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1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2

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國中思想品德課強調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與實踐中建構知識,感悟人生,培養能力,樹立基本的是非善惡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體驗性活動教學的體會。

一、思想品德課中應用體驗性活動教學的必要性

1、與新課程理念一脈相承。體驗性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通過學生的身體性活動,憑藉自己的情感,直觀的感受、體會、領悟去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的課程實施方法。思品課採用體驗性活動教學,符合思品課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有利於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改變了教師的話語霸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顯然與新課程的標準、宗旨等是一脈相承的。

2、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體驗性活動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他們的主體積極性,讓他們在主動體驗中認知所學內容,使認知內容與個人心理產生“共鳴”,使學生切實感悟認知對象的價值和認知內容的涵義,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既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更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感悟,從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體驗性活動教學的操作與實施

1. 閲讀自學,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

閲讀自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課前讀、課中讀和課後讀三步。課前讀即自讀,它是按教師的要求三讀課文:一是細讀,瞭解全課的基本內容;二是概讀,瞭解和提煉本課的知識體系;三是疑讀,找出不理解的知識點並設問。自讀完以後,學生對所讀內容會產生自悟,並對將要教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就有了主動權。當然教師必須對課前學生自讀的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在上課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在恰當時機對重難點進行課中讀即引讀,在引讀前,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融入情境中讀書,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用眼看、耳聽、腦想,把文中情境在大腦中想像、再現、領悟,使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統一起來,找到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學生對所讀內容就會產生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用恰當的方式及時引導,學生的疑問就解決了。然後,學生再把本課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並在一定程度上學會運用,來驗證所學知識。經過自學閲讀,學生基本上能把別人、前人的知識消化吸收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通過在實踐中運用,還可能有所創新發展。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在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 情境體驗,感悟知識的探究樂趣

情境體驗是教師根據特定的教育內容和學生實際,恰當運用實物演示情境,藉助圖像再現情境,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等手段,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藉助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進入所創設的特定氛圍中,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觸動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學生認識的共鳴和發展。

(1)運用音樂、詩歌、圖片、視頻等手段優化教育環境,創設視聽情境。(2)運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利用角色體驗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3)運用想象創設情境,在想象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當學生沒有相應的經驗,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建立一種與教學有關的情境,進而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進行體驗學習。

(4)運用心理測試,加深學習心理體驗。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再現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既感到課堂中的豐富多彩,又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把抽象的、死的、發生或形成於昨天的知識、事件、人物賦予生命活力,把可能、未來、遐想引進課堂,使課堂這個正在進行的“現在”在師生的合作體驗中能夠包納“過去”與“未來”,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知識的意義,師生一同思考、一同活動的快樂,在心靈上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事情。

3.實踐活動,內化知識的情感價值

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僅立足於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實踐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活動,如書報的閲讀、資料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製作廣告詞、調查報告等。二是羣體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興趣小組、合辦板報、召開主題班會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到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激發了求知慾望,鍛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活動教學的反思

體驗式活動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真正“動”起來,人人動腦、動口、動手,運用各種感官,開動大腦機器,使思維活躍起來,語言豐富起來。這樣,學生優良的品格才能張揚,能力才能提升,個性才能開發,素質才能全面發展。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3

十二年前,我還是一名懵懂的國小生;十年後,我已經走進學校的講台上開始實習,在做實習教師的這段日子裏,經歷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對國小語文教學和國小班主任教學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悟。富有收穫而有意義的實習生活讓我萬分珍惜,有些不捨,有些依戀。這份責任,這份感悟,這些收穫,是我人生的另一個新的起點。

在實習中收穫的經歷和感受,對於我來説不僅是體會了當老師的快樂,也結識了我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位重要的良師—使我尊敬又感激的周俊芬老師!也收穫了一顆顆可愛的童心,更是一個寶貴的回憶。

似水流年,十年光陰,轉瞬即逝,然回憶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我的國小語文老師告訴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十二年後的今天,我再次走進國小校園,不同的是角色的轉換。

當我懷着激動和希望走進我的實習地方——鄂爾多斯市萬佳國小時,看到那迎風飄揚的國旗。看到那美麗的校園,看到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時,種在我心底的夢想發芽了,一個聲音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快樂的實習老師,就必須“愛學生、愛老師、愛校園”。也許就是這微不足道的愛吧,才使這一個多月的日子從我手中飛快地溜去。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對我的實習進行總結和感悟:

一、談談我對國小語文教學實習工作的感受

要用一個字來描述國小語文教學——難。在改作業當中發現學生“善於”混用字詞,本着教學的嚴謹性,我都一一記錄了下來。終於周老師把寶貴的機會給我了。在她的引導建議下我第一次走上了講台。説實話預設和生成有很長一段距離,就這麼一個閲讀課,被我上的一點都不成功。由於我的引導失誤孩子們回答問題猶猶豫豫,我知道他們斷然是聽的懵懵懂懂。我無奈的望着指導老師,眼神裏流露出救助的渴望。下來周老師負責任的悉心指導,除了給予我肯定之外還對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我頓時從泥潭裏跳了出來。那一刻,對周老師的欽佩之心不言而喻。當天馬行空般的幻象皆化為泡沫之時,而我的心裏卻湧現出一種莫名的欣喜……

任何事情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更何況是剛開始呢?對於我的第一節課因為自己經驗實在不足以隨機應變,課堂上的師生融洽關係並沒有體現出來,顯得支離破碎。

通過聽周老師的指導及聽課我發現自己的問題:

第一,缺乏自信。一旦出現問題就六神無主,最後把眼光落在指導老師身上。

第二,沒有讀透文本,重點把握不突出,內容不精練。這無疑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大忌。

第三,初出校園應該把自己的激情和風格釋放出來,不能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浪費課堂時間

我深深瞭解自己,這一系列的問題並非緊張所致。要知道,我一直很嚮往講台,很喜歡站在講台上的感覺。其實,歸根到底,備課不充分!説到備課,包括備課本、備老師、備學生。備課本是基礎,吃透課本是靈活運用的前提。而最難把握的則是備學生,所以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思維差異、理解差異。最好在備課時預設兩種情境,最佳情境和最差情境,兩手準備,便能遊刃有餘。

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聽課。在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常常搬個小凳子跟她去聽課,有時覺得聽課不僅是一種享受,而且可能會產生意外的驚喜。怎樣才能聽出驚喜?我以為:耳聽3分,手記2分,腦思5分,心想1分。此時若能聽出新意,彼時定能講出新意。後來才知道聽課一定要聽評課,那是精華所在。就在前幾天周老師及辦公室其他的老師給予我機會,我也可以參與他們的評課,興奮珍惜之餘,要特別感謝一下辦公室的各位優秀老師。不嫌我是一個剛出校園的學生,居然也有發言權可以品評,從中我發現自己可以領略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老師的精華都在其中,從而在他們的身上,各位老師的評論中審視自己,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體驗教學心得體會4

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覆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認為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標籤:心得體會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