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史記心得體會

讀史記心得體會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史記》。這裏記載了皇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多的歷史。我想看看我們國家的歷史是怎樣的,於是就翻開了這本書。

讀史記心得體會

這本書分為5篇,分別是:帝王篇、諸侯篇、文臣武將篇、布衣文人篇、少數民族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帝王篇。

帝王篇裏《堯舜禪讓》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我給你講講吧!五帝中的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吧皇位傳給了摯,摯在主政期間沒有什麼所為。摯死後,放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堯帝。堯帝雖然出身富貴,但是他不像別的富家子弟那樣有很多毛病,他把國家理治的很好。堯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沒有傳給兒子丹朱,而是傳給了舜。堯不是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丹朱實在不成材。堯帝為了陶冶他的性情,發明了一種智力遊戲——圍,傳授給他,希望他能修身養性。但丹朱還是原來的丹朱,沒有變,圍棋卻流傳了下來。話説回來,這個舜到底是什麼人呢?舜的年少經歷既複雜又悲慘。但他一直為人好,非常孝順。大臣們推薦堯的兒子丹朱為皇上,堯帝説:“丹朱雖是我的兒子,但是他性格惡劣,我不會給他機會的。其他的,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是有品的才能,都可以推薦!”大臣們推薦舜,但是堯帝還有點猶豫,就親自驗證了一下。經過重重考驗,舜的做法讓堯讚不絕口。封為部落首領,就是舜帝。舜從此代替堯帝。舜大膽的任用賢才治理國家,整個民族變的興旺發達,後來,舜仿效堯帝,沒有把皇位給自己的兒子商鈞,讓給了具有美德的禹。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皇位,建立了夏朝,禪讓制度從此消亡了。

《史記》中還有許多著名的故事,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多瞭解一下中國的歷史!

讀史記心得體會2

《史記》這是一本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為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學識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到老,所以文筆也到老。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則《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説《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讀史記心得體會3

我從國中開始讀《史記》,直到如今,牀頭總還是擺放着這本書,雖然讀了不下五遍,卻仍然覺得,《史記》所藴含的知識還遠遠不止我所理解的。

在中國這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泱泱禮貌古國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們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古文典籍。其中,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為璀璨,最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能夠是人感到3000年前,羣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説,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最後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其中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

在司馬遷筆下,有多少英雄以他們的汗與血,情與志來盡忠書寫“精忠報國”這四個熠熠生輝的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受命大廈將傾時,壯志未酬咸陽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衞青霍去病漠北決戰,揚大漢雄風。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劇,已退色成書頁發黃的史書,窸窣作響。而就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餘音裊裊,激盪心間。錢學森糞土萬户侯,棄洋歸根,獻身航天;鄧稼先隱姓戈壁灘,嘔心瀝血,新捐國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蒼生皆得飽。《史記》傳遞着那古老、悠揚的鐘聲——精忠報國,一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蕩氣迴腸的英雄交響曲。它讓我領悟什麼叫做“精忠報國”豪情壯志。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百姓與其團結一心,風餐露宿,最後制服水患,而使華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句踐卧薪嚐膽,越國百姓與其同甘共苦,奮發圖強,最終雪恥復國,而成諸侯強國。這天,這精神依然在發光,在弘揚。曾記得,在年初暴風雪肆虐的日子裏,正是全國上下萬眾一心讓我們挺過難關——武警戰士撲在高速公路上頂着寒風奮力除雪,疏導交通;電力職工在高空連夜搶修受損電網,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出租車司機在油價高漲的日子裏,免費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來,在困難挑戰面前,尤其是在事關民族利益的緊要關頭,眾志成城往往能成為每個國人心中的一盞燈,指引我們跋山涉水,繞過道道彎,邁過道道坎,直至勝利的前方。眾志成城,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道長城。

培根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搞笑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搞笑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應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在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的科技越來越先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完美,但是我們依舊需要中華民族聰慧的祖先給我們奠定精神基調。在我們構想宏偉藍圖時,給我們前車之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中找到我們的幸福未來。

讀史記心得體會4

我想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河。”李清照的這首詩讚揚了項羽寧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後,我就對項羽有了另一種看法。

項羽是一個大英雄。他是一個武藝高超的人,敢於“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我佩服他的膽略和勇猛。觀看秦始皇的出行時,他竟敢説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英雄。

但項羽更是一位失敗的英雄。首先我認為他不注意文化學習,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經足夠了。可他沒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無知不是會成為絆腳石嗎?

其次,我覺得他不善於用人。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於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把自己打得一敗塗地。項羽還是一位不善總結自己失敗原因的英雄。項羽在臨死前曾説“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是逞匹夫之勇,不能駕馭天下英雄,到死都認識不到自身弱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於天,真是可悲啊!

讀史記心得體會5

俗話説:“讀史使人明智。”閲讀史書,以史為鑑,可以鑑往知來。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史籍中,《史記》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寫就了史記。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三間多年的歷史。

在《史記》中,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殷本紀》了,《殷本紀》中的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着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着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税,把鹿台前庫的錢堆得滿滿的……就是這樣一個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卻如此荒淫無度!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讀一讀《史記》吧,你會發現更多奇趣奧妙!

讀史記心得體會6

尊敬的各位評委,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演講比賽。

一本文學名著,凝結着前人的多少心血。當我翻開這本陳存的《史記》時,心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我敬孔子的學而不厭,直道而行;燕子的樂觀豁達,處其自然;畏項羽的霸氣;服吳起的聰明才華;悲韓信的成敗一知己,生死兩婦人。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一個小人物所創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故事。

陳勝,陽城人,自涉。陳涉年輕時,曾受僱幫人種地,做累了就跑到田埂上休息,心頭憤憤不平。過了很久,陳涉説道:“如果將來誰富貴了,我們彼此都不要忘了誰。”可是幫傭的夥伴們卻笑着對他説:“你只不過是一個受僱幫人種地的人,有什麼富貴可言?”陳設歎息着答道:“唉,像燕雀這種小鳥,哪裏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啊!”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徵調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一共九百個人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編入此次徵發的行列中,並且當上了屯長。恰巧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如果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當時秦朝的法律規定,這九百個人是都要被處死的。陳涉和吳廣商議該怎麼辦,陳涉便説道:“如果逃走也是死,起義並幹一場大事業也是死,倒不如選擇後者。”他們認為,天下百姓受秦朝的殘害已久,起義反秦肯定會有很多人響應。他們把大家號召起來講明瞭道理,並説:“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大家聽後,情緒激昂,一致贊同起義。

從這之後便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大澤鄉起義爆發後,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軍隊迅速壯大,陳勝自立為王,並建立了“張楚”政權。最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在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秦朝已經搖搖欲墜,並有力的鼓舞了後世人民反抗殘暴統治。

陳勝少有壯志,不甘平庸,後來終成就大事。可見,在少年時期所形成的個性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思想,並有一顆實現理想的心,我們終能走上人生的頂峯,當我們回顧人生時,便欣然無悔!

謝謝大家!

標籤:心得體會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