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欣賞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1

我小時候就比較喜歡美術,但這種喜歡並不意味着我對美術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術會給人美的享受,讓人完全沉浸在其中。當然了,前提是你喜歡它。原本以為美術就是指畫家的畫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畫、水彩畫、油畫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術鑑賞課,聽了老師的講解,我才從這個狹隘的概念中走了出來,真正走進了美術的世界,也才真正認識到了美術的博大和內容之豐富。美術一詞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術鑑賞課以後。下面我就來談談對美術鑑賞課的感想:欣賞以線造型的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能力。

線條是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因素,無論平面的還是立體的作品;不論是寫實,還是裝飾;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在長期的美術發展過程中.“線”作為美術家創造形象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藝術語言,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並越來越顯示出豐富的表現力及藝術美感。中國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的《山水》一畫,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筆線條勾勒,但其中線條流暢自由,輕重虛實的變化,隨意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和鮮明的時代感。法國後期野獸派大師勻蒂斯的《紅沙發上的注女》(油畫)以簡潔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極富裝飾件的線,極為和諧、簡練地勾畫出一個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美術鑑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裏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第三: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通過美術鑑賞對美和藝術增進理解,無疑對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境界,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幫助大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在這種鑑賞活動中,是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種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經歷與感受,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

第五:美術鑑賞可以娛情怡神,激發想象力培養創造性。通過鑑賞不僅使人視覺愉悦、心情舒暢,更在於美術作品都是通過點、線、面、色彩、空間、肌理等形式組成,所以畫面上的節奏感、韻律感會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進而使人產生聯想。因而,當我們在鑑賞美術作品時,不管是遇見那些賞心悦目的寫實作品,還是一些現代派藝術家的抽象作品,都會使我們獲得一種喜悦與滿足。對美術作品鑑賞的過程中,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熱情與創造能力。總之,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美術鑑賞課的開設,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美術鑑賞課的學習發展大學生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培養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2

美術欣賞,顧名思義就是指一種特殊的複雜的精神活動,是人們在接受美術作品過程中經過玩味、領略,產生喜悦,愛好的過程。學習美術欣賞有助於提高人的藝術素養,陶冶人的情操,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領域,經過這個學期的學習,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

我記得美術欣賞的前兩節課欣賞的是齊白石和徐悲鴻的作品,對我印象最深的是齊白石老爺爺的作品。齊白石老爺爺曾經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經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齊爺爺一生作了無數畫作,留下了大量詩、書、畫、印作品。傳世的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的畫冊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就是齊爺爺的《墨蝦》。

齊白石老爺爺經過十多年的藝術探索,瞭解到畫家必須能夠把握對象活的形貌、質量感、運動方式、環境關係及個性特徵,否則畫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畫蝦就是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它們的形神特徵。齊老爺爺從小就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期開始着手畫蝦;大約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他畫蝦已經非常相似,但還不夠“活”,於是就在碗裏養了幾隻長臂蝦,放置在畫案上,每天都仔細觀察,畫蝦的手法也因此改變,他畫的蝦也成為他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白石爺爺89歲時,他畫蝦已經出神入化,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遊弋於水中的羣蝦。粗壯、濃厚的茨菇,與羣蝦的透明、輕靈纖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晚年的齊白石畫畫藝術的成熟。畫蝦這幅圖表現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因為他掌握了蝦的特徵,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蝦頭上的三筆,有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了一種動感。左右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

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體現出了蝦腰由粗到細。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三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鬚用數條淡墨線畫出。看似容易,實則極難:畫得活,則蝦之生命自出;畫得僵硬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蝦鬚的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像似動非動。欣賞畫的同時體會到了齊老爺爺作畫時的認真與細膩,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心和毅力。也因為這樣我覺得自己漸漸的喜歡上了美術欣賞這門課,不但是因為輕鬆,能欣賞到很多名人的畫作,同時可以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感受到他們作畫時的心態,覺得是一種享受。我覺得美術欣賞是美術活動中重要的組成方面,是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實現其價值和意義的基本環節和途徑。如果説美術欣賞是創造美術價值的活動,美術作品是美術價值的載體,那麼美術欣賞和接受則是實現美術價值的活動,同時又是反作用於美術創作的活動。在本質意義上,美術家精心創造各種美術作品的目的,絕對不是純粹的個人娛樂行為,而是通過美術欣賞將自己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認識傳達給人們。從而引起人們的認同和共鳴,使作品達到產生一定社會審美效應的目的。所以説沒有美術欣賞活動,美術創作和美術產品就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審美活動的過程,即感受美、理解美或審美的發現、藝術的構思、情感的表達。美術欣賞具有調節精神與情緒的節奏,豐富學習的內容能使人賞心悦目,心曠神怡,還能進化我們的生活。這裏表達的意思就是説一些沒話生活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表現。

中國的教育到目前為止還是應試教育與,導致大部分學生只會做試卷,表達能力非常欠缺,因此對美術欣賞更不可能有很深的瞭解,最多的瞭解也只是限於一週一次的美術課,瞭解到的也只不過好似幾幅畫作而已,不要説了解畫家背後的故事,更別提説美術欣賞和創作了。因此經過這次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我對美術欣賞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瞭解到了國內外的一些美術知識,也能夠知道了一些美術作品創作的理念。總的來説就是初步的鑑賞能力,但是説到精通的畫那就是天壤之別了。不過值得高興的就是至少已經能初步瞭解了。

我覺得這次美術欣賞的學習對我個人的影響很大,比如説我覺得個人修養和美術知識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於美術以及美術欣賞的一些觀念。記得以前我老覺得美術和美術欣賞都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其他的知識,覺得這方面的知識學與不學,瞭解不瞭解都是一樣的,可有可無,考試也不會考,幹嘛要浪費時間呢,,只有專門學習美術的人才需要認識美術瞭解美術,現在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才發現美術其實不是畫畫那麼簡單,其實美術可以表現很多內容,儘管大多數情況我自己也看不懂。

雖然一個學期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美術欣賞的內容也不是特別多,但是我覺得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讓我受益匪淺,所以我覺得什麼東西都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它的實質,才能對它做出客觀的評價。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3

這幾天,我非常認真的觀看了幾位美術老師的優秀課例,通過學習名師的優秀課堂,讓我受益匪淺。我被他們精彩的課堂設計、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默契互動所吸引;被她們自然大方的教態所感染。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優秀的教學經驗,為我今後在課堂教學中為創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這些課堂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實在”,授課教師在講課中,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的距離可謂是近之又近,沒有花架子,他們注重利用身邊的生活注入教學,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引導學生,開發學生思路,以便達到教學的目的。圍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進行探究和研討教學。通過這次學習,也讓我有了以下幾點深刻的體會:

一、挖掘美術課的價值。

美術課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使學生在美術課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通過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現生活,傳遞信息,一名美術教師應該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內在美,並將之融入到課堂教學裏,使充滿美感的視覺形象與洋溢着美感的課堂教學藝術渾然一體,讓學生醉心於美的殿堂。用以提高學生的設計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創意能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出示大量的實用標誌,讓學生從實例中欣賞學習,教法形象生動,整節課的課堂氛圍很濃厚,課堂環節比較緊湊、嚴密,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設計理念,提高了形象的審美創造力。在展示中體現美術價值,要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繫。從而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二、美術課程逐步“多元化”。

進入“視覺文化”的時代21世紀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在當今科技、經濟、文化的影響下,美術不僅僅是審美和創造,它和語文、數學、音樂等學科一樣是人類文化中各具特色卻又無可替代的語言系統。現在學習美術的目的並非是塗塗畫畫產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讓學生能從“人文性質”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術和運用美術,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視培養學生觀賞美術作品的愛好和習慣。

視覺藝術的衝擊,讓我們充分感受到科技的發達在美術中得以應用以及所取的視覺效果,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以上是我看完優秀課例後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自己在教學中應該有新的創新,對教材和學生多琢磨,使自己的美術課有新的提高,以此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4

美術欣賞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的作品不僅能夠深深地吸引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在羨慕、讚歎之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充分感受美的過程中萌發表現美的願望,而且幼兒通過欣賞各種美術作品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良好藝術素養的形成,並且對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我在日常美術教育實踐中有些粗淺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選擇一些形式感強的美術作品供幼兒欣賞

如繪畫中色彩明亮的、陰鬱的、歡快的、悲傷的,體現鮮明色彩個性的作品;構圖富於節奏,韻律的作品等等。如色彩鮮豔、不斷流動變化的現代派作品以其新鮮多變的特點吸引兒童的好奇心和注意,我們現在用的教材裏就有許多大師級的作品如凡高的《星空》、《向日葵》等非具象的、無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兒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追求,容易為孩子所接受。

其次,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

如有的名家喜歡畫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這恰恰與幼兒經驗相吻合,齊白石畫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畫的熊貓等均深受幼兒的喜愛。花鳥、景物作品使孩子們逐步培養起從平凡中發現美的能力。如民間玩具、藝術作品欣賞等使孩子們從美術的各種表現方式中感受到各種形態的美。如在對《布老虎》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引導幼兒從形象、色彩、構思等方面進行理解。並對“布老虎”中強調虎頭的形象特別是濃眉大眼及充滿稚氣的神態中理解到人們對孩子健康成長所寄託的美好願望。同時,布老虎的色彩鮮明突出,民族風味較濃,對幼兒瞭解民族色彩起了引發作用。

二、我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設計出很多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活動,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如在讓幼兒欣賞民間剪紙活動,會運用語言交流的方法引導幼兒去欣賞。我和幼兒坐在一起,共同欣賞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並用開放式的語言提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你在什麼地方也見過剪紙,剪紙作品與繪畫作品相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説説有什麼不同?在描述中,給幼兒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欣賞,儘可能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經過一系列的充分欣賞交流,幼兒對剪紙作品的特點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

有時為了讓孩子對作品有些初步的瞭解,如在大班幼兒欣賞米勒的《拾穗者》時,先讓幼兒模仿農民勞作的情景,讓幼兒多做幾遍彎腰拾稻穗的動作,從中體驗拾稻穗時身體的動作、表情等感受,然後再出示《拾穗者》請幼兒欣賞。通過上述的直接參與,幼兒對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態、表情等的欣賞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於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幼兒更喜歡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喜歡一件作品時,並不一定能説出為什麼喜歡,他覺得喜歡就是喜歡。因此,可讓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

有時在平常的繪畫活動中會採取幼兒間的互相評説和欣賞為主,採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在繪畫活動中先畫完的幼兒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展示,並小聲地互相評議和談論;整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幼兒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並説説自己的看法。這樣便於幼兒把對名畫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使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評價《星夜》時,向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整體感受、理解整幅畫,問幼兒:“你看整幅畫後感覺怎樣?”“你喜歡這幅畫嗎?”當時,有小朋友説:“畫的背景很漂亮很特別”“天上的星星畫的像煙花一樣亮”説明幼兒通過對作品的感受後,有了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使幼兒對色調、構圖、色彩的情緒等有所感知,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不僅學到了一些淺顯的色彩知識以及施色技能,發展了他們的色彩潛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提高了審美趣味和鑑賞力。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5

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從不瞭解美術,到懂得欣賞美術;從無視美的存在,到學會發現美;從對美術不感興趣,到喜歡上美術,這就是這學期學習美術鑑賞課的最大收穫。美術欣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説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麼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麼的智慧。

從先民們樸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現代人獨特的表達思想的繪畫方式,中間的發展過程是豐富和複雜的。從稚嫩的遠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漢藝術,到文人登場的魏晉南北朝,到雄渾壯麗的隋唐氣象,從繼往開來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畫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舊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後到個性十足的現代,每個時期都呈現出獨特的繪畫特點,都留下了一批優秀的畫作,讓後人去讚歎。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裏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凡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

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我更愛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愛看她們在陽光下開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展示着那個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見向日葵時,心裏總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我看見梵高揹着畫夾,在向日葵叢中專心致志地畫着那幅熱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臉,眼睛一亮。我對樊高喊道:“你必須面對自我,絕不能逃避。不管這有多麼困難,需要多大勇氣!”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樊高説的,也是對我説的。雖然樊高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卻可以改變。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扇窗,更要感謝窗外精彩世界為我帶來的美好遐想。

美術鑑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 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裏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

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使我們瞭解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我們的美術鑑賞能力,培養我們的藝術審美興趣,而這對提高我們的全面素質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6

因為六年級面臨着畢業,他們的美術課的內容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安排六年級的教學內容時,加入了大量的欣賞課作為補充,希望讓學生有更開闊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因為任何優秀的美術作品,都具有情的感染與美的感受。它們能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引起情感上的激動,並從中發現美、體會美、享受美,而這種對美的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讓他們在美術課上也有驚奇的發現,難忘的回憶,能夠落着東西,得到啟示。

我抱着一系列的美好想法走進課堂,第一次的外國美術作品欣賞上的很成功,我們由書中的畫家拉斐爾為起點,像語文課分析人物性格那樣我問他們:畫如其人,猜一猜這位畫家是男性還是女性,由此問引出的討論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感受到了拉斐爾的柔美畫風,談到他所在的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在此之後的各種風格的畫家及代表作。説不上全面,但我力求每一位畫家能夠憑他生平兩三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點,我高興的看到,一些本來對美術不是很感興趣的同學也在認真的聽,一些有興趣的同學更是津津樂道。

我很開心。於是想要複製粘貼這種方法去教學。

第二次,上的欣賞課是國畫基礎,這次介紹了中國畫家齊白石,我是很喜歡齊老先生的作品,可能個人的情緒帶的太多了,學生反映一般,我就覺得有種失落感,而且有的學生還拿畫開起了玩笑,我其實並不願意讓紀律問題太多影響一節欣賞課的氣氛,我覺得時間有限,就忽視了告訴學生欣賞課的要求,結果學生狀態並不是很理想。

事後想來,大人有時候也會出現審美疲勞吧,小孩子感興趣的確實是那些有意思的事,有時候一幅作品太美了他們會覺得高高在上,所以我還要花時間同他們聊天,將理論的東西轉變成現實,聯繫他們的生活,使學生充分的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

一成不變看來真的不行,就好像我每次看一幅畫的時候,感受都不相同,所以我也不能每次把同一種感受帶給孩子們吧。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7

欣賞課是美術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學中佔用的課時雖然較少,但卻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國小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知識含量高、內容深廣,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審美觀。那麼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呢?認真反思之後,我想,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經典的美術作品,不僅體現着藝術家高超的創作技巧,同時也反映出藝術家的審美情趣。學好這類課首先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習的慾望。

1、把知識融入故事當中,用故事來吸引學生,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2、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傾聽學生心聲,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談出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認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藝術薰陶。

3、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欣賞課變成一門集聲音、圖像、動畫、電影等融於一體的視覺理解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理選擇欣賞的作品

美術教材的作品欣賞大致可歸納為四類: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賞,二是範圖的欣賞,三是同齡人的優秀作品欣賞,四是其他門類的欣賞,如雕塑、建築以及剪紙、編織、印染、拼貼等工藝製作。在選擇欣賞對象時,我覺得應該儘量選擇難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強、體現鮮明個性的作品,還可以選擇一些有故事情節或歷史背景的作品。

三、教會學生欣賞的方法

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們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樣會造成教師的熱情投入換來學生的漠然的尷尬局面,欣賞課變成了“講授”課。教師要轉變觀念,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採取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學習。老子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欣賞更多的作品,就應讓學生學習欣賞的方法。在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方面就讓學生首先從感觀上去體會,然後通過介紹不同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欣賞不同美術作品時觀察點,並在實踐中總結,使學生具備學習的主動性。

對於一件美術作品,我們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欣賞:

1.瞭解作品欣賞程序,學會欣賞經典美術作品。

(1)看到了什麼?能夠對畫面直觀的形象進行賞析,也就是畫面給人的視覺印象。

(2)細緻觀察。藝術風格特色的欣賞,它包括畫面的構圖、色彩、透視、表現手法等,主要指繪畫的技巧。

(3)瞭解相關背景。瞭解與作品相關的邊緣內容,包括藝術家的生平、愛好、傳説、趣聞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能夠加深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

2.學會運用美術語彙。

(1)描敍——形狀、質感、形體……

(2)分析——節奏、均衡、動勢、對比……

(3)解釋——內容、題材、感覺、象徵意義……

(4)判斷——視覺傳達、觀念、風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

3.從欣賞中學會創作。

圍繞欣賞,獲得藝術的再創造,借鑑藝術家的思維靈感,使學生學會創作。

總之,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就是藝術的感知和體驗過程,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體驗、情感感知、與其共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藝術的快樂並積累審美的經驗。希望今後我的課堂能夠做到快樂教學,快樂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體會到美術帶給他們的全方位的享受。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8

3月18日 鎮美術優質課評選活動在我校舉行,來自全鎮六個學校的美術課教師進行了展示,上,我認真做好筆錄,細緻地記錄着課堂的每個細節。我被課堂上教師那優美生動的語態、親切自然的師生互動交流、靈活機智的課堂反應、巧妙新穎的課堂設計所深深地吸引,感到每堂課都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準備,環環緊扣,從而受益匪淺,獲益良多,心中有了不少的感悟。

一、別開生面的導入開啟好課之門

好的導入能把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熱烈、和諧。張華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和活動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性為一體,不僅引人入勝,而且發人深思。上課伊始,親切的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放鬆了學生緊張的學習心理,創設了濃厚、和諧的課堂氛圍。生動、精煉的鼓勵性話語激發了學生的自信。整堂課教師教的自然,學生學得快樂,作品做得精彩。

二、教學理念新穎,資源運用合理。

教師們注重師生情感的交流,有較強的親和力;注重師生學習過程的互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而不是灌輸者,傳授者。教具、範作的典型性極具視覺衝擊力。教學設計適合學生,貼近生活,設計體現繼承與發揚、改革與創新的特點,不以講為主,以師生對話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極具啟發性和引領作用。設計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其中,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標追求,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印象深刻地是張晴老師所授的《有趣的半圓形》一課,以遊戲的形式,在與孩子欣賞、交流、製作的過程中,提煉出妙用半圓形的關健因素。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會製作、學會創作。出示範例的時機把握巧妙,範例作品未必精美但給人啟示,學生作業非常精美。

從教育的角度看,美術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美術課在中國小課程中,依然處於弱勢地位。認清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制定切合實際的美術課程標準。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是制定一個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硬性標準,並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適逢區教育局組織本次美術教學優質課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了幾位老師的精彩講課,我感覺受益匪淺。

平小波老師講授的是《象形文字的聯想》一課。象形文字,是人類祖先通過描募實物形狀而發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讀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本課教材以"學生與文字文化"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瞭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學時,應提供學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製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

聽完平老師的這節課,我發現我要學的東西還真是多,教師要有一桶水,才給得發學生一杯水,呵呵,神奇的象形文字,看來我不得不"愛"上你啦!

在教學上,也有許多值的學習的地方,如課前的師生交流,材料準備,課件的準備等。

通過此次學習,對我以後的教學求進,有非常大的幫助!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9

學校放假了,終於可以輕鬆了,可是沒幾天,離開了教室,離開了學生,這心裏還真有點空,沒底。現代社會進步這麼快,只看眼前不思進取是一定會被社會淘汰的,光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自從接到了“國培計劃——中國小教師遠程教育培訓項目”的學習通知,我這心裏終於有了着落,並對這種培訓形式很感興趣。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答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對以往一些困惑的問題,在這次學習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從xxxx年參加工作,一直擔任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由於教的時間長了一些,工作熱情已經大不如當初了,舉個例子以前準備一節課,我會從課堂的各個環節來考慮,不僅僅只講授課本上的內容,並且拓展的非常廣泛,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常常積極參與,進行嘗試。但是現在由於已經是講過一、兩個循環的課程了,有些課程就憑着經驗來,對學生素質、社會發展狀況,不於考慮,沒有作到與時俱進。還有情境教學的設計,單一情境,在多個類型課程中設計應用,課堂效果並不理想。通過李吉林教授對情境教育特質及其獨特優勢的講解,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多麼重要啊!當我再次設計課堂情境時因課而定、因人而設、因情而導。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佈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裏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説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説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片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在這次學習中網上遠程培訓也為我們全省的美術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我們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對在教學中出

現的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我們一致希望這樣的培訓多舉辦一些,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能夠不用走出深山,也能和專家、同行們多學習多進步,為縮短城鄉學生素質的差距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10

幼兒畫畫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卻需要合適的環境和土壤、水分。這個環境就是支持、鼓勵、肯定;土壤就是寬鬆、理解、接受;水分就是用愛心去滋潤,用自由去浸泡。這個愛不是嚴加管教,不是挑毛病,不是控制。如果孩子在你“覺得是愛”的情況下沒有自由,沒有自主,沒有夢想,沒有快樂,沒有自己,孩子一點兒也不覺得快樂、幸福,這就不是愛。家長對畫童的愛應該讓孩子能感覺到快樂、幸福,而不是家長的單方面自我覺得。

對於幼兒美術課,教師不要追求要上得完美,你是帶着孩子在畫着玩兒。一堂沒有錯誤,沒有遺憾,什麼都好的課絕對不是一堂好課。

在幼教文章中經常看到如何培養兒童創造力的文字。其實,成人的創造能力遠遠低於兒童,説得重一點,成人根本沒有資格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想象與創造能力是上帝專門賜給孩子的靈性與領悟,隨着孩子年齡的一天天長大,上帝也會從孩子那兒把想象與創造收走的。在想象與創造方面孩子永遠是我們成人的老師。我們成人要真誠的心悦誠服的認孩子為老師,孩子的那些莫名其妙不着邊際的奇思妙想成人永遠也學不來。曰本教育家鳥居昭美説:“故父母的擺出學校老師的架勢教他畫畫,難道就不感到羞愧和自不量力嗎?”(【曰】鳥居昭美《育兒金典》編譯組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版第8頁)兒童教育學專家劉曉東對這個事的看法是:“其實兒童比成人更有創造性,更有想象力。”他認為:“我們成人應當謙虛地向兒童學習。”他還説:“成人説,我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知道什麼是‘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舞大刀’嗎?甚至還要熱切地收魯班、關雲長做徒弟!

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

現實告訴我們,在創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我們成人確實不如兒童。實際上兒童不用學習天生就有創造能力,只是像煤炭一樣上面覆蓋着一層薄薄的土,等衍着我們成人去發現、去挖掘,並不是兒童原本沒有創造性,是我們成人培養的結果。而正是這麼一層薄薄的土,擋住了好多美術教師的視線,發現不了已經在土下發光的金子,只有少數有較高審美素質的,明眼人教師才能找到它們。

實踐表明:兒童的創造能力不是我們成人培養的,而是通過正確的啟發、引導發現的。我們的教師要搞清楚哪些可教,哪些不可教,哪些能培養,哪些只能守護,哪些能通過教育作積極促進,哪些只能消極的耐心等待。教育有時候消極的作用比積極的作用還大,盧梭也主張,“要儘可能的讓兒童的心智閒着不用,能閒多久就閒多久”,這就是消極教育。消極教育與積極教育有時它們之間的距離就差這麼一點點,一步是正常,再走一步就是越位,把握分寸是非常難的。教育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和教師在教肓孩子時要得法,要不斷的學習,否則就是在好的願望下辦了錯誤的事情。

如果是幼兒畫的畫不幼稚,有秩序,理性思維明顯,這樣的畫肯定是受了成人不正確輔導所致。但如果到了轉型期還在畫小時候的畫就是假“幼稚”了,是不真實的。就像成人故意模仿孩子的畫“味”,畫出貌似兒童的畫,這就是“裝嫩”。小孩兒畫出成人的成熟,是假,大人畫出小孩兒的幼稚更是假。實際上,成人畫的兒童畫就是缺乏兒童靈魂的軀売,裝的嫩比假成熟更“難看”。

對喜歡畫畫的幼兒,家長應多做一些“觸景生情”的工作,幫助孩子儘快進入角色,使孩子的思路“漸入佳境”,激起孩子繪畫慾望。如,在家裏畫一盆花,家長不是簡單地説去畫吧就算完了。一般五六歲的孩子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家長應正確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去了解花的生長結構、造型特點、習性、作用等,等孩子明白後再動筆。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畫出的畫在理解和感受上與簡單地畫是不一樣的。

在教育實踐中,有好多教師分不清什麼是幼兒原生態繪畫,什麼是成人知識技巧,教師在觀念上的含糊不清,會直接導致輔導上的失敗。幼兒原生態繪畫與成人知識技巧它們之間究竟又有哪些區別呢?我覺得是這樣的:原生態繪畫是平面的,帶有知識技巧的繪畫是立體的;原生態繪畫是憑直感,知識技巧繪畫是憑基本功;原生態繪畫是動作思維,知識技巧繪畫是理性思維;原生態繪畫是感情色彩,知識技巧繪畫是科學道理;原生態繪畫效果不可預後,知識技巧繪畫是胸有成竹;原生態繪畫效果可遇不可求,知識技巧繪畫是可求不可遇;原生態繪畫是天生的不學就會,知識技巧繪畫是不教不會;原生態繪畫是個性十足,知識技巧繪畫是幹人一面;原生態繪畫稚嫩、可愛、有趣;知識技巧繪畫是小孩兒説大人的話;原生態繪畫是自我為中心,自由隨便,知識技巧繪畫是循規蹈矩,按規矩辦事。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句話一樣適用於幼兒。幼兒畫畫的靈感與衝動,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感受與瞭解。

從兒童生長髮育和大腦的發展去看,幼兒與學齡期的孩子相比,更喜歡歌舞、畫畫、遊戲等活動。究其原因,幼兒因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又不識字,除了上述活動外還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上國小後,認知能力上的提高,接觸面的寬廣,語文、數學、常識的學習運用,能表達思想情緒的渠道多了。所以,這是國小階段畫畫兒的小朋友明顯少了的原因。並有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從事藝術學習的小朋友越少的特點。

幼兒認為重要的要畫大,不重要的畫小,用着的往中心畫,作用不大的往邊上畫。在畫面的安排和佈局上,憑感覺不憑生活真實,憑感受不憑“眼見為實”,主觀意識遠遠的超過客觀實際。

幼兒繪畫是幼兒自發的一種表現願望,是一種認知社會的生活痕跡,無須繪畫基礎或“技術”作支持,也用不着先從模仿成人入手走進繪畫之門。有生活經歷就有畫畫的能力,就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這種“想法”還不容易被成人理解或破譯。如果成人想知道幼兒的想法和畫的是什麼,反而需懂兒童的發展心理才能與兒童溝通。

有家長説,孩子畫得畫不如以前內容多,想象力也不如以前了,怎麼越畫越倒退了暱?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孩子的想象力最豐富,畫得最好的年齡應是6歲多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有生活體驗,又有動手能力,更有什麼“都不懂”的大膽。如兒童低於這個年齡,認知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侷限。高於這個年齡,理性思維逐步增多,觀察力、理解力在增強,想象力在衰退,這也是越畫越“倒退”的原因。看一個孩子是否進步,要全面整體的看,不能孤立的抽出單一的畫作判斷,應考慮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長作用,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在畫中的反映。

孩子喜歡畫畫並不一定在繪畫上有天賦,幼兒園裏的孩子大都喜歡畫畫,但大部分孩子只是喜歡並沒有太大的天賦,孩子是覺得畫畫好玩兒才畫的,不是為了藝術去畫的。如果孩子不喜歡畫,家長因某種原因把孩子送去學畫,他不會感受到畫畫的快樂的,

幼兒美術興趣發展特點:不可逆轉性,不可提前或退後,不可逾越性,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通過正常教育不能改變這個過程。

同一幼兒園,同一年齡,又同一愛好都喜歡畫畫,但由於家長對兒童畫的認識不同,給孩子選擇的老師不同。一個是畫什麼像什麼>每天圍着技巧“纏繞”的,眼看着“進步”的;一個是在老師啟發下逐漸“進戲”找到感覺的,學生心緒沁浸在自己想象世界裏的,畫出了自我,畫出了個性,畫出了對生活的理解。這些符號是從自己心裏流淌出來的,畫面感情純真,想象豐富,很有感覺,不但有想象,而且更有創造,但是並不太像。這兩種方法造就了兩種思路,兩種想法,兩種感覺,兩種體驗,兩種追求。在這兩種方法的一開始,由於他們去向不同,就註定了他們以後的道不同,終點不同。這在當初家長給孩子報班時能想到嗎?

幼兒美術教育觀念與方法看似有很多,其實,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強調學,認為不學技法永遠不會畫,向孩子灌輸成人的繪畫經驗和成功的範例。另一種關注幼兒的自然生長規律,重視自然教肓,強調畫法要符合兒童的天性和用遊戲的方法,對孩子只是給予合適的幫助,尊重兒童的想法,發展好兒童的個性愛好。第一種方法是在學別人,第二種方法是在找自己,學別人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思維和主見。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主張,用生活的經驗來教育,是學生最為喜歡的方法,也是教肓效果最好的方法。但直到現在我們的教肓也沒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美術教育過於強調以學科為主,以美術技能為重點而忽略了學生對生活的直接感受,脱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只有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畫出自己的生活,畫出自己的感受才是快樂的。

送孩子學畫的家長,大多看慣了自己小時候畫的模樣,認為畫的像就是學得成功,已不接受自己的孩子看似亂畫的作品。實際上,這是兩種認識觀念的不同,前者學的是一種技巧,後者是一種思維方式,培養的目標不一樣。如果教師與家長不能取得在認識上的一致,溝通是非常困難的。家長送學生的目的是“畫啥像啥”,希望教師好好的教!而教師的努力方向是,在教學中發現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尊重並保護好孩子的個性,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這裏,老師的角色並不是“教育者”而是個“幫忙的”或“引路人”。這兩種在觀念上的分歧等於兩個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比如,進來二十個學生,老師想的是怎麼把他們引導成二十個各有各的畫的模樣,而不是統一的面貌和“整齊的步伐”。在這種思維方式下,浪有可能一開始孩子來時畫得還挺像,經老師一輔導,反而畫得“一塌糊塗”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老師打亂了孩子原來的方法,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這時畫的畫如果不亂那倒是怪事了。在這個事上,家長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老師,而老師卻沒有其他選擇。

孩子的畫越是畫得自由,越是不能要求孩子要畫像物體,孩子強調的是他的感受與理解,而不怎麼注意物體的像與不像。我們家長千萬不要用“畫得要像”來約束孩子的想象了。“畫得要像”是成人的感覺和理解,幼兒畫得不像卻是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或感受,幼兒畫得不像是正常的,畫得像卻是“填鴨式”教學帶來的結果。

如果小朋友唱着跳着一臉幸福地走出畫室,不用看作品就能感覺到這堂美術課是成功的,那是個傳遞幸福生成快樂的地方,讓孩子們開心是美術教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我們成人千萬不要把世間的功利、成績、虛榮、爭勝、拜金、浮躁等有意無意地傳達給10歲前的孩子,特別是幼兒,更不要用這些玷污了孩子們的純真稚氣。他們這個年齡過得越“傻”,越幼稚,越有孩子氣,越“不懂事”,越不通人間世故,以後的發展就越好,空間越大,潛力越大。成熟早的果子是不好吃的。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11

為了增強美術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促動相互間的交流、切磋,更好的服務於教學,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利用這個假期,在安徽xx組織了“xx年全國美術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班”我和xx、xx三位老師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

x月xx日,美術教育改革實驗學校經驗交流與研討,會議由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xx會長主持,國家教育部藝術司xx處長也參與了此次會議,會議中我和xx老師就我校陶藝課程的開發情況作了一個彙報,在看了我校孩子們的陶藝作品照片後,x處長高度肯定了我校的陶藝教學,説在全國這麼多省市當中,一個學校能有這麼多美術老師都投入陶藝教學、全校這麼多孩子都參與到陶藝課程中的學校很少。x會長也在聽完我們的彙報後發言,他記住了湖南長沙有一個陶藝教學的學校,並被老師們的敬業精神感動了,他也記住了孩子們的作品——“大嘴巴”。我校的陶藝教學能夠在全國最高級別的美術教育會議當中被專家們肯定,我們高興不已,讓我們對我校的陶藝教學充滿了信心,也認定了方向。

x月x日,是由廣州美術學院藝術部院長油畫畫家xx老師,現任教於xx大學的水彩畫家xx為我們現場示範寫生,兩位老師都是畫了整整半天,他們那種全身心的投入和對藝術的卓越追求感動了會場幾百位來至全國的美術教師。

x月x日至x日,參會的美術教師們以小組形式分別赴安徽的xx、xx、xx等地寫生交流。白天不管是下雨還是烈日我們都是6點鐘起牀相約户外寫生,晚上,我們進行討論和總結,相互點評。

為期十天的美術寫生在“中國畫裏的鄉村”——安徽境內悄然展開,緊張又充實地度過,完美結束。到了我們該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剛覺得和這裏有了熟悉的感覺之後我們就得離開了,仍然難忘那些小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還有村裏人的純樸、善良、厚道,還真有點依依不捨的感覺。通過這次的寫生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收穫了很多,真的挺感謝有這麼一次外地寫生的機會,希望以後還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美術欣賞心得體會 篇12

新時期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就美術課課堂教學方法及評價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慾望。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裏,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訓練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或採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敢畫,勇於表現自我個性。

對學生來説。美術創作有着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繪畫中的勇於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方法上説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他們增強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各自的才能,引導他們把創新的意識表現在紙上;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喜歡提問學生,及時瞭解他們的構思想法,引導他們將之表現在創作中。評價時,儘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別一張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毫無目的地放任學生自由發展。那樣會使他們盲目地在原有基礎重複不前。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徵表現等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在繪畫中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為觀察對象。而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寫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素材,儲存了大量的形象,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

2、啟發富於想象的構想

愛好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我常常提出問題並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啟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繫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以探究為主,讓學生探究線條的變化,不要刻意的去強調畫面的內容的優劣,評價以肯定為主。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讓學生儘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着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裏的大膽想象最為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完成美術作業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己設計製作的飛行棋愉快的遊戲,既鞏固了知識,又愉悦了心情,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在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為主,老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己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並且保持他們繪畫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象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