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通用11篇)

演講稿2.86W

在學校廣播站鍛鍊的學生都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秀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歡迎大家分享。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通用11篇)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1

同學們:

大家好,又到了校園廣播的時間了,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裏做好自己一年的打算,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同學們,你們對自己的時間有什麼打算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珍惜時間”這個話題,我們首先來聽聽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插播《司馬光的故事》

人説:“三更燈火五更天,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正是告誡我們:生命是有限的,必須珍惜時間,要趁着青春的大好時光多學點知識。古人尚且如此,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們?

大發明家愛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項發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去探索去研究,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讓我們趁着青春年少,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吧!一首輕鬆愉快的《童年》送給大家。

插播歌曲《童年》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説再見的時候了,下期我們再見,不見不散!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廣播的題目是《校園文化 惠澤心智》。

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着教育和引導作用,它能不時的提醒和啟發學生的潛能意識。校園文化是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是學校發展過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態。校園文化以它獨特的個性形成物質、制度、精神、課程、活動等文化。我校建築雖不雄偉但很優雅,走進校園給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覺。潔白的牆壁加上豐富文化的點綴,更使人感受到濃濃的育人氣息。當敍述到這裏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一塊——國學文化《勸學篇》。

《勸學篇》位於一樓樓梯的斜面上,每次上下樓梯時,我都會抬頭仰望,其中的一些名句已深入我心。如:“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有些句子我一看就明白,有些句子就有些令人費解了,不過,我通過查閲資料還是把它理解了。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通過學習我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是: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句話是説: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等等。還有很多名句我就不一一説了。

校園文化開闊了我的視野,淨化了我的心靈。我相信我們在精心構建的校園文化中,會成為一個博學、活潑、健康、文明的人。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3

同學們:

大家好!

儘管“安慶四中2006校園文化周”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但在這幾天中,我所看見的,我所感受到的,至今仍令我激動不已校園文化廣播稿校園文化廣播稿。

在七年級的演講比賽中,儘管我沒有親身來到現場,但我完全可以想象出,當時比賽中和諧的氣氛。選手們一個個毫不怯場,在講台上飽含着激情來進行演講。他們知道:“比賽不是最重要的,參與才是第一位的。”

在地畫大賽中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每個班派出三五個繪畫能手在地上一起去完成一幅美妙的畫。

而在剛剛結束的“2007元旦文藝會演”中,我則真切地看到了師生之間,其樂融融,共創美好明天的和諧場面。平日認真授課的`老師,調皮搗蛋的學生,在今天,在同一個舞台上,他們一起表演,一起帶給我們完美的視覺、聽覺上的享受,一起與我們同歡樂。濃濃的師生情誼,盡顯無疑。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衷心地祝願母校:越走越遠,越辦越好。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現代的青少年們都比較喜愛唱歇,也特別愛追星,當然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愛好。娛樂節目多得讓人眠花繚亂,電視上總是會播着很多娛樂、音樂方面的節目,人們好像漸漸地遺忘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追求着時尚而新穎的.娛樂活動。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肯定認為,只要自己多才多藝,歌唱得好就可以一舉成名,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身後,又揹負着多少的負擔,又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有很多音樂愛好者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中,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勇敢,而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競爭太激烈了。社會也需要傳統文化來加快發展,不是因為現代人不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而是他們不懂得用怎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發展文化。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深厚歷史,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等人們懂得如何發揚文化後,電視台推出了各類的文化類節目,這使人們感到新奇,於是引發了文化熱潮。有很多人積極湧躍地參加文化節目,比如一些《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等,都以很簡單純樸的方式引導人們關心關注文化,傳統文化並沒有被遺忘,而是漸漸地得到弘揚和發展,這些文化類節目使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崇拜和追求,人們再也不只是簡單地追星了,現在還有更淵博的知識文化等着他們去探索和發現!

我們應該號召全人民都弘揚傳統文化,讓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得以更好發展。娛樂只是閒暇之時用來放鬆心情和愉悦身心的,傳統文化才是根本。人不能忘本,所以,我們也不能忘記傳統文化。

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更應該從現在做起,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瞭解各種文化的內涵,為民族文化的發揚做出自己的貢獻,盡一份力!

傳統文化不能遺棄,弘揚傳統文化最重要。不忘根,不忘本,是最基礎的做法。我們要做到文化第一,娛樂第二,選擇最佳方式,發揚傳統文化,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在娛樂中發揚文化,在發揚文化中體現娛樂。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出色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着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為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為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為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毛澤東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為和平解放不畏犧牲。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為先”背馳而行的做法着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毛澤東説,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他還説:“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即使歷史將時間植滿滄桑,即使歲月叫囂着去謳歌新的章,即使文化的抉擇充滿迷茫,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依然執着的屹立,中華的文化依然閃爍着燦爛的光芒,永垂不朽,中華文化必將傲然於世界文化之林,獲得新生!站在喧囂嘈雜的大街上,舉目遠眺,迎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家“肯德基”“必勝客”,華貴而高貴的店牌上一行行英文字母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刺眼炫目的歐式吊燈下是顧客們一張張滿足的笑臉,漢堡包,炸薯條在眼前肆意的經過,散發着令人迷戀的濃郁香氣。而對面的中式餐館卻人煙稀少,掛着“停業轉讓”的招牌。

現在,正如人們所説:“中華傳統文化在走下坡路。”望向窗外,不是被那一輪圓月吸引,而是被一張張“肯德基”的廣告紙驚煞住眼球,“情人節”“聖誕節”的號角滿天飛,那歐式的巧克力似乎比中國的月餅要好吃上萬倍。可是,你們忘了嗎?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腳下是中國的土地!確實,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不足之處,孔孟言論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似乎已經過時,古代不懂變通的封建繁瑣禮節被人們所唾棄,那些鬼怪神論也已經被信奉科學的`年輕人所憎惡。人們不想點一支蠟燭,執一杯香茗來作得千古絕句,亦不想被那封建枷鎖束縛,更不想對孔孟有等人的言論分析概括,那些文化的弊端,隨歲月駛過像車轍一樣漸漸變得清晰,傳統文化的漏洞似乎被時間漸漸撕裂,變得越來越大。捫心自問,我們怎樣才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認真對待西方文化,讓中華文化獲得新生?是盲目的追隨外來文化,還是堅貞頑固的固守傳統文化,亦或是假借時尚名義,鼓吹低俗趣聞?不!絕不!我們不能把中華文化推向無知黑暗的漩渦,我們要讓中華文化獲得新生!

我們不能拋棄引以為豪的孔孟文化,但是要棄其糟粕,我們要拋棄裏面的頑固教化思想,自覺抵制奴性思維,認真品味中秋,端午節日背後的豐富文化背景,積極引進西方文化,以合理尊重的態度對待,不盲從,不追捧;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陣痛不可避免,中華文化只有割去糟粕,吸收出色文化基因,才會獲得新生。我堅信中華文化新生,我期待中華文化新生!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7

同學們:

九九重陽節那天,佘老師組織我校同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懷着愉快的心情乘着校車來到敬老院。

同學們熱情問候老人們之後,為他們送上精心排練的節目,有的演唱、有的吹小號、有的吹黑管。在老爺爺老奶奶的掌聲中,我用小號吹奏一首叫《喀秋莎》的曲子。這是一首俄羅斯民歌。老人們聽見這首熟悉的曲子非常開心,他們眼睛亮了起來,合着曲子輕輕搖晃身子,有的還哼了起來。看着老人們陶醉的樣子,我當時的心情也很愉快。我演奏結束後,接着是黑管、薩克斯真是十八般武藝盡顯其才啊!大家表演結束後,我們和老人們聊聊天,我和其中一位老奶奶談得很開心,她很熱情,我們聊起了平時他們的孤獨,以及現在看到我們,感受到一種活潑,一種愉悦。

時間過的很快,我們結束慰問演出,乘上校車返回學校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實,關心老人不一定非要在九九重陽節這一天,平時每一天都可以敬老。讓我們行動起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吧! 傳統文化重陽節廣播稿12

天是九月九重陽節,有的地方稱做老人節,還有的地方稱做思親節。普遍的稱呼就是,重陽節、登山節、踏青節。重陽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人們進行着登山、旅遊、插茱萸,摘樹葉,觀賞楓樹的紅葉風景。總之,人們對這個節日是很重視的。

我懷着喜悦的心情參加了旅遊的隊伍,看到了香山的美景,見到了朋友與親人們的歡聚,不由我思念起我的`故鄉,思念我的親人、朋友。我一路遊覽、一路思念。

臨近下山時心裏萌動了作詩詞來紀念這個節日的想法。靈感一來就舉筆寫下了如下宋體詞。清平樂.九月九思故鄉。

今天農曆九月初九,廣州也終於有點涼快了,此時若在家已經要穿毛衣了吧。每逢佳節倍思親,客居他鄉,總有點小小的鄉愁在心底。

廣州的白天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夜晚五彩斑斕,燈紅酒綠,嘈雜與匆忙沒有休止。

所謂的繁華不能給我任何的歡喜,總是想起家鄉的秋天,晚上,涼爽的風,吃着各種新鮮香甜的果實,望着天空閃爍的星星,想着朦朧美好的心事;那時的我眼睛很亮,心中有夢想,而夢想總是在遠方,年少的我相信,遠方充滿着難以述説的神祕與美妙,遠方有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奇觀景緻,遠方有很多讓我們激動好奇的東西;而今,遠離故鄉,來到所謂的遠方,每天所聽所看的人和事已司空見慣,終日的匆忙讓我眼睛無光,內心迷茫,年少的夢已經模糊,也許現在的我就在年少的美夢裏,只是我已經沒覺得那麼美好而已。

也許很多人來到這裏都是為了淘金,並沒有把這當成一個家園,所以很多人找不到安全感和歸宿感,而由太多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的人們組成的城市總會透露出一些冷漠;單位也有那麼多本地人,年長的,年輕的,尤其是年輕人跟我們在一塊感覺不到什麼隔閡,只是不知道他們年少的夢想是什麼,是否也在遠方,但此時此刻他們肯定體會不到異鄉人的情懷。想家的感覺,其實挺好。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我是六一班的廣播員,今天中午我要講得是“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這裏我想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首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⑵春風送暖入屠蘇⑶

千門萬户曈曈日⑷總把新桃換舊符⑸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

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脱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着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描寫出了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着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一代代傳承着千千萬萬的中華文化,它藴藏着無窮魅力,使我們為之嚮往,使我們心生感觸。然而,在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後,我對中國文化的感觸更加深了。

中華文化不僅只有文學,它是由許許多多的東西組合而成。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又從四大發明到數學醫學……這些都把中華文化裝點的燦爛生輝。

中華文化不僅僅是輝煌的成果,它更包含了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血。老子、孔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無不為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奉獻,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和精神一代代的`傳承,才有了今天的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還有着不可多得的精神。它熱愛祖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改革創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精神,才使我們的中華文化更加偉大,是中國更加富強!中華文化富含着許多傳統美德。它會從人格修養、尊師愛親、社會關愛、家國情懷四方面告訴你傳統美德的重要和感動人心在中華文化中,民俗特色絕對少不了。就拿我們熟悉的春節、春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潑水節、古爾邦節、那達慕這些比較重要的節日,都跟中華文化拖不了關係哦!中華文化不僅在中國佔據至高的領地,在國外也廣泛流傳。通過絲綢之路去往的各個地方,都有着濃郁的“文化味”。

中華文化的輝煌,是在於5000年以來許許多多豐厚的成果,付出巨大心血的文人墨客、不可多得的精神、感動人心的傳統美德、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廣泛流傳的傳統精神共築而成的。他想永不可擊的長城一樣,紮根在我們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起來,繼續把偉大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吧!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10

各位老師、家長和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自古以來,中國就一直秉承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優良傳統。在後人看來,中國對道德倫理、長幼有序的看法十分嚴謹。從而形成了抱拳、鞠躬和跪拜等禮儀模式。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晚輩的教導、勸誡也被後人修訂成弟子規,作為學子在今後學習生涯中所參照的典範,把優良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而弟子規的第一章“入則孝”講的也是孝道,由此可見在古人眼裏父母的位置是極高的。古有閔損蘆衣、黃香温情,他們的行為處處體現出對父母的關愛與敬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我們從不會走路到又蹦又跳,從咿咿學語到流利的`演講,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依靠着父母而匯聚成今日的一片大海。他們就像是一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庇佑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而等到這棵大樹老了、不再生長了、不再具有為我們遮風擋雨的能力了,就是到了我們該伸展枝葉、保護他們的時候了。當我們面對父母這種奉獻精神無以為報時,便油然而生出尊重。因此古人才把“孝”定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初讀弟子規時,就是以這兩句話為“入則孝”的基礎準則。我在家時,媽媽就經常叫我幹一些小事,像端一杯水、關一下門或者扔一下垃圾。明明都是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卻偏偏要使喚我。久而久之,我也不太願意做了。她叫我時,我不答應;她使喚我時,我便推三阻四。或許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使得心智也漸漸成熟了,在經過幾天傳統文化的學習後,我漸漸發現這所謂的小事中隱匿的幸福。當她使喚我時總賦予着她驕傲與自豪。像是親眼看見自己用心血栽培了16年的樹開了花、結了果的那種淺淺的幸福感。當她還在為我洗衣服時,我還躺在牀上大哭;當她還在為我織毛衣時,我還在學步車裏走路;當她背起生病的我跑向醫院時,我才剛開始記事。可是若干年以後,當她漸漸看不清東西時,我要當她的眼睛,為她端上一杯水;當她想要一件東西時,我要當她的手,為她盡力爭取;當她快要走不動路時,我要背起她,去到她想去的地方。我要用我的方式,來表達這16年來我對她的敬重。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藴含着大量道德文明精髓。希望通過這次學習,能使每個同學從不同角度理解並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併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校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廣播稿 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有白蛇與許仙真摯的愛情,有秦皇與漢武雄霸的才幹,有嫦娥與萬户偉大的夢想,有唐詩與宋詞不盡的哀怨。中國繼承大禹治水的智慧才華,愚公移山的鍥而不捨,運用女媧補天的精神與盤古開天闢地的膽識譜寫了中國古文化的傳奇與美麗,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燦爛文明。

從“濃粧淡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到世界屋脊上莊嚴神聖的布達拉宮,帶給我們的是那無限的神往;從山水到國畫,從漢字到書法,帶給我們的是那不盡的讚歎;從麻布到絲綢,從笨重的泥陶到精美的瓷器,帶給我們的是那千年榮耀的“China”。我曾痴迷於少數民族的服飾,它們古樸典雅而又各具特色。在苗寨中,人們依然保留著手工製衣的習慣。她們用臘染的技術以黑色為底,以粉紅、青色、白色等顏色為衣服配上花紋。姑娘們穿上這種衣服,更顯出她們的嫵媚温柔,小夥子們穿上這種衣服,會愈發精神俊朗了。他們閒話自在,毫不遜色於國際時裝週上的模特。而如今,為什麼這個枯於野火卻長於春風的漢文化得不到發揚?它們像長城的.方磚一樣方正敦厚,像黃河一般的雄壯悠遠,卻屢屢受到韓文化的衝擊,難道是韓國文化優於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文化嗎?我不甘心,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楚人早朝的熊圖騰崇拜,同樣為韓國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辭》中的千古絕唱,也反映在韓國最古老的詩歌裏;每年五月端午,中國人吃粽子、賽龍舟,祭奠屈原,韓國江陵也舉行盛大的農耕祭祀活動——端午祭;江陵、襄陽、漢陽、漢江、洞庭湖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也出現在韓國的地圖上……這些現象僅僅是離奇巧合嗎?打開塵封的歷史,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究竟又有什麼淵源呢?我們應該崇拜韓文化嗎?對於韓文化,中國文化是否就要不由自主地為之傾倒嗎?那麼,這樣與被外國入侵中國領土又有什麼區別了?與其遣責韓文化的軟入侵,倒不如去發揚光大中國五千多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畢竟東亞文化的根在中國

一千前我們遙遙領先,一百年前我們一度落後,在這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華文化,準確定位,發掘弘揚具有普世價值的中華文化,使之風靡世界。到那時,中國,我將再次為你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