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範文:當其無,有車之用

幼兒2.36W

2017大學聯考作文命題的特點之一是聚焦中華優秀文化。以下是小編收集的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範文:當其無,有車之用

  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藴含着人生的哲理。

袁清,江蘇人,連續在2015 年、2016年大學聯考當天,撰寫江蘇大學聯考作文《智慧:知識我、德行我、宇宙我》、《樂水者新説》後,根據2017江蘇大學聯考作文以上材料,作為老考生,再一執筆,完成今年這一大學聯考作文。於是乎,《當其“無”,“有”車之用》出籠,你,且一看一笑。

  作文範文

  當其“無”,“有”車之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説的是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如此車子才能正常運行。

車在人類世界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人的生活和包括工作中同樣也離不開車。據傳大約在46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人力車。詩人杜甫《兵車行》中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名在腰”。這描寫的是一幅戰爭出徵士兵,戰車隆隆,不停的嘶鳴。

輻條在輪轂和輪輞的共同作用下,車輪才旋轉不息。車來車往,完成着任重道遠的負載。“當其‘無’,才‘有’車之用”與同是老子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闡述了一個道理,即“有”和“無”是相互依存,互為動因的。車之“有”、“無”藴涵着極大的哲學。

我生在江蘇東台鄉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輛自行車,穿梭於鄉下和小街上,那種期許至今回味起來還是滿滿的幸福。上個月參加“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新供給50人論壇,“自行車”又一被眾大咖提及。

階段的中國國民經濟好比那“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兩輪”,是一個通過速度指標來體現的“硬約束”。“爬坡過坎”的中國或不同於發達國家他們的“四個輪子”的汽車。“兩個輪子”意味着必須要有一定的速度,否則就會停下來。

過去的自行車已經被今天時髦的“單車”或代替。最近的上、下班有時我會饒有興趣的騎着共享單車。兒時夢想自己擁有的一輛自行車,如今已被“能使用,非擁有”的共享理念所更迭。

共享理念,在上個月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中得到全世界13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組織的響應,會議成果頗豐。筆者在開幕式當天人民網的“絲路解讀”中,將論壇的“共享”理念描述為中國孕育的“新工業革命”。“新工業革命”在筆者看來,將是全新的經濟形態,帶來的是新產品、新服務、新商業模式。

“新工業革命”,筆者理解它不同於我們常説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或是“工業4.0”,它是一場以共商、共建、共享“共享經濟”和人文、民心相通的“人文經濟”作為主旨的由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等的產業變革的具有劃時代的“分流節點”。

這樣的“節點”世界經濟有過兩次分流,第一次分流,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它們以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技術革命為主導,世界選擇了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在這個“節點”上,歐美國家有了標準權、話語權,甚至思想權,形成了今天看來的.“傳統工業革命”;而第二次分流,這個“節點”或在“一帶一路高峯論壇”後。

“一帶一路”承載中國已啟的“新工業革命”的浩浩蕩蕩的車流。中國曾是世界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之一,5000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而近代以來中國走向衰退,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一帶一路”或能完成振興中華的“千年大計”。

行進在世界潮流快車道上的“千年大計”,是“時空座標”視角下的國家經濟動能的轉換,它乃是一種哲學思考。哲學不是告訴你有形的東西,而是告訴你無形的東西,涵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等。哲學無實用,實用非哲學。但是,哲學有大用,就是所謂的無用之用。當然有、無是相生的,有、無也是相對的,兩者互滲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