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關於演講的基礎知識

演講稿2.43W

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演講。演講的傳達手段包括: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

關於演講的基礎知識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它由語言和聲音兩種要素構成,以流動的聲音運載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於變化。

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是流動着的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準確、鮮明、自然,協調。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體形、容貌、衣冠、髮型、舉止神態等。主體形象的美醜,好與差,直接影響着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優雅、大方,給聽眾一個美的外部形象。

必須指出,演講如果只有“講”沒有“演”,只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如果只有“演”而沒有“講”,只作用於聽眾的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演講的意義。現在,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了: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藉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那麼,演講都有哪些特徵呢?

首先是它的現實性: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範疇。不屬於藝術活動範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其次是它的藝術性:這裏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着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徵的演講活動。

第三是它的鼓動性: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

這是因為:

一、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

二、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

三、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辭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四、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説,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誌。

第四是它的工具性: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藉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説,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以上,我們談了演講的本質和特徵。在現實的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

一是有的演講者只“講”不“演”,只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乾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

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沖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一、演講的目的

人們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其功利性是非常鮮明的。由於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的雙邊活動,所以,演講的目的就分別體現為演講者演講的目的和聽眾聽演講的目的。而每個演講者由於身份、地位、年齡、專長各不相同,演講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甚至每位演講者的每次演講的目的也不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

1、從演講的宏觀目的看: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也就決定了演講的目的。從總體上看,演講的目的就是演講者與聽眾取得共識,使聽眾改變—態度,激起行動,推動人類社會向理想境界邁進。演講無論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觀點,或是傳播道德倫理情操,還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藝都是為了讓聽眾同意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立場以取得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激發聽眾的實際行動,向着理想境界邁進。如,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的解放黑奴的演講,目的就是動員美國人民為解放黑奴、廢除奴隸制而鬥爭;楊振寧、李政道二位科學家發表的學術演講,目的就是宣傳他們的科學發現,讓社會接受其正確觀點,從而推動科學文化的進步。

2、從演講的微觀目的看:

迄今為止,尚未有專職演講家。當今的演講者都有自己的正式職業或專業,如魯迅是文學家、聞一多是學者、詩人,林肯是總統,丘吉爾是首相。由於其職業不同、專業不同、經歷等多種因素的沒,演講的目的、內容也有所不同。聞一多在昆明的《最後一次演講》的目的就是揭露和痛斥敵人、鼓舞聽眾、發展民—主運動;而曲嘯、李燕傑、劉吉等的演講則是向廣大青年進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從微觀上看,每位演講者的每一次演講都有不同的具體目的。

演講的宏觀目的與微觀目的並不矛盾。聞一多的個體微觀目的是揭露敵人,鼓舞聽眾,發展民—主運動,但這一目的恰與推動人類向理想境界邁進統一、一致,這是值得注意的。

3、從聽眾聽演講的目的看:

聽眾是無數個個體的集合。由於他們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興趣、職業等不同,聽演講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林肯解放黑奴的演講,聽眾有擁護的,也有反對的,可見其目的根本不同。即使目的都一樣的聽眾,對同一內容的演講也往往各取所需。但從總體上説,演講者的個體實用目的和聽眾個體實用目的是一致的,緊密相連而又互為體現的。如果離開這條,演講將很難存在。

上面我們從宏觀、微觀、聽眾三方面作了“橫”的分析,下在再從“縱”的方面分析,即演講者追求的兩個目的:現場的目的和散場後的目的。

1、現場的目的:

每一個演講者都希望演講能成功,這一目的完全從現場和直觀效果反映出來,如聽眾的表情、情緒,或者捧腹大笑,或者義憤填膺,或者歡呼雀躍,或者淚水橫流,或者高呼口號,或者掌聲雷動,這就表明演講者的實用目的符合了聽眾的實用目的,引起了共鳴,現場的效果僅是表面的,關鍵是演講者的實用目的、演講的內容打動了聽眾的心靈。離開這些,再有成功的慾望和目的也難奏效。

2、散場後的目的:

任何演講者都不會停留在現場的目的上,而是追求散場後的目的:實際行動,這才是演講者的最終目的。比如,拿破崙率部隊在遠征埃及時,在金字塔附近和敵人的主力遭遇,情況危急,拿破崙立在馬隊前高聲演講道:“士兵們,四千年曆史今天從這些金字塔的上面看着你們!”簡短的演講使遠征疲憊的法軍士氣大作,終於大勝敵軍,他的演講產生了現場的直觀效果,鼓舞了士氣,士兵英勇殺敵,取得了勝利,進而實現了散場後的目的。

可以説,演講現場的目的是散場後目的的前提和基礎,散場後的目的又是現場目的的歸宿,兩者緊密相聯。沒有現場目的的實現,就不可能有散場後目的的實現;如果只追求散場後的目的,忽視追求現場目的,散場後的目的不過是一句空話。

演講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實踐,更是一種工具。人們拿起工具總是有目的的,沒有目的的演講是不存在的,只是目的的正確與否、高雅與否的不同而已。所以,每位演講者必須樹立明確的演講目的,做到宏觀和微觀的統一、表層與深層的統一、目前與長遠的統一,這樣的演講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二、演講的作用

上一講,我們談了演講的目的。演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之所以從古到今發展得越來越興旺,就因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這種作用可以從演講家個人和社會兩方面來談。

1、對演講家的作用:

對於演講家個人來説,演講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促進自己迅速成材。演講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實踐造就的,是經過艱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當我們看到演講家在講台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述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對他那悦耳的聲音、和—諧的語調及優美的態勢語等等由衷地讚歎,這是講台上的功夫。而比這更重要的是演講家講台下的功夫,那就是他必須具備站在時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閲歷,這需要努力的學習與鑽研。同時,他還必須具備敏鋭的觀察力、敏捷的思維力、準確的判斷力、敏捷的思維力、迅速的應變力和較強的記憶力,這更需要刻苦的磨練。可以説,是多方面刻苦的學習與磨練造就了一個演講家。當他成為一個演講家的時候,我們説:他成材了。而當他正在加倍努力學習與磨練尚未成“家”的時候他也在思想、學識、智能等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説,演講對促進人的成材有極大的作用。

第二,激勵自己多做貢獻。一個人思想精深,學識淵博,但卻茶壺煮餃子“道”不出來,未免太遺憾了。著名作家茅盾,數學家陳景潤在文學和數學領域都有卓越貢獻,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貢獻。而魯迅、聞一多先生不僅能寫且也能説,能充分利用演講這個迅速直接的傳播工具來宣傳真理,揭露邪—惡,也就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三,融洽自己的人際關係。演講家經過長期訓練和實踐所得的本領,不僅在演講台上可以表現他們的文雅舉止和出眾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際生活中,他們的豐富的學識、敏捷的應對、良好的修養都很容易衝破種種人際關係的障礙,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與人際交往和溝通。同時,演講家通過演講活動可以廣泛地接觸各階層、各地區人士,擴大自己的交際面。

2、對社會的作用:

演講對自身有許多作用,但對社會的作用更大。下面分兩點介紹:

第一,祛邪扶正,形成正確的輿—論,促進社會文明發展。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史。而演講歷來是這種鬥爭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今中外一切正義的演講家,都是拿着演講這個武器,宣傳真理,喚醒民眾,推動社會進步。我國古代演講盤庚為了遷都所作的演講,將舊都比做被砍倒的樹木,把新都比做剛生出的新芽,使民眾深刻認識到了遷都的意義而欣然接受,實現了遷都的偉大壯舉。1775年,美國演講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亞州會議上發表了激勵人心的抗英演講,迅速地喚起了千百萬人民堅定地投身鬥爭中。他的“不自由,毋寧死”的名言,至今仍教育着千萬民眾為自由而戰。可見,正確的演講可以啟迪人心,傳播文化,宣傳真理,祛邪扶正,把人類社會推向理想境界。

第二,培養高尚美好的情感,促進人類的文明建設。演講家在演講時,總是用正確的道德情感來感染和影響聽眾,從而培養聽眾的情感,諸如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革命英雄主義情感等。古羅馬統帥愷撒被以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為首的密謀者刺殺。布魯圖斯為了掩蓋其不可告人的罪行,在當眾演講中顛倒是非,惡毒地詆譭愷撒是暴君、獨裁x,輕信的聽眾便一致叫喊“殺得好”!而愷撒生前的執政官安東尼在演講中歷陳愷撒的功績,明他是寬厚的君主。他友誼、真誠的情感影響了聽眾的情感,使之轉變了原來的成見,並憤怒地燒了布魯圖斯的家。由此可見,演講對培養、影響聽眾的情感的作用之大。

第三,喚起聽眾的行動和實踐。一次成功的演講,除了啟迪人心,傳播真理,培養情感外,最終目的是喚起聽眾的行動和實踐,使之投身於改造主、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中。我國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致力於民—主革命40年間,始終以演講為武器啟迪和呼喚民眾投身於民—主革命。正如後來許多參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憶道,他們之所以參加辛亥革命,就是因為聽了孫中山先生激動人心的演講所致。

可以説。一切成功的演講必須導發出聽眾正確的行動。不能導發出聽眾正確行動的演講決不是好的演講。所以,每位演講家都應當刻意追求這種導發作用,使演講產生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三、演講的分類

這一講我們將從演講的功能、形式、內容三個角度談談演講的分類。

1、從功能上劃分,可分為五種:

⑴“使人知”演講:

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⑵“使人信”演講:

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⑶“使人激”演講:

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釘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説》,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鬥。

⑷“使人動”演講:

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⑸“使人樂”演講:

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2、從表達形式上劃分,可分為三種類型:

⑴命題演講:

即由別人擬定題目或演講範圍,並經過準備後所做的演講。它包含兩種形式:全命題演講和半命題演講。全命題演講的題目一般是由演講組織部門來確定的。某單位搞“讓雷鋒精神在崗位上閃光”主題演講,為了讓演講員各有側重,分別擬了《把愛送到每個顧客的心坎上》、《練好本領,為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三個題目,給了三個演講者,要求以此組織材料,準備演講。半命題演講指演講者根據演講活動組織單位限定的範圍,自己擬定題目進行的演講。1986年,中央電視台和《演講與口才》雜誌社聯合舉辦的“十城市青少年演講邀請賽”命題演講即是以“四有教育”為範圍,具體題目自擬。命題演講的特點是: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內容穩定、結構完整。

⑵即興演講:

即演講者在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眼前場面、情境、事物、人物臨時起興發表的演講。如婚禮祝辭、歡迎致辭、喪事悼念、聚會演講等。它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時境感強、篇幅短校它要求演講者要緊扣主題,抓住由頭,?速組合,言簡意賅。

⑶論辯演講:

即指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的人們因對某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而展開的面對面的語言交鋒。其目的是堅持真理、批駁謬誤、明辨是非。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法庭論辯、外交論辯、賽場論辯,以及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生活論辯等。它的特點是:針鋒相對,短兵相接。論辯演講較之命題演講、即興演講更難些,要求演講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高尚的品質、嚴密的邏輯性、較強的應變性。

3、從內容上劃分,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⑴政治演講:

凡是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出於某種政治動機,就某個政治問題以及與政治有關的問題而發表的演講均屬此類。它包括外交演講、軍事演講、政府xx報告、政治宣傳等。

⑵生活演講:

指演講者就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風俗、現象而作的演講,它表達了演講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見解和觀點。這種演講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如:親情友誼、吊賀、迎送、答謝等均屬此類。

⑶學術演講:

指演講者就某些系統、專門的知識和學問而發表的演講。一般指學校和其他場合的專題講座。一般指學校和其他場合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學術發言、學術評論。它必須具有內容的科學性、論證的'嚴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三大要素。這是與其他類型演講的一大區別。

⑷法庭演講:

即指公訴人、辯護代理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演講、律師的辯護演講。法庭演講有自己的突出特徵:公正性和針對性。

⑸宗教演講:

指的是一切與宗教儀式、宗教宣傳有關的演講。它主要包括佈道演講和一些宗教會議演講。這種演講在我國的影響不大,聽演講和作演講的人都不多。

由於演講的內容、形式、功能複雜多樣,我們以上對演講的分類不可能作到絕對的劃一和標準。這裏介紹的幾種基本類型,旨在為演講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

四、演講的題目

什麼是演講的題目?説白了,就是一篇演講的名字。也可稱為標題、題名、名稱。

演講的題目是一篇演講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與演講的內容、風格、語調有直接關係。內容決定了題目,題目則鮮明地表現內容的特點。

一個新穎、生動、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題目有以下三個作用:

第一,具有概括性。它把演講的主題、內容、目的全面地反映出來。如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演講題目,一講出來就讓人明白內容和主題。

第二,具有指向性。題目一講出來,聽眾就知道你要講的是哪方面問題,是政治性的、學術性的還是倫理道德的。

第三,具有選擇性。題目能在未講之前就告訴聽從你要講什麼。聽眾可以據此進行選擇聽或不聽。

那麼,應該根據哪些標準來選擇題目呢?

標準之一,演講的題目應能揭示主題。如,曲嘯的演講題目《心底無私天地寬》,一聽就知道演講的中心思想和主題是什麼。

標準之二,演講的題目應能提出問題。如,魯迅的演講題目《娜拉走後怎樣》、《未有天才之前》等,聽眾聽講就可以一種濃厚興趣進行思考,聽時自然就容易理解。

標準之三,演講的題目應能劃定範圍。如《大學生的任務》、《美術略論》這樣的演講題目,聽眾聽後就可知道演講的內容、範圍及涉及的具體問題,以選擇聽還是不聽。

當然,要選擇一個好的題目,除了按上述三條標準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題目要有積極性。即要選擇那些光明、美好、有建設性的題目,使聽眾一聽就有無限希望。如《自學可以成才》這樣的題目,就可鼓舞聽眾充滿信心地走自學之路。英國一位演講家曾講過,一個好的題目是屬於“怎樣?”“是什麼?”“為什麼?”三方面。如:《學校怎樣開設演講課》,這屬於“怎樣”的,是解決疑難的題目;《為培養新人而努力》,是屬於“是什麼”的,是指出目的和辦法的題目;指出目的。初學者選題時按這個要求去檢查,題目就容易有吸引力和積極意義。

第二,題目要有適應性。其一,要適應聽眾的實際。即選題考慮聽眾思想修養、文化水平、職業特點、閲歷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其二,要適應自己的身份。即要選擇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專業、知識面接近的題目,因為自己熟悉的東西容易講深講透,容易收到好效果。其三,要適應演講的時間。即是要按規定的時間選擇題目。如果規定的時間長,題目就可大些;時間短,題目就可小些。

第三,題目要有新奇性。只有“新”和“奇”,才能像磁石一樣吸引聽眾。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事物,人物,人們是不易關注的。比如《我的祖國》、《青春在崗位上閃光》等,人們聽得厭倦了,很難吸引人。不妨看看魯迅的演講題目:《老而不死論》、《偉大的化石》、《老調子已經唱完》、《象牙塔與蝸牛廬》,這樣新奇的題目怎能會不引人呢?

第四,題目要有情感色彩。演講者的演講總是充滿強烈的情感色彩,並把這種強烈的愛憎情感注入到題目裏去,從而打動聽眾有一種情感的導向作用和激發作用。如魯迅的《流氓與文學》、馬克·吐温的《我也是義和團》等,其愛憎情感都是很鮮明的。

第五,題目要有生動性。演講題目生動活潑,就能給人一種親切感、愉悦感。像前面舉的《老而不死論》、《象牙塔與蝸牛廬》等,都非常生動活潑。當然,生動活潑與否主要由主題和內容而定。嚴肅的主題和內容就不宜用活潑的題目,用了反而會沖淡和破壞演講的戰鬥性和嚴肅性。

選擇一個好題目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錘鍊,反覆琢磨,久而久之就會找到規律。初學演講者在選擇題目時往往容易犯以下毛病:

1、宂長的題目不僅不醒目,也不易記。如《祖國兒女在為中華騰飛而拼搏》,這個題目就太長了。

2、深奧怪僻,艱澀費解。這樣的題目往往讓人摸不着頭腦,自然就失去了聽的興趣。如《我對文明之管窺》、《葡萄與大學生》、《五彩石》等,很晦澀、難怪、彆扭。

3、寬泛、不着邊際。如《我自信》、《理想篇》、《責任》等,這樣的題目聽眾根本捕捉不到演講的範圍和內容,也不會願意聽講。

演講的題目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有一些演講辭的題目是以發表時間、地點或會議名稱而定的。這類演講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且演講者都是某段歷史時期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知名人士。這種題目屬於特殊情況,不能和我們的一般演講題目同日而語。

五、演講者的修養和能力

演講者為了使演講獲得最好效果,應該在思想、道德、品質、學識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標準和水平,對此作的努力和培養就是演講者的自我修養。那麼,演講者都應具備哪些修養呢?概括地説,就是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豐富淵博的知識。下面分別談談。

1、演講者要有先進的、科學的思想: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是教育人、啟迪人,提高聽眾的思想認識、文化水平。這就要求演講者本身必須具備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這樣才能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識前人所未識,講前人所未講。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寨羅、林肯、馬克思、恩格斯,他們無一不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演講也無時不在閃爍着真理、科學、智慧的光芒。今天我們提倡的“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尤其在科技高度發展時代,新知識、新學科不斷湧現,更需要演講者努力學習,迅速掌握各種新思想、新科學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務於聽眾。

2、演講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古人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從某個側面説明了演講者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種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他人或社會發生了關係,並受到一定社會規範的限制和協調,演講也是如此。作為演講主體的演講者,更應以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水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帶頭恪守社會道德規範,並應具備以下四點:

⑴政治道德:

即應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

⑵職業道德:

演講者必須遵守自己從事職業的道德,如醫德、師德等。

⑶社會公德:

演講者在一舉手一投足間都應講究文明禮貌,彬彬有禮。

⑷倫理道德:

演講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觀、戀愛觀、婚姻觀,以此才能把正確的倫理觀念傳播給聽眾。

3、演講者要有豐富的學識:

演講者要有豐富的學識,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講成功的基本條件。古今中外的演講家無一不是學識淵博的,他們之所以能旁徵博引,妙語驚人;之所以能把生動、具體、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組織到演講中,就因為他們博覽羣書,知識宏富。在當今科技發展時代,各種科學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演講者如果不瞭解新知識,跟不上現代科學文化發展步伐,就不會使演講充實、新鮮、生動。

有了思想、品德、學識等方面的修養,演講者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⑴敏鋭的觀察力:

敏鋭的觀察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準備演講時,有了敏鋭觀察力,就能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獲取大量素材,通過分析和判斷,從中發現能反映生活的本質和社會主流;在演講中,有了敏鋭觀察力,可以瞭解聽眾的表情、心理及場上的氣氛變化,及時調整演講的內容、方式、節奏;在演講後,有了敏鋭的觀察力,可以從周圍的反映中綜合分析自己演講的成敗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講臻於成熟。

⑵豐富的想象力:

在演講中,想象力如同“點金術”,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才能使演講內容充實、新穎而多采,才能將各種各樣的事物與演講主題巧妙地組合起來,講起來才能文思泉湧,增強演講的濃度、廣度和感染力。這需要演講者努力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對任何問題都拿出認真鑽研的熱情,對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種興趣和求知慾望,並逐步增加生活經驗,這是想象力的基矗。

⑶較強的記憶力:

演講者在演講前的準備階段,博覽羣書,吸取豐富知識,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當寫演講稿時,憑着記憶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樣,迅速、準確地組織到稿中。在演講中,也要靠記憶力,才能將演講稿的主要材料、觀點、事例等牢記於心。這樣講起來才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⑷良好的表達力:

演講如果離開了口語表達能力是不可思議的。演講者道德必須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演講稿?得再好,表達不出來,同樣做不了演講家。當然,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天生,它可以經過後天培養、訓練而成。一般通過讀講—法的訓練,都可以達到口語表達流利順暢,抑揚頓挫。所謂讀,就是默讀、朗讀、快讀;所謂講,就是在任何場合、時間、機會都勇於去講去練,久而久之定會提高。

以上我們講了演講者應當具備的修養和能力。其實,演講者所應具備的能力遠不止這些。比如,演講者應有理論家的分析、綜合、判斷能力;應有文學家的記敍、描繪的能力等等。一句話,演講者所具備愈高愈深,能力愈強愈多,演講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因此説,演講者的修養和能力的培養是無止境的。

六、演講者與聽眾

下面從兩方面談談演講者與聽眾的關係及演講者如何征服聽眾。

1、瞭解和掌握聽眾:

為什麼要了解和掌握聽眾呢?這是因為:

第一,聽眾是演講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講是演講者與聽眾的雙向交流活動。演講者是信息的傳播者,聽眾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講者離開了聽眾就失去了對象,演講活動就無法進行。

第二,瞭解和掌握聽眾是實現演講目的的客觀要求。演講的目的是説服聽眾改變—態度並按照演講者的意圖去行動。這就要求演講者的意圖去行動。這就要求演講者瞭解聽眾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對你所講觀點的態度,這樣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講。

第三,聽眾在演講活動中雖處於客體的地位,但也絕不是被動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參與者。如果聽眾對演講內容有極大興趣,便會採取積極、熱情的合作態度;反之,則會採取冷漠甚至敵視的態度,演講就不會成功,因此,演講者必須在瞭解聽眾的基礎上力求觸發聽眾的興奮點和創造欲,才能實現的最終目的。

可見,成功的演講者既要使演講成為聽眾的一部分,也要使聽眾成為他的演講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聽眾的心理特點。總的説來,聽眾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⑴聽眾對信息的接受具有選擇性:

聽眾聽演講是用聽覺、視覺器官及大腦進行認識的一種綜合心理活動,它是在已有經驗、知識和心理期待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和選擇性。首先是選擇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們已知、有興趣、有關係或渴望瞭解的部分;其次是選擇性記憶,即容易記住那些自己願意記住的信息,忘記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信息;再次是選擇性接受,即願意接受那些與自己一致的觀點。

⑵聽眾對演講的態度受自身的影響:

對同一演講者的同一內容,聽眾由於受自身態度的影響採取不同的態度。

⑶聽眾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

每個聽眾聽演講的心理需要都與切身利益相關。有希望長知識的,有希望開眼界的,有希望解決實際總是的等。

⑷聽眾心理是獨立意識與從眾心理的矛盾統一:

即是説聽眾心理既有個個獨立思考、不唯上、不唯書的獨立意識的一面;又有受其他聽眾影響改變自己看法的一面。

瞭解聽眾的心理需求可通過以下方法:

①通過你的聽眾所在單位的領導;

②通過某一地區、時期的社會輿—論;

③通過開小型座談會或與聽眾個別交談;

④通過演講過程中的提問、插話等。

2、演講者的威信效應:

演講者的威信是指演講者在聽眾中享有的聲望與信譽,這是演講者趨於成熟的重要標誌。那麼,威信效應會對聽眾產生哪些積極的心理作用呢?

第一、對聽眾態度的影響。如果演講者在聽眾中有較高的威信,聽眾往往會由喜愛演講者的人格而喜愛演講者的人格而喜愛演講內容;有時即使演講內容他們並不熟悉和有興趣,也易受威信效應的影響報以熱情合作的態度。

第二、對聽眾認知心理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於來自權威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易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因為演講者的威信,聽眾往往會認為他的話都是權威、可信的,這就使演講者宣傳的觀點容易和聽眾相牴觸。

第三、對聽眾情感心理的影響。威信效應的最大作用就是對聽眾情感的影響。演講者的威信使聽眾的好奇和期待心理滿足了,他們就會對演講者產生一種歸屬感、親近感,便會帶着興奮的聽演講。

演講者的掌握了以上四個心理特徵的基礎上,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樹立自己在聽眾中的威信。

首先要擺正和聽眾的關係。要牢記:演講者也是人民的一員,和聽眾在政治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暫時的社會分工、社會義務不同,因此,要以平等、謙和的姿態作演講,既宣傳聽眾,又向聽眾學習。

其次要發揮“名片效應”和“自己人效應”。所謂“名片效應”,就是演講者先申述一種與聽眾觀點相同的觀點,然後再説出演講者想説的觀點,這就很容易被聽眾接受。它可以淡化甚至消除聽眾在一種觀點認同的喜悦中自動解除精神防線。“自己人效應”則比“名片效應”更進了一層,即演講者與聽眾不僅在觀點上一致,而且有某種意義的相似性,如性別、年齡、籍貫、職業、地位、經歷、興趣等,都會使聽眾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視演講者為“自己人”。有了這些,還愁你的威信樹立不起來?

標籤: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