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工匠精神的演講稿3篇

演講稿1.61W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工匠精神的演講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匠精神的演講稿3篇
工匠精神的演講稿 篇1

説到工匠精神,我第一個總能想到瑞士手錶,百達翡麗,勞力士這些頂級豪表。它們都產自於瑞士。一塊手錶價值千萬,卻有讓人不得不佩服的理由,小小的機械錶殼裏,能有744個零件,最小的細如毫髮,一個頂級表匠全身心的投入,一年只能製造出一塊,這樣的一絲不苟,讓瑞士手錶成功的從日用品變身奢侈品而百年不衰。什麼是工匠精神?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着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着更深遠的意義。它代表着耐心、專注、堅定、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秀的品質。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心中!

初來高速時,很多人對我説,收費工作無比簡單,簡單到甚至不需用腦,不必走心。然而當我真正獨自走進三尺費亭,才深刻感受到這小小的空間裏,有着大大的努力和付出。

眾所周知,在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內,要重複單一的動作和言語很多次。除了面對過往的司乘,更多的時間都是在獨處,費亭裏的世界很安靜,費亭外的世界很熱鬧。這時候,從容淡泊,不輕易盲從,便是此時最需要的職業心境。每一次服務都認真、用心;每一次操作都謹慎、仔細。摒棄浮躁,精益求精,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如何把枯燥簡單的事情做到更精、更好。“靜能生慧”“靜能生樂”堅守初心,一切走心。

我們時常想要圖快,欲速則不達,太強調快註定會留下粗糙、浮躁。收費工作更是如此,無論車輛多少始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不貪求多快,踏踏實實,精心操作,減少甚至杜絕誤操作的發生。工作的枯燥和乏味,要求我們必須踏實務實,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只有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每個人都希望極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要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需要的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一種態度,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散發着自己的光和熱。而正是有了愛崗敬業,才得以確保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作為集體中的一員。都應該認識到“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愛崗敬業,更應該是一種默默奉獻,一種高尚的理想,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我們只有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立足崗位,紮實工作。平時利用空暇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個人技能操作,積累和提高遇事的應變能力。只有提高個人能力,才能保證工作質量;才能讓工作中的每個細節都走向精緻;才能為集體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我一直認為,收費工作平凡普通,但它卻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收費工作是窗口服務,收費員的言行舉止都是站所和公司形象最直觀的.表現。“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有時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聲問候無不與司乘進行着情感的交流。掌握紮實的知識和業務技能,提高服務效益是每一個收費員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記得有一次一輛合法裝載的綠通車駛入車道,查驗無誤放行後,司機的車出現故障無法駛出車道,炎炎夏日太陽強大而炙熱,我和幾位同事齊心協力幫助司乘把車推出了車道,面對大汗淋漓的我們,司乘感激不已,那一刻,我們每一個人心裏都暖洋洋的。因瞭如此,我對本職工作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熱誠。在工作中我堅持着裝整潔得體,使用文明用語,不斷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為的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熱情周到的服務每一位司乘。

匠心築夢,説的是一個人的積極努力和辛勤付出。只有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鑽研學習,精益求精。才能為集體做貢獻,才有可能成為企業的棟樑之材,希望所在!

親愛的朋友們,只有我們的心與集體和諧共振時,才能奏出最強的音符。讓我們共同傳承工匠精神,用美好的青春在崗位上閃光,在奉獻中綻放異彩吧!

工匠精神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xxxxx”。

當下,"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我們要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為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欲速則不達"、"蘿蔔快了不洗泥"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註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無法讓人永久記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甚至費盡周折沒有收穫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緻。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幹了35年,"在車間裏,他從不挑活,什麼活都幹,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心境的從容淡泊:外邊的世界很熱鬧,自己卻不輕易盲從;燈紅酒綠中的誘惑很多,自己卻堅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樣安靜,像詩歌一樣平和。"靜能生慧","靜能生樂",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讓技術發展,離淺入深,不斷飛躍。比如"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

精緻精細,執着專一。《尚書?大禹謨》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技術競爭、人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要想謀求更輝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維"要不得,它會讓自己流於庸俗,止於輕薄、膚淺和粗糙。發展思想不精細,產品就上不了檔次。所以,我們要有"人有我優"的技術追求,選定一個目標,努力用一生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棄,不遺餘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強迫一樣的思維,讓技術和產品"從99%到99。99%"的過程中,迂迴推進,不厭其煩,努力堅守,把每一個生產產品,當作工藝品一樣精雕細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發展奇蹟、震撼效應。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35年裏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在這裏面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精細到了何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國智造"、中國品質,自然就能更上一層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工匠精神的演講稿 篇3

從油漆工到雲南機械加工行業的“一把刀”,從學徒到擁有“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的“名匠”……53歲的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車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執着,詮釋着“工匠精神”。

“車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難的。”對耿家盛來説,他的工作往簡單了講就是磨刀,往難了説是磨好刀。“我只是堅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

意義非凡的“兩把刀”

“這兩把車刀意義非凡,一把是父親留給我的。另一把雙頭車刀,一頭是師父磨的,另一頭是我磨的。”初見耿家盛,聊起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刀”,這兩把刀是他至今最寶貴的兩件藏品。

兩把刀其貌不揚,外行人很難看出它們的精彩之處。“當年師父示範了一遍要領,磨好一頭後,就拿一大筐廢刀讓我練,每天磨五六個小時。”耿家盛説,出師的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個星期。

對耿家盛而言,這兩把刀,一把意味着傳統技藝的傳承,一把標誌着認真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態度。每當困惑時他都會拿出來看看。

出生技術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畢業後,先是在昆明銑牀廠當油漆工。兩年後,他調入昆明重機廠改行當了車工。零基礎的他,從最基本的搖手柄學起,在廠裏請教老師傅,回家就問同為車工的父親。勤學苦練的耿家盛很快成為骨幹。

“車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會差,否則就算不上合格。”耿家盛從工具箱裏又翻出幾把車刀説。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領,車刀用起來就容易報廢,尤其是特殊材料,就會造成浪費。

工作30多年,到底磨過多少把車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車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鐘3000轉的砂輪機上打磨。多的時候一個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個工件最多時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為此,他沒少吃苦頭,雙手經常磨起血泡,漸漸結成厚厚的老繭。

耐磨的“工匠”技術刀

“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錚亮鋒利,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這種刀幹活快、準、好。”迷上了車刀,車間幾乎成了耿家盛生活的全部,這種熱情直到今天仍沒有變。

車刀切削着金屬,陣陣尖鋭響聲摻雜在機器的轟鳴聲裏,一卷一卷的鐵屑隨之落下……這場景,耿家盛再熟悉不過了,他就是這樣和車刀“較勁”的,車間一呆就是一天,琢磨讓刀使用壽命更長,讓工件光潔度更高……

鑽進車刀改造的“牛角尖”,耿家盛幾乎年年都有一兩樣“改革”。“這把刀,乍看和其他的沒差異,但其實刀的角度、材質區別很大。加工軋輥時連續切削11個小時不用換,可加工洛氏硬度65至68度的材料。”20xx年,以耿家盛為主或獨立完成的“一種深孔錐度鉸刀”“一種高硬度、高韌性難切削材料機加工刀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

“這活需要經驗積累,多年之後我才懂得老一輩強調的‘一把刀’,不僅要磨好刀,還要‘因材施刀’。”耿家盛説,針對特殊工件,常規的刀用不上,就必須琢磨專用車刀。

“同一台機器,他做出來的和我們做的天壤之別,他的精度可以到一兩絲,我們的誤差會有十絲。”同事馬自輝説。

耿家盛從骨子裏喜歡對技術精益求精。一談技術,他有説不完的話,技術之外,他內斂拘謹。這些年,耿家盛帶領團隊完成了拉絲機、橡膠縐片機等產品工藝編制和圖紙改進500餘項,改進塔機起升部分、重卷機滑槽等生產工藝400餘項。

當好一把“師匠”的傳承刀

利用休息時間,耿家盛又學了鏜牀、鑽牀等加工技能,還自學CAD製圖,成了一名技術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車間大量的“硬骨頭”加工任務。

“幹這行,就是學習、積累、再傳授。”除了車間,現在耿家盛多了一個去處——“耿家盛技能大師工作室”。靠着老一輩經驗成長起來的他,知道“傳幫帶”的重要性,20xx年以來,他帶了20多個徒弟,昆明重工湧現出一批年輕的技術人才。

奎年來,不斷有企業高薪來“挖”耿家盛,都被他拒絕。“30多年一門心思做一件事,並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説。也許,有人認為“工匠”就是一種重複勞動。其實,對“工匠”最好的詮釋,應該是耿家盛這樣,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有人覺得車工的活很枯燥,就是反覆磨刀,但在耿家盛看來,當一塊塊粗糙的金屬通過車刀打造成一個亮堂堂、有價值的“藝術品”,是很快樂的。

耿家盛説,“中國製造20xx”、產業轉型升級……要將這些宏偉藍圖變為現實,推動中國成為製造業強國,技術工人承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問及他心中的中國製造是什麼時,耿家盛堅定地説,就是磨好手中的這把車刀。

標籤:演講稿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