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中學生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

幼兒1.8W

清明節習俗是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的祭奠先人的習慣風俗。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

中學生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

  掃墓祭祖

清明節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説。

  清明話習俗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農諺雲:“清明一到,農夫起跳”;“清明浸秧,勿問爹孃”;“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隨着清明的到來,氣温逐步升高,萬物萌發,正是播種好時節。農民深諳這個道理,清明節前後,或耕田撒谷,或種瓜種豆。

清明掃墓在我國由來已久。《孟子·齊人篇》中載:“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一個可笑的齊國人偷食祭品,卻向妻妾謊稱每天都有達官貴人請他吃飯。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祭祀的習俗,只是那時還沒有具體的日子。到了唐朝開元二十年,唐玄宗詔告天下,將寒食節定為祭拜掃墓的日子,並規定這一天禁火,冷食。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接近,二者融為一體。柳宗元有詩云:“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每逢清明,人們總要提着酒食、水果、糕點、紙錢香燭和火炮等物品來到親人墓前,為逝者放一掛鞭炮,燒一沓紙錢,敬一杯好酒,添上幾抔新土,插上幾根柳枝,説上一番心裏話,以此表達對故人的哀悼和思念。

清明節,亦稱踏青節,又叫探春、尋春節。“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清明一般都處於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一年中氣候最為舒適的時節。此時,春光明媚,百花盛開,鳥語花香,草木吐翠,萬事萬物皆清新明朗,生機勃勃,正是踏青好日子。

除此之外,清明節還有放風箏、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拔河、鬥雞等習俗活動。