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集錦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心得(集錦15篇)

教師讀書心得1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孩子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孩子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孩子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孩子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孩子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十幾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孩子還是批評孩子,促進孩子進步還是抑制孩子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師讀書心得2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上大學的時候哲學老師給我們推薦過,那時候也只是因為肖川這個人在我們的課堂上被提及,老師順便給我們介紹了一下他的著作,一直都是這樣覺得,雖一直想着什麼時候有時間拜讀一下,可為這本書一直找不出時間,但當這本書放在自己的桌上被讀完的時候,便覺得相見恨晚,所幸,我還是有幸拜讀這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讓作為老師的我少了些許遺憾。

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是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書上是直接給我答案嗎?或者,通過自己的概括能找出答案嗎?顯然不是!本書分為七章,依次為:理想的教育、受過教育的人、教師與知識分子、師生之間、讀書 作文 修身、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每一章節的文章不多,多為一些大師的作品,但是每一篇大師的作品後面都有肖川教授的經典品悟,這就是精華,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的答案。

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在教學中要有真情。“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真情是教師專業成長中博愛的體現,也是高品質教育必然的最高要求。肖川教授獨具匠心地引領我們重新面對教育中的愛。龍應台女士在《孩子,你漫漫來》中就願意坐在石階上為一個年僅5歲的小男孩——王愛蓮等上一輩子,願讓他用笨拙的雙手從從容容地結紮好一個完整的蝴蝶結後,給他獲取成功的希望與驚喜,讓他從未得到蔚藉的心靈得以滿足。請你多給孩子點兒時間和耐心,學會等待和寬容後定能感動他們。相信你的孩子也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好老師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從而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並不斷地努力向上。這就是智慧型教師享受教育的快樂,這就是師生之間博大無私真愛的魅力所在,缺少了這些,我們的教育依舊是事倍功半徒勞的苦差事。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的過程,但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教育的追求還必須充滿真情,必須充滿仁愛之心,沒有真情,沒有對教育的執着追求,那就只能是一種敷衍和應付了。有了愛,今日的教育就會有金燦燦的陽光,有了愛,孩子們的明天就會變得更美好,有了愛,孩子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充實。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讀書心得3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到了民主對於教育的重要性,在國小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也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覺得老師比較親近。這樣學生就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和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們的狀況,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對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對所教學科,抓住要領,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

教師讀書心得4

青葱的時光裏,似乎總能被一隻飛蟲、一片綠葉、一縷陽光所吸引,呆呆地注視很久。踏上了工作,步步生風,好像越來越無暇關注促使放空的點滴,就連閲讀都大多從紙質書過渡到了電子書。到了學校,要管學生;到了家裏,要管孩子,自己睡前的閲讀常被瞌睡影響,委實蝸牛龜速了些。於是,我的每日閲讀慢慢落實到了校車上,儘管這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習慣,卻讓我能日有所獲。

工作初時,常啃一些教學專著,努力提升着自己的教學管理能力。但父親常説,我的思維淺顯了些,應該跳出鍾愛之圈,多多泛讀,加深自己的思維廣度和深度。自從老爺子掌握了微信,加入了一個個小文藝、老憤青的圈子,傷痕派、纏綿派不斷推送,我在校車上的閲讀內容日益豐盈起來,很是要感謝父親一番的。

假期中,開始研讀四年級的《12歲以前的語文》,陷入了“老莊”哲學之中。暑假快結束的時候,父親推送了我南懷瑾的《老子他説》,在校車上打開了我的視野,調整了我的心態。在品讀儒家、道家的融會交錯中,我漫讀着《老子他説》,遐思着《論語》,漸漸有了“君子不器,師者若愚”的一點感悟。

“君子不器”應屬儒家學派,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意謂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微信圈裏曾經火爆一時的貼子——老師的角色。特摘抄如下:

老師可以當警察:因為整天在班裏破案;

老師可以當主持人:因為整天為公開課想遊戲和花招;

老師可以當演員:因為一會態度和藹,一會暴跳如雷;

老師可以當清潔工:因為整天掃地、擦玻璃;

老師可以搞工藝美術:因為整天抄黑板報、寫黑板;

老師可以當作家:因為整天寫計劃和論文;

教師可以當圖書管理員:因為要管理班級圖書,登記借閲情況

教師可以當會計:整天為學校收這個費那個費,學雜費、實踐費、午餐費、雜誌費……

老師還可以到市場上叫賣東西:因為練出了高音和厚臉皮。

可以説,老師完全符合“君子不器”的定義,一種職業練就多種技能,怪不得不少婆婆想找個老師媳婦,美好的想法——能幹。可是,這麼多的角色在互換中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的,這時就需要老子的“愚”了。在《老子》的不少語詞中都有“愚”的身影,“使民無知無慾”是為“愚”也,“絕聖棄智”是為“愚”也,“俗人昭昭,我獨昏昏”是為“愚”也,那麼難道説老子真的是“愚人之心哉”嗎?不,絕不是的。這裏的“愚”不是蠢笨,而應為赤子情懷,人之初的那份善、那份真、那麼美,而教師的職業是很需要這份“愚”的。

記得以前看琦君寫她的外祖父,是私塾老師,又是義務郎中,對一切人都親切和氣,甚至連螞蟻、蟲類都要“保護”,他抓到小偷也不打罵,反而送小偷兩塊銀元叫他做生意以改邪歸正;為了“最蹩腳”的戲班子能演下去,他特地帶外孫女頂風冒雪去“捧場”,“拼命拍手叫好”,最後還給戲班子一塊銀元,“讓他們買壺酒,買斤肉暖暖腸胃,天太冷了”;他因材施教,寓教於樂,希望把染有壞習慣的五叔教育成為力求上進的青年…… 琦君筆下白鬍須的外祖父是那麼鮮活而令後輩敬仰,就源自於他的那份真真切切的“愚”。

教師的那份“愚”或許就是“師德”,就是那一腔的教育激情,抱着“春蠶到死絲方盡”的信念,紮根講台,探究成長;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領着學生跑、陪着學生走、推着學生趕;雖無血緣親情,卻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扼腕常歎息。要做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必要擅於走入學生之間,捕捉學生的奇思妙想,揣摩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學生的煩惱憂傷;必要不斷學習,緊跟時代的腳步,提升自我的積澱;必要愛好廣泛,視野涉及各個領域,各科都有所涉獵;必要用一顆熾熱的真心與廣博的知識贏得了學生的信賴,方能成全這亦師亦友的師生之緣。要達到這些境界,靠利、靠名為動力肯定是不夠的,要靠師者的那顆初心,那跳動着的熾熱的教育靈魂。

我不太願意多看教師的抱怨之貼,因為問題在那裏,怨天尤人式的碎碎念實在多説無益,破壞了自己的心態,只會將事情引向灰暗化。教育的事業不可能完滿,我們都在追求不完滿中的圓滿。教育的問題要克服絕非一朝一夕,絕非個人所能力挽狂瀾的,但不必失望——子規半夜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我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守着自己的底線和操守,嘗試並堅持我們認為對學生成長有用的東西。同事常有人問:“我們要給學生怎樣的語文?”個人覺得,不必用華麗的辭藻,高深的理論來註解。我們所要給予學生的語文,可以是盡我所能的給予我所知道的一切,打開他們的視野之窗,幫助其建構出語文基石,讓他們敢於表達,並能清楚地傳遞給他人。

我不是最棒的老師,我們的學生也不一定是最棒的學生,但本着真誠之心,我執教,他求教,他以我為一日之師,我以他為一字之師,教學相長足以快慰平生,而其中各種酸甜苦辣鹹,子非魚,魚非吾,何必非得“小葱拌豆腐”呢?

聽聞,有人對於我們這羣人相逢贊之認真,背後諷為*帽。那又如何?汝之有餘,吾獨若遺,各走所途,自享其樂。我沒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層次,但望着講台下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想着它們背後一顆顆牽掛的心,身為人母,家中幼子亦將入學,將心比心,不敢有負,不能有負,不得有負。故君子不器,師者若愚,坦然處之,安之若素。同行否?邀君上下求索!

教師讀書心得5

從事幼教10年有餘,我對於教研活動的認識一直都覺得其高高在上,距離自己特別的遙遠。説起教研以前覺得都是專家在做,我們一線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看好孩子,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能收集一手的活動資料但不知如何讓開展,無從下手。今年暑期的讀書活動當我發現《幼兒教師如何做研究》時,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希望在這個炎炎暑假這本書能帶給我絲絲涼意伴我突破做研究的瓶頸。

此書一入手,大體翻看了一下目錄共分為三部分《方法篇》、《團隊篇》、《成長篇》。《方法篇》講述的是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觀察法、訪談法、案例研究法、調查問卷法、行動研究法和實驗法等等。這些方法我們在平時也會經常用到,但無法將這些方法用到研究幼兒、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教師自身的教育行為的有效性上。説説前段時間幼兒園進行了案例撰寫徵集活動,為了撰寫案例我們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最後撰寫的內容還無血無肉。

通過拜讀此書中朱蘇靜、陳琦兩位老師撰寫的案例,我找到了差距觀察不夠自己確切地説是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態度、動機、需要等觀察不夠細緻,有時我們對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行為的處理太過武斷,沒有傾聽孩子的聲音或對事件瞭解不夠全面。在我觀察的《左手右手》體驗館中,我有時候看到幼兒將整個場館弄的亂七八糟,有時讓幼兒馬上收拾,有時把孩子引導另一個老師滿意的活動中,而沒有在這混亂中多問、多引導、多發現這其中孩子的想法。

通過學習了説中提到的“走進案例研究法”,我及時反思自己在觀察孩子活動、撰寫案例的過程中另一個不足就是觀察有餘而反思不足。案例研究是教師通過記錄身邊真實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或驚喜,從而尋找規律或問題產生的根源,從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方法。還説我們的區域活動,本學期為了迎接園領導的檢查,我們把區角材料投放的可算是玲琅滿目。檢查過後本以為孩子們會留戀忘返於我們的各個區角當中,但事與願違。

我們以為小班孩子掌握不了各種材料的玩法,教師們都對孩子們苦口婆心的指導,孩子們興趣依然不是很大,我們不停的更換各種材料希望能調動起孩子們的活動積極性,但收效甚微。當時我們只考慮到材料的原因而沒有反思教師在區域活動指導方面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問題等等。

在這本書的《團隊篇》中着重介紹了四種常見的教研模式:問題式教研、診斷式教研、課例式教研、沙龍式教研,展現了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是如何藉助團隊的力量加速成長的。書中對每種教師介紹詳實並且在每種教研方法後面都附有真實的案例。切實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我們幼兒園也在摸索着開展各種的教研活動,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將自己幼兒園的實際與書中提到的方法相結合探索出適合我園的教研興園之路。

“成長篇”中展現的是幼兒園的一線教師在教科研中的收穫和成長,她們有的是新手,有的是青年教師,有的是骨幹教師但她們都工作在幼兒園的一線在這個羣體中我們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榜樣。

阿里巴巴説:“芝麻開門!”藏着寶藏的大門就會打開。幼兒園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是否也有如此神奇的咒語?只要掌握研究孩子、研究教學的方法,我們也能實現成長的芝麻開門。

教師讀書心得6

暑假,學校分給每位老師一本書,我讀的書是《在與眾不同的教室裏》。下面是我讀此書的心得體會:

此書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每位名師都有各自的風格,8位名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們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為他們各自的教育教學工作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這8位名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當數號稱"美國最好的老師"萊福。艾斯奎斯。

當一名教師傾其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時,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知道美國傳奇教師萊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國眾多的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萊福。艾斯奎斯一般給人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聽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人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的名師。

他每天工作12小時,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主動教學生高等數學,讓學生閲讀原版文學名著,給學生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甚至在課間教學生彈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總是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行政老師,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時工作時段的,8小時之外,他們同樣做着學校裏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寒暑假和雙休日對老師們來説是最好的休息時間,可是對他們來説,卻是最好的幹工作的時間。我在暑假,經常來學校鍛鍊身體,看到學校行政和部分老師,幾乎是天天來校工作,尤其是我們的陳校長,在暑假裏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幹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來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強付出,同書裏的美國名師萊福。艾斯奎斯是一樣的!學校行政這麼超付出的工作,他們不分時間的默默付出,是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為了保證開學後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學生在新學期裏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他們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好榜樣,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強的付出,有這種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我們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説的"成功無捷徑"、"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艾斯奎斯曾經"頭髮着火還在教"!在一堂化學課上,一個學生點不着酒精燈,其它同學都要求進行下一步實驗,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親自幫她點,但無意中把自己的頭髮給點燃了,要不是孩子們叫了起來,艾斯奎斯還不知道。他説,"雖然這樣很可笑,但我真的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大方向是對的——孩子們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忽略。"這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做教師的意義,教師要真正熱愛你的學生,就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而不是走過場,假惺惺地説要幫學生,心裏卻不太情願。我們只有源自內心地幫助學生,努力達到象艾斯奎斯這樣的境界,這樣,我們將會是真正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的,也會成為一名極其優秀的、學生都喜愛的好老師。

艾斯奎斯説:"在國小階段,對兒童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各年級的教師",因為他們在國小階段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為了兒童最好地成長,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起着最好的、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職業操守,全身心地工作,發揮各自的崗位作用,為教育事業多多奉獻出自身力量。 第4篇: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雖然參與教學的概念比較容易理解,其操作看上去也不難,但在真實的教學中使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參與教學的開展需要一系列條件的支持,包括物力與人力資源,管理方式與制度,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等等。

人力資源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與學説到底是人的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活動,離開師生的參與,教學活動也就無從開展。認識這些學生資源的荒廢現象,是參與教學開發人力資源的起點。

參與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干預和課堂控制比傳統教學要"弱"了一些,學生自由活動

的空間大了,討論的機會多了。但這並不意味着參與教學是不強調課堂秩序,紀律的一種教學模式,相反,參與教學的順利開展恰恰是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持的。不過,適應參與教學的制度是與傳統的制度有

很大不同的,這就使得參與教學的制度有一個建立,完善和內化,甚至超越的過程。

教師讀書心得7

書籍是知識的海洋。閲讀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們的生活。閲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道德,改善一個人的思想,鍛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閲讀,我們瞭解生活的真諦,陶冶情操。堅持閲讀是教師的最低專業底線,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閲讀才能超越“工匠”的侷限,不斷提高自己,提高生活品位,促進專業發展。閲讀可以促進教師的精神成長。

人們,最可怕的是靈魂的空虛和精神的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每個人都把目光和精力轉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結果,靈魂在萎縮和空虛,世界上只剩下一個忙碌的身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什麼比這更悲哀的了。避免陷入這一困境的最可行方法更可悲情境是閲讀。

書籍將使教師不再願意平庸庸俗。書籍中那些充滿活力和智慧的大師們的言辭和超然的情感將使我們變得極其開放、靈活、開放、樂觀和豁達。一個遠離書籍的人,無論他如何刻意地包裝書籍,總是很難做到瀟灑。只有通過書籍的滲透,才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

當我們獨處時,享受閲讀的樂趣,享受閲讀帶來的優雅和風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活時,享受閲讀的魅力。這時,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書中金色的思想和奇妙的智慧是支撐生命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這是一場災難;對書籍力量的無限信念是我的教育信念的真正含義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史就是他的閲讀史。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教師必須通過閲讀來發展和超越自己。

閲讀可以讓教師成長專業智慧。閲讀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常規。它很少靈活,但有許多不確定性。如果你不閲讀,你就不瞭解當今教育觀念的巨大變化、教育形勢的快速發展、你的教學觀念落後的程度以及你過去的教學是多麼的悲哀和可笑。只要你讀了它,你就會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你的心就會更加明亮。

閲讀《教育改革理論》、《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總結》、《哲學、文學、歷史、科學》等,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我概念、自我教育和教學實踐,把閲讀與思考結合起來,閲讀與教學、閲讀與研究等。如果你讀更多的書,提高你的理解力,你將有一個實踐的方向。有了信心和力量,你就能讓你的教學充滿智慧和創造的魔力。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應該培養聰明的人才,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聰明的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8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説過:“做老師最本質,甚至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愛孩子。”這種道德要求教師要以愛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好。但是,他們不應該選擇所有“愛學生”作為一般崇高的師德。他們必須看老師愛學生的動機和方法是否正確,尤其是老師愛的效果。正如敬愛的周總理所説,我們要“愛學生,教好學生”。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怎麼辦?説説何士德。為此,相互信任現在是人們所説的“熱愛生活”的幾種表現形式。我來説説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老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

有的老師抱着“善待學生而不是給好面子”的態度,批評和斥責學習和道德行為不夠好的學生,甚至變相使用體罰和體罰,適得其反。因為青少年非常叛逆,老師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老師,讓他們的道德行為更加放蕩,失去爭取進步的信心。我記得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厭學,上課經常走神或者做小動作,對作業極度迷茫,甚至根本不做。我多次直接嚴厲地批評過他。沒想到他不悔改,反而變得更加抑鬱,看起來無精打采,無動於衷。差點暈倒。之後我冷靜下來,回憶自己的言行,才驚訝於自己對他的態度太過極端簡單草率。後來我又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和揣摩他,抓住他愛讚美的特點,試圖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重複他的老問題時,我沒有一味地批評他,而是迴避了這件事,稱讚他愛大腦,聲音洪亮。就這樣,他入迷了,坐直了,注意力也集中了。他在那堂課上正確大聲地回答了問題,課後也做得很好。

所以,經歷和教訓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師不應該輕易批評學生,也不應該用抄襲、背罰、體罰等單調的懲罰來對付學生,因為這種行為表面上看似“情深”,實則表現出“恨”的行為,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有獨立人格尊嚴和做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很貴或者説是在踐踏老師。學生會有更挑剔、更受懲罰、更傾向於與老師作對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不尊重態度和行為應該受到懲罰。

第二,老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胖”的愛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檢測教育結果的手段,考試是為教育服務的。但是,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和評價教育結果,並以此為基礎,可以區分不同學校的教育效果,決定學生的入學率。於是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大部分老師很大程度上使用了海問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喘不過氣來,但老師們卻不為所動,依然孜孜不倦地收集資料,絞盡腦汁,不斷出題,讓學生們沒日沒夜地去做!一定要!一定要!當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老師很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的時候,老師不高興,甚至發脾氣。責備、謾罵、歧視、課業懲罰、體罰等層出不窮。

這種教育只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恐懼,越來越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想象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後可能會感到疲勞。當他們下班回家時,他們可以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音樂和看電視。除了上課時間,學生課後還有很多作業等着他們,連週六週日休息日也不例外:背書和作業很多,所以學生真的比大人還忙,還累!學生長此以往還能吃飯嗎?知識掌握了嗎?這種教育適應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顯而易見。

第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關注優秀和差的學生,而忽視中間學生的愛”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之分,當然也有夾在優差兩端的中學生。有的老師更注重“兩頭”。由於應試教育氾濫,他們片面追求升學率。很多老師總是喜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少數有望開學的“尖子生”一直對他們比較關注和照顧,甚至經常開“小火爐”、“改造後進生”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門和全社會的關注。所以,“愛”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的轉化,是老師不懈的努力,而“中等水平”的學生,能力一般,不起眼,沒有突出的表現,卻不會給老師帶來麻煩,很多老師往往就此作罷。

,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這樣“中間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裏認為“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

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學期,我新接手一個班,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默默無聞,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並且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特別膽小,連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都會臉紅。對此,好也很苦惱,我發現了她的這個弱點以後,特意選她為語文科代表,早讀要她創造出頭露面的機會,女孩的心裏感動極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她變了,變得活潑開朗,膽子也大了許多,對班級的工作熱情參與,對各類活動,比賽都積極投入,學習成績也有驚人的進步,一位教育家説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羣,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着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

教師對學生的“愛”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裏存在着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有不少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教師如何愛學生?我想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好“愛”的藝術,用好自己神聖的愛。

第一,愛應該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愛。教師不僅要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要愛學習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對於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發現其優點,找出愛的理由,用真心去愛他們,用熱情去感化他們。

第二,愛應該是細膩的,要做到無微不至的愛。學生是人,是一個多樣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用真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與痛苦,讓他們體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

第三,愛應該是嚴峻的,要做到剛柔相濟的愛。教師愛學生並不是無要求的愛,並不是爺爺奶奶式的愛,並不是無限的愛。愛中有要求,愛中有希望,愛中有原則。

顯然,教師對學生愛的正確動機,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師愛,是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教師要力求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理,這樣,才能把正確的愛生動機和真正教好學生效果統一起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這樣努力去做的教師,才堪稱師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做一個真正有愛的國小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更需要廣博的知識。“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無疑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也是我終身從教所追求的目標。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十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師讀書心得10

當夕陽西下手捧一杯清茶,看着晚霞,思索起人生:什麼是幸福?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每個人的心理都有自己的標準。幸福是人生永恆的追求,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感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當我讀完這本《做個幸福的教師》後就會明白。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和追求。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不能被物質和金錢所左右。或許支教的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們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煤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外人看來他們有錢、揮霍無度很羨慕,看似很幸福,我認為他們揮霍無度的人生是空虛的表現,心理沒有了追求只有用金錢來虛度人生這些不要羨慕。而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有了人生的目標;人生有了目標,就會有追求;有了追求就會過的充實,你就會感到幸福。感到幸福了對工作就有了熱情;有了熱情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並幸福着。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付出和回報確實很難輕言幸福,在物質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桃李滿天下所帶來的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這種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讀書、學習。從讀書、學習中充實自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才能跟上教育的不斷改革;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的國小教師。有人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有這樣的時間不如出去玩,玩才是幸福的享受。我認為:當你鞠一杯清茶,手捧一本書慢慢品讀時,書會把你帶入另一個世界,讓你從貧窮變得富有,從一無所知到擁有整個世界;你會懂得人生的幸福來自哪裏,來自於你的心裏:你所擁有的、你所付出的、你所享受的。我付出了對家人、朋友、學生的愛,我就擁有了家人、朋友、和學生的愛,我享受了對

他們的愛和他們對我的愛。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如果你知道愛護幸福就離你更近。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夏日的井水,讓對知識的飢渴着暢所欲“飲”;是雨後的朝陽,用知識的光芒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是心靈的雞湯,去滋養每一個瘦弱的心靈;是人生的指向標,讓每一個迷途着找到方向。能做到一個這樣的教師,我無悔、驕傲!

教師讀書心得11

在其他老師已經看了此書並把讀書心得寫好放在blog的時候,我還在忙鎮文藝匯演的排練而耽誤了對此書的閲讀。第一次聽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在今年教師節當天教師會議,校長作為教師節送給每個老師的禮物。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我仔細閲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説是屈指可數.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所執教的學科--音樂,很多歌曲來源於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在上網、看電視的同時,留心傾聽,那麼很多歌曲就會哼唱,這裏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

樂於觀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可隨着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興趣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我們實際的教學生活,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要讓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學習的歡樂。學生沒有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天賦、才能、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學習。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情。我也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着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延續着。

我們要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説都是關鍵的,但是,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不管理解不理解,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繫的因素決定的。"

提高教學技巧,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學術水平。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了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許這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應該如何去閲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如何通過向老教師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爭取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科.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閲讀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讀書心得12

近期我拜讀了由彭紹東教授撰寫的《信息技術教育學》,該書共十三章六十多萬字,從一個全新視角建立了信息技術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該書知識體系全面,邏輯體系嚴密,讀後讓我瞭解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論、發展論、課程與目標論、過程與原則論、方法與模式論、人本論、技能論、資源論、病理論、實踐論、未來論等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幫助很大,讓我受益匪淺。

一、該書具有五個特點

其一,體系較完整。該書的概念體系明確,技能體系有序,教學體系靈活。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學科與課程體系。

其二,原創性比較好。該書的許多章節都有其獨到見解。其中,關於信息素質的界定與信息技術教育本質的探討,有一定深度;關於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材、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關於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論、人本論、資源論、病理論、未來論的研究,為我們開闢了新領域。其第十三章第三節內容,屬我國教育界在機器人教育領域的首次理論探討。

其三,理論價值較大。該書提出的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較科學、先進。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教育是指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培養信息素質,促進學與教優化的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學是一門研究信息技術教育現象、本質和規律,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學。它是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進一步深化的產物,是現代教育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屬學科教育學性質。書中關於我國網絡教育發展戰略、智能學件、教育技術命題、廣義蒙太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及有關雜誌上發表、交流,產生了良好影響。

其四,實用性較強。該書作者在湖南師大率先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學》本科必修課和校選修課。教學中他特別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深受學生歡迎。書中關於信息技術教育技能論、實踐論的闡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該書的實用性還表現在,不僅適合用作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計算機專業教材,也可用作其他專業及在職教師培訓教材。

其五,拓展面較寬。該書的研究,為我國走出了一條信息技術教育的探索之路。

讀完本書,具備了相關的理論知識,才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讓我付諸於實踐,使自己的教學遊刃有餘。

二、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新思考

新學期開始,我拿起教材翻閲,惆悵不時泛起。且看我們的教材:要求學生按照標準指法練習鍵盤,學習用Word編排一篇漂亮的文檔,學習用PowerPoint做幾頁幻燈片等等,所有的目標都是學習操作!滿足於完成一個文檔的編排!我教信息技術已經幾年了,深知信息技術應用的奧妙所在,如果僅僅是學習操作,我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花費時間的,我的同行們也都是這個觀點。現在我要教別人的孩子學習信息技術了,如果跟隨教材這樣去教學生,我是決不情願的。因而我不得不思考,信息技術課程該教學生些什麼呢?

於是我檢索了一些發達國家如美、英、澳等國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做法,其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美國的國家教育技術標準,該標準在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應達到的標準中列出了10條,但有7條是關於利用工具幹什麼的,而不是説要學會什麼技術操作。

教師讀書心得13

最近幾個月,我有幸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用心閲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產生共鳴,受益匪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字裏行間都真誠地表述着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反思自己的教學,下面我結合本書,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教師要注重知識獲取的過程。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隨着時代的進步,小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課堂上與教師唱反調的學生大有人在,教師説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卻爭論不休,仔細想想,學生也是有理有據,有着自己的判斷與認識。教師如果非要一錘定音,那豈不是磨滅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嗎?如果教師能退一步,和學生一起探討,自己也會學到許多。課堂上,當教師在傳授知識出現錯誤時,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教師要善於學習。

教師要善於學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那些有德之人,有淵博知識的人,我們要把他們當成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的長處,以補自己的短處。一個教師羣體中,個體的知識結構是不同的,年長的教師經驗豐富,年輕的教師朝氣蓬勃,富有創造精神,可以説各有所長。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來説,論教育教學經驗,與年長教師比起來,真是相差甚遠。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創造的同時,能吸取一些經驗,豈不是自己的教學會更有吸引力。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閲讀,明確閲讀的重要性。

教師面對的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心靈是極其脆弱的,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尊嚴感。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啟迪着我,看過後,我由衷地説:“蘇霍姆林斯基真偉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課上、課下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最先吸引我的是《要使知識“活起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

我以前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很多,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覺得操作起來確實困難。但是,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某些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記住要背的化學概念、一下子理解某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好基礎。

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閲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説閲讀對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説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閲讀”、“就像音樂家不隨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覆閲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激發他們去閲讀,閲讀是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字寫得好壞,既取決於兒童閲讀得怎樣,也取決於他們閲讀的數量”、“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閲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閲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像這樣的句子在整冊書中隨處可見。從而,我也給我的學生強調閲讀的重要性,讓他們多閲讀,多思考,多多學習新知識。

我還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説當孩子缺乏自信時,我們不要吝嗇讚美和表揚;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輕易責怪;當孩子拘謹時,要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説話。即便優點是那麼微小,也要讓孩子覺得成功並不那麼遙遠,從中嚐到成功的體驗,讓學生體驗被賞識的快樂。另外,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作為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持之以恆地讀書,今後,我一定會每天堅持下去,多讀書,讀好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睿智真的讓我折服,他的話,猶如一把金鑰匙,在實際工作中,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只要靈活運用這把“金鑰匙”,相信我們一定能更科學地藝術地解決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説,一點也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在此,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點感受,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反思,去聆聽!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食糧!

教師讀書心得14

作為一名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師,雖然在進行教學工作之前參加了縣局主辦的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系統的學習了一些教學方面的知識,但通過這三年來的教學實踐感到崗前培訓學到的那些教育理論知識過於理論化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學活動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邊摸索邊實踐,感覺力氣花了不少,但教學效果並不太理想,因此我迫切需要得到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指點以便我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同時總結出一種適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逢此時,學校組織開展了一次讀書活動,我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和技能匱乏的狀況,選擇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國小語文》這本書。讀書中,我深深地感到,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使用是多麼重要。

多媒體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所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是能夠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它具有很強的表現能力與闡釋功能,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微觀與宏觀的限制,既可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經驗範圍,又可對學生闡釋深奧的理論知識,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強化學生的邏輯訓練。總之,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既提供了具體的感性材料,又建構了抽象的理性環境。

在對具體而抽象的語言,特別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憑藉日新月異的電腦應用技術,以時空切換、大小切換、深淺切換、虛實切換等途徑與手段,能夠做到動靜結合,並以其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的優勢,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理論的演繹和技能的訓練,效果顯著地促進學生認知活動由感性向理性的飛躍。多媒體教學還可以通過圖文並茂、聲畫結合的樣式與方式,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功能,調動學生的非智力機能參與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以較少的時間獲取了較大的效益。

總之,多媒體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是多方面的。它突破了以往學習信息表現單一化的侷限,有機地將文字、數字、圖象、聲音、動畫等結合起來,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性與主觀能動性,既可展開羣體教學,還可進行個別教學,使到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多媒體教學的上述功效,還可以打破傳統教學那種封閉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我國教育具有重視基礎知識傳授、基本技能訓練的優良傳統,但也存在不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弊病。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近一個時期以來,形成了“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被什麼”的教學傾向,更使到上述弊病癒演愈烈,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媒體教學恰恰是促使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師讀書心得15

教學中,我們經常目睹這樣的現象,學生寫兩遍就能記住的字,也非要寫十遍不可;有的教材上的習題還沒有弄清楚,卻忙着做試卷,更有的學生,整天埋頭在書堆裏,成績卻不好。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魏書生與民主教育》一書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效率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假如,我們的學生都懂得在勞動前分析一下勞動所產生的效果如何再做,都知道計算時間的利用率,那麼,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減輕很多負擔。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從長遠的觀點看,特別是在當前知識陳舊率高,知識量激增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

這是一件無常規可循的事。魏書生老師講了這樣一個公式:效率=(勞動量—無效勞動時間)/時間,在單位時間內增大勞動量,需注意4點:減少猶豫時間,明確任務。持之以恆,形成習慣。利用生物鐘的規律。訂計劃,做總結。增大勞動量,減少無效勞動,這都説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增大分子的問題。分子固定時,如何縮小分母呢?他們做了3件事:

1、儘可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產生興趣。

2、用意志力約束注意力。

3、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造成一種競賽的氣氛。

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工作節奏快,有效無效因人而異。在新內便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生進入社會後,才能適應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實事,做有效的,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社會的事。

標籤:集錦 教師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