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致教師》心得體會

讀了朱永新老師著的《致教師》一書,很有啟發。下面我們來看看《致教師》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借鑑。

《致教師》心得體會

  《致教師》心得體會1

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這是一本到目前為止對我作為一個教師來説收效最快、影響最大的精神食糧。書裏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反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時,相信部分教師會心虛不能肯定回答。其實在每個班級裏,總有些孩子招人喜愛,有些孩子乖巧聽話,還有些孩子不愛説話、相對愚鈍,特別是那些老是惹麻煩的孩子,很難讓人喜歡。儘管教師們都同意應該一視同仁,但在不知不覺中還是表現出不一致。

而朱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會自信,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是啊,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因為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籤。外貌美麗、乖巧聽話、聰明能幹、沉默寡言、頑皮淘氣等等詞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籤。一旦貼上了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卸下。這種先入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響教師的態度。雖然家庭造成了孩子的千差萬別,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作為教師,要給孩子自由,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及時鼓勵表揚,也許他們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所以,教師們都應該記住:只有你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只要你還相信,孩子就會自信。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着“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裏,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致教師》心得體會2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一個好老師難,當一個好班主任更難,班級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説是千頭萬緒。特別是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境,都影響着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面對一個個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面對他們背後的家庭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師》第三輯中通過《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瞭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讀後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的`處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進步了,國富民強了,孩子們有了優越舒適的環境,但行為習慣為何出現了滑坡。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學校教育模式與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或者説是家庭問題給孩子的行為習慣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説: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複雜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們在面對多種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們的班級管理如不能採取相應的對策,而簡單地採取整體化一的措施,勢必讓這些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無處躲藏,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結合朱教授的觀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利用3月份學校開展的“家長一日訪談“活動,為不同的學生家長,構建一個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級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好機會,活動開展以來,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教子之道”,討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再讓孩子當場發言,有時甚至請一部分問題學生髮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們結合自己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學生不可能屏棄一切因素的干擾,帶着純而又純的心理坐在教室內從事學習活動,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形成合力。一旦兩種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學習、生活必將步入一個和諧的軌道,正如朱教授所言:當學生的父母成為教師的教學助手,教師就會像有了三頭六臂,這樣就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從容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致教師》心得體會3

今天讀了朱永新老師著的《致教師》一書,很有啟發。這本書全部都是別人向朱老師的來信的提問以及朱老師對每一位的提問老師的回答,通過朱老師深入全面地思考,給提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領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説教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筆者對面相互聊天談心,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享受,讓我又重新對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在這裏我就簡單説一下。

我們之前“差生”之稱謂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的表現,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思想的產物。在這種教育觀念支配下,教育者對這類學生的情感是貶斥厭惡的,其評價標準是簡單孤立的“一元論”、“唯分數論”。在這種教育觀念支配下,教育者對“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採取放棄的態度:課上不提問,課下不關心,甚至連作業批改也睜隻眼閉隻眼,不做作業不督促,作業幫得潦草就不分對錯地打個大紅叉或大筆一揮道“太馬虎!”在這種態度下,“差生”則越來越“差”,厭學棄學情緒隨之產生,教師不僅不挽留,甚至有“掃地出門”、甩包袱給社會的念頭。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大量學生綴學。雖然國家有關部門採取了一些措施,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學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別是農村學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困繞眾多教師的一個大問題,經過自己閲讀了《致教師》一書後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要在教室裏建立起一個孩子們相互之間彼此信任、彼此關愛的温暖場域,不要一直支勸這個孩子與其他孩子進一步走近,而是讓孩子間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這個時候,甚至要更多去發揮孩子們的力量,讓其他孩子懂得這個孩子,從而主動諒解、積極關愛這個孩子。

其次,作為教師,應該走進孩子的家庭,通過家訪瞭解這個孩子,瞭解他的母親和父親對他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他建立起積極的親子關係。當老師本身給予孩子特別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移情,這份來自老師的受,也會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孩子對父愛母愛的渴求。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類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兩天就能改變他們,不要期待一次兩次談話就能讓他們蜕變,不要期待一件兩件事就能讓他們新生。足夠的耐心,加上足夠的受,才能讓一顆凍僵的心靈逐漸被滋潤,逐漸被温暖。

  《致教師》心得體會4

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英雄”教師作為原型。就像李鎮西老師的人生榜樣、職業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們先從讀優秀教師的作品開始。朱老師在《致教師》中特別提到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尼爾的《夏山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學校》等作品。尋找生命的原型,傾聽內心聲音的引導,更加從容的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做好老師!朱老師在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師每天面對的不一樣的學生,或外貌美麗、或乖巧聽話、或聰明能幹、或長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實這些詞彙都是我們給孩子們貼的標籤。對於受教育者來説,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朱老師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着與生俱來的力量,知識有待於教育來發掘和喚醒。”“只要老師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也是教師的意義。”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説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他真誠地期望,教師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大事情,為培養祖國的脊樑而奮鬥。

最後,我想引用朱老師的一句話作為這篇隨筆的結束:“我想,幸福是人類的永恆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於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致教師》心得體會5

這次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這是一本到目前為止對我作為一個教師來説收效最快、影響最大的精神食糧。書中,朱老師回答了近50個教師提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實操層面,引領教師們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在書中,朱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以回信的方式,用其高深的專業知識引領我們瞭解瞭如何對待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困惑。

書中對於“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朱老師這樣説到:“理想在我心中從來都是神聖的,當理想遇到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我仍然認為,理想,值得堅守!也必須堅守!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説過:“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更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一種理想!”真正擁有理想,就必然會激發起全部力量,挖掘出更多潛力,開創未來。

同時,與真正的理想相伴的,應該是行動——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尋理想的路途中,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會有奇蹟!

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自覺地想起自己,我是不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師?這個,很慶幸,我還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師,我還是個要求進步的老師。只是,同許多人一樣,我也沒有堅持下去。有一段時間,我堅持寫字,最久的堅持了有半學期之久,那段時間,字也進步了許多,當時也很開心的拍照留念,可惜,由於缺乏堅持,由於各種藉口,工作忙,家庭瑣事,讓我中斷了那件事情。如今,寫字水平又退回到了曾經的水平。

讀了朱老師的《致教師》後,我又重新拾起了我的理想,又開始重新規劃我的教育生活,從堅持看書做起,一點一點讓自己成為理想的好教師!我也相信,只要我堅持,一定會成功,一定會看到理想的收穫!

標籤:心得體會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