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中秋節心得體會

中秋節心得體會1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裏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

中秋節心得體會

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説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兩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説,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温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歎,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温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心得體會2

又是一箇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裏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

那麼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説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瞭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麼,一時刻又説不下去。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漵氬槐有些什麼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着説:“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蔘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佔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説: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着,底下還有“紅袍”襯着——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複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裏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裏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秋節心得體會3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着多與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以為見面時機多着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歎流年似水,更歎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着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自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願而發作改動;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裏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於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着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裏,而卻又無法擺脱孤獨這一形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餘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着寫着,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願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4

中秋團圓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餚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感慨,提筆留記錄。願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説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好像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應該幸福的度過、快樂的享受,現在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團聚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熱鬧鬧。

一聽説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準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着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工作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儘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佔據着,做的飯也不管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開始忙碌準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着門口,期待着兒女突然就出現在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待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受,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希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準備時就好像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台邊,廚櫃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着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間,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期待這樣的團聚,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長時間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設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期待,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終於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高興地吃着,邊開心地聊着,氣氛非常温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順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裏咽,因為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暢,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要我們高興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奉獻。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幹完了。別把衣服弄髒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説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當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勞累,精心準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後還是一桌,因為生活好了,大家肚裏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鮮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捨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製造的“麻煩”.雖然如此父母還是希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感慨。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際行動呢?有,我們是在努力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回報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的確是這樣,我們對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説愛是輪迴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

我們要與父母的角色進行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索取父母的愛,他們現在應該享受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要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心,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實在,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回報才讓我們心安。願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心,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籠罩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地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心得體會5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今年我們可沒有這麼幸運了,從早上起天空中就飄灑着濛濛細雨,天陰沉沉的。看來我們今天晚上無法看到那皎潔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們一家人圍成一桌吃着團圓飯,開開心心地聊着天,我和弟弟吃着圓圓的月餅,不時地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飯,我和姥爺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來到了漢江邊賞月。“出來了,出來了”我興奮地叫起來。月亮從雲層中露出頭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着白色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明月嵌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彷彿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孤單地哭泣,她雙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親人。這時,姥爺叫住了我,“快看那裏,好美呀!”原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個水中月,江水倒映着周圍的燈光,再襯托着美麗的圓月,真像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詩一首:中秋賞月月兒圓,湖水映色月極鮮。悠悠長河似畫卷,我們一家共嬋娟。眾人一聽,連誇我説“不錯嘛,興致蠻高,還能作詩了。”我得意地笑了……多麼難忘的中秋夜啊!

這個中秋節雖説有些遺憾,沒有見到嫦娥姐姐,但我過得同樣愉快,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節,團團圓圓吃飯才最重要。

中秋節心得體會6

“八月十五過中秋嘍。”這個熟悉的話語是爸爸傳來的,沒錯。該過中秋了,這可是個中國傳統節日。家家户户都會在這一天晚上吃着月餅,賞着月。我家也不例外,也要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節日,據説中秋節是紀念嫦娥的。不僅有嫦娥,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靠月餅推倒元朝的。這小小的月餅竟有這樣的歷史!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我與家人在一起吃月餅,準備去陽台上去賞月。可是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我們措手不及。月亮沒出來!我和家人十分着急,我急得滿頭大汗。如果我們沒有賞到月的話,這個中秋就過的很失敗啊,可是這有什麼用啊。我和爸爸媽媽就垂頭喪氣的回了屋。

過一會,還沒有完全沒有希望的我走到陽台。我看到了讓我驚訝的一幕,“快來看哪!月亮出來了!”爸爸媽媽很快的跑過來,“真的啊!”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説。

那輪月亮就在天上掛着,皎白如雪。依稀可以看到月亮上的平地和山口,也似乎能看到那個飛向月亮的嫦娥。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但我看到了另一個景象,看到了嫦娥奔月,看到了吳剛砍桂樹。也看到了朱元璋起義??“誒!想什麼呢?”是旁邊的媽媽叫我,月亮被一朵淡雲擋住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回了屋。我久久難以入睡,我複雜的思緒飛向了月亮。

五年級:冷淵深月

中秋節心得體會7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重

北京人才市場 北京找工作

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並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中秋節感想(三)

又是一年中秋時,幾家歡聚幾身單。不知有多少載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單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着多與家人團聚,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下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工作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不從心。

中秋節心得體會8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中秋之夜,閤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可對於孩子們最關注的莫過於今年我能吃到什麼餡的月餅。假期過後孩子們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你吃月餅了嗎?我吃了好多月餅還有怎樣的味道。可當我問道什麼是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孩子們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小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似的,誰也不知道了。那現在由我來告訴你。

所謂傳統的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古詩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中國曆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徵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徵完滿、團圓之意。

至於月餅的來歷一向眾説紛紜,甚至還可與遠古傳説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搭上一點關係。此間説一個公元八世紀時唐明皇的故事。相傳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個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賞月,身旁道士羅公遠變法術,將手杖扔向雲天化為一道長橋,邀玄宗同遊月宮。兩人走過長橋,眼前忽現一座宮院,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再看宮內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宮中嫦娥命宮女捧上可口仙餅讓客人品嚐,並觀賞了天仙們表演的輕歌曼舞。待回到人間,唐明皇命人照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下來。此後,人間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圓月的“月餅”又傳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於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後分賜羣臣共啖,於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雲:“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

中秋節心得體會9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猶記得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詞時,有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所有離家遊子的心聲。老師是這樣解釋這句詞的:'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説,最廣為流傳的便是嫦娥和后羿的愛情>故事了。月餅的由來更是眾説紛紜,相傳,唐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日,帶着千軍鐵騎征討匈奴,大敗匈奴後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高祖獻餅祝賀這一喜事。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從此以後,圓餅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味道也越來越多樣。在中秋佳節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蘇軾就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吃月餅,賞明月是我國人民的一大節日情趣。古來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古人在這個節日,往往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交通的不便,距離的遙遠等等因素,都會導致他們無法與家人團圓,一起邀明月,一起共嬋娟。而今的我們生活在通訊、交通都及其發達的年代,我們可以不用在團圓之日承受相思之苦。然而,我們對於中秋節的情節卻越來越淡了,很少再有人對酒當歌,明月為友了;很少再有人有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了。大部分的人都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喝酒、吃飯、送禮,或者藉着假期去旅行。我們中的許多人藉着這個節日去維繫自己的各種關係,往往忽略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也許他們已做好一桌你最愛吃的菜,買了你最愛吃的月餅,等你回家。我們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工作,父母的白髮不斷的增多,他們是身軀也越來越彎,我們陪伴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遠方的遊子們都歸家吧,去看看年邁的父母,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你們的陪伴。

在這樣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裏,也有許多人無法歸家,還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比如各個項目上的是施工人員,廠區的生產人員……我們要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們,即便沒有回家團聚,但是依然可以與家人'人長久,共嬋娟。'

中秋節心得體會10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並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感想三

又是一年中秋時,幾家歡聚幾身單。不知有多少載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單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着多與家人團聚,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下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工作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不從心。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準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認為見面機會多着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歎流年似水,更歎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候,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忘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刻,我們也該對着這中秋明月,從繁忙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打算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奈。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本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個人的意願而發生改變;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不過是營造一個不凡的氛圍,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一般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裏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起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團聚。月半中秋,團團圓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現在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拆散??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本身就非同一般,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有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可以吃粽子,中秋過後同樣可以吃月餅,因為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歡度日如年,每一天如過年一般度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着別人團聚,自己不免有些孤單。思念??孤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候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裏,而卻又無法擺脱孤單這一狀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希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然而,餘輝之下,只有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着寫着,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福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