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藝師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

自從學習,從事茶文化以來,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我已深深愛上茶,每天都會泡上幾泡和朋友們分享,以茶會友。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揣摩它、理解它。

中國人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就是最好的體現,不像日本茶道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畢竟不同於日常的飲茶。在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加鹽、加糖、加奶活葱、桔皮、薄荷、桂圓、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愛怎麼喝就怎麼喝。另一類是“清飲”,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水泡茶來喝。“茶飲”又可分為四個層次:將茶當飲料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差距,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為“品茶”,如果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可稱之為“茶藝”,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這裏、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禮,這是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於茶藝,它不但講求表現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內涵。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括了對人要真心,顧客要真情,説話要真誠,心境要真閒。茶事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而中國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義:

1、追求道之真,即通過茶事活動追求對“道”的真切體悟,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過品茗述懷,使茶友之間的真情得以發展,達到茶人之間互見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過程中,真正放鬆自己,在無我的境界中區放飛自己的心靈,放牧自己的天性,達到“全性葆真”。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2

抱着"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參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業有限公司創辦的岑溪市首屆"茶藝師"培訓班,經過了兩個星期的學習和積累,可以説是受益匪淺。瞭解了茶最早起源於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和豐厚的傳統文化和沉澱。中國不僅是茶葉的故鄉,還是最早種茶,製茶和飲茶的國家。

過去只知道綠茶、紅茶、花茶、龍井茶、烏龍茶這幾種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種類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而龍井茶屬於綠茶這一分類。除此之外,它們的加工方法和沖泡方法都各有差異。

何為茶藝?茶藝是指泡茶和飲茶的技藝。泡茶的技巧,實際上是包括茶葉的識別,茶具的選擇,泡茶用水的選擇等。比如,沖泡綠茶要用玻璃杯,因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顯露出來,也便於我們欣賞茶芽形態和茶湯的顏色。明代茶人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就有寫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到茶質,泡茶的水質好壞,對茶葉的色、香、味,特別是對茶湯的滋味影響很大。而飲茶的技巧則是茶湯的品嚐,鑑賞,對它色、香、形、味、韻的體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開水的温度,沖泡的時間。因此,可將茶水比例,開水温度,沖泡時間歸納為泡茶的三要素。

現如今,茶藝已經慢慢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來時都是以茶代禮,聚會時一起聊天喝茶,這些都與茶息息相關。其實,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但願中國的茶文化越來越發揚光大。

最後非常感謝茶業有限公司給大家帶來的這一次學習茶藝的機會,讓愛茶的人相聚一堂談天論地,也讓我的心慢慢沉澱下來,變成一個優雅的女子,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愛茶,懂茶,惜茶的人。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3

茶源於中國,講求和,美,禮,仁等,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通過茶藝活動的過程感悟人生,修身養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讓我學會如何協調和平衡,愛惜自己,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茶藝是一門藝術,一種修養,體現和諧,優雅,仁,德,誠,真,茶藝源於遠古卻不失時尚,茶藝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以茶養生,以茶悟道,做一個優雅德,有內涵德,健康的人,這是我學習茶藝的第一步。

一;我們人類終極追求的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靈。

二;我們人類嚮往的目標是享受生活,豐富生活,熱愛生活,不斷的提高生活品質。

三;我們人類希望的事業是自由擇業,開心就業,浪漫就業,做終身喜愛而樂之不疲的事業。

這種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藝中垂手可得。

隨着現在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茶葉的需求量不斷的日益增大,近幾年來的表現尤為突出,可是對茶藝師的中,高級人才卻很短缺,能夠擁有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不多,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茶藝師的需求量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茶葉現在已遠銷海外,連外國的朋友們也都被中國的茶藝的神祕,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現在‘以茶會友’的社會,用茶讓人與人之間可以無界限的交流,用真誠,坦誠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業中,競爭中,在品茶,應用茶的環境,去做任何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一個舉止優雅的茶藝師,舒緩的音樂靜靜的流淌,共同營造出一幅寧靜祥和的休閒場景,會讓現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有一個很好的放鬆,舒心的空間。

全職的太太們,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經濟實力,充裕的時間,可以將茶藝作為提高自身修養,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徑,還可以讓在打拼的先生們帶來全新的休閒體驗,讓他們在忙碌後忘記了疲憊,優雅而有內涵的全職太太們籍着茶藝尋求一塊靜溢與超然的心靈空間。健康,綠色,環保是茶藝致力於推廣的方向,引導人的思維,開拓人視野,豐富人的精神。

茶藝師是現在社會與未來社會所空缺的瓶頸,也是一個很好的創業空間,在幫助別人享受人生的同時也幫助自身創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樂不為?希望那些愛好茶,茶藝,想懂的茶,茶藝的朋友,你的人生就從今天大步的邁開吧.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4

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以及今後要從事茶銷售這一行業,報名學習了茶藝。

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現在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鑑茶,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閲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閲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説,才是剛剛開始。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5

下午剛走進愛心茶藝室,就被裏面的佈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會是什麼樣的老師來教我們呢?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坐下不久,老師就來來,老師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種高雅的氣質,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首先開始是理論課,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茶對我們身體的好處,喝茶的必要性,茶相關的一些文化。茶是我們雲南最有特色東西之一,也是經濟支柱之一,我們作為一個雲南人,是不是應該瞭解茶、喝茶,來支持我省的經濟發展。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我們應該做個愛省的人。

老師其中提到聘禮必須要有茶,因為茶四季常綠,成年移栽後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愛情和承載者人們希望一對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願,這是多麼感人的意義呀!使我對茶又更多一層的理解。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見,它可以跟柴米油鹽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廳堂上招待客人,我們做人也要像茶一樣,下的廚房,上得廳堂。還有其中老師説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光是追求,還有吸引,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它告訴我們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別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風,要懂得自我提升,要懂得創造自我品牌,你若足夠好,自然會吸引來別人對你的投資和心思,就像學茶一樣,不是隻有漂亮的人能學,只要你想,你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我,變得越來越好,自然會變得漂亮和有氣質的。

最後開始實踐,老師先展示了一遍給我們看,然後就是我們自己操作,我們看着老師操作是如此的輕鬆,但是到我們的時候卻是錯誤百出,我們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説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一句話的內涵所在。但是因為我們小組有一個茶學院的學姐,所以我們每個都學姐的指導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錯誤,但是學姐從未失去耐心,我們的每一步,她都認真的看着,並細心的指導我們,糾正我們的錯誤,感謝認真負責的學姐。我們小組的人也特別好,到後面,其它小組開始蠢蠢欲動,我們小組不為所動,繼續泡茶。甚至到最後,其它小組的人都走了,但是我們小組的還剩倆個沒操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提要走,都是一直等到了所以人操作完,才起身收東西要走,這既表現出了對別人的尊重,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人不能太自私只顧自己,不管別人,這樣可能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感謝小組中每個的不放棄,不拋棄,尊重每個人。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6

沒去茶業公司學茶藝之前,我並未接觸過太多關於茶相關的知識,僅僅認為泡茶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但經過這十幾天的專業學習,我從中感悟到:當一個人的心由原來的浮躁變為平靜時,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這是一個人品質的昇華。泡茶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心境,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受益匪淺。

茶藝並不只是單純的泡茶、品茶如此簡單。"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七分滿是茶藝的基本常識,同時也是寓意我們做人要學會保留和謙虛,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納別人對你批評和建議的空間,這會讓我們時刻擁有一顆包容的心,也能讓人感受到我們平和、與人為善的態度。例如日本茶藝有四個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環境清淨、幽雅,各種茶具的乾淨、整潔,會讓人覺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氣和,氣氛也和諧融洽;"敬"主要表現在對別人的尊敬,對茶具的尊敬;"寂"是茶藝裏最高的境界,它體現的是一個人泡茶的心境淡定、從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樣,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華,耐人尋味。做人也應當像茶一樣,當還沒有被摘採的時候,要經得起風吹雨打;當被摘採下來之後,還需修剪加工;當被人品嚐的時候,要經得起評價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經過荊棘與曲折的考驗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峯,才能把最濃郁的清香散發出來。

成長是一種蜕變,茶藝的學習過程對我而言就是個蜕變的過程。除了享受茶水帶來的甘甜之外,還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靜的心境。茶藝雖然在日本盛行,但卻是源自於中國,這讓我從中領悟到中國藝術的偉大和精緻。茶藝的學習過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對中國歷史和藝術的崇拜、尊敬和熱愛。

茶業有限公司的茶藝培訓課程讓我發現美麗,創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無論將來是否從事茶藝師的工作,我都會永遠熱愛茶,熱愛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學,倡導更多的人來喝茶,讓更多的人來愛茶。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7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今天,我們來到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學生勞技中心學習茶藝。伴隨着音箱中的悠悠古琴聲,我們走進了茶藝課堂。

桌子上擺着全套茶具,各種茶具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來認識茶具”老師的聲音不緊不慢。接着,她向我們介紹了各種茶具的名稱及用法,我們的臉上漸漸露出難色,不時有同學悄悄的説:“真麻煩!”

老師的桌子上也擺了一套茶具,我們六個組長先和老師一起學習。

第一項工作是暖杯。只見老師輕輕拿起壺蓋繞開茶盤放在固定的茶墊上,接着拿起隨手泡高高的向茶壺由裏至外沖水,稱為“高衝”,最後把蓋子繞原路蓋回。左手持茶巾,右手託茶壺,將聞香杯與茶杯用壺自內向外倒上七分滿的水,10~15秒後用竹夾將杯裏的水一一倒進茶盂。雖然我們都很認真地學,但終究是第一次接觸它,錯誤接二連三的出現:“咣噹”!第三組的茶杯沒夾好掉在桌子上了,幸好沒有碎。我正拿起隨手泡想要倒水。“你還沒拿開壺蓋!”我的組員着急地説。我吐了一下舌頭,放下隨手泡,打開壺蓋,正當我又一次想往茶杯裏倒水時,“茶巾!茶巾!左手持茶巾!”我的組員又一次提醒我。我只好再一次放下隨手泡,拿起茶巾。心裏想:“真麻煩!”其他組也沒有好到哪裏去,要不就是這一步忘記,或者是那一步出錯。老師一切看在眼裏,微笑不語。

接下來是泡茶與敬茶。我們動作越來越熟練,錯誤也越來越少。六個組員輪着來,每個人都有了一次嘗試的機會。喝到自己親手泡的茶,似乎鐵觀音那一絲絲苦味也被心中成功的甜蜜所代替了。

喝到茶的那一瞬間,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古時文雅居士們品茶的情景:三次泡茶,唯有最後一次最醇香,最甜美,最入味。輕輕拿起托盤,夾起茶杯與聞香杯,由外至內,由友人至自已,何不體現了“謙讓”這一品質?一桌的人靜靜地嗅香,靜靜的品味。他們臉上的那種平靜,恬適,超然而滿足的感覺,穿越了時空,重新體現在了我們的臉上。前時那種不耐煩和失敗帶來的陰霾心理一下子被悠悠茶香掃清了。原來之前的種.種努力就是為了現在這杯至香至醇的清茶!

茶分三品,一品茶香,二品茶味,三品如茶般的人生。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8

從小到大一直在喝茶,卻都是基於簡單的生理需求,就像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添衣一樣,雖然對於茶道一直心嚮往之,對茶道更豐富的內涵我卻基本沒有了解,這學期的茶道課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由於報名的人太多,我沒有機會親身實踐,但是現場觀摩也讓我有了很多的體會。

在上課開始時,老師為我們講解了許多關於茶的知識,包括茶的由來、分佈、種類、文化內涵以及和醫學、植物學等學科的緊密聯繫等,豐富了我們對茶的認識。老師還親自示範泡了一壺茶,並讓同學們也嘗試了一下,最後讓我們一起品他們泡的茶,讓我們體會有什麼區別。我們發現老師泡的茶無論是色澤還是香味都要更加濃郁,續水後茶的味道也沒有減少多少,而同學們泡的茶在色澤和香氣上也要差很多。老師告訴我們,茶道與養生一樣,強調眼耳鼻舌身的協調,泡茶就像為人處世,不能太過急躁,茶葉也是有靈氣的,在加水的時候不能直接加到茶葉上,而應該沿着杯壁加進去,讓茶葉在水裏翻滾、發散,只有這樣才能讓茶葉充分“激活”,而同學們往往倒水的時候比較急躁,直接倒到茶葉上把茶葉內部的細胞都給破壞了。老師把為人處世的道理通過茶道向我們闡述,同學們都受到了觸動,明白了泡茶同時也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而接下來的親身實踐更讓同學們深刻的領悟到這個道理。

泡茶時需要跪坐、淨手、小心動手,這些都強調泡茶時一絲不苟的態度。在現在這個快速的網絡社會,每天接受數不盡的信息,受到各種事物的干擾,我們已經很難完全靜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而茶道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拋開網絡,放下手機,和老師、同學一起坐好,互相注視,頓時就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傳統的交往方式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插花、焚香、鼻吸口呼,排除一切的雜念,身心也回覆到空靈的狀態,讓我們可以好好體會茶道的深刻內涵。

茶者,飲也;茶道者,飲食處世之道也。為人處世的道理就體現在茶道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傳遞點火器時點火口朝向自己,愛護也;奉茶時放低身子,謙遜也。正襟危坐,一絲不苟,本來就體現着對客人、對朋友的尊重,在看到對方喝到自己親手泡製的茶時,心情一下好了很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奉人香茶,心留温暖。人與人的距離在奉茶的過程中一下子就拉近了。泡茶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也是加深情誼的過程,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熱情、謙遜、友愛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也許這就是幾千年來茶道源遠流長的祕密之所在吧。

上課的時間很短,只有不到兩個小時,而我們學到的東西卻很多。心神不定時,泡上一壺好茶,品茶思人,感受情誼的温暖。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9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於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台。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鑑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於對“茶”的喜愛,懷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於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於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閲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閲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説,才是剛剛開始。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0

插花是一門藝術,泡茶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心態,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只要用心去體會,便會收穫很多。

插花課上了解了花的品種,很多詩人喜歡菊花,看重的是它歷盡風霜而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説“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元稹説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這兩句詩抒寫了自己的愛菊之情,盛讚菊花的堅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瞭解的花不同個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種各樣,插花藝術雖與雕像、盆景、造園。建築等藝術學科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也有其自己的特點。插花特點時間性強,隨意性強,裝飾性強,總之插花藝術是最接近生活環境、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美化方式,一種藝術修養及文化娛樂的活動。插花的選材也很重要,考慮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還有個人喜好與創作風格挑選花材。挑選花材是創作的開始,是藝術構思的過程,所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歷史很是悠長,日本花道起源於中國,不僅流派眾多,花型有特色,技藝高妙,而且活動面很廣,其國內上下和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機構,隨起源與中國,但卻演化成日本大和名族特有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並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國的插花種類,按照不同的容器、應用方式和特殊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掛掉式、盆景式等。中國插花藝術在汲取各國,各地區插花藝術的精華中,逐漸成熟起來。

花藝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

茶的種類各式各樣,茶樹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屬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濕度高,光照適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國茶葉產量很多,產地覆蓋20個省區。茶葉採集後必須進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發酵、乾燥等,這些步驟決定了各類茶葉在色、香、味、形的質量。由於產地品種和製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產了許多茶葉品種。依據製造方法和質量,大概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和花茶類。

泡茶是一門技藝,品茶則是一種精神和物質的雙重享受,先説泡茶。泡茶看似簡單.其實大有講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動的描寫:賈母、寶玉、黛玉等一行來到櫳翠庵,妙玉親手泡茶待客,她為賈母用舊年積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蓋盅裏;而對寶玉、黛玉、寶釵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裝入甕中埋入地下,今夏才開的”。茶具則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講究的程度真是令人大開眼界。茶葉,是確保沖泡好茶的物質基礎。不同的茶葉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與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茶葉。茶葉的用量與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則沖泡出來的茶湯過濃過淡都不相宜。水,是茶葉滋味和內含有益成分的載體。茶的色、香、味和各種營養保健物質,都要溶於水後,才能供人享用。清人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説:‘茶情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須配以好水。茶具,能保持茶葉的香與味,襯托出茶葉的色與形,而且其本身往往還有藝術欣賞價值,因此是泡茶時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尤其是用茶待客時,就更必須精心挑選茶具,以體現對客人的熱情和尊重。茶具的種類很多、特點各異,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種,它不吸水,傳熱、保温性適中,白瓷茶具還能準確地反映出茶湯的色澤,其外觀常繪有各種色彩的圖案和紋飾。無論是白瓷還是青瓷,都極有觀賞價值。紫砂茶具質地緻密堅硬,但有一定的透氣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變質,紫砂茶具傳熱緩慢,既不會燙手,又利於保温;尤其是造型千姿百態,藝術價值極高,近年來成了茶人和收藏者的新寵。玻璃茶具價廉、透明,用來沖泡銀針、碧螺春等名優茶,茶葉經浸泡後,在水中舒展、翻滾的情景,可一覽無遺,極具觀賞性。

説品茶。“品”字包含品評、鑑賞、仔細體驗茶給人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享受的意思。唐人寫的的“七碗茶詩”説:“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壯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眼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對飲茶的體驗可以説達到極致。除了第一碗是生理體驗外,其餘的均是心理感受,七碗茶喝過,他已經飄飄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聞香、辨形、觀色、品味四個環節。

聞香分為幹嗅、熱嗅和冷嗅。即先嗅幹茶,幹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應在沖泡前進行。熱嗅是沖泡後嗅茶湯的香氣,花茶除了茶香外,還有不同的天然花香。冷嗅則在茶場冷卻後進行,這時可以嗅到原來被芳香物掩蓋着的其他氣味。

辨形是觀察茶葉在沖泡後的形狀變化,茶經水浸泡。逐漸恢復了鮮葉的原始形狀,一些原料細嫩的名優茶,芽葉在茶湯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茶沖泡後,芽葉在杯中沉浮起降,上下翻滾,煞是好看。

觀色主要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湯隨着茶葉內含物質的滲出,會不斷改變顏色,常是由淺入深;不同的茶類又會形成不同的顏色。有的黃綠,有的橙黃,有的淺紅,有的暗紅等等。同一種茶葉,由於使用不同的茶具和衝飽用水,茶湯也會出現色澤上的差異。宋代貴白茶,使用黑色茶盞,以襯托茶色,這種因茶擇具的做法,也推動了茶具生產和製作工藝的發展。

品味是通過舌的味覺器官來感受茶的美妙趣味。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濃烈,有的清和,有的鮮爽,有的醇厚,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總而言之,我想説的是,花藝與茶道學習讓我可以相信美麗,創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1

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我報名學習了茶藝。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於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台。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鑑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於對“茶”的喜愛,懷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於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於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閲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閲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説,才是剛剛開始。

這學期的茶藝茶道課程向我們具體介紹了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花茶的知識,重點學習了綠茶、烏龍茶、花茶的泡製技巧和方法。因為在我的生活裏多以礦泉水和飲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烏龍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憑自己的感覺來沖泡,也存在着很多認識上的錯誤,沒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過這一學期茶藝茶道課程學習,很好的幫助我彌補了這一點不足,使我對茶、對茶藝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會。現就我個人的茶藝心得總結如下:

一、綠茶

綠茶,是茶藝課程開始後所接觸學習的第一種茶。沒學習之前,還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個綠茶都是一種浪費,簡直就是茶葉兑開水。我最欣賞綠茶的純與淳,綠色的芽葉乾淨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寧神,能讓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緩身心,有種迴歸自然之感。

二、烏龍茶

烏龍茶是我從未接觸過的茶類,相較於綠茶和花茶來説,於我是最最陌生的一類。而在烏龍茶的實訓中,我擔任的是主泡。因為烏龍茶的泡製比較繁瑣,使我經常忘記一些步驟,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類茶。

最後我發現,它是最能鍛鍊人的心境的一類茶。因為無論時間多麼的有限,它還是得按照步驟一步步來,既不能增也絕不可減。就像我們的生活,生活裏無論你遇到多少困難,無論困難如何大、如何難以解決,無論所剩時間有多緊迫。事情還是得一件件來,問題還是得一個個解決。所以,浮躁的心難以泡出一杯好的烏龍茶。我覺得烏龍茶的茶盤就是一個縮小的人生,而我們練就的何嘗又不是一個張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對花茶最直觀的印象。當桌前擺起花茶茶具,無論是清潔茶具、投茶沖泡還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終都有那麼一種如春天般的温暖圍繞在心頭,讓人能有種春日的盎然,無論心情、精神都頓覺美好。由於課程條件有限,在具體泡製時仍舊以綠茶茶葉代替,無法真正體會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兒、融暖的芳香,但我覺得在泡製時,只要我們心中懷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處處有甘甜,周身處處有花香。花茶的泡製讓我學會了感知,感知生命勃發的力量,感知生活裏那些温暖的美好。

綜上所述,這學期茶藝茶道課的學習讓我有了不小的收穫——泡茶,最貴乎“心”。當然我也深知茶藝並非僅靠一學期的學習就能練就的,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繼續的練習。同時,希望每一個泡茶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屬於自己的好茶。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2

6月15日下午的茶藝課主要是學習泡茶實踐,學員們拿着各自家中的好茶請孟老師點評介紹,孟老師首先一一講了這幾種茶的產地和起源,並對茶的挑選也做了介紹。

比如武夷山烏龍茶,有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巖茶閩北);綠茶中名為白茶的有安吉白茶、溧陽白茶、天目湖白茶;九龍窠是大紅袍的母樹所在地,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烏龍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深受茶友喜愛。

今天聊一下這節課老師講的巖茶的沖泡方法及茶藝師和評茶員聞茶的方法,聞茶時要放到鼻子前嗅,很有技巧;沖泡時可以用紫砂壺,用100攝氏度的沸水沖泡,高沖水,十秒左右出湯,壺內不留餘水。

老師把帶來的高品質的傳統工藝正山小種示範沖泡給學員們品嚐,講了傳統工藝正山小種的起源,是(1609)明末清初年間,武夷山星村鎮一家茶廠正在加工一種綠茶,茶廠被軍隊佔領,等軍隊走後,茶廠人發現茶葉紅變了,扔了可惜於是用松枝點燃薰幹茶葉後運到廈門請茶商帶到國外去賣賣看,茶商運到荷蘭後,荷蘭人沒見過這種顏色的茶,因為他們以前一直買中國的綠茶,很好奇沖泡出紅的湯色的茶,品嚐後直説好喝,很快銷售一空。荷蘭人給這茶起名blacktea,歐洲從此流行開來,這就是咱中國的紅茶。

現代工藝的正山小種就是茶葉不揉切不用松枝薰,十秒左右出湯。

學員們按照老師的授課要領沖泡實踐,進一步加深了學習領會的精髓,自然是一堂愉快的茶藝課。喝茶多了後,要補充點甜點類的食物哦,我第一次有醉茶的感覺。

今天就聊到這吧,敬請期待下節課學做檸檬茶、奶茶……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3

我常常喝茶,但只是把它當做飲料而已。雖然有時會仔細品味一番,略能感覺不同茶湯之間的些許差異,但終因對茶瞭解甚少而不得要領。因此,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品茶,茶道就更不必説了。在聽了羅蒙老師的講座之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激發了我對茶文化的興趣。

對於品茶,分為三種境界。最初級的為識茶,即認識茶,是與“製茶”、“泡茶”相對應的名稱。識茶除了用眼識,還要用口嘗、用鼻嗅、用觸感。而這些對茶的認識除了用於市場上的買賣之外,重要的還在於享用,所以“識茶”尚包括了“評茶”、“賞茶”的內容在裏面。第二個境界為茶藝。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來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過程中,老師特別提醒要心靜(禪靜)。老師還引用老子的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養性之作用。

通過飲茶使人能夠得到一種精神的享受和愉悦,從而完成個性品德修養,在剎那間體會到廉、美、和、敬之真諦和永久,正所謂“道由心悟”當然意境很重要,有一個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們用心靈去體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躍金”,有的“靜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雲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月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晴,白雲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輪,映像各異。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個茶人由於個人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不同,從而在心中對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歸真,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珍愛人生。

第一次聽茶道的講座,不僅瞭解了很多關於茶道的知識,而且還喝到了老師親自泡的珍貴的茶,也很有幸得到老闆的贈茶。茶,不僅需要懂,更需要品,需要體悟。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想我肯定會不斷地瞭解茶,學會做一個懂茶、會喝茶的人,並以茶道悟人道。

茶藝師的心得體會14

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這學期的茶藝茶道課程向我們具體介紹了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花茶的知識,重點學習了綠茶、烏龍茶、花茶的泡製技巧和方法。因為在我的生活裏多以礦泉水和飲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烏龍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憑自己的感覺來沖泡,也存在着很多認識上的錯誤,沒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過這一學期茶藝茶道課程學習,很好的幫助我彌補了這一點不足,使我對茶、對茶藝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會。

現就我個人的茶藝心得總結如下

一、綠茶綠茶,是茶藝課程開始後所接觸學習的第一種茶。沒學習之前,還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個綠茶都是一種浪費,簡直就是茶葉兑開水。我最欣賞綠茶的純與淳,綠色的芽葉乾淨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寧神,能讓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緩身心,有種迴歸自然之感。

二、烏龍茶烏龍茶是我從未接觸過的茶類,相較於綠茶和花茶來説,於我是最最陌生的一類。而在烏龍茶的實訓中,我擔任的是主泡。因為烏龍茶的泡製比較繁瑣,使我經常忘記一些步驟,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類茶。

最後我發現,它是最能鍛鍊人的心境的一類茶。因為無論時間多麼的有限,它還是得按照步驟一步步來,既不能增也絕不可減。就像我們的生活,生活裏無論你遇到多少困難,無論困難如何大、如何難以解決,無論所剩時間有多緊迫。事情還是得一件件來,問題還是得一個個解決。所以,浮躁的心難以泡出一杯好的烏龍茶。

我覺得烏龍茶的茶盤就是一個縮小的人生,而我們練就的何嘗又不是一個張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對花茶最直觀的印象。當桌前擺起花茶茶具,無論是清潔茶具、投茶沖泡還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終都有那麼一種如春天般的温暖圍繞在心頭,讓人能有種春日的盎然,無論心情、精神都頓覺美好。由於課程條件有限,在具體泡製時仍舊以綠茶茶葉代替,無法真正體會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兒、融暖的芳香,但我覺得在泡製時,只要我們心中懷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處處有甘甜,周身處處有花香。花茶的泡製讓我學會了感知,感知生命勃發的力量,感知生活裏那些温暖的美好。

綜上所述,這學期茶藝茶道課的學習讓我有了不小的收穫——泡茶,最貴乎“心”。當然我也深知茶藝並非僅靠一學期的學習就能練就的,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繼續的練習。同時,希望每一個泡茶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屬於自己的好茶。

標籤:心得體會 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