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

“為了一種召喚,你註定要跋涉眾生,不要問能得到什麼,追求本身就是神聖。”

――題記

曾幾何時,歷史課是個多麼令人沮喪的字眼。副課的註解使它蒙上受輕蔑的面紗。可我偏偏不信邪。我的想法是:教育園地不應該一枝獨秀而應是百花齊放,爭齊鬥豔。朝着這個理想,我們歷史教研組把重心放在了課堂,立足課堂、站穩課堂、不斷反思,希望通過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通過課堂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通過課堂反思促進教師的成長。於是,我們歷史教研組紮根於課堂教學。

“駕馭”一詞來自人類乘騎的心得。蒙古馬威猛鎮定是戰爭之良馬,駱駝耐飢耐渴適於沙漠旅行,而騾子耐力強脾氣温所以用來拉貨。人們這樣歸類驅使是因為熟悉它們各自的特性。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與騾子、馬一樣可以有更合適的用途。刪、減、加、添、切地重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研讀課標、熟練駕馭教材成為我們每次集體備課的必修。

行春風,灑秋雨:四天的全縣歷史集中培訓,我們對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反思、課題材料的厚實與精彩、對歷史教學的感悟。一例例、一幕幕,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次次湧向心頭。

歷史課堂,承載着我們的辛勞,也承載這我們的夢想。我們精心打造課堂、精心打造我們的教育人生。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2

這次我十分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xxxx省歷史骨幹教師培訓。這對我來説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讓我這樣一個年輕教師有幸聆聽專家、教授及傑出同行們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新思路,這為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啟迪。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的確,在這為期三天的培訓中,我收穫很大,真是不虛此行。

本次培訓形式豐富多樣,專家引領、同行探討、各抒己見,目的都是為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這對我們歷史教師來説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其中關於有效教學這一點的討論我映像尤為深刻。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具備有效教學的理念。正如沈春華老師所説的,教師只有有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謂有效教學,首先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離開了學就無所謂教。教師要有“生本”課堂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時時與學生互動,這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課上得有趣味,有情理。在教學的開頭通過一些設問引入正課,使學生產生認識衝突,有探索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淺顯的內容設置成深層的設問,層層疊進,讓學生進行縱向、橫向的思考。在一堂課的結尾,教師可以留下一兩道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體會,產生回味之美。

當然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緊扣課程目標,它是引領教學航向的航標燈,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恰當的適當的運用歷史材料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那麼如何來檢驗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我認為要使我們的教學具有可測性。例如我在一節課上只用35分鐘時間進行教學活動,而剩餘的十分鐘時間是用來檢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到達。可以通過學生討論總結,做題等多種方式,然後進行查漏補缺。

總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課程目標,探究學情,以課本為依託,引學生有所思,有所議,給學生歷史感,還原到歷史當中,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方法、習慣和能力,這是歷史教師必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處,請給與指正。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3

為期一週的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讓我收穫了許多。在培訓學習專家和其他老師理念的過程中,也引導着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此,簡單概述本次學習的體會。

首先,作為新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這是課改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理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而新課改是要改變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的選擇,並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我們老師應該做到: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由重教師“教”轉向重學生“學”,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認真鑽研課標,重新審視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只有全國統一的一本歷史教材,教師上課只需要一本書而已。而新課改中,我們實行的是一標多材,共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且每種教材的內容會有些許的不同,而大學聯考卻是依據課標而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一個觀點:歷史的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是講授增減的唯一依據。在備課中,應深入研究課標內涵,把握課標的各項具體要求,針對課標的不同要求制定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決定每節課之前,將課標內容首先在黑板上標出,讓學生第一時間去把握課標,從而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從備課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時時處處將課標理念貫徹進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第三,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的培養。新課標應時下,學生的思維活躍和批判精神應作為新課改下的首要問題來探索。老師應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陳述自己對事件的看法,並應該敢於質疑老師的教學。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

習和探討,培養學生的民主氣氛。所以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上課先由學生閲讀,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於有爭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手查找資料,製作資料冊或小報,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總之,教師的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置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

不過,在這次的遠程培訓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師一樣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難度頗大的挑戰。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學觀念,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個過程必定是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磨合期。同時,新課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夠實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師發揮能動性,不斷的探索與提高。

第二、新課改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課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被動接受、不會積極動腦的習慣,要改變他們的惰性,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同時,對於學生基礎好的學生來説,他們在課堂上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動起來,但對於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提出問題往往是一問三不知,怎麼開展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其三、新課改過程中,新課標相應的配套體系還不完善,評價制度無法統一。對於一線的教師怎麼教沒有明確的指導要求,這都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決,那還需要廣大歷史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掌握學生的認知心理,揚長避短,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9月13日至9月14日,我參加了部編本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雖然只有兩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盧曉榮等各位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自己才對一年級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閲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剛開始我對教材的認識沒有那麼的精深,不過聽了專家老師的詳細分析,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特點。並且要注意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這一點,讓我在潛意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拉近課本與學生的關係,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內容提示及一些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如:識字課。我們要了解它的編寫形式、特點。

1)、內容與專題緊密聯繫。

2)形式多樣,體現出要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3)採取韻文的形式編寫,易於朗讀。

特別是低年級的國小生,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藉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必要時,我們可以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而是加強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的層次性,將發現的識字方法遷移到學習中,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和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不過要時時對生字進行復習和鞏固。

2.結合拼音認識漢字、學習詞語和兒歌,提倡學以致用,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教材倡導學用結合,在運用中學習。教材中安排了詞語和兒歌,並且結合詞語和兒歌的學習認識幾個漢字。這些詞語,都是由學生學過的音節組成的常用詞語,每課的幾個詞語之間存在着內在的邏輯關係,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語言特點。所選的兒歌也都包含本課新學的音節。這些詞語和兒歌,為學生鞏固拼音、複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提供了語境,體現了拼音學習的工具價值,同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形成初步的語感。

3.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如果我們用大量的作業把學生課餘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學生便喪失了自我發展的空間,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4.重視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考慮學生起點,着力改進學生日常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缺少交際意識、不考慮對象場合等不良交際習慣。教材中的幾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相互尊重。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基點,是需要從一開始就着力培養的交際習慣。

總之,這次國小語文教材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閲讀筆記,結合實際,把本學期教學開展得更好。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5

一、加強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學習

我們必須真正的瞭解、理解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瞭解本課程標的程標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本課程的內容標準、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只有瞭解了這些內容,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包含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直接關係到歷史課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改進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服務的,教法改進是手段,學法改進是目的和目標。在教學中逐步推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

三、轉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改變,僅僅是內容、手段、方法的先進,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的。比如,我們的許多教師現在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學軟件,但其作用僅僅是輔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講授,而較少考慮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多年來統治我們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轉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可能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四、更多地關注學生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採用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徵的方式學習歷史。這種歷史學習方式消磨了廣大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影響了歷史學習的質量,嚴重製約了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並形成習慣,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6

第一部分

《中外歷史綱要》作為必修內容專家組在培訓期間特別強調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理性寬容、全面貫徹國家的意志以及特別強調學科素養。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歷史。

本教材的編寫時序性很強是以通史體例從中國的古代歷史再到近代現代,其內容豐富主題明確、課與課之間邏輯清楚。教材內容欄目眾多、史料豐富、

由於本教材的內容的量大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不太好處理其教學,這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挑戰:

因此專家組對於教材內容量過大這一處理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教師:

1、鑽研和把握新教材新課標的要求

2、引導學生學生學會自主閲讀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

第一點:整合的方式:對沒課的內容加以整合

這一整合的思路是:適當的調整課文的子目,強幹弱支,突出重點,使學習和研究的問題更為聚焦。

第二點:對單元的內容加以整合:教材中的一個單元,由若干課組成。

可以根據單元的的主題,整體考慮各課的組合,打通單元的內容突出單元教學的重點,跨課時重組內容。

第三點:適當調整課題內容,合併同類型的知識點,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

第二部分

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適當的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

同時要求教師要用教材教學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會考什麼教什麼。現在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學什麼考什麼。

專家組在對於什麼是課程標準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説明;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

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包含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後反思、實施教學評價(教學評價要多方參與)、開展課外活動。

在參與本次的培訓的專家組中葉教授在對於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提出一種想法;他説道對於教材上所學的歷史,學生將來如果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很多內容也會遺忘,因此對於歷史教學因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為主。培養學生的學科精神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堅持落實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目標要求;歷史課程目標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得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課程的,形成歷史學科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學生的學科素養不能憑空形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知識的灌出,強調以學生為主在課堂的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

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過程中要求教師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學習課標、研究課標、吃透課標、用好課標

這一點不止存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同樣的也適應與新大學聯考改革下,因此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止是要教好課更要去研究新課標同步進行。

第二點強調學科核心素養:那麼到底核心素養又是什麼概念?

首先從核心素養的目標上來看: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從目標中就可以知道需要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式、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轉向主動式、探究式、理解思維式的方向轉變。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念運用唯物史觀學習歷史,強調學生的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實證做出正確歷史解釋,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來增加學生的家國情懷。

第三部分

主要解釋新教材的重難點,我認為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對於新教材的改編中教師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部分專家都有了很詳細的闡述。而且也針對性的去説明這給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提供很好的方向,通過結合實踐的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變通。

在新教材中圖片與插圖比較多,教師要更加強調對學生直觀性的培養。

通過本次的培訓中我收穫到的主要有這兩點:

首先對於課本內容的重組是非常的重要,以及課時問題的處理要適當的刪減。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強調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新教材的封面上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教材的封面與專家組強調的家國情懷與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存在契合,以及在仔細觀看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的過程中發現強調統一這個概念重點突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7

面展開,歷史新教材走進了校園,走進了師生的生活,它使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會獨立思考成為可能。在知識能力、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情感價值觀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獨到之處。

一、高中歷史二期課改教材的特點:以文明史為線索,以主題史為單元,就是所謂的“主題式文明史”

有利於更集中地呈現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內容、特徵及其過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會進步的狀態,它與野蠻相對而言,是指具有進步價值取向的人類求生存求發展的創造活動過程和成果。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標誌?

《全球通史》中解釋:文明的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利、納貢或税收、文字、社會分化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但是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我國史學界通常認為文明的內涵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組成。所以本書的第一大主題下的文明社會的標誌“金屬工具”“文字”“國家”就是圍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

為了避免與國中歷史的簡單重複。在一期課改的教材中,七年級學習中國古代史,八年級學習世界古代史,九年級學習我們的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學習中外近代史至當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複。二期課改教材就避免了類似的問題。

強調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發展、協作、競爭和發揚人文精神的時代潮流,符合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強調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國際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比較注意吸收國內國外史學界的新成果,重視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重視社會的演進和我們身邊的歷史。再現一種民眾史、社會史、生活史。這樣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引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習高一歷史應注意的幾點原則:

1、理解本課內容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地位,緊扣文明史的主線索。強調從歷史中瞭解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強調吸取在全人類意義上各種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的經驗教訓與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個歷史側面繼承發展的?如建築、飲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而來,從而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體現文明的細部演進痕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3、注意瞭解各時期、各區域的文明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4、注意瞭解人類通過交往,各區域文明是怎樣影響、變化、發展與相互競爭,以開闊胸懷和視野,提高歷史意識和國際意識。

三、新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課堂教學處理困難。

2、以主題史的方式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跨度大,而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普遍較差,這給高中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

3、新教材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須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而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時間很有限,上網查閲的條件不具備。

四、問題解決辦法:

1、面對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師必須在備課這一環節上狠下功夫,備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上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2、面對新教材突出專題和探究式的學習,要求學生知識面要寬,要學會收集、積累知識,建議學校的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校園網絡也應該定時對學生開放,同時建立班級圖書角。

3、針對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的情況,可以有選擇性地對學生進行補習和輔導。成立歷史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

五、對教師的要求

當然,新教材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養刻不容緩。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改變着傳統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是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各學科之中,從而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們創造條件儘可能多地改進和更新課堂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影視、電腦等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和技術,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這無疑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了,才能在教學中把最新最前沿的東西傳給學生,也才能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法創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作為一名老師,還應該清醒認識到,信息時代相對學生來説,教師並沒有必然優勢,所以,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已經時不我待。

2、更新教學理念乃當務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智育”的含義,它不僅是指知識,還應該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電腦已可代替人腦來儲存大量信息的時代,歷史教學應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決不是大量史實的記憶,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認識歷史知識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用歷史意識考察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能力,用歷史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又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不能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師是權威,神聖不可侵犯,應該認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於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3、更新專業知識是時代的要求。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社會是學習的社會,隨着新教材走進學生觀念中的“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學生從影視等各種媒體中獲得的正確或錯誤的信息實在太多,若老師死守有限且過時的知識,要想在素質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下,面對現在的學生羣體,欲自如地為人師表,實在是勉為其難的。

新教材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教師將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教材實施的條件。如果我們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那麼教給學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必須要不斷提高和學習,做到終身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識傳給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樂於接受。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8

20xx年9月高中新課改將在我省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除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培訓外,還通過網絡、報刊等媒體瞭解新課改的相關精神,特別是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新課改要求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

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二、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塊(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祕(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

三、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

學目標觀。

1、讓學生學會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

極參與,鼓勵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越豐富、越靈活,學生的歷史思維就越活躍,越有創造性。

2、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還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3、學生學會生存

新課程的根本精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人文主義”是最主要的價值追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樹立明確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學會生存,具有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9

在20xx年這個熱情的8月份我們歷史教研組在我校敬知樓進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自主大學聯考題訓練、小組討論大學聯考取向以及最關鍵的聆聽專家講座。

通過對於七位歷史教學專家們的教授內容的學習。使我對課改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更進一步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1、擴展自己的空間,突破自己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要充實

主要指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3、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湧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4、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培訓,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0

隨着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是必須的和必要的,經過培訓,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感方面,教師要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為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湧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説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後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係,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於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為教師既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1

為讓全體高一一線教師深刻領悟新教材,貫徹新教材當中的編寫理念和國家意志,xx省於20xx年x月xx至xx日召開了新教材專題培訓。為期三天的培訓早已結束,回顧這三天的培訓,收穫滿滿。在這三天培訓中,我聆聽了名師精彩的講座,感受了教學名師的風采,也更新了教學觀念。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理解了新教材的主要導向,一是要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體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三是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元素;四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總而言之,新教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時代性。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將初高中課程相銜接,避免出現初高中課文跨度太大而出現學生跟不上教學的情況。新教材繼續採用歷史時序的編排,逐漸鋪展歷史的脈絡。必修課程多為基礎知識,又比國中有所提升。新教材既求貫穿整個通史,也要求全面覆蓋各個重要歷史節點,這就導致教材存在總體容量偏大、知識點密度大,課文較為濃縮等狀況,迫切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

新教材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追求全面發展。歷史教學的價值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發展。而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教材的教學任務就不再是讓學生記住繁雜的歷史知識,而是要學會運動歷史知識去解決問題。適當的在課堂上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沒有必要再從頭講到尾。

此外,這次培訓還讓我認識到,歷史教學的目的的貫徹新課標,因此,我們教師要專研和把握課標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家教學任務。而對於內容及其豐富的必修教材,我們可以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一是可以對每節課的內容加以整合,強幹弱枝,突出重點。二是對單元內容整合,按朝代按專題等。教師要學會在教學當中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

在這次培訓中,既解決了我的一些困惑,而又產生了新的困惑。比如在面對教材內容較多和課時量較少的情況下,葉小兵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整合課程資源。我的困惑在於,若是按專題如政治、經濟、文化這樣來整合是否違背了通史教材的初衷,回到過去老的專題教學中去。

最後,對於新教材的教學設計,我簡要的談談對於第一單元第二課的教學思路。第二課的標題為“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這段歷史對於學生來説可以説是相當的熟悉及感興趣,許多典故他們的都耳熟能詳。因此這節課的目的就在於通過歷史具體的知識點形成更上位的歷史認識,通過爭霸戰爭和商鞅變法等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大發展、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並且在教學當中貫徹唯物史觀。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什麼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通過這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導致的井田制瓦解產生了變法革新的需要。而變法革新又需要大量士人,這催生了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通過這次教材培訓使我對一堂課有了重新思考、一個知識點呈現方式的靈活多變也比以前思考得更深刻、更透徹些了。但我認為,要把培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實踐和沉澱。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基層老師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其實,培訓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訓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應用到自己實際教學中去。

培訓是結束了,但是真正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教師的學習和教學研究是無止境的,這還需要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