析學生在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學法”,教師“一廂情願”的預設課堂和現實中生成的課堂往往是兩個樣。原因就是在教師做教學的準備活動時,學生沒參與進來,沒有和老師互動備課。教師備課活動中,要先備教材,然後邀請學生加入,讓他們去“備課”,預習課文,“備”出問題,老師再根據學生的疑難,按照不同層次學生準備“開鎖的鑰匙”。只要這樣在上課前,師生都認真進行了準備,難道課堂還會不精彩嗎?

五、“備課不能‘閉門造車’”。

現在的“備課”,或是老師一個人在辦公室“開單車”,或是年級組內幾個教師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進行團隊合作,美其名曰在集體備課,實則,這些備課,説白了,都是在“備教法”。特別是那諸葛亮式的大備課,看似熱鬧,彙集了大家的智慧,但這集中、統一形成的“優質教案”,根本無法去適應每個學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適應每個教師去操作。教無定法,對於不同學生,因需求的差異,教師的教法也應略有所別。對於不同能力的教師,教法上也要儘量貼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課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師的課去“依葫蘆畫瓢”,定然是課堂中沒了“生命”。

這樣閉門造出的“車”,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算得上是課堂前設置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備課時,不能一個或幾個老師“遠離教室”、“遠離學生”、“遠離教師個人能力”、“遠離教育理論”,在那裏“妄自菲薄”的搞什麼“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張旗鼓地去拿學生做實驗。

六、“備課並非課課都詳案”。

學校要求中青年教師都這麼做。但在一個由全國教師加入的QQ羣裏,經調查,85%的教師不同意這麼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個上課計劃,可行度到底有多少還難説,與其把時間耗費在寫教案上,還不如多鑽研教材和研究學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為詳案和略案兩種,加之一個單元內的課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寫教案上也要有輕重,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課課都詳案。在編寫詳案時,不宜一味去追求什麼師説,生一、生二説的“預設”課,也不宜頻繁迴歸到傳統教案的套路,把課堂教學的目的、重難點,組復新鞏布等教學過程全部都呈現在書面上,更不能機械地把學生的情況、教材的情況都一一累贅到紙上。

七、“網上的不能搞‘拿來主義’”。

現在的網絡是個無窮的資源庫。我們教師想要的教案,從國小到高中,從語文到美術,應有盡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鍵入課文的名字或關鍵詞,輕輕一點擊,就會“網”到想要的教案。對此,不少老師開始用查找網上的“共享資源”,來代替過去的備課,“美其名曰”在搞什麼“網絡備課”。其實他們多是直接下載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減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課堂。這樣的“拿來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師自己的成長。在教師專業化成長路上,備課也是個“學習、研究的大課堂”,簡單的“拿來主義”,不但不會讓自己教學的本領增強,而且會增長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經常用別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學生,很多時候做不到“對症下藥”。久之,將會在學生中失去師者的“知識淵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師在借鑑網絡資源時,要學會“加一加”自己的觀念和方法,“減一減”別人不着邊際的教法,把別人的先進理念補植到自己的大腦中,把別人先進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實讓自己的課堂也能豐富起來。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7

通過《國小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麼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繫教材等。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閲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裏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説:“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説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8

4平方米的桌面有多大,量量自己有多高,等等。這些看上去沒什麼“數學味兒”的舉動,都是感受和理解單位時不可或缺的嘗試。更重要的是,單位本身是規定的結果。公度的必要性和規定性源自人類通過不同途徑,長期摸索之後形成的共識,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對學生來説,這裏有很大的討論、活動和探索空間。在教學上下點功夫,能幫助學生認識單位的標準作用和平台作用,懂得個別和一般的關係,知道如何在估計與精確之間作出選擇,逐步認識到數學為什麼需要抽象,等等,而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接近和發現數學的本質,都與長效聯繫在一起。二是“量”,即如何實測的問題。教學的重心應當從學生自己的經驗出發,從“真刀真槍”的`問題開始,通過鼓勵學生使用自創的工具和單位,逐步導向規範的工具和單位,引導學生多角度摸索測量的方法,逐步從不那麼正規的測量單位和方法一步步接近直至能夠達到科學的測量。測量課應當是用一連串的“為什麼”串起來的“發現”課,每個結論的得出都應當伴隨着學生自己的發現、歸納與整理。學生不僅要知道如何量,還要知道量的方法從哪裏來,知道書本上的測量對象和生活中的測量對象的關係,知道測量的意義。

如果國小階段僅僅把測量處理成照本宣科的技能教學,只是採取多快好省、照抄照搬、紙上談兵的方式灌輸和訓練,就可能浪費了這一題材的教育價值。如果因為測量不是考試中的重頭戲而在教學上敷衍了事,結果就更可怕。學生對數學越來越明顯地敬而遠之,學習數學的目的越來越趨於實際,多半與此有關。

國小階段的測量,不是單純的技能培養與訓練,而是一塊為學生探索與發現準備的沃土。它提供給學生通過自己的眼和手去發現與認識世界的機會,它能自然地溝通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聯繫,能把學生探索的目光從書本、教室引向生活、社會,能為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動手機會,讓他們“真刀真槍”地解決幾個真正的問題。不僅是測量,國小數學課程中的許多技能,多半會隨着兒童的成長淡淡隱去,而伴隨着一連串“為什麼”發現的規律、道理和方法倒有可能長久留存,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本領。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9

在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新課程,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在教學評價上,應着眼於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在學習中,我深受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類型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通過講解與交談,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要處理好兩個關係,第一,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課前、課內、課後的關係,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示範、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後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

在教科研方面,聽老教師,優秀教師介紹了論文的寫作,從培養意識到選題,收集素材,怎樣寫,學會了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養成了平時及時總結經驗的習慣。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教科研意識,要把教研和科研緊密結合起來,要用科研促進教研。

經過業務學習,確實對課堂教學敲響了警鐘,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好的課,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怎樣實現課堂的最佳效果,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對我們教師是十分有利的,我們將繼續開展活動,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的素質。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0

工作之餘,我又一次學習了漢語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

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漢語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包括網上學習)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

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

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漢語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漢語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漢語課堂。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1

為繼續完善教師業務學習制度,不斷提高業務學習質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年度我校教師業務學習工作將以集中培訓為主,以開展聽課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新課程學習為中心,着重提高教師的師業務綜合素質,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爭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更好地開展工作,特制訂以下業務學習計劃,力求教師業務學習工作能做到精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爭取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培訓對象:全體教師。

 二、培訓形式與時間:

1、主題教育。組織教師開展“面對現代社會,我們怎樣做一個好教師”專題研討活動,全體教師進一步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

2、以集中學習為主。培訓形式採用專題講座、觀看光盤、分組討論、聽課評課、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要突出教師的參與和互動。

3、分散自學為輔。由於教師工作性質限制了集中學習的頻率,所以本年度我校還要經常採用分散自學的形式,要求各教師閲讀新課程讀本,並做讀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

4、業務學習時間擬為每週的週三和週四。

 三、培訓主要內容:

1、學習教育政策法規。組織教職工學習山東省剛出台《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試行)》,進一步學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温《教師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充實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更好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

2、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總結分析新課改在我校實施幾年裏的不足與經驗,組織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相關理論,學習各級各類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弘揚高尚師德,不斷加強自身的教育修養,增強教書育人的本領。

3、組織開展“面對現代社會,我們怎樣做一個好教師”專題研討活動。繼續開展學習《愛與責任》一書的讀書教育活動,引導教師開闊視野,提升自身科學及人文素養。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及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學校組織開展“面對現代社會,我們怎樣做一個好教師”專題研討活動,引導教師自覺樹立良好形象,做讓學生愛戴、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人民教師。

 四、健全管理機制,保障培訓效果:

(1)培訓期間嚴格學習紀律,建立簽到制度,除病假公事除外,無正當理由不準缺勤,做到嚴格出勤統計,健全規範學習過程記錄。堅持嚴格按計劃內容組織培訓活動。

(2)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明確參加培訓的重要性,能自覺參與學習,並積極完成培訓,聽課筆記要規範,重點突出,當堂完成。

(3)要認真總結,不斷反思。聯繫工作實際及時寫好學習心得體會文章,相互交流,並作為教師業務考核重要內容存入個人業務檔案。

(4)多做學習反思,通過學習到實踐的過程而厚積薄發,積極撰寫高質量的論文,並向相關教育刊物投稿。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論文比賽,不斷總結和提高自己的各種綜合能力。

學校為提高我們教師的水平能力,每年組織我校教師開展一次業務能力考試。這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項重要活動。教師要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如果我們不掌握更多的知識又怎樣來較好學生。

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不好之分,只要我們孜孜不倦,耐心教導,他們會覺得老師是關心他們的,在學生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温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經過這次教師業務學習學習周,我受益良多;教師業務考試可以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和知識水平,每年一次的學習和考試對一個學校的教學能力提高有幫助。

總之,學高為師、活到老、學到老是對教師的一種鞭策,也是一種鼓勵,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2

通過業務學習培訓,使我意識到教學課程的改變我們必須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熟悉新教材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課堂教育能力和教學質量。學習過程中,我也注重師德方面的修養,我堅持把師德建設當作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部分,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學習和領會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涵蓋的內容,提高自己的事業認知,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通過業務學習提高了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等內容的培訓,不但提高了我們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堅定了教書育人的信心和決心。我充分認識到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不斷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我對教育科研和新課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新課程的能力。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學習和領會了教師職業修養所涵蓋的內容,提高自己的事業認識,職業認同水平,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深切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需有先進完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使我在教學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總而言之,業務學習對我來説可謂收穫多多。切實提高對教師業務學習有了重要性的認識。立足課堂,服務教學。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先進教育理

念、良好職業道德和堅強堅實業務基礎的高素質的新時代教師,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3

任教以來,經歷的培訓、聽課、學習給了我們教師很好的業務學習的機會。這些學習機會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小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次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穫的。這樣些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學習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

二、 “知識也有保質期”作為教師,實踐是財富,同時也可能

三、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

四、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課標要求語文知

五、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要做好學生的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

通過學習,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4

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好的師風師德就是一本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教師要做“人之楷模”.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只有堅定自己從教的信念,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心理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堅定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念

當前教師行業出現不安心工作、人員流動、跳槽等現象,使很多人不敢説:“我喜歡教書.”而我卻理直氣壯的説:“教書真好!”或許我的個性很適合教書,但我更覺得我的理想就是教書.理由有三:首先經濟上我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穩.目前我的收入能解決温飽,我知足常樂.其次精神上,我覺得追求所有,不如追求內心的平靜.名利場上多險惡,而在學校工作能找到精神上的平和、純正.再次,從教多年,掛念我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常以不同的方式對我表示關心.所以放眼將來,眾多學生在社會上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幸福.堅信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念,給教育創造一片藍天.堅信現在比過去…….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譚世明,陳善知等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為保護近萬名學生的生命安全,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創造了學生無一人丟失,無一人傷亡的奇蹟,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蹟.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是無私奉獻的表現之一.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於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羣”、“忠於職守”的傳統.

愛崗敬業還表現在對學生的無私的愛.高爾基曾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時,愛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必須學會正確的愛的方式.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於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於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是對學生真正的愛,是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生的觀念,要以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

總之,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到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既然選擇了這一職業,就要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強師德修養即是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適應教育改革開放的必然需要。

2023教師國小業務學習心得體會15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感能在雛鷹這個大集體裏工作是十分幸運的。因為學校為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很多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回想當初,“校本培訓”這個詞語作為陌生的事物進入我的思想,就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牴觸、懷疑到認識、熟悉的過程。

記得學校剛開始進行校本培訓時,總覺不理解,也沒必要,而且培訓內容好象又比較繁雜,不僅涉及一些理論內容,還涉及教師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瑣碎活動,當然更有自身專業方面的培訓。

一開始時,我認為這無非都是一些走過場的東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後來覺得並非如此簡單,學校及各部門及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於是在客觀條件下自己也開始轉變認識和態度,把校本培訓作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來對待。雖然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卻從未放鬆過在這方面的學習,一方面在時間上盡力爭取,集中學習時沒請過一次假。另一方面態度上可以説非常認真。隨着學習的推進,自身對此事的認識也由被動的迫於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為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為應該學。因為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確感覺到受益匪淺。

一、.學習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結合。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理論作指導,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由學校制定學習篇目,教師自由分散學習,學習筆記,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操作一段時間後,學校組織交流,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進行整改,獲得理論提升再運用,再實踐,再反思。學習中反思,反思中實踐。來提高自己實際理論水平。教師們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每位教師都記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從中獲益匪淺。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交流,經常會有教師為了某個觀點爭論不休。爭論中,教師們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從中領會到教育專家的教學思想的深邃,悟到了如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法中,,這種收穫是不言而喻的,不容質疑的。個人結合自己的薄弱點進行學習,彌補集體學習的不足。

二、對自己的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以前,我對班級管理方法欠缺,對如何撰寫教學案例感到困惑,對如何反思小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感到很迷茫。我校的黃志桂老師主講的《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對我的啟示很大,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十法,我想以後我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使用。對於如何管理班級,學校張華老師的《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級及班級管理的藝術》為老師們做了精彩講解,讓人茅塞頓開。作為一位教師,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提高教學水平至關重要,學校數學教研組長潘達繁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為老師們傳授經驗。對於怎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四年級組長李曉老師列舉身邊的實例,教老師們如何運作。張豔玲老師也就國小生作業的佈置與批改進行了演講。最後教務處徐主任也指出教師們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差距,還要反思教師自己撰寫的教學案例、實踐後要進行反思。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更新觀念,改善教育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樣我就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我開始嘗試寫成篇的教學隨筆、教育敍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記得蕭伯納曾經説過這樣的話:“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朋友間互相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疑惑或閃光點,寫教學隨筆,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探討形成問題的原因,然後同事間相互交流、討論,共同提高。面對疑難問題和困惑。我彷彿有了學習、進修的動力。其他老師也大抵如此。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

以前我可謂是個“機盲”,每次查找資料或打字都要東求西求,經過向電腦精通的老師求教,現在,我能夠使用學校的多媒體,能夠製作較為精美的課件了,能夠進行簡單的網頁製作了,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恰當的處理了。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融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原來學習是這麼快樂的事,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享受到熱烈、沸騰、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因為有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常常會這樣説:“老師,讓我來”;“老師給我一次機會”;“老師讓我試一試,好嗎?”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把“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也感受到教師只有不懈的學習,將最好的方法記在自己的大腦裏,並善於創造,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我彷彿變得離不開電腦了。上課時要用它,辦公時也需要它。我深切地體會到校本培訓切切實實地給老師們提供了幫助和指導。

校本課程已納入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視野,對它的分析、評判也構成了世紀末中國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個教師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關注教師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發全校教師的創造熱情,使學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校本之日,也就是教育真正得到振興之時。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所學、所悟去審視我的教學,把所學的教育理念應用於教學實踐之中。更自覺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和研究,讓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五彩紛呈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