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知行合一演講稿

演講稿1.42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知行合一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行合一演講稿

知行合一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能有機會站在國旗下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團結拼搏,知行合一》。

雷鋒曾説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這句話告訴我們: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而要想成為一個先進集體,必須懂得團結;集體由個人組成,要想實現集體的目標,必須勇於拼搏。

懂得團結是一種智慧。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眾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鈞等這些成語或俗語無不體現出一種積少成多的智慧。籃球比賽中需要團結一心,需要相互配合,然後才有華麗的`搶斷,優雅的跳投,充滿力量的灌籃,千鈞一髮的絕殺。所以,懂得團結是一種智慧。

勇於拼搏是一種能力。勇於拼搏就是知道何時該拼,如何去拼,勇於拼搏就是知道何時該博,如何去博。勇於拼搏的過程體現的是謀略,是膽識,是魄力,是抉擇,所以,勇於拼搏是一種能力。

知行合一就是在智慧的指引下鍛鍊自己的能力。一個集體需要在懂得團結的基礎上勇於拼搏,懂得團結是知,是智慧,勇於拼搏是行,是能力,用知識去指導行動,那麼成功近在咫尺。個人需要學道理,學完道理後還要按照道理去指導自己的行動。對於咱們同學來説,你所在班級就是集體,良好的班集體的創造需要全體同學一起努力。良好的集體又會促進個人的成長,所以個人的成長和集體的成長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無論對集體還是個人,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這個道理在淺顯不過。

所以我想説,個人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進步,必須知行合一,集體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進步,集體中的個人必須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懂得團結和勇於拼搏。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知行合一演講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叫丁聰,來自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我今天演講的目的是想和大家説兩個觀點!

一:從敏思善學中理解學問,從知行合一中形成系統

二:從敏思善學中理解生活,從知行合一中享受生活。

從拿到演講主題的那一刻起,就勾起了我對自身價值、自身學問、應該怎樣做學問的思考!我曾經站在湖邊、曾經站在大海面前、曾經仰望夜空,我不是什麼大家、不是學者、我甚至都不是一個所謂的好學生。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明白自己渴望的是什麼。從前我以為只有多讀書,才會有聰慧的頭腦、才會有驚世的才華,可是當我讀到孔子在《易經·系傳》中説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我感覺的確,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到當時作者的想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大學聯考的時候為什麼規定不允許用活着的人的文章做為閲讀題。是因為,卷子上的答案是出題人的想法,並不一定代表作者的思維。想要真正理解作者的思維,需要從作者的面目表情、説話語氣等眾多的方面理解。單方面是不夠透徹的!就像當今流行的儒家之道,完全就是禁錮在朱熹思維下的一種片面的理解!不是錯,只是已經過時!我們要從新去理解孔子的思維,從他身處的環境來看他的思想,我們也要從現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來從新理解孔孟之道。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的思考,雖然在馬克思主義原理可上被告知我們應該是唯物的,唯物是先進的。可是,從另一個唯心主義的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在我理解中他和馬克思主義中“理論聯繫實際”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啊!孔子説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就是要告訴我們要在無時無刻的去學習,學什麼?學習書本?不對。學的是學問。什麼是學問?不單單是會讀書,知識的淵博!哪怕不認識一個字,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所以要敏思善學,敏思與善學實際上是有先後的。要開放自己的思維,用敏鋭的.洞察力,善於思考的頭腦去學習,然後才可以把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二:從敏思善學中理解生活,從知行合一中享受生活。我們活在大千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分割的。人類為什麼會進步?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這個世界,人類又怎麼能登上世界的巔峯!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義就是我們要時刻的敏思善學。問個問題,有偶像的人請舉手!為什麼基本所有人都有偶像呢?因為他們想和他們的偶像一樣,他們模仿偶像,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每一個方面,這就是善學!可是沒有敏思!那麼什麼樣才叫做有敏思呢?舉個例子:偶像的定位!因偶像人格的魅力而崇拜,就想周恩來總理是很多成功人的偶像!這就是簡單的敏思。敏思學問、敏思生活,敏思每一刻!正是符合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反省自己,每一天思考自己,我們怎能不會進步呢?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敏思與善學的應用,是生活更加的豐富,而理論與世界的聯繫是生活更加的美好,怎能不讓大家去享受呢?

大學生如果不經歷敏思、不經歷善學,只會禁錮住自己的思維!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貞觀盛世靠的就是這點。我們是今後的主人,我們要看清楚自己前方的道路,看懂歷史的教訓,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行!否則落後的必將還是中國人!不要為一時的天災而興奮,不要為一時的謠言而恐慌,我們要從災難中彌補自己的弱點,取長補短。敏思善學每一個我們不明白,我們缺陷的地方,堅持理論與實際的聯繫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人生就是在磨難中完善自己,堅持做下去,我們就會成為巨人,為後人提供肩膀

知行合一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自動化系20xx級的本科生蒲松柏。時光荏苒,不覺已與廈門大學情繫三年有餘,從漳州到廈門,從囊螢到海韻,逝者如斯卻點滴於心。

20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登上了南行的列車,在自動化系如家的氛圍裏開啟了自己書香生活。到現在也仍難忘記,入校當天自動化系學長給我上的大學第一課,學長侃侃而談大學裏“一朝不起牀,便把課來翹”,“多一分浪費,60分萬歲”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埋怨工科課業繁重以及大學四年終究不過一個it行業打工者的悲哀。那個晚上給我帶來的衝擊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自己應該怎麼度過大學的時光,是奮起拼搏改變命運,還是安於現狀隨波逐流?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第一條路,今天站在這裏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為一個工科人所得到的收穫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綜合人才!

自動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們卻常常打趣自稱“outman”,作為典型的工科男,我時常因為不知道誰新出了專輯,誰又新拍了電影而被鄙視,卻又時常因為一段代碼的成功運行,一塊電板的成功焊接而興奮地歇斯底里。過去三年裏圖書館、自習室、教室、寢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學習並不輕鬆,我的輔導員鄭暉閣老師曾説過:“當人沒有辦法改變客觀環境時,就努力地改變自己”。所以我總是給自己尋找學習的樂趣,我喜歡網絡技術,時常編寫節日祝福網頁贈送朋友、同學;我喜歡創意,曾經還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水創意”全國50

強;我喜歡汽車,甚至曾經利用課餘時間給大眾公司的汽車研究所寫過一封信與他們交流我對混合動力的看法。別人眼中清貧樂道的工科生活,卻讓我過得樂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窩進圖書館,到閉館也捨不得離開。發揮主觀能動性,帶着學以致用的目的去學,是工科學習給我帶來的啟示,三年裏正是刻苦嚴謹的工科精神和堅持興趣主導的自娛精神讓我多次獲得了校級及國家級獎學金,輔助實驗室開展遠程油量檢測的科研工作;我曾分別參加全國“高教社”及“電工”杯數學建模大賽,均獲全國二等獎,三年來我的總成績在全系119人之中歸屬三甲,現已順利通過中科院光電技術所的考核,獲得了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在大三階段,我出任學院團委書記助理與其他主席團成員一起為學院發展出力,於此同時我也開始了我的雙學位學習,沒有節假日的生活節奏讓我倍感壓力,我卻還常常需要為一份策劃與一個活動熬夜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使我想到過放棄,但是自我鍛鍊的要求和老師的信任使我咬牙堅持,從那時起每天早上出門前我都對自己説一次:我能!我不斷修正着自己的作息規律,積極向有經驗的老師及同學學習,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以利用的時間,最終學院學生會獲得了學校“優秀學生會”的稱號,我也用事實回饋着自己每天的承諾。回首三年的學生工作,我常問當初自己為什麼選擇學生工作而自己又奉獻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我想一顆願意歷練自我、相信自己的心才是我能夠堅持與不斷進步的'動力,那些無數個酸甜苦辣的瞬間也因此變得價值無比,熠熠生輝。

大學之外的風景,也給了我別樣的收穫,正是得益於大學期間在學習和工作上的良好表現,今年8月我代表廈門大學與其他9所高校的代表在華晨寶馬公司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活動,由於寶馬的生產基地遠在郊區,我們不得不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牀從東北大學乘坐通勤車到生產基地,晚上11點再乘坐通勤車回到宿舍。為了充分鍛鍊我們的意志,寶馬公司安排我們在任務相對繁重的裝配車間工作,車間35攝氏度的高温,讓我們一度笑稱“寶馬的車間無冬天”,面對造價數十萬的轎車,我們工作時不敢有一絲怠慢與放鬆,時常只能放棄午餐在車間休息室小憩一下,困頓地回到宿舍到頭就睡。原本以為在寶馬的日子將以這種方式走到盡頭,沒想到一個事件卻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6分09秒是一

個專屬於裝配車間的節奏,它意味着每6分09秒就有一輛寶馬轎車下線等待出售,如果流水線的節拍控制出現問題將會對寶馬的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記得在一天中午,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在車間休息室吃着早上準備的麪包,突然發現原本應該停工的流水線還在運轉,在車輛下線處已經有3輛未完全裝配的車靠在了一起,這對於寶馬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車間事故,我迅速地聯繫了車間負責人,避免了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事後,華晨寶馬副總裁柯漢先生對我進行了表揚,並真誠地感謝我為寶馬做出的努力,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真切地明白了做一件事,細心與責任心的意義,激情總會在時間的洗滌下褪色,而唯有責任心才是我們堅持走到最後的動力,對於學習,生活,為人亦是如此。雖然在實習階段我有些懷念大學象牙塔的舒適生活,但卻在實習結束時無比感謝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歷練,活動尾聲我作為實習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做了發言,並與參與報道的新聞媒體交流了實習期間的收穫和心得,遼寧電視台、《大前程—金色年華》雜誌及多家網絡及平面媒體對我進行了報道,豐富的實習經驗給我帶來了豐碩的收穫。在寶馬的一個月裏我參加了寶馬的諸多活動,寶馬企業文化培訓,讓我認識到了寶馬的厚重歷史;寶馬企業社會貢獻講座讓我對寶馬的社會責任有了更加全面與清晰的瞭解與認識;參觀寶馬4s銷售店,讓我對寶馬產品有了全面的瞭解,增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敬老院之行讓我看到了社會中還有那麼多急需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動力,是讓我們不斷強大自己去回饋社會的警示!十個天南地北的朋友為一個共同的目標齊聚瀋陽,一個月也讓我收穫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友誼,勇於接受社會的檢驗,讓我在行動中探求真知,在實踐中對自己合理定位,努力成長成為知行合一的綜合人才。

在廈門大學求學四載,“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我深深地感謝陪伴自己一路前行的母校、老師與同學。明年鳳凰花再次紅遍枝頭時,我也將離開這片深愛的土地,回首往昔,歷歷在目,心中充滿留念與不捨,在此我想向敬愛母校的即將到來的90華誕獻上一個學子最誠摯的祝福,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輝煌與燦爛!放眼未來征程,我的心將與母校一路同行!

同學們,人生猶如那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而理想就似那導航的燈,我堅信:只要朝着理想走,便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希望大家珍惜在廈門大學的青春年華,學以致用,

不斷進取,努力實踐,知行合一,成長成為一名知識豐富、道德高尚、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最後,我想用王石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祝願所有的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離開這所大學時也能笑着對自己的理想説:我做到了!

謝謝!

知行合一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自動化系XX級的本科生xxx。時光荏苒,不覺已與廈門大學情繫三年有餘,從漳州到廈門,從囊螢到海韻,逝者如斯卻點滴於心。

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登上了南行的列車,在自動化系如家的氛圍裏開啟了自己書香生活。到現在也仍難忘記,入校當天自動化系學長給我上的大學第一課,學長侃侃而談大學裏“一朝不起牀,便把課來翹”,“多一分浪費,60分萬歲”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埋怨工科課業繁重以及大學四年終究不過一個it行業打工者的悲哀。那個晚上給我帶來的衝擊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自己應該怎麼度過大學的時光,是奮起拼搏改變命運,還是安於現狀隨波逐流?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第一條路,今天站在這裏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為一個工科人所得到的收穫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綜合人才!

自動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們卻常常打趣自稱“outman”,作為典型的工科男,我時常因為不知道誰新出了專輯,誰又新拍了電影而被鄙視,卻又時常因為一段代碼的成功運行,一塊電板的成功焊接而興奮地歇斯底里。過去三年裏圖書館、自習室、教室、寢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學習並不輕鬆,我的輔導員鄭暉閣老師曾説過:“當人沒有辦法改變客觀環境時,就努力地改變自己”。所以我總是給自己尋找學習的樂趣,我喜歡網絡技術,時常編寫節日祝福網頁贈送朋友、同學;我喜歡創意,曾經還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水創意”全國50強;我喜歡汽車,甚至曾經利用課餘時間給大眾公司的汽車研究所寫過一封信與他們交流我對混合動力的看法。別人眼中清貧樂道的工科生活,卻讓我過得樂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窩進圖書館,到閉館也捨不得離開。發揮主觀能動性,帶着學以致用的目的去學,是工科學習給我帶來的啟示,三年裏正是刻苦嚴謹的工科精神和堅持興趣主導的自娛精神讓我多次獲得了校級及國家級獎學金,輔助實驗室開展遠程油量檢測的科研工作;我曾分別參加全國“高教社”及“電工”杯數學建模大賽,均獲全國二等獎,三年來我的總成績在全系119人之中歸屬三甲,現已順利通過中科院光電技術所的考核,獲得了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在大三階段,我出任學院團委書記助理與其他主席團成員一起為學院發展出力,於此同時我也開始了我的雙學位學習,沒有節假日的生活節奏讓我倍感壓力,我卻還常常需要為一份策劃與一個活動熬夜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使我想到過放棄,但是自我鍛鍊的要求和老師的信任使我咬牙堅持,從那時起每天早上出門前我都對自己説一次:我能!我不斷修正着自己的作息規律,積極向有經驗的老師及同學學習,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以利用的時間,最終學院學生會獲得了學校“優秀學生會”的稱號,我也用事實回饋着自己每天的承諾。回首三年的學生工作,我常問當初自己為什麼選擇學生工作而自己又奉獻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我想一顆願意歷練自我、相信自己的心才是我能夠堅持與不斷進步的動力,那些無數個酸甜苦辣的瞬間也因此變得價值無比,熠熠生輝。

大學之外的風景,也給了我別樣的收穫,正是得益於大學期間在學習和工作上的良好表現,今年8月我代表廈門大學與其他9所高校的代表在華晨寶馬公司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活動,由於寶馬的生產基地遠在郊區,我們不得不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牀從東北大學乘坐通勤車到生產基地,晚上11點再乘坐通勤車回到宿舍。為了充分鍛鍊我們的意志,寶馬公司安排我們在任務相對繁重的裝配車間工作,車間35攝氏度的高温,讓我們一度笑稱“寶馬的.車間無冬天”,面對造價數十萬的轎車,我們工作時不敢有一絲怠慢與放鬆,時常只能放棄午餐在車間休息室小憩一下,困頓地回到宿舍到頭就睡。原本以為在寶馬的日子將以這種方式走到盡頭,沒想到一個事件卻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6分09秒是一個專屬於裝配車間的節奏,它意味着每6分09秒就有一輛寶馬轎車下線等待出售,如果流水線的節拍控制出現問題將會對寶馬的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記得在一天中午,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在車間休息室吃着早上準備的麪包,突然發現原本應該停工的流水線還在運轉,在車輛下線處已經有3輛未完全裝配的車靠在了一起,這對於寶馬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車間事故,我迅速地聯繫了車間負責人,避免了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事後,華晨寶馬副總裁柯漢先生對我進行了表揚,並真誠地感謝我為寶馬做出的努力,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真切地明白了做一件事,細心與責任心的意義,激情總會在時間的洗滌下褪色,而唯有責任心才是我們堅持走到最後的動力,對於學習,生活,為人亦是如此。雖然在實習階段我有些懷念大學象牙塔的舒適生活,但卻在實習結束時無比感謝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歷練,活動尾聲我作為實習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做了發言,並與參與報道的新聞媒體交流了實習期間的收穫和心得,遼寧電視台、《大前程—金色年華》雜誌及多家網絡及平面媒體對我進行了報道,豐富的實習經驗給我帶來了豐碩的收穫。在寶馬的一個月裏我參加了寶馬的諸多活動,寶馬企業文化培訓,讓我認識到了寶馬的厚重歷史;寶馬企業社會貢獻講座讓我對寶馬的社會責任有了更加全面與清晰的瞭解與認識;參觀寶馬4s銷售店,讓我對寶馬產品有了全面的瞭解,增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敬老院之行讓我看到了社會中還有那麼多急需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動力,是讓我們不斷強大自己去回饋社會的警示!十個天南地北的朋友為一個共同的目標齊聚瀋陽,一個月也讓我收穫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友誼,勇於接受社會的檢驗,讓我在行動中探求真知,在實踐中對自己合理定位,努力成長成為知行合一的綜合人才。

在廈門大學求學四載,“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我深深地感謝陪伴自己一路前行的母校、老師與同學。明年鳳凰花再次紅遍枝頭時,我也將離開這片深愛的土地,回首往昔,歷歷在目,心中充滿留念與不捨,在此我想向敬愛母校的即將到來的90華誕獻上一個學子最誠摯的祝福,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輝煌與燦爛!放眼未來征程,我的心將與母校一路同行!

同學們,人生猶如那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而理想就似那導航的燈,我堅信:只要朝着理想走,便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希望大家珍惜在廈門大學的青春年華,學以致用,不斷進取,努力實踐,知行合一,成長成為一名知識豐富、道德高尚、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最後,我想用王石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祝願所有的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離開這所大學時也能笑着對自己的理想説:我做到了!

謝謝大家!

知行合一演講稿5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北京交通大學20xx年本科、高職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我代表北京交通大學,向全體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師長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同學們,今天在你們的一生中,將註定會成為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你們的大學生涯即將結束,新的人生旅程即將啟航,作為你們的老師和校長,能夠見證同學們的成長,能夠分享同學們畢業的喜悦,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流年似水,歲月如歌。回首大學生涯,你們有難忘的經歷、有寶貴的收穫。你們見證了母校首批進入“20xx計劃”,邁上了協同創新的新軌道;威海校區建成啟用,形成了“一校多區”的新格局。你們在ACM程序大賽、“大創”“挑戰杯”等學術競賽中屢創佳績,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體育賽場上摘金奪銀,在大學生藝術展演的舞台上煥發光彩。作為新學籍制度下的首屆同學,你們通過了歷次月考,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基礎;你們接受了軍訓洗禮,在晨光與烈日中鍛造出更加堅強的意志。你們收穫了情同手足的同窗與室友,懂得如何讓“友誼的小船”經受風浪的考驗;你們經歷了冬天的霧霾、夏天的風雨,住進了空調宿舍,你們把小黃車作為校園交通的首選。這些經歷和體驗,既是足跡,也是財富,值得細細回味、永久珍藏。四年過去了,你們長大了,你們成熟了許多。

近期,你們參與了學校120週年校慶的系列活動,未來,當你們參加畢業10年、20年、30年等值年返校活動時,也將遇上學校的“十年大慶”,歡迎你們屆時回家看看。“此刻不想説再見,卻不得不説再見。”

在同學們關於母校的記憶中,“知行”校訓一定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今年九月十日,我們將迎來學校120週年華誕,作為交通大學的一員,北京交通大學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知行”校訓體現了學校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追求,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也具有鮮明的時代和人文特徵。今天,在離別之際,我想圍繞着“知行”校訓,談談我對校訓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關於“知”,我想説兩句話,一是“情況要明”,二是“規則要懂”

關於“情況要明”,就是要認真學習、善於觀察。同學們離開校園,走入新的環境、投身新的事業,一定會面臨許多新的情況。無論你是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或是接受一項新的任務,你們首先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仔細觀察,把周圍的情況搞清楚,把來龍去脈搞清楚,例如:新單位的歷史如何,面臨什麼新的挑戰,文化氛圍與使命是什麼,有哪些合作者,哪些競爭者,誰是同領域的佼佼者等等。當你們開始從事一項科研工作時,你應該認真調研和閲讀資料,先把問題弄明白,瞭解這個問題國際國內同行都做了些什麼,該領域的代表性刊物是什麼,有哪些經典論文,該領域領軍人物是誰,這項工作有哪些難點等等。這就是一個學習、觀察的過程,是“知”的過程。如果你在情況不明時盲目投入、一味蠻幹,只會浪費時間、原地踏步,甚至背離目標、錯失機遇,帶來事業上的損失。我校機電學院20xx級博士生李洪萌同學,在研究生階段發表SCI檢索論文7篇,而且均發表於能源與動力領域頂級期刊。在科研上,他將閲讀文獻作為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堅持閲讀了5000多篇英文文獻。可以説,正是這個“知”的'過程,奠定了他取得創新性科研成果的基礎。

關於“規則要懂”,就是要搞清規則、掌握規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規律,大到社會、一個單位,小到做一件事情,都有相關的規矩、政策和程序。你想融入這個社會,你想在單位這個舞台上展現自己,你想做成一件事,你就必須熟悉這些規矩、政策和程序,這是基礎。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來自於長期的積累,掌握規律的過程,就是汲取前人經驗,增強自身實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學習,也是“知”的過程。同學們今後每做一件事,就必須瞭解和掌握相關制度、政策以及辦事程序,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這樣才會建立起與人對話、合作以及競爭的基礎,這樣才可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搞不清規則、輕視規律,輕則事倍功半,重則一事無成,甚至可能觸碰法律的底線。當你們熟悉規則、真正掌握規則的時候,你們就能用好它,甚至更進一步,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關於“行”,我也想説兩句話,一是“思路要清”,二是“言行要實”

關於“思路要清”,就是要科學思考、合理謀劃。四年之前,在大家的新生開學典禮上,我給你們提出了“學會思考”的希望,經過幾年的大學生涯,相信你們都明白了獨立思考、理性批判思維的重要性。離開校園之後,你們更要將思考作為一種好的習慣堅持下去,不能因為工作的壓力而疏於思考,不能因為人際的顧慮而羞於思考,更不能因為自我的膨脹而懶於思考。思是行之始,思是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講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是有道理的。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大家都要先想一想,目標是什麼,路在何方?理清思路、明確方法,再動手解決問題。大家要通過科學思考、合理謀劃,為自己提出明確的目標和實施步驟,然後去落實這些措施。

關於“言行要實”,就是要肯吃苦、能堅持。“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同學們作為交大畢業生,將成為社會的精英,就要承擔精英的責任和義務,就應當以務實的言行去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努力,從而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你們講話要嚴謹,沒有根據的話不講,更不要人云亦云,絕不能講假話;你們做事要務實認真,學會吃苦與忍耐、堅持原則與底線,踏實努力、知行合一。一旦選定了目標,就立即去做,從小事做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恆。我相信,北交大的畢業生,都不會在應該拼搏的年華選擇安逸。我校計算機學院20xx級校友、圖靈機器人創始人俞志晨在畢業後兩次自主創業,即使面對個人温飽都難以為繼的情況,他也沒有放棄。作為一名85後的年輕人,他並沒有人云亦云去追逐一時的創業熱點,而是選擇自己瞭解的方向,並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他每天敲擊鍵盤幾萬字,5年用壞了五六個鼠標,淘汰了三台電腦,向投資方發出幾百封郵件,終於成功研發出中文語境下智能度最高的機器人電腦,成為全球領先的中文語義與認知計算平台,為超過13萬家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服務。這種踏實努力、堅持不懈的勁頭,正是“知行”校訓賦予全體交大人的寶貴力量。

“情況要明、規則要懂,思路要清、言行要實”。這四句話、十六個字,是校訓給我的啟示,字雖不多,也不難懂,但做起來並不容易。能理解之,做到知行合一,你一定會從中受益。這也是我工作多年的體驗,藉此機會與你們共勉。這是母校給我們的精神指引,希望大家今後能在母校的期待中,踐行好“知行”校訓,書寫“交大人”新篇章。

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啟嶄新生活,繪就精彩人生,母校與師長對你們充滿期待,國家和社會對你們充滿期待。在期待之外,學校與你們之間,還將建立一種厚重與深沉的情感聯繫。因為這是你們的母校,你們永遠的心靈港灣!

最後,祝願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一生幸福!也盼望大家在今年9月10日,作為最年輕的校友,回校共慶120週年華誕!

謝謝大家!

知行合一演講稿6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來到這裏跟大家交流國學。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關於“孝”。

先跟大家講個故事。

在一個原始部落,有一天,酋長召集族人開會。酋長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他説,我們每個人出生以後,都會有優點和缺點。並且優點和缺點不是相安無事,能夠和平相處,經常會有鬥爭。就像兩匹狼。一匹是好狼,代表我們的優點:仁慈,勤儉,孝順,友愛,認真……另一隻是壞的狼,代表我們的缺點:冷漠,懶惰,無情,草率……

這個年輕人一聽,就問,假如這兩匹狼做鬥爭,我們的優點和缺點做鬥爭,那誰會勝利呢?

問題一拋出來,大家就七嘴八舌討論開來了,各位同學,各位朋友,你們覺得誰會勝利?

酋長最後説:你餵給他食物那隻狼,會勝利。

把食物,把能量給好的那隻狼,給我們的優點,優點就會勝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給缺點,壞的那隻狼就會勝利。我們就被自己的習氣和壞習慣牽着鼻子走。

優點和缺點作鬥爭的過程,就是修身的過程啦。

修身很關鍵,很多困惑我們的人生問題,追究起來,都是我們身沒有修好。在《大學》這部經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還是修身。

修身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很廣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話,會得到很多答案。有一個答案,我們可以參考,那就是,修身,就是盡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兒子的,就做好兒子的本分,好好孝養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愛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愛哥哥姐姐。現在社會出現很多問題,就在於都沒把本分盡好。做兒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講理,對自己不好,卻不反省自己兒子的本分有沒有做好。做下屬的,埋怨領導不講理,不受重視,所謂君仁臣忠,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省,很可能是問題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

古時候有一位聖人,孔夫子都對他推崇備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個社會底層人士,在歷山做過農民,耕地,做過工人,在黃河之濱做陶器,還在雷澤打過魚。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僅如此,在家裏還有時時刻刻防備父母和弟弟的迫害。歷史記載,大舜的.父親是個樂師,但是後來眼睛瞎了,大舜的親生母親死了之後,父親娶了一位後母,後母有生了一個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殺死。象“日以殺兄為務”,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殺掉,然後糧食和農具歸父母,哥哥的琴歸自己,還讓兩個嫂嫂給自己鋪牀鋪。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頂,就在下面點火,要把他燒死。大舜能,提前準備了兩個斗篷,像鳥一樣飛了下來。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從旁邊挖條地道,出來了。但是儘管如此,大舜沒有任何的怨氣,還在那哭泣。他説:是我沒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謀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夠,還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難過!

大舜在種地時,就認真把地種好,做陶器的時候,就認真把工作做好,打漁的時候,就認真打漁,在打漁的那個地方,年輕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沒辦法,只好在水淺的地方打漁。大舜為了感化這裏的人民,就主動做榜樣,把水深的地方讓給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當地的年輕人的敬老尊老之風。

知行合一演講稿7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們説“知行合一”,知,就是知識、思想;行,就是實踐、行動,就是落實。人的力量,來自於知識與行動的統一。要知道,除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實踐,是把思想知識應用於行動中,將問題與實際聯繫起來。我們的知識與實踐行動是密不可分的,只知知識而不付諸實踐,一切只是空談,我想沒有一個人想成為第二個馬謖損兵折將。同樣,只有魯莽的行動也結不出成功的'果實,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收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做到“知行合一”,我們才能將我們的知識思想應用於實際當中,真正地做到學有所用,用有所成。我們學習知識最終是為了創造財富,創造我們不一樣的未來,收穫知識與思想的碩果,這就需要我們做到“知行合一”,把己之所學和想法創意應用到實踐中去。

做到“知行合一”,我們才能在實踐中有方向,使我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和動力。我們的實踐有知識的指導,有思想的來源,才能夠得到成功;有知識的充實才能使我們的實踐更加的豐富多彩,才能使我們的實踐更加有意義,實現我們的目的和期望。

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提高我們自己的綜合素質,使我們鍛鍊成真正的優秀青年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更應該,也必須做到知識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社會實踐真正地統一起來。

偉大的學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大家並不陌生,他的思想乃至他的一生都給我們闡釋了什麼是“知行合一”,怎樣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們要引以為楷模,把“知行合一”落實到我們的生活的每一步,點點滴滴當中,成功路上會有碩果累累!

我演講完了,謝謝!

知行合一演講稿8

“知行合一”這一思想最早來源於明代的思想家王陽明。“知”就是認知的意思,就是指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理解和判斷,或者理解為“信念”,“行”就是“去做”的意思。那麼,顯而易見,“知行合一”就是不僅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信念,還要踏踏實實地去做!這樣,我們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做到完美。

這一思想曾被稱為“現代成功學的法典”,正是因為它是堅定信念和拼搏努力的一種結合,讓無數人為之瘋狂。馬雲,赫赫有名的商業精英。他正是“知行合一”的代言人,從剛開始做英語翻譯,到後來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再到後來的電子商務、阿里巴巴、淘寶,這一路走來,挫折與失敗也不曾少過,但最後他還是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知行合一”的理念!似乎每一次他都有着準確的時機判斷,他把理想信念化為了實際行動,雖然歷盡艱辛,但他從未放棄。我們要讓自己的腦子活起來,然後去創造、去努力!再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大家看看現在手中的華為手機,她是如何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逐漸領先的?這要得益於公司領袖任正非了。就在前幾天,美國宣佈要停止向中國出口高通公司生產的“芯片”,所有的國產電腦和手機公司都傻眼了。只有華為公司還有底氣,因為他們有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我們所知道的華為P10就是用的國產芯片。一個人要有正確的判斷太重要了,任正非提前意識到了芯片依賴性的`弊端,所以才早早開始自主研發。他的判斷是對的,而且他也做到了!於是,華為將會成為下一個神話。

與“知行合一”的人相反,那就是懶惰,或者只會空想不做的人了。社會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成功永遠不屬於他們!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一個只會理論,從不付諸行動的人是不可能打勝仗的!趙括很聰明,熟讀兵書,能説會道,但就是很少去做,最後落得個失敗的下場。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舉個例子,一個人很想賺錢發財,他天天想,吃飯想,做夢想,但就是不願意去動手,那他最後只能被餓死!

企業是競爭最殘酷的地方,我們靠什麼來證明自己,獲得屬於自己的權利和幸福?你的思想決定你的高度,樹立了正確的信念,並不斷不努力,去爭取,你就能得到BOSS的認可,同事的擁護!公司不養閒人,思想要積極,行動要迅速!我們都會成功,都會越來越好!

知行合一演講稿9

兩年前我作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坐在教室裏,學習着酒店管理相關知識,這是我的認知。兩年之後,我來到了這裏,有知就應該有行,我出發了,開始從前台接待員做起,為成為一名優秀的酒店管理人而前行。思想決定高度,行動決定路途,敢想敢拼,有知有行才能贏。今天的主題——知行合一,就是我奮鬥路上最好的的一次壯行。

有人説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是知與行的距離,是知道與做到的距離。是啊,知道到做到之間還有很大的鴻溝,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知道又做到,知善而行善,此乃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陽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那何為“知行合一”?知就是認知與良知,行就是實踐與行動,知是行的出發點,行是知的落腳點,知可以讓行更遠,行可以讓知更深,兩者相互依存,就是知行合一。那麼在人生路途中的你,知道又做到了嗎?

知行合一的第一層次就是要“知”。很多時候我們做同樣一件事情花費同樣的時間和努力,但最後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而這種區別就在於知與不知。比如我剛開始工作時,面對客人不好的態度,甚至蠻不講理時,由於認知不足,常常會因氣餒造成即使做太多還是無法讓客户十分的滿意。後來,我通過看相關書籍,並積極參加酒店的培訓活動,真正掌握了與客户良好溝通的.技巧與方法,現在就能夠靈活應對客人的各種問題,保證客人對酒店的滿意度,這就是知的力量。李尚龍書中有句非常流行的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那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所以,身為酒店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去探索去學習,在平日裏多讀一些相關書籍,多學一些相關理論,多調研一些其他酒店的特色優勢與經驗,在學習中求認知,在反思中求良知,在實踐中求真知,掌握更多的服務方法與技巧,才能讓賓客更滿意,讓蒸蒸日上的西美更興榮。

知行合一的第二層次就是要“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輕鬆接觸到大量的微課、方法或學習資料,但是這些信息真正能影響到我們工作生活的則非常有限。很多信息和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要做到就非常難,正所謂知易行難。比如客人退房後如果遇到丟落東西,我們前台與客房應該耐心安撫客人情緒並幫客人去找,幫客人郵寄,但很多時候由於缺乏耐心,亦推卸責任,亦偷懶拖延,知道做不到,導致酒店失去忠誠的客户。又如每當我在接待早到的客人時,心理也明白應儘快協調客人入住休息,但有時仍會因為懶惰、麻煩等原因不想辦理,這時知行合一的思想品質就會督促鼓勵為知道就應做到,因為那些真正優秀的人,認定目標後,從不推脱,而是努力地去實現它。那麼如何才能知道後又做到呢?享譽全球的管理學大師肯.布蘭佳在其書《知道做到》中給出的答案就兩個字“重複”。我們雖不是聖人,但可吾日三省吾身,不同的時間段內都重複知行合一良好的品質。

知行合一的第三層次就是要做好“一”。我覺得有知不難,有行亦不難,難就難在這個一字,從一而終的一。試問趙括紙上談兵,終究兵敗長平;項羽力拔山兮,卻於烏江自刎,這是為什麼?答案就是知行不一。我們不缺乏頭上思想的閃光,也不缺乏腳下前行的衝動,但真正難能可貴的,是一直堅挺的頭顱,和腳下一路無悔的腳步。有如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如果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仍不成功後選擇不再行動,或者每次失敗後不再深思研究尋真知,那就是空想不幹或者苦幹不思,電燈或許仍是一個泡影。而對應到我們的酒店管理亦如此,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理念與服務文化做指導,或者空有服務理念與口號而不貫徹落實,那麼酒店就很難取得更大突破。而只有將科學的理念真正貫徹落實,酒店才能更加興榮,不是嗎?所以,我們每個人也應在自身的崗位上,在求知中敢行動,在行動中尋真知,真正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比爾蓋茨能夠意識到計算機行業的龐大市場,並敢於從哈佛輟學,才得以創建微軟帝國;馬雲能夠意識到電子商務的前景,並能在挫折中不斷前行,最終創建了淘寶與阿里。任正非能夠意識到芯片依賴的弊端,並能決心自主研發麒麟芯片,才能使華為成為手機神話。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知行合一的必然結果。今天的舞台,我們要有勇氣喊出我們心中的理想,更要有勇氣去做行動的巨人。我們雖然只是大千世界的普通凡人,但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要有正確的認知,並敢於去兑現豪言,去踐行壯語,去砥礪前行。只有在前進的道路上,知行合一,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