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的作文

  培訓心得體會的作文範文一

培訓心得體會的作文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從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校長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異彩紛呈,講座全面系統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劉華蓉教授報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機和輿論應對和李雯教授的“學校安全工作理論、政策與實踐”,對指導實際工作有較大幫助,使我們不僅瞭解了全國學校安全的現狀,也對如何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處理校園突發事件和應對各種媒體,理解什麼叫“媒治”。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不能心存僥倖。餘祖光副所長的講座,使我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影響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認識,理解了什麼叫“工業文化缺失”。聆聽了孫霄兵副部長對《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的解讀,明白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知道了做為一個人才,不只要懂外語,更要懂國際規則、懂中國國情。

三、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鋭,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孫部長説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借市教育局開展“學習工程”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絡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牢固樹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通過此次培訓,我收穫很多,體會深刻。具體想就有關網絡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1、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

大家知道,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絡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絡所替代,並不意味着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

網絡學習不是讓學生,而是讓課堂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絡學習。

3、按需進修

網絡學習最大的特點是成人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絡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麼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地瞭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絡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網絡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員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傳統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講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然而,好的教師是極少的,如果教師缺乏能動性或素質不高,傳統教育的優勢將消失。遠程式學習中,每門課程一般由優秀教師主持(現在多數採用課程主編與主講教師合一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能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學員在選擇課程的同時也選擇了教師。

網絡學習對我們教學觀念,思想模式的轉變很大,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在這樣一個模式下老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參與。它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是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在信息時代,教師既不會被技術所替代,也不應該再作為傳遞知識的權威。教育技術的發展永遠不會替代教師角色,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在於教師能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脱出來,有精力和時間真正進行以人育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夥伴、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特別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對信息教學系統的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學生應該被看作為待點燃的火把,學生地位應該由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為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繼續教育網,已成為多年來的一種自然習慣。“繼續教育網”像一本磁力很強的教科書,裏面共享信息內容豐富,各類課件製作精良。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為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裏有着良好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線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

對知識的貧乏,就會產生對知識的無知。一位名人説:“認識到我們知識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懶漢最容易做出的辯解,是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託辭罷了。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説,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都一樣,非常公平。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業餘時間怎麼度過。

當今社會的生活,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變得千姿百態。就説網絡吧,有人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學知識,用信息,長才幹,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大好時光“網”費了。有的長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世界”,有的徹夜迷失在所謂“新新人類”的網絡遊戲之中,有的熱衷於與天下網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網”實施各類違法犯罪。這些不是網絡本身的錯,錯的是“入網者”把握不夠好。

我把網上學習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光顧繼續教育網,或調閲課件,或與人交流,或完成作業,或自我檢測,或搜尋信息。網絡學習的關鍵還在與相互的參與。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自主學習和討論式的學習,網絡就給我門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在坐的老師們能在網絡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對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體會,這本身就已經體現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師這個團隊的協作學習精神。

  培訓心得體會的作文範文二

本週星期三、四、五學校舉行了運動會。這也是我進實驗國小參加的第一次運動會,由於不是班主任,我被安排做計時裁判員。剛剛接到這個任務時,我的心裏忐忑不安,因為我在大學裏當過計時裁判員,知道這一任務責任重大,對於成績差不多的選手而言,能否進入決賽或者能否拿到名次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裁判員手裏了,並且這次跟大學裏做裁判還不一樣,大學裏當時我們是三個人掐一個道次,一個、兩個人掐錯了其他人還可以彌補,而這次是一個人掐一個道次,如果掐錯了或者沒掐的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績,所以事先我還是有點緊張的。由於其他幾個都是“老戰士”了,熟門熟路,所以我這個“新戰士”就更加緊張了,在培訓時組長樓老師也特別關照了我幾句,尤其是掐表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

運動會那天,組長樓老師要求我們在早上7:40到達場地。可那天當我七點半到達運動會場地時,只有俞老師一個人在那裏忙碌着。等到快八點了,大家才陸陸續續趕來。終於各就各位了,早上第一個項目60米預賽也正式開始了,我們6個計時員,按照事先分好的每個人按一個道次的成績,我負責記錄5道學生的成績。60米比賽由於距離比較短,所以差距就會比較小,對我們計時的要求也會特別的高,需要我們全神貫注。第一次掐表由於缺乏經驗和準備不足,我比其他幾位計時員反映慢了一拍,記錄成績時我及時和其他道次的幾位“戰友”溝通了一下,也幸好我記得那位學生本身實力有限,他的成績也不是特別理想,在小組墊底,給了我一個犯錯的空間。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我事前的擔心不是杞人憂天,的確,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隨後我及時的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按照樓老師的要求和其他“戰友”的提醒,很好的完成了60米預賽的計時任務,其中偶爾也會犯一兩次小錯,但總體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成績,這令我十分的開心。隨後的工作我也是越做越得心應手,在比賽中偶爾看到自己班的學生在比賽,想上去加油;看着幾位在操場上奔來奔去為學生加油的班主任,心中不免羨慕;看着攝影師們舉着攝像機在記錄着學生們賽場的英姿,心中癢癢的,但為了裁判員的職責我還是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上午的比賽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忽然發現整整一個上午我們都沒有好好地休息一下,甚至連聊天的時間都沒有,大家都認真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其實在知道安排分工時,就有一些老教師説過,計時是最辛苦的,從開始一直到最後,沒有休息的時間。一開始我不相信,但經歷了這個上午,我明白了要完成好這個任務,需要耐心和毅力,當然還有要責任心,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學生的成績負責,對得起自己“裁判員”的稱號。在經歷了最艱苦的一個上午的比賽後,之後的比賽顯得輕鬆了不少,因為誤差不會像之前那麼大了,但我們也不敢掉以輕心,終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順利的完成了剩下的比賽。

感受:運動會,對於學生來講,不僅是展示體育能力的場所,也是學習和感受運動精神的場所,有好多學生期待在這裏發揮自己的優勢,證明自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盡己所能,讓孩子們感受拼搏的力量,感受競爭的激烈。同時,運動場上,應該是彰顯公平、公正最好的場所,我們做教師的,應該讓孩子們在運動會上體會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一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自由,每個人也有選擇自己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的自由,但是我們做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希望,以身作則是首要的職業道德。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或者説,我們既然已經從事了這份工作,在工作中,即使我們沒有能力做到最好,但最起碼我們應該努力吧。雖然只是一個計時裁判員,但是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教學也是如此,只有靜心、耐心、用心才能做好,運動會已經結束了,但教學思考永遠不會結束。

標籤:心得體會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