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工作經驗不足語文的教師,我很榮幸參加了江西教師網展開的培訓,感覺真是受益匪淺。從甘老師講作文中,我更進一步瞭解了國小語文習作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作為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我們不能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可通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這次學習,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繫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閲讀,閲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閲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國小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國小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閲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閲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2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新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説真話、訴真情,並在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

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繫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作文離不開閲讀,閲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閲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國小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國小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

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閲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閲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湧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如開展活動、實物演示、現場表演等各種遊戲活動,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的氣氛中親自動手、動口、操作、思考,再寫出自己的親身體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嚐到寫作的樂趣。

四、適當地欣賞學生,鼓勵肯定學生。

國小生年齡小,但他們上進心強,榮譽感強。他們非常看重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渴望成功、期盼正確評價是學生共同的心理,他們常常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視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獎。有時一兩句鼓勵性的話,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

因此,教師適當地欣賞學生,肯定學生的成功能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以朋友的口吻,長輩的愛撫,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成績,微小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評改作文時,要實行高分政策,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再加上自己的閲讀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動寫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師非常欣賞。”“你把這次活動過程寫得這麼精彩,説明你觀察仔細認真,想象豐富,老師真想和你們再玩一次。”“你的書寫進步了,繼續努力!”……學生看到這樣的話語,定會激發強烈的寫作慾望,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在這種情緒下,必然會主動熱情地去寫他們熟悉和喜愛的人、事、物,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定會得以提高,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的理想目標。

因此,教師只有欣賞學生,鼓勵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長期持之以恆,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練筆,通過各種渠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創新思維,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3

對於語文教學來説,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結合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積累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國中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説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覺我伴着,而且我還緊緊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牀了,發現媽媽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着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裏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説真話、實話。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後進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4

作文教學的確是一個又硬又澀的大果子,做起來費時、費力,見效又慢。記得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作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成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第三週在六(2)班指導學生上了一節作文公開課————"難忘的第一次",這作文學生在上學期也寫過,但學生忽略了第一次的感受與過程,針對學生的簿弱點,我特意設計了一節課活動作文課,在課堂上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作文興趣,把學生引入有話要説的境地。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因此,要讓學生有話説,就要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1、先活動後作文。只有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激發其積極地思維,表達願望。在教學中,我採用送禮物給學生的方式,讓學生先觀察禮品盒,猜禮物,拆禮物。從送禮這一過程,學生很有興趣,寫的片斷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注意了層次與順序

2、抓時機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在學生在收到禮物以後,及時指導學生回顧活動過程,並把各個環節敍述清楚。在此基礎上,連段成篇。並在班上交流。

二、開闢兩種渠道,引來作文的活力

本節作文訓練的指導設想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先活動再寫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觀察真真實實色的櫻桃,觀看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品。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閲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麼寫的難題。

(1)在作文指導時,先聽聽別人的描寫。

(2)指導學生在評價和鑑賞其他同學的作文中學習作文。

三、突出三個訓練,提高作文能力

在本次作文指導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本節課,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

(1)細緻地觀察;

(2)有序地觀察;

(3)抓住重點觀察;

(4)用多種感官觀察;

(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老師在執教時,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訓練。注意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

通過本節課設計到課堂實際操作,我們深深地認識到,一定要堅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事情,寫出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把作文與生活聯繫起來,做到“源頭時有活水來”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5

xx年10月19日20日我參加了“京津魯”三地國小生隨筆化作文教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內容集中而豐富,來自北京、天津、濱州開發區一中等各地的專家齊聚一堂,隨筆化寫作觀摩課、課題實驗校經驗介紹和專家報告讓我受益匪淺,風趣的老師、嚴謹的名家、個性的編輯都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教育未來的希望。

歷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最令語文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基於這樣的思想,劉宗順老師和他的團隊進行了隨筆化作文的實驗,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不管這三位老師的公開課有什麼優點或遺憾,我們應該能看出他們是想向大家展現一種思想:作文很快樂、學生很喜歡!

隨筆,原本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敍事,也可以評論。而在“隨筆化作文”中的隨筆則另有一番含義:隨時隨地、隨遇隨歷、隨感隨記、隨讀隨議、隨改隨展,無論字數多少,篇幅長短,只要是隨手下筆而成的文字都是“隨筆”。課

下隨意地寫、課上有序地讀、評、改、展,如此一來,學生的日常寫作實現了“隨筆化”;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學生又把那些隨意而寫的文字“化”成像樣的文章。

這幾天孩子們自由快樂的小臉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老師們那不疾不徐、温柔可親的聲音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我到現在還記得自己看到這樣的作文課時候的驚訝:作文課,原來可以這麼快樂的上! 我的《提高國小生作文興趣方法與策略研究》的課題實驗和劉老師團隊的“隨筆化作文”有着很多相同之處,在作文研究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這次的學習中我如飢似渴的汲取着知識的精髓,使自己的認識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劉宗順老師團隊的隨筆化作文分三步:創設情境-暢所欲言-提筆書寫,給我觸動最大的是第一步,他們的“創設情境”不是我們的想象、語言或者別的東西,而是現場的情景,學生現場經歷,想起我課題實驗也是因了一次“無意插柳柳成蔭”的快樂。

那一天從下午飄飄忽忽的小雪花就那麼慢悠悠的飄下來,伴着一夜的雨聲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哇,滿天滿地滿世界的雪白,我們的小校園也沉浸在美麗的雪白之中,我被這些玉樹瓊枝和晶瑩透明的世界震撼了,終於按耐不住心頭的激動領學生到了這片白雪之中,做了這片雪白的第一批主人,領學生觀察,領着他們遊戲,領着他們瘋跑,我覺得令他們難忘的應該是在上課時間在校園裏踏雪,因為想讓他們記得自己的國小生活很快樂我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些小傢伙們的笑臉和這美麗的時刻,當我們一起在教室的大屏幕看這些照片的時候,他們的快樂更是溢於言表!他們的關於雪花的作文也讓我高興了好多天,對於剛剛寫作文的他們來説,的確是讓人欣喜得很,在他們的作文裏看到那些關於雪天的美麗的句子才覺得是真實的不做作的。

“冬青像長了白頭髮,老師還給我們留了影,這個學校有美麗漂亮的白雲。''

“今天我們這裏下了一場大雪,我們玩得可開心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還有的在雪地滑冰。”

“我們今天玩的可真高興,我喜歡冬天,你們呢?”

“大樹穿上了衣服,大地鋪上了地毯”

“雪吃起來涼冰冰的,也有的吃起來熱乎乎的。”

“我們隊的雪人可可愛了,有的上面用雪做的帽子,還有的弄下來一根樹枝當手,還有的弄來一個笤帚當手,雪人非常可愛”

“這是今年第一場雪,雪就像一粒粒晶瑩的冰球。”

“雪下的時候,是一個個的小冰渣,像一個個縮起來的小刺蝟” “樹上都變了樣,小青蛙已經睡着了,老師們也很喜歡。”

“我一起來,就看見了白白的地毯,我的腳踩進去,哇、太厚了,太涼了。”

“大樹變成玉樹瓊枝,晶瑩剔透,雪軟軟的,涼涼的,白白的。” “雪很美,落在樹上,樹就像開了白白的花,我想我要留住冬天,冬天太美了。”

“樹上的雪像是水晶,好透明啊、”

“冬青上一片雪白,楊樹變成聖誕樹,漂亮極了。”

“一回頭看,到處都是雪,天空是深藍色的,我們都在操場上玩堆雪人,有的你碰我撞,有的打雪仗,有的滑冰我們一抬頭看着那綠油油的樹,變成了雪白的樹。。。”

“原來冬天是這麼美麗的景象啊,我喜歡我的冬天。”

“我們的學校,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太陽出了的時候,太陽的光像利劍一樣發光。太陽和玉樹一起照一張照片,那就美麗極了。我們已經在大樹前照了一張照片。

我們喜歡我們的校園。”

“今天下雪了,這是今年的第一場雪。

早晨上學的時候一棵棵樹像結了果子,因為,樹上積滿了白雪,地上也積滿了厚厚的雪,又鬆又軟,常常沒過膝。

我的學校就像我們學的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裏的冬天的美麗景色。”

“那些雪摸起來像雪糕,像一牀毛毛的被子。”

“同學們在看景,樹像玉樹瓊枝,晶瑩剔透,同學們在玩雪,有的堆雪人,的打雪仗,玩穿路。

雪像水一樣,沒有味道。”

“這第一場雪就快融化了,美麗的景色就快沒了,我捨不得這美麗的景色,也捨不得我們玩雪的快樂、高興。”

“樹木上的雪化了,就像洗了澡,亮晶晶的。”

“下了一夜的雪,今天早上,樹上、地上都鋪上了一層白白的棉被,我們都出去玩雪。

我們又玩起了打雪仗,你打我,我打你,我們笑了

我只是拿出了自己的一節語文課領他們到學校的操場上玩了一次雪仗,他們卻回報了我這麼大的驚喜!

通過聽北京昌平王宇老師的課,我發現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身邊很多寫作的資源。猜詞遊戲是我和學生們喜歡也一直在做的遊戲,而我只是把它作為語文字詞學習的手段卻從沒想過他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自作的素材,是呀,這是孩子們熱衷的,他們該有多少話要寫一寫這個給他們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快樂的課堂啊!不管是哪種作文模式,我們只要牢牢記住一點:想辦法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寫作產生強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

讓學生盡情地去玩、去享受,去盡情的述説,去暢快的表達,這或許也是作文的一條新路子,先把材料,最深刻、最真實、最火花一現的記下來,然後有專門的時間再組織材料,寫成正式的、規範的作文。

聽着劉宗順老師報告的聲音,看着那一張張藴含着他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動,但我覺得在熱血之外在作文教學中還應注意一個問題:每一次作文不僅僅是讓學生樂寫,還應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指導,這樣學生在快樂中也會學會一類作文的方法或經驗,畢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緊跟單元內容緊密相聯繫的,每次的作文訓練重點應該是不一樣的。

聽着劉宗順老師、李家棟老師、崔巒老師和林茶居編輯的報告,他們的語言或幽默,或風趣,或嚴謹,或個性,在如沐春風裏走進廣闊的語文教學的天地,再一次覺得:教語文,是快樂的!

我想牢牢記住這幾點指導我以後的工作:

1、為什麼要寫作?什麼是好習作?通過作文教育期待給孩子什麼?

2、兒童的思維經常是模糊的,學校是個允許任何孩子都能犯錯的地方。

3、經常回想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時的我們,喜歡什麼。

4、即使再不開心也不要皺眉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有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6

翻開她的第三次作文——《老師,請您相信我!》,我又一次生氣地自言自語:真是一個不聽話的學生!

那天,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作文題——“記一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你看看,她又自作主張,從書上抄了些東西來應付,這讓我心裏很不高興。

然而,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她的第三次作文,我的心靈受到了震動。

她特別用了與前兩次作文完全不同的筆跡,清晰、工整地寫了第三次作文:

老師,請您相信我!前兩篇作文,確實都是我自己寫的,我沒有抄!您可以問我的媽媽,她親眼看着我寫的!兩篇作文的內容,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尤其是第二篇,那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教學論文 )我是想讓您幫我指導,看能不能向刊物投稿。如果能發表的話,那該多好啊!我也想把我的真心話寫出來,希望您能給我安慰、支持和鼓勵,這樣,我會更有信心……可是,我所有美好的想法,彷彿是飄在空氣中的肥皂泡,輕而易舉地破了。我得到的只是您給我的兩句同樣的話:“請你不要抄書。”在第二篇作文後,您還多寫了一句:“要寫你自己的文章。”老師,您可知道,我當時的心裏有多麼難受?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卻換來您這樣的評價呢?……

特別是作文的結尾,她用力反覆加重筆畫的那個省略號,讓我的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在質問我:我這個做老師的,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學生?

“請你不要抄書。”“要寫你自己的文章。”這看似簡單的評語,不但沒有給她鼓勵和信心,反而打擊了她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我還刺傷了一顆渴望上進的幼小的心。這顆被刺傷的心,也許在一段時間內難以癒合。

那幾天,我的心總是惴惴不安。我一直都在責問自己,怎麼就那麼不負責任,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呢?

後來,我特別關注她,給她關心和幫助,希望她那顆被刺傷的心能早一點兒癒合,也希望她能更早地從陰影裏走出來,寫出最好的作文。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7

國中作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閲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師感到頭疼,學生們更是絞盡腦汁、抓耳撓腮,面對着作文紙使勁咬筆桿半天都擠不出一個字。於是,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人們調侃語文教學順口溜“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

其實,關於作文教學,前輩們已做出了許多研究,承襲教育教學理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國中作文教學積累了一些感悟,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説:“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將寫作訓練融入聽説訓練中

作文與説話並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説話能力的訓練。如學完某課後,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可以讓學生稍加思考後發言,在學生髮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中心內容、條理安排,以及遣詞造句等一些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同時讓學生參與評議,教師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並告訴學生,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將他們説的寫到紙上便是文章,讓學生明白寫文章不是弄虛作假,矯揉造作,而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學生在聽、説訓練中放鬆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頭作文的樂趣。

2、將寫作訓練融入鑑賞訓練中

作文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國中生閲歷淺、知識面窄、視野不闊,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拋磚引玉的方式,開啟思維,誘發創作。

呂叔湘老先生在談作文教學問題時,説過:“學生作文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毛病——內容空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命題之後讀寫 “題中應有義”,給學生一點啟發,或者讓學生談談。有些題目還可以告訴學生怎樣去自己蒐集材料。”在作文訓練課上,可用“佳作引路—

—學生點評——老師點撥——學生再創”的形式進行作文訓練。在例文的引導下.學生視野拓寬了,思維活躍了;在品評鑑賞中,學到了寫作的語言技巧、寫作方法等。在老師的啟發、鼓勵下,學生進行思維遷移,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較易產生寫作靈感,增強寫作興趣。

3、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個性自我

首先以課文為依託,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樑,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嚐到寫作的樂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去掉了許多説教的外衣,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不僅能給人以美的薰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範作用。

其次,解除強加給學生的作文“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願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出活潑的個性,即“向生活靠攏”。引導學生崇尚真實,大膽地表現自我。國中學生正處於主體意識覺醒之中,允許他們寫出個性,表達自己,自然能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招生院長哈格頓先生所説:1、作文是整個申請的主心骨,但同學們要知道,我們的作文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也不是寫給招生人員看的,閲讀你的作文的對象應該是你的親人與朋友。2、不要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作文應該是在講述一個你很想告訴別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種心情。3、作文中的你應該是一個真實的你,而不是一個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説應該表現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認為應該表現你的兩面,但

無論你想表現哪一面,都應該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的那一面”。“開放生活,抒發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於筆端的展露形式。

以課文為範文,遷移思維,密切聯繫生活去寫作,展現自我。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嚐到了寫作的樂趣,也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二、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1、博覽羣書,讓書香陶冶寫作及性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寫詩也會吟”.......筆者認為,課外閲讀對語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韓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當下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了課外閲讀量,並指定推薦書目,在試題中也有相應的課外閲讀考試。但很多學生限於種種原因,根本不能真正達到規定的課外閲讀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閲讀,可偏重於經典文學作品,所謂“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筆者以為,《紅樓夢》中黛玉堪稱師者典範,其中對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現了其重視積累的教學思想。她讓香菱把《王摩詰全集》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裏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讀在“博覽”的同時也注重了主次優劣,對精華部分是要“細心揣摩透熟”讀熟背誦的,對次一點的即是“一看”即可。這種積累方法自可用於引導學生課外閲讀之中。

2、摘錄精華,讓筆記凝聚華章妙悟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極少有過目不忘的天才。在閲讀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極為精彩,或是觸動了讀者的靈魂,或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將它們留下來,對寫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摘記,可有多種方式,如讀書筆記、剪報、圈點勾畫等等。對這些形式,教師形成一定的組織,定期開展一些比賽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幫助學生做到持之以恆。

3、隨寫隨記,讓隨筆噴發寫作靈光

國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年少,思想情感豐富活躍,他們開始觀察生活,關注自我,開始對人生朦朧的思考,他們的內心一片迷茫,卻又充滿衝勁。他們其實渴望表達,表達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師長對生活對人生的種種看法。此時,引導他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既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鍛鍊了學生遣詞造句,表達觀點的能力,從而對語文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極有幫助。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國中階段多寫比多讀重要。事實上,寫作訓練在國中作文教學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1、巧練多思

寫作不是自發自為的活動,需要系統的訓練:隨筆只能是作為平時積累的一種手段,它與考場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學實踐中,寫作訓練往往隨意性大,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雖然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訓練目的,並不十分明瞭。寫作訓練應有一定的系統性,什麼階段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效果,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練筆要遵循着循序漸進的規律。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逐步積累,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寫作訓練也要構建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如在七年級階段訓練學生的記敍文寫作,八年級階段訓練散文、説明文寫作。九年級訓練議論文和會考專題文章。在各個階段中再劃分小階段,設定短期目標。這樣,學生對練筆有了明確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多練。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響了作文的氣質和深度。寫作是很個性的行為,作

家葉文玲在談寫作時就説過:“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作文需要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於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陽隱去了羞紅的臉,偏南風吹來了五彩繽紛的晚霞,牛在這時候吃草,吃得最歡了!瞧,它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世上再沒有任何事情能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嘴貼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動着,一歪一歪的,那樣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將牛牽到牛棚裏,牛就睡下來,把胃裏未消化的草翻出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這是筆者一位七年級學生的習作,對牛如此細膩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體會。

2、多評多議

寫作有為抒發而寫作和為交流而寫作。考場作文是為交流而寫作的作文,因而要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須知閲卷老師對作者的生活一無所知,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這篇文章評分,如此勢必要求該作文是能讀懂的,清晰流暢的。

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慾望。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優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並寄予希望修正。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他評,由自己或同齡人充當讀者,然後交流,進入“議”的環節。 “議”即交流。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中,教師應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只在學生們“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聽”的時候予以點撥。在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和同學作文中的優缺點能夠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因為是經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探索發現的,會倍加珍惜,修正也會更徹底。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8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按照以往的慣例,人們總是錯誤地認為,作文教學是從三年級起步的。結果,到了五年級,還有一些學生不會寫完整話,作文教學缺乏連貫性、完整性、邏輯性,更談不上思想性、藝術性、創作性。為此,我認為,作文教學欠債的現象是從一年級時就開始了。怎樣改變這一弊端呢?

一、從拼音抓起。學生學完了單韻母就開始學習聲母,之後,就出現了音節,這時我就讓學生用音節組詞,再用音節説一句話,讓學生有選擇的(自己喜愛的)進行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從字詞抓起。教材首先安排了歸類識字,這時讓學生認識字、詞、句的關係,讓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再用這些詞練習説話。最初説一句、兩句,最後到片斷。還經常用幾個詞,根據詞與詞之間存在的邏輯關係,説一句話或幾句話,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三、從圖畫抓起。根據低年級教材特點,大部分課文配有圖畫,這時,我就讓學生觀察圖,進行看圖寫話訓練。如教古詩《蜜蜂》,為讓學生不受到詩的限制,能自己觀察,把自己看到的寫出來。有的學生不但寫出圖的內容,而且還將本首詩引用到文中。課後,我再根據課文中的圖文內容,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與之相關、相近、相同的內容進行描述,從而讓學生懂得課堂外有課堂,教材外有知識,生活中有老師的立體化學習方式。

四、從課文抓起。一年級課文大部分是學生摸得着看得見的內容。讓學生説一説文中沒有的內容。如《秋天到了》,讓學生説出文中沒有的,而你卻觀察到的。有的學生説出秋天的果實,有的學生説出秋天到了,樹葉紅了。

五、從實際抓起。四十多名學生生活在一起,每天會發生很多事情。讓學生留心身邊的每一件事情,留意天起的變化,再讓學生結合實際去説。如《下雪了》、《課間活動》、《有趣的遊戲》、《星期天》……等等。

經過半年的努力,儘管是剛剛入學的孩子,但他們的説話水平已初見成效。下學期我準備提前進行寫話訓練,實行説寫結合。我想,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希望作文難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了。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9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們語文教研組聽取了四年級張德忠老師執教的《你喜愛的一種植物》,張老師準備充分,聽課老師聽課認真,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這節課中,張老師的這節作文課呈現了這樣的幾個特點:

1.通過投影讓學生感知植物的生機勃勃,並進行口語表達,説説植物給你的印象,實物引路,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動機,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指導審題,交給方法,寫作,審題是第一步,張老師能緊扣題目,步步深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浮躁,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3.利用範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

幾點建議:

1.從整節課來看,學生説的少,教師指導的多,説是寫的基礎,從説到寫,遵循寫作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寓教於遊,寓教於樂。有了第一手的寫作素材,學生的作文才顯出真切、自然的本色。

2.培養學生學會觀察,觀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有意識地準確地察看世界的一切事物。目的在於掌握事物的特徵。這就需要學生仔細地看,全神貫注地想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在心裏描述,將觀察的結果記憶再記錄下來。如寫一種植物,老師就要從這種植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結構、氣味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觀察指導,讓學生分辨清楚這種植物和別種植物的共性及差異性。學生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觀察、敍述,他們的作文也一定會寫得形象、具體,並富有個性特徵。

因此,我們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注重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在練筆中感悟習作方法。

依託文本,適時進行各種類型的小練筆,結合學生校內外豐富多彩的生活,鼓勵學生經常記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捕捉精彩的瞬間,日積月累,寫起來作文學生還會搜腸刮肚,無從下筆,當然,小練筆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寫讀後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詳化、延伸等。

2.注重積累,解決“無米之炊”。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有了豐富的好詞佳句做鋪墊,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有詞可用、有話可説。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寫好日記。日記本會使學生們很快發現,習作就是生活,可以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相信的和想説的話。當生活豐富多彩了,習作中的精彩鏡頭也多了起來。

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10

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了“作文與做人的統一”,警示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痾。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説,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健康的人格。如何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儘快地走進作文天地;如何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怎樣設法讓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培養用自由的筆墨寫自由的精神,讓作文成為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發揮作文教學課的作用,成了眾多語文教師關心的話題。在此,我就作文教學談幾點個人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中學生真正對作文有興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厭煩作文,寫不好作文。我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談談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1. 斷了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熟了,有先決條件了,就可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工夫,讓學生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見多讀書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而現在,學生主動閲讀的少,閲讀視野窄,斷了學生的“活水”源頭,學生頭腦幹涸,無水可流,怎寫得出文章呢?學生説:“我不會寫”,其實往往就是沒得寫。

2.遠離生活,漠視心靈

我們現階段的中學生大多不瞭解社會,不熟悉生活。學校講封閉式管理,家長害怕學生混入社會,沉重的課業負擔把他們關在教室裏,沒有時間瞭解社會。所以作文時就只有瞎編亂造,無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語文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詩寫得好,才會被請去當老師。朱自清、葉聖陶等人既是語文教師,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語文教師的寫作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針對“下水作文”的討論已很多,我認為還是應該提倡的。試想,語文教師如果只會“看”作文,出作文題目,還妄下評語,是“難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醫生”,而自己不會寫作文,是多麼尷尬的事啊l

標籤:心得體會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