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三篇

演講稿1.02W

篇一: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三篇

自信,一個永不過期的話題,卻往往成為很多人口裏的空談,當真是空談嗎?如果有人認為不是,那麼請聽聽我的一點淺見。不管你是不是已經很自信了,或者你曾經自信過,或者你從來都沒自信過,你都可以從我的啟示中多少獲益。至少在此時,你也應該從我的高度自信中學到點什麼。當眾多人在極端的低調中幾乎被整個世界所遺忘時,他們是否思考過,自己是不是缺少點什麼?當眾多人被虛榮矇蔽頭腦而忘乎所以時,他們是否思考過,自己真正懂了這個詞語的含義嗎?真正的自信,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展示自己內心世界的博大,而非盲目的自高自大,真正的自信,是以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眼光看待事物,而非在一覽眾山小之後便以為把珠峯也踩在腳下了。

高個兒的自信在於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完成矮個兒無法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以龐然之軀屹立在矮個兒面前,然後不屑地説:“看,我多偉大!”,而矮個兒更需要卓然超羣的自信,畢竟我們存在的價值不在於向這個世界展示我有多高,而在於展示我們靈魂的高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令自己自信的一面,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也許年輕人都很自信,因為他們都是十分的酷非常的帥,在理髮店,理髮師忠告我“年輕人應該儘量把頭髮留長點”,是的,我贊成,這樣的確夠酷夠帥,但是自信應該從這裏建立嗎?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很多人一味的追求酷和帥的同時,他們是否也忽略了什麼?年輕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是陽光向上的一面,這才是年輕人真正的自信所在,同時也是我能夠從容地站在這裏的原因之一。也許我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因此,我自信自己的言論也有有價值的一面,那麼,就將這僅有的一點價值送給大家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篇二: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

感謝大家給我一個上台的機會!

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果一個人很有成就,不是別人給予的,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奮爭取的。才能主要來自勤奮學習是不可猜疑的。

每一個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而來的。比如説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他從小就酷愛學習,一生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如果他沒有從小的勤奮努力學習,他也不可能成為著名的科學巨人。沒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是不可能有成就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説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學習、努力探索過。

學習的關鍵在於“肯學”和“敢學”。如果你的願望是成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讓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學習最終還是會一事無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為了證明鐳的存,千辛萬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經過他們的勤奮、努力最終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淨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證實了鐳的存在。這是一次多麼讓人驚歎的事實。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證實了鐳的存在。因此,要想成為有才能的人,就要從邪肯學”、“敢學”。

篇三: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

人際交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早在春秋時期,鄭國大臣子公有一種特異功能:只要一有飯局,他右手的食指就會跳個不停,按也按不住,所謂食指大動也。有一天,子公的食指又跳了起來,子公開心地對朋友説,聽説鄭靈公剛剛弄到一隻大鼈,估計要請我喝鼈湯。第二天,子公和那個朋友一起去朝見鄭靈公,鄭靈公正在喝鼈湯。子公扭頭朝朋友一笑:“怎樣,我説得沒錯吧?”哪知鄭靈公不湊趣兒,把鼈湯分給了那個朋友,卻把子公晾在那兒了。子公很尷尬,臉色憋成了鼈湯的顏色,咬了咬牙,突然上前一步,把那根具有特異功能的食指往湯鍋裏一插,淋淋漓漓拔出來,擱嘴裏吮了幾下。對於這一“染指”行徑,鄭靈公大怒,把子公趕了出去。子公灰頭土臉回家,越想越不忿,居然聯合其他大臣造反,把鄭靈公給殺了,另立了一位新君,是為鄭襄公。一鍋小小的鼈湯,就這樣改變了歷史。

另一則故事是在戰國時代,中山國的國君中山君請羣臣吃飯,當時在座的所有人跟前都有一碗羊湯,惟獨司馬子期跟前空蕩蕩的,別説羊湯,連根羊毛都沒有。司馬子期比鄭國的那位子公素質高些,表現得很有教養,沒有當場發飆,他默默退場,一溜煙奔到楚國,用三寸不爛之舌説動楚王向中山國大舉進兵,嚇得中山君流亡國外,連國君都做不成了。

有教養的人都會遵守人際交往的兩個準則:一是不能傷害他人的身體,二是不能傷害他人的尊嚴。當鄭靈公和中山君自顧自把湯碗端起來時,也就把子公和司馬子期的尊嚴摔在了地上。損害了他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殘害到自己的身體。你可以斥責子公和司馬子期的人格很狹隘,鄙夷他們的尊嚴很脆弱,但是再狹隘的人格也是人格,越脆弱的尊嚴越需要尊嚴。

上述例子足以説明:教養跟地位無關。地位卑賤的人固然需要教養,但地位高貴的人不一定就有教養。

如果你有教養,你就會明白:子公和司馬子期喝的不是湯,是尊嚴。推而廣之,其實現實生活中所有赴飯局的人吃的都不是飯,而是面子與蟹黃同蒸,虛榮跟熊掌亂燉,愛情和雞腿齊炸,友誼併火鍋共涮。每杯紅酒裏都調了半杯交際,每斤甲魚裏也都藏了半斤野心。在這個美食和人格犬牙交錯的環境裏,你得時刻小心自己的言行,否則有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春秋時期,宋國與鄭國交戰。大戰之前,宋國主帥華元為了聯絡感情,殺羊宴請部下,眾人吃上羊肉湯,喜氣洋洋,士氣倍增。不知是疏忽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惟獨華元的車伕羊斟沒有吃到羊肉喝到羊湯,他深感不公,心中憋悶,卻無從發作。沒有人能想到,待到兩軍對壘、刀槍相見之時,車伕羊斟覺得找到了機會,這時他對華元説:“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意思是,當初分羊肉湯時你説了算,今天打仗我説了算。説完揚鞭催馬,把華元乘坐的戰車一直趕到敵方陣營,讓華元直接當了鄭軍的俘虜。主帥被俘,宋國軍隊自然潰敗了。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被生活在岐山之下的三百多個鄉里人捉得,並把馬吃掉了。官吏抓住這些吃馬的人,準備嚴懲。穆公説:“君子不因為牲畜而傷害人。我聽説吃良馬肉而不喝酒會傷害人。”於是穆公賜酒請他們喝,並赦免了這些人。後來,秦國與晉國之間發生戰爭,秦穆公親自參戰,被晉軍包圍,穆公受傷了,面臨生命危險。這時,岐山之下偷吃良馬肉的三百多人,飛馳衝向晉軍,“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不僅使穆公得以逃脱,反而還活捉了晉君。秦穆公作為一國之君,對臣民的冒犯,不僅不在乎,還進一步為他人着想,使百姓感召於他的胸懷,進而拼死相報。寬廣的心胸,慈善的心腸,這就是芬芳的教養。

在人際交往中,是讓別人成為你前進途中的橋樑,還是成為阻擋你前進的石牆,就看你有沒有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