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500字(精選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500字(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500字(精選7篇)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1

熒屏上的黃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體豐滿。她從鄉親們那裏汲取智慧和營養,也向鄉親們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觀看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不禁熱淚盈眶、思緒澎湃。伴隨着熒屏上“時代楷模”黃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歷程的藝術再現,感受着這位“大山的女兒”精神不斷昇華的軌跡,我為熒屏成功塑造了黃文秀這一藝術典型、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點贊。

這部關於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影視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如劇名所示,《大山的女兒》濃墨重彩地為“時代楷模”、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樹碑立傳。如果説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説《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領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業,那麼,《大山的女兒》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動的細節、鮮活的語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腳踏實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內涵的新時代青年黃文秀形象,再次唱響了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形象已經出現在一些文藝作品中,同題創作,《大山的女兒》充分發揮電視連續劇的獨特優勢,着力刻畫人物的精神世界。熒屏上,黃文秀的藝術形象真實可信、可親可學,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温度。全劇對黃文秀一生的表現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從黃文秀出生到求學,主要凸顯黨和人民、社會和家庭對她的培養。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放棄留京,主動申請回家鄉,到艱苦的農村當駐村第一書記。此後,她真抓實幹,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提升精神境界。劇中,她翻山越嶺走訪住在山上的殘疾人黃美沙與韋平雨一家,目睹了他們的困難,幫助他們聯繫落户和醫保事宜,維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看到了希望。上級組織為讓黃文秀安心照顧患癌的父親,提出將她調回市裏工作,但她仍堅守在一線,要與鄉親們一起讓百坭村永不返貧、共同致富。其家國情懷、忠孝情結,感人至深。熒屏上的黃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體豐滿。她從鄉親們那裏汲取智慧和營養,也向鄉親們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電視劇對於黃文秀駐村第一書記形象的塑造,樁樁由“事”入手,件件着意於“魂”。她不僅幫助鄉親們從經濟上脱貧,更可貴的是引領大家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從精神上脱貧。村兩委班子連同幾位扶貧幹部,都在她的影響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昇華。從龔福洋到黃元軍、從雙應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龔連升為代表的中國小生,也都在黃文秀的言傳身教下轉變成長。飾演黃文秀的青年演員楊蓉,表演樸實自然、感人至深。經由楊蓉的動人演繹,榜樣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綻放出光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壯美動人,讓人銘記在心。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2

近日觀看了以黃文秀為原型的影視作品《大山的女兒》,再次被這位駐村書記的故事打動。她用自己的赤誠、擔當、為民精神書寫了一曲動人的時代之歌,書寫了一代扶貧幹部的壯麗人生。

胸懷赤誠,迴歸大山。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時放棄留在首都北京,毅然報考廣西定向選調生,她始終記得自己家曾經是貧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幫助下脱貧摘帽,自己才能繼續上學深造。在前往廣西任職前,他親自去一趟資助其上學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謝。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任職期間,她主動要求擔任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奔赴偏遠貧困山村帶動當地貧困羣眾脱貧致富,以實際行動回報黨和人民給予的幫助。用熱血書寫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優良傳統。

肩懷擔當,立志攻堅。擔任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期間,她立志改變這個深度貧困村。面對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黃文秀挨家挨户多次上門走訪。通過走訪全村195户貧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話和貧困户交流,且手繪了“民情地圖”標註了每一户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為村子培養致富帶頭人、從種烤煙、種砂糖橘、種枇杷中尋找致富脱貧之路,聯繫專家為村民解決相關問題,拿出自己都工資慰問資助村裏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在電閃雷鳴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麗的年華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心懷為民,踐行使命。為了更好走村入户,發展百坭村的產業,黃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愛美之心,穿着雨靴和運動服走遍了全村。駐村一週年,她的汽車走了“兩萬五千公里的長征”,而她則實現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的長征。她懷揣着對重病父親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貧致富的長征路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基層脱貧幹部的使命。

正如2019年《感動中國》對黃文秀的評價:有些人從山裏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裏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3

《大山的女兒》作為脱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讚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皮膚黝黑,穿着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裏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裏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着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着眼鏡,梳着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説着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着鄉親們脱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幹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説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説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緻、不誇張、不做作!講實事、説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採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敍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着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裏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4

我國的脱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使命,更是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這項事業的偉大與卓絕,無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實就是其最動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兒》客觀呈現了脱貧攻堅戰的艱鉅性和必要性,並真實展現出黃文秀在融入這項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如何從“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到“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的成長過程。

劇中既沒有迴避黃文秀初出茅廬的稚嫩,也沒有隱匿她遭遇的挫折。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個深度貧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貧困户195户,且全村11個自然屯位置分散,多個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我們這裏窮了那麼多年,真的能脱貧嗎?”“你一個城裏來的女娃,能行嗎?”劇中,村民們的懷疑讓初來乍到的黃文秀面臨嚴峻考驗。村裏的懶漢黃元軍一聽到脱貧就跑;嗜酒如命的週六猛因酒致貧,一句“她扶她的貧,我喝我的酒,跟我有什麼關係”,不僅揭示了他貧困的原因,也代表了一種不關心、不信任的態度;連村委會的同事也對黃文秀的脱貧計劃不抱期望,村支書農戰山更是直言:黃文秀就是來鍍金的,走走過場,是拿百坭村當她的試驗田。由此可見,百坭村的脱貧難度不僅在自然地理條件上,更在於人心。黃文秀有過沮喪,有過動搖,但依然選擇堅持。她揮筆寫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黃文秀正是在挫折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扶貧先扶志,關心羣眾先了解羣眾,先放低姿態,扎進泥土,從小事、實事做起。劇中,黃文秀第一次進村,從治理環境衞生,規範停車,村委會室內禁止吸煙,將微信工作羣命名為“脱貧攻堅地表最強戰隊”等細節做起,提高了村委會精神風貌和工作鬥志;為了全面瞭解貧困户真實情況,黃文秀走村串户,滿大山跑,一户貧困户都不落,繪製了“脱貧攻堅戰役圖”掛在牆上,脱貧一户就插上一個紅旗。她給村裏安路燈,給村民參保新農合,讓危房老人住進了嶄新高樓,通過電商銷售砂糖橘,成立百坭煙草合作社、酒業合作社,讓村民真正掙到錢、得實惠,一件件實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裏。

這樣一條鮮明的'成長線,勾勒出黃文秀的心路歷程,展現出扶貧幹部與羣眾共同成長、互相促進的情感脈絡。《大山的女兒》裏的黃文秀,不再是校園裏的天之驕子,而是腳踩大地、滿身泥濘,與百坭村融為一體的家人、朋友,是帶領大家脱貧致富的“大山的女兒”。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5

近日,一部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走上熒幕,影片真實還原了一位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而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當代青年,她帶領村民實施脱貧攻堅的故事,引起了廣大基層青年幹部強烈共鳴。

從走出大山到反哺家鄉,黃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堅定信念、“一往情深”的為民初心、“始終如一”的無私奉獻彰顯了新時代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廣大青年幹部要讀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碼”,拿好信仰之“杆”、責任之“槳”、創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擘畫壯麗藍圖。

以信仰為“杆”,舉好“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她白天遍訪貧困户,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脱貧對策,夜深了,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裏,用初心堅守着曾經許下的諾言。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姿態不懼亂雲飛渡、勇競百舸爭流。回望黨的百年風華,無數的偉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輩們在飽受飢寒的艱苦條件下創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這最豐盛的“精神食糧”,黨和人民一同跨越“婁山關”,勇闖“臘子口”,不懼任何挑戰,在百年變局中開創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風雨洗禮中生生不息,越發活力。

以責任為“舵”,掌好“捨我其誰挑重擔”的使命擔當之舟。她毅然接受組織安排的任務,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動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敢於擔當,勇於作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新徵程上充滿挑戰,唯有擔當實幹,方可贏得民心,順應時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新時代要求我們不能畏首畏尾、避難就易,要有越是“險灘”越要闖,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闖勁”,“怕擔責、恐問責”的青年幹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將被人民拋棄。“我為羣眾辦實事”不是一句口號,從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敢抓敢管、敢試鋒芒才是守使命、勇擔當、固初心的直接體現。

以創新為“犁”,耕好“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開拓創新之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山裏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幹部和羣眾學經驗、找路子;為了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着全村發展電商;為了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黃文秀帶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時代對青年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青年幹部要提升工作的創新意識,打破慣性思維,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創新首要在學習,要有本領恐慌,學習要不拘泥於形式,堅持學理論與學典型相結合,結合自身的優勢創新謀劃工作,探索路徑,而非憑空想象。創新要有勇氣,切忌固步自封,敢於正視問題、突破常規,善於探究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創新要有意識,要從思想上增強創新意識,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嘗試從新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開拓全新模式。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6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幹部羣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通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蹟,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着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幹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後,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説:“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鬥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7

有些人從山裏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裏回來,卻再沒有離開,頒獎盛典上,白巖鬆這樣向黃文秀致頒獎詞,催人淚下。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則再次引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鬥人生,點點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淚目。

換一種方式認識黃文秀。不同於以往平鋪直敍,娓娓道來的英模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節奏飛快,藝術表達新奇,開場就以倒敍手法將觀眾的情緒迅速拉到頂點。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打電話發微信預警山洪,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該劇開篇用急促緊張的鏡頭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後時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講到這裏,導演卻出人意料地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電影語言——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直接面對鏡頭,像對觀眾訴説一樣,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的無悔青春。不少觀眾表示:“好故事越真摯,越打動人。開場的山洪,黃文秀坐在車裏的最後一次自我介紹,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淚為黃文秀而流。看着黃文秀殉職前在車內的自我介紹,再看她帶着父親看天安門,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越動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兒》,又像去年看黃文秀事蹟圖片展那樣忍不住哭了。舍小我,為大我。內心有多熱愛人民,才有如此堅定信念,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脱貧攻堅事業。向黃文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