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青春400字

幼兒2.51W

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一季最後一期6日晚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通過嘉賓們的朗讀,講述夢想背後的青春故事,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以下是關於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青春,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青春400字

  【1】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青春

“有人説,青春是那麼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勁全力,好好生活。感謝收看《朗讀者》,明年再見。”説完這段告別詞,主持人董卿轉身離開,舞台上大門也緩緩關閉……上週六晚,央視《朗讀者》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後一期節目。

從第一期的“遇見”到最後一期的“青春”,在過去3個月中,《朗讀者》以12個各具特色的主題詞,吸引了各種各樣的朗讀者。他們的人生故事和深情朗讀,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節目的熱度也水漲船高,豆瓣評分更高達8.6分。

據悉,5月15日,《朗讀者》還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少年偶像王源[微博]等的訪談和朗讀部分都將在特別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從“遇見”開始 以“青春”告別

“青春就是充滿希望,充滿生命的活力。”繼馮小剛[微博]、老狼[微博]、郎平等人的亮相之後,在《朗讀者》最後一期的尾聲,錢穀融、韓美林、余光中、馬識途、喬羽、馮驥才、方成、賀敬之8位文藝大家特別獻聲。他們中,最年輕的75歲,最年長的102歲,卻不約而同地道出心中對“青春”這一主題詞的理解。

這個收尾,讓人不禁聯想到《朗讀者》開播的第一期。當時,圍繞着“遇見”的主題詞,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憶起當年將林徽因的詩歌《別丟掉》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姑娘,念着詩句的許淵衝竟流淚了。青春不老,一頭一尾的呼應,頗具趣味。

事實上,觀看《朗讀者》堪稱一次“遇見”與“青春”同在的旅程,精彩片段接二連三。談“選擇”,作家麥家首次披露了他與青春期叛逆的兒子之間“苦戰”,他寫給兒子的信被封為“最美家書”。説“禮物”,倪萍[微博]與董卿兩代央視主持聚首,倪萍更難得地披露了她一度離開主持舞台的原因。詮釋“味道”,93歲的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聊起了中國古詩詞獨特的韻味和美感……這些精彩篇章讓舞台上的朗讀者呈現出年輕的精氣神,也讓無數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與節目結緣。正如董卿在最後一期節目中所説:“我還記得節目開播的那一天,我站在這裏和大家説,你好。我們那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我説希望這一次的遇見讓我們彼此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感受到了。”

240篇“10萬+”熱度不止在熒屏

記者注意到,從總體熱度來説,《朗讀者》在過去的三個月收穫頗豐:在線下,“朗讀亭”走訪了北京、上海、南京等13座城市,吸引了大量普通人的參與。在線上,節目的短視頻點擊率不俗,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播放量高達5000萬,音頻版《朗讀者》則在喜馬拉雅App擁有了38萬訂閲用户,收聽量達3億多次。而在收官之際,與《朗讀者》相關的、擁有“10萬+”閲讀量的微信訂閲文章多達240篇,各類與《朗讀者》相關的書單推薦、閲讀參考也絡繹不絕。

不僅如此,在不久前的戛納電視節上,《朗讀者》也吸引了外國節目版權方的關注。法國赫夫·休伯特電視製作公司就曾主動詢問節目是否有出售模式的意向,希望在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地區製作法語版的《朗讀者》。

對於這樣的熱度,董卿也曾感慨,自己最初沒想到節目會收穫那麼高的新媒體熱度,“很多人問我,你覺得為什麼年輕人會喜歡《朗讀者》,我就説為什麼你覺得他們不喜歡呢?他們成長在一個更富裕、更開放、更文明的社會,他們接受着更良好的教育,我們不要低估了他們的審美和判斷力,自以為了解他們就喜歡某一種類型的節目”。

至於未來的第二季,除了節目中董卿的一句“明年見”,節目組也暗藏“彩蛋”:《難忘今宵》的詞作者喬羽算是節目中最後一位出場的“朗讀者”,“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正道出了節目與觀眾相約來年的心願。

  【2】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青春

自己的年齡諱莫如深所不同的是,作為明星、名女人的張艾嘉卻從不遮掩自己的年齡。她在節目坦言:“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

對於很多女星來説,張艾嘉近乎一個完美的偶像,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是李宗盛、梁詠琪心中的“張姐”,是劉若英、李心潔的“恩師”,也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3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從藝以來,張艾嘉經營歌手、演員、編劇、導演等多個角色,均得心應手。

“當時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發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期節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着《春夜喜雨》,父親輕輕地和着,主持人董卿被這一幕感動,眼裏閃着淚花,隨口唸出了葉賽寧的《我記得》。這樣的董卿讓人動容,也難怪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猶記春晚時,董卿莫名的因為口紅顏色上了熱搜,都贊她説被這脣色映襯的膚白貌美。緊接着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眾人方知原來脣色所襯不過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從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爸爸董善祥是報社的總編輯,媽媽金路德是大學物理系教授。

董卿的爸爸出生農村,家境窮困,父親英年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讀書,董爸爸每天上學之前,都要先到池塘裏抓魚、抓蝦,再跟着母親到集市上把魚蝦賣掉,掙些生活費。董爸爸很喜歡文學,高中時老師建議他考復旦大學新聞系。農村少年憑着滿心喜愛和不屈的韌勁,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持,考上了這座名牌大學的名牌專業。

董爸爸對董卿心愛至深,卻也嚴厲至極,董卿稍能識字,爸爸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並且背誦。稍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7歲的時候,董爸爸要求董卿必須分擔家務勞動,還不允許她花時間在穿衣打扮上。

正因父親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讀詩詞歌賦,浸潤她的精神世界,從小培養的良好品格鑄就她的德性骨骼,歲月的積澱歷久彌香,董卿一步步走來,越發透着知性魅力。曾經讀過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實的生活相交融,成為精神的引導力,也成為揮之不去的情結。

2016年3月,董卿開始醖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如果説《朗讀者》和其他文化垂直類,或者讀書類節目有什麼不同,大抵在於這檔節目所飽含着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温度。

“朗讀”、“者”、“情感紐帶”是這檔節目三個關鍵內核。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節目緊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間的情感紐帶,既每期節目中的主題詞。再有主題詞擴展開來,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有濮存昕、柳傳志、許淵衝、斯琴高娃、王學圻等。

在這樣的設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讀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號,印刻着它的情感、經歷,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鳴。就仿若詩詞之心賦予人們的雋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節目“展現着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藴含着董卿對文學的敬仰,也藴含着她對爸爸的愛,還藴含着前來節目的朗讀嘉賓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情感體驗。

有時候愛得如此深沉讓我不知怎樣表達,不如讀一段你我都喜愛的文字,讓我們靜靜聆聽它。《朗讀者》讓你站在當下的時光中,回眸來時的路,朗朗讀書聲,讀的是文字的美,傳達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