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實用的讀書演講稿3篇

演講稿1.97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讀書演講稿3篇

讀書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同人眼中的書是不同的,有的人把它當作一種精神財富,有的人則把它當作一種生活上的累贅,有的人則把它當成打發時間的東西,利用完後便理所應當的變成了廢紙。而我不同,我的生活是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時讀同一本書給我帶來的往往不同。

在清晨,即使是七月中旬蟬蟲也不會打攪這萬籟俱寂的時刻,我最喜歡在這時讀優美散文。與其説讀,不如説欣賞。在這時,我讀書是極其細緻的,一段話讀一小時也不為過,一句話欣賞半天也不為奇。我喜歡用那略帶睡意的眼神來映照書籍。心靈的平靜,猶如未開發的處女地,平靜而美麗。

在上午,在寒冬臘月也止不住那火熱的心,心中的渴望與對這一天的希望如奔騰的江水俯衝而下,一泄千里。讀書亦是如此,閒雜小文一掃而過,長篇小説則置之不理。預習和複習也是如此,手中的書如那急速的鋼琴曲一般。看時,不拿筆,翻過每一葉,潔淨如新,不留痕跡。

在中午,即使是天崩地裂也擋不住我那接連不停的哈欠,滿臉的睡意在緊張一上午後展露無疑。書則是催眠曲,在考試前夕,被逼無奈下,只得放棄那舒服的牀,一臉不情願的坐在硬生生的板凳上。拿起一本書先是讀一句打一個哈欠,看一頁眯眯眼,再後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只有浪費寶貴的是間,讀書根本毫無效率。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剛睡過的我活力四射,拿起書讀也是翻倍效率,讀書大有快、精、狠的感覺。那怕是很厚的書也如風捲殘雲一般讀過。我也最喜歡在下午都長篇小説,感悟長篇名著的精華,以與古人的眼光共賞歷史,轉化中華古今的夢。

晚上是一天最後的閃耀時刻,我最喜歡在這段時間去操場發泄一番。再回到班裏時,心中一天的不爽盡數拋給了銀月和星辰。拿起書本則立即切入正題,筆在指尖轉動,書頁在眼前跳躍,在充足心靈的時刻書給了我一天的慰藉,讓我感慨萬千。

我喜歡書,因為它教我道理,給我知識。我愛書,因為它使我成功,立於巔峯。我曾異訝於書在我生命中的地位,我無時無刻不與它相伴,它用一種無形的方式成為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

我的生活,因學習而精彩,因充實而神聖,因讀書而立足於那所希望的世界。生活,亦是讀書,讀書,亦是生活。

讀書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一張桌,一把椅,一盞燈,一支筆,一杯茶,一本書。在夜色籠罩的幽靜中,我打開了你,幾番品味後,我記下你的芳名——《告訴世界,我能行》。

於是,我與你同踏上了漫長的心靈旅途,聆聽着你那字字如珠璣的解説,品嚐着你那一個個讓人心動的故事,體會着你那一句句迸發出智慧的金玉良言,陶醉於你那濃濃的墨香裏,遺忘了白日的煩惱與喧囂……

記得你給我講的學生盧素玉德那個故事,她被評為了區出色學生代表,在參加完表彰大會後,當着市裏那些最出色學生的面,喊了正在路邊修車的父親一聲“爸”……這種聲音是那樣恬靜,甜美,沒有忸怩,不帶虛榮。我的心不由得震顫了,我一下子體會到:親情,不需要包裝!而想到我自己,有時父母到學校開家長會,我都會讓父母穿得體面一點,不要穿得那麼寒酸,可能就是在同學面前掙個體面,想到這,真讓我有些汗顏了,原來做兒女的只有丟掉這份虛榮,才能享受親情的温暖。

還記得你跟我説過小青年記者採訪山裏的孩子遇到的困難,他們走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時不時地便滑倒一下,其中有的小記者已經把衣服跌破了,鞋子穿破了,但他們依然在堅持着沒有人放棄。想到這,我很慚愧,平時別説跌倒了,就是走路不小心扭到腳都會憤憤不平大半天,我很佩服他們,因為是他們讓我學到了堅持的可貴。

於是,在嘴角揚起微笑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有所品味,書中一個個故事吸引着我,一個個人物感召着我,我的靈魂在接受洗禮。思想深處也多了一份成熟,猛然間有了一種長大的感覺。其實還不如此,讀了這本書,還讓我有了更遠的眼光,更高的境界,那些街上游逛的青年,流裏流氣,不倫不類的打扮讓人頭昏抱大的一代對歌星如痴如醉,而對英雄前輩不屑一顧,説他們過時,無奈的一代,對遊戲漫畫如數家珍而對英雄的.故事卻視而不見……何謂潮流,何謂先進,何謂明智,這一切都有待於我們反思,覺醒!作為同齡人我真誠的呼喚大家,多讀一些好書,讓我們美好的青春不再荒廢,讓民族強大起來。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

讀書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在交流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個題外話,就是這次讀書活動戒了我“遲到的網癮”。為什麼説是“遲到的呢?”因為在我們家有一個約定:為了兒子,不要電視、不裝無線,不玩手機,不玩電腦,我們簡直成了這個時代的“網絡白痴”。所以,下班後,我們大量的時間是外出散步或讀書。可是自從年前換了手機,裝了無線,家裏變了,完全變了,哪知白天與黑夜,哪管下雪還是下雨,我與老公一人一部手機,一頭紮了進去,網絡中的內容真是花樣翻新,我們倆也忙得不亦樂乎。非要熬到實在是睜不開眼,關機時總要狠狠地扔下句話:再不玩了。可是第二天睜開眼的第一個動作是開機、刷屏,忙忙忙。

有點小慶幸的是,雖然我們已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但對兒子的污染不是太徹底,可是他原本安分的心卻變得心不在焉了,他在跟我們攀比,你想想,一對痴迷手機的父母對兒子喊一聲:“趕快學習去。”這句話還有多少力度?他總是回一句:“你們玩,讓我學?”那天,我看到了放在牀頭櫃上,學校發的讀書筆記,我打開書,坐在兒子的書桌旁,翻書,摘抄,沒想到,兒子靜了下來,安心學習了,於是我們家又重新回到了讀書、散步的日子。

看來,書是有魔力的,它不僅能改變我們自己,還能影響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氛圍,影響我們的個人素養,影響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最終影響到我們所教出的所有孩子,真的,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寒假中,在我痛改前非後又讀了不少書,有一本對我的影響比較大,是夏昆老師的《中國最美的語文》。

夏昆是一名語文教師,又不僅是一名語文教師,他將美好的藝術融入生命並影響學生。他執着前行,用實踐告訴我們,可以這樣做語文教師。

印象中的夏老師是這樣的:一臉鬍子、一根辮子、手持一把吉他的一個大叔,像是一個流浪的音樂詩人。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真正的語文教師,他給中國教育這片自由美麗的語文教學田野帶來了縷縷清風。這清風,讓中國的語文界,也感受到了這風的温度和力量。

經常會在網絡中看到他的文字。文如其人,他的思想與他的外形一樣,特立獨行,充滿了衝擊力,寒假讀到了他的《中國最美的語文》。我拿到書,一看封面,中國紅便吸引了眼球,甲骨文體的“中國最美的語文”和楷體的“中國最美的語文”相映成趣。封面上“以文學之美充盈生命、以音樂之美滋養心靈、以電影之美教化人情”三句話,體現了夏老師語文教學的三大內容、三種方式以及三個目的,最終“培養出一羣博學、寬容、幽默、有品位、有責任感的男人”、“培養出美麗、温柔、善良、知性的女人”。我想,如果我們都能如此,我們的教育必將處處充滿了温情。

夏老師的教室裏,有林木的歎息,早晨的顏色。

17年前,當他第一次把吉他帶進教室,教學生們唱英語歌的時候,他並沒有想到這件事對他和他的學生們的影響會如此深遠。他並不是英語老師,而是語文老師。那時候,他剛擔任高一的班主任,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差,作為班主任,他幫助任科老師開展教學。他教學生唱英語歌,他帶上吉他,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講完有關事務之後就教學生唱英語歌。從《雪絨花》到《昨日重現》,從《無心快語》到《此情可待》,十幾首歌教下來,學生的英語水平還真有了些提高。而這時候更有學生表現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他乾脆就開設了一門鑑賞課:從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中感受與命運的抗爭,從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感受最美好純潔的愛情,從維瓦爾第《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當這屆學生畢業後,他明顯看到了他們與其他學生的不同:他們擁有對美的感悟,更擁有對美的珍惜。儘管他們後來都沒有從事與音樂有關的職業,但是很多人告訴他,音樂一直陪伴着他們,他們為高中這段音樂之旅感到幸運。

標籤:演講稿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