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

剛剛,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

火箭發射升空約40分鐘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火箭發射。”就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前,現場觀看的人們打開了手機,情不自禁的開始倒計時,“倒計時和火箭點火幾乎一致!”

因為這次發射是在晚上,所以當倒計時到最後點火那一秒時,顧曉燕看到火光從火箭底部閃出,緊接着火焰和煙霧升騰而起,照亮了整個發射區域,她還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動。而幾秒鐘後,隨着低沉的轟鳴聲傳到了現場觀看發射的人羣中間,看着火箭逐漸騰空而起,那一刻,所有人都開始歡呼!

“太激動了,為祖國自豪!對中國航天驕傲!”已經距離發射結束約一小時了,感受到她激動的心情,“我們看到了神舟十三號飛向蒼穹的全過程!”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2

今天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運載着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着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青島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衞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台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併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餘年,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3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着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接。”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峯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鈎上繫着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裏。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裏、道路在哪裏,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4

奮戰戈壁沙漠,奉獻青春生命,衝破封鎖壟斷,打造大國重器。黨率領下的幾代軍人、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不懈奮鬥,創造出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這些偉大成就體現出了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之精神,更激勵廣大黨員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峯,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篇章。聶榮臻、張愛萍、孫繼先、李旭閣、錢學森、孫家棟、王永志……,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載入共和國的史冊。而我訪談的那位老軍人,也是這個光榮集體中的平凡而偉大的一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以走訪紅色故事當事人,聆聽他們當面的講述,也是學習歷史一種好方法。這些當事人是歷史的“活教材”。

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在歷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5

甘肅發射衞星發射中心作為中國唯一具備載人航天發射能力的發射場,自此成為旅行的dream list上不可替代的一個目的地,當親身見證神舟十三號火箭的成功發射,伴隨着耳邊巨大的火箭發動機轟鳴聲,被定格的那一刻,美夢已成真,妙不可言,碼高火箭少年團,一同見證這一生命中獨特體驗,此刻這分這秒,深深值得銘記!

近日,碼高教育與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共同發起了“星萬里神舟闖星海”航天研學營已經啟航!

來自全國各地的碼高火箭少年團度過了一個忙碌而又收穫滿滿的研學之旅。

16日凌晨,基地的孩子們近距離親眼目睹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2F運載火箭震撼升空,送第二批航天員進駐中國空間站,見證航天員榮耀出征。

本次碼高航天研學營提供的是火箭發射全景參觀平台,俯瞰發射場,觀禮VIP位置,距離發射塔只有1.8公里!感受聲音與視覺帶來的雙重震撼。

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塔下方,有直徑9米深18米的導流槽和蓄水池,導流槽將火箭尾焰導向側方蓄水池,防止尾焰倒卷燒燬火箭,蓄水池則用來吸收發射時的熱量並中和燃燒生成的有害物質,火箭發射瞬間就可以將下方存儲的數百噸水蒸發殆盡!

近距離觀看更加雄偉壯觀,孩子和家長們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據媒體報道,本次是中國載人航天今年第二批航天員即將出徵太空,據悉此次航天隊伍將由三名宇航員組成,其中一名為女性宇航員,這將開創我國女宇航員的新歷史。在此次航天任務中,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的時間,完成空間站關鍵技術的相關驗證工作,為下一步的空間站建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真實的感受衞星發射能極大地撼動孩子對航天成果的認識,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讓孩子真切體會科學的力量,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以注重事實、邏輯分析、質疑和驗證為方法論的科學思維!

航天營接下來的安排也非常豐富且有意義。

在近距離觀看十三號載人火箭發射後,研學營的家長和孩子們走進神祕的基地探索,見證中國載人航天發射中心。

大漠戈壁 中國開闢走向太空的起點

1958年,酒泉東北的戈壁荒灘上開進了一支部隊,一座航天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衞星發射中心,世界三大發射場之一;先後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枚地對地導彈發射、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衞星、第一枚遠程彈道導彈、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次為國外衞星提供發射搭載服務、第一艘載人飛船等......我們將在這見證航天員出征。

在基地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遊覽載人航天發射架、火箭組裝廠房、測髮指揮控制樓。熟悉了基地環境,在飛向月球全景平台參觀,俯瞰整個發射場,看到了雄偉的發射塔架,並留下合影。

在參觀歷史展覽館的時候,專業老師分享了一個航天研發的見聞趣事:在缺資料、缺設備的困境下,白天,科技人員頂着烈日扛水泥、搬磚頭、打地基,進行各項建設;夜裏,守着煤油燈啃書本、畫電路圖,拿着用罐頭盒、三合板製作而成的簡易模型展開研究。

經過基地的參觀,孩子們早已對火箭的外觀部件非常熟悉,製作火箭模型,需要動手和腦力思考結合,孩子們在組裝過程中培養結構和推理思維,與同伴的合作還能讓孩子的信心和成就感倍增。

在學習之餘,研學營的家長和孩子們也沒有錯過酒泉當地的特色景點-金塔胡楊林。

漫步在如潮如汐,漫無際涯的金色胡楊林中,沉浸在金色幸福的遐想中,親臨其境,領略胡楊神奇的韻美,看到了胡楊品味了滄桑之美,領略了胡楊的頑強,感悟生命的絕唱。

“航天夢”已成為每一箇中國人的夢想和驕傲,碼高與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共同發起的“萬里神舟闖星海”航天研學營是一次圓夢行動。

火箭少年團走進航天航空科技研學,在這裏的親身經歷雖然短暫,卻也彌足珍貴,不但親眼見證了衞星發射,還了解了中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在團隊中培養了集體意識,也鍛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伴隨着耳邊巨大的火箭發射轟鳴聲,一同見證這一生命中獨特體驗,值得深深銘記!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6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三位摘星英雄順利到家,原來我們抬頭看了千年的星星並沒有這麼遠。

無論是口口相傳的嫦娥奔月,還是明朝志入青雲的士大夫萬户,再到東方紅一號升空,神舟五號首次實現載人航天,神舟十三號順利着陸……中國人民追逐宇宙,擷取星斗的奮鬥歷程從未停歇。

歷史長河漫漫,手可摘星辰的夙願終於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現,可貴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平均年齡約為42歲,一線科研人員平均年齡更是隻有35歲,秉持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他們在短短數十年間創造了無數個航天奇蹟,中國人正離夢想裏的那片藍天越來越近!

感謝在背後默默付出的航天團隊,感謝衝破雲霄,克服重重困難的航天員,感謝我們日益富強,迅速發展的祖國,請祖國放心,這片宇宙將由我們這代人繼續探索。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7

自上世紀50年代創建以來,中國航天已經走過了60年的發展歷程。60年來,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英明決策和親切關懷下,在各部門、各行業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一代代航天人依靠發憤圖強、自主創新,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衞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三大里程碑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今天,航天活動在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使中國邁入世界航天大國行列,而且也令中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兩彈一星”到“神舟”載人,從“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中國航天事業一步一個腳印,一次次在浩瀚太空中刷新“中國高度”。

中國航天一次又一次向太空挺進,完成一個又一個航天壯舉。在浩瀚太空驕傲地鐫刻下中國印記,描繪了屬於中國的紅色傳奇。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8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宮。“義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2022。4。16神舟十三號圓滿完成任務併成功着陸地球,我們從這裏看到的,不僅是太空中力量對比的變化,也代表了國家綜合實力的消長。

太空只是一場歷史性大變局的局部,我們正在親歷歷史,祝福中國!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9

就在剛剛,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太空中遨遊了183天后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183天的太空飛行,創下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天宮一號到中國空間站。

偉大的實踐催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實踐。5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甘為人梯、忘我奉獻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甘於為航天事業貢獻智慧、心血和力量的博大胸懷。正是依靠廣大航天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地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才鑄就了中華民族征服太空的一座座里程碑。

一次次“感覺良好”的背後是要強航天人的執着與堅守。出發,風雨無阻。歸來,矢志不渝。與你同行,一直要強!逐夢九天,縱橫蒼穹。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中國夢。致敬中國航天!中國航天加油!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神十三返回艙成功着陸,我很幸運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

在看完航天員王亞平的採訪後,我感觸頗深,她不僅是為女兒摘星星的媽媽,還是我國首個進入空間站的女航天員。在她的採訪中用輕鬆的語調談起這180天的生活,但我們都知道這成功背後她付出太多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堅持。面對挑戰,她“就是一個字,練”!日復一日大過載、重負荷、高強度訓練,為了克服男航天員相比於女航天員臂力和臂展的先天優勢,對加壓後艙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費更多的努力。不僅是“男航天員堅持多久,她同樣堅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規定課時外自己加練1小時。如今,這場完美的太空行走,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與堅持的意義。

我很喜歡王亞平阿姨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條長跑路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裏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微笑面目,堅持下去就會成功,陽光總在風雨後。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1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書寫中國太空新紀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

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

上九天攬月,觀天上亨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很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説,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説,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大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2

曾經,我們每每仰望天空,都不禁感歎於宇宙的無垠和自身的渺小。而幸運的是,隨着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一位位諸如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的航天英雄們充當了人民的眼睛,讓我們得以知道我們曾經未知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敬仰那些站在他們身後的航天事業工作者乃至更多人。航天,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有人都可以為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作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一份子,我深深地為自己未來的工作感到憧憬,我立志好好完成大學學業,業精於勤,以未來能夠加入這偉大的事業為人生目標。——王書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充分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已經成為了毛主席心中的中國,從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到神舟十三號安全着陸,中國從未停止對太空的探索。180多天身處太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優秀航天員攜中國夢滿載而歸。

載人航天事業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先進的科學技術,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協調統一的調度等等,沒有所有航天人的一起奮鬥努力,載人航天事業是難以完成的,我們今天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為航天事業努力過的人,向他們致敬。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3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搭載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披掛着紅白色大傘飄然於天際,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穩穩降落在東風着陸場,將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回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大地。

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信息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衞星、遙感衞星的廣泛應用。三位航天員平安返回,不僅意味着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結束,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收官。

另一方面,隨着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衞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 篇14

從“神一”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碩果累累。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代代航天人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鬥,在反覆實驗中砥礪前行,他們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蒼穹。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的成就,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必將引領着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途,逐夢新時代。——石錦程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着陸成功。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紀錄。在最長的一次太空飛行中,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經歷了第一次在太空跨年過春節。在太空授課以及開畫展等一多個第一次。據新聞報道,根據此次神舟十三號返回任務特點,搜救回收分隊在着陸場東西區共設置了11個搜救分隊,投入了近百輛車輛、五架直升機、一架固定翼飛機,並在着陸場周圍協調了相應的民間搜救力量,共同守護航天員平安歸航。至此,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